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术活动不仅是培养幼儿审美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同时也给幼儿提供了主动学习和发展创造能力的机会。在美术领域中通过开展创造性活动与情感诉求,发展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培养探索发现的积极性,挖掘幼儿的创造潜能和自主创新的能力,为培养独立健全的人格打下基础。在活动中,教师应该如何适应幼儿的发展需要,促进幼儿的自主学习呢?
一、观察了解幼儿
(一)了解幼儿学习的兴趣与需要
在美术活动中,教师应运用有效的手段去了解幼儿的创作兴趣,
以适应幼儿的发展需要。例如,在命题画创作活动中,如果有幼儿认为教师的命题妨碍了自己的表达方式,或是近日的生活体验中有他更感兴趣、更愿意表达的内容,或是他还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去完成命题,那么此时使用集体式的指导方式,就易使幼儿失去学习的兴趣和自主性。这时,教师可以通过和幼儿交谈或个别辅导,去顺应幼儿的表现需要,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尽可能为每个幼儿提供从自己的兴趣出发进行学习的机会,但这并不是要教师盲目地迎合幼儿的每一个兴致。教师可以顺应幼儿的需要临时改变或调整活动计划和内容,也可以根据预先设想好的多种应变方案,给予幼儿灵活机动的教育引导,以满足幼儿的表现需要。
(二)了解幼儿思维的即时状况
在活动中,幼儿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需要教师做适当的
引导和灵活的处理。教师只有对学习过程作客观仔细的观察,才能了解幼儿需要何种支持、鼓励和帮助,并尽可能在幼儿感到困难和乏味前介入,以避免幼儿产生畏难情绪,进而对学习失去兴趣。
(三)了解幼儿所处的发展阶段
在美术活动中,同一年龄段幼儿的绘画发展水平往往呈现出不
均衡性。为此我们应该通过观察,了解每个幼儿所处的发展阶段和水平,以促进幼儿的主动学习。
二、实施有利自主学习的指导方法
(一)启发、诱导幼儿自主创作的激情
为了摆脱旧的教学模式的束缚,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幼儿的自主性,根据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一种活动将游戏融入美术活动之中,使游戏与美术创作紧密结合。皮亚杰也曾说过:“儿童不能像成年人那样有效的满足他个人情感上的,甚至智慧上的平衡,他具有一个可利用的活动领域,在这个领域中他的动机并非为了适应现实,恰恰相反,却使现实被他同化,这样的活动领域便是游戏。儿童进行的游戏很多,绘画也是这种游戏的一种方式。”教师可以在美术活动中较多运用诗歌、故事、猜谜语、做做玩玩等游戏,使幼儿获得愉悦,新奇的情感体验,激发幼儿创造出别具一格的意象。
(二)共同讨论作画方法
第一,创作前的讨论:目的是以幼儿的角度让他们来了解操
作内容,操作材料及方法。这种讨论主要伴随着对范例和演示活动的分析进行。
第二,创作中的随即讨论:这种讨论富有针对性,它能完善
和补充教学活动过程,能引导幼儿更有效地创作。
第三,创作后的讨论:目的是帮助幼儿将他们在创作中获得的感性经验予以整理、归纳,从而获得更新的信息。
三、提供自主学习的教育环境
(一)创设丰富的物质环境
创设丰富的物质环境包括两个方面,其中一个方面是美化活动环境。实践证明:幼儿的艺术行为深受周围环境的影响。例如参观过艺术作品展之后的幼儿,他们往往表现出比往日更加浓厚的创作兴趣和热情。这是因为幼儿接受了来自特定环境的信息和刺激。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可通过展示幼儿绘画及手工作品,陈设易被幼儿理解的名画,布置艺术图片及装饰品,来装饰教育环境,并让幼儿一起参与设计和布置,以激发他们的创作兴趣和热情。
(二)营造宽松、自由、和谐的创作环境
宽松、自由、和谐的环境有利于幼儿创造能力及个性的发展。教师应鼓励幼儿毫无拘束地表现自己的内心情感,重视每个幼儿的个性表现及艺术创作,并及时给予赞扬与鼓励。教师应给予每个幼儿被承认的快乐,使幼儿在获得经验的同时,逐渐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使他们由此而更加喜欢美术活动,更富有创造勇气和热情。
在活动中让幼儿拥有自由选择的权利和创造的时间,同样有助于幼儿的主动探索及表现。教师应帮助幼儿考虑自己的计划,并让幼儿按自己的方式和意愿去尝试和表达。总之,只要是幼儿按自己的需要和兴趣作出的选择,就能对幼儿的发展产生積极的影响。
四、正确运用“补强法则”
当幼儿在创作完一张作品后,其心中的得意溢于言表,希望与他人共同分享喜悦,也希望得到教师和同伴的赞许。“补强法则”的及时运用在这里显得极为重要。什么是补强法则呢?美国加洲大学的哲学博士詹姆斯·多伯森作了这样的解释:“当一个人的行为得到满意的结果时,这种行为就会重复出现。”他的这一观点在当今全美国颇有影响,多伯森认为语言补强可以成为促进人格发展的最有力的原动力。语言补强的巨大力量来自于人们对外界有关评价自己的高度敏感性和有效的反馈机制。人们的自尊感和价值感也多产生于这些评说者的无意信息。
我们将“补强法则”运用于美术活动具有一定的意义。它能极大地保护幼儿的创作欲望,激发幼儿创作热情,树立自信,为造就独立健全的人格铺平道路。“补强法则”应贯穿于整个活动的始终,如讨论作画方法时的及时肯定与表扬;巡回指导中发现新思路新想法给予鼓励,讲评过程中引导同伴发现别人的长处等等。恰到好处地运用补强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而滥用“补强”则会使“补强”贬值。现在许多老师为了“鼓励”幼儿的积极性,“保护”幼儿的创作欲望,滥用“补强”的现象屡见不鲜。因此,作为教育者本身应具有敏锐的眼光和洞察力,正确地引导幼儿去感受美,经验美,真正发挥补强的价值。
愿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为幼儿打开自主学习和创造的大门,
用自己的眼睛和心灵去捕捉平常事物中的美,把普通的东西点化成智慧和美的艺术品,用我们的言行去影响孩子,为造就二十一世纪的新一代人才作出我们的一份努力!
一、观察了解幼儿
(一)了解幼儿学习的兴趣与需要
在美术活动中,教师应运用有效的手段去了解幼儿的创作兴趣,
以适应幼儿的发展需要。例如,在命题画创作活动中,如果有幼儿认为教师的命题妨碍了自己的表达方式,或是近日的生活体验中有他更感兴趣、更愿意表达的内容,或是他还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去完成命题,那么此时使用集体式的指导方式,就易使幼儿失去学习的兴趣和自主性。这时,教师可以通过和幼儿交谈或个别辅导,去顺应幼儿的表现需要,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尽可能为每个幼儿提供从自己的兴趣出发进行学习的机会,但这并不是要教师盲目地迎合幼儿的每一个兴致。教师可以顺应幼儿的需要临时改变或调整活动计划和内容,也可以根据预先设想好的多种应变方案,给予幼儿灵活机动的教育引导,以满足幼儿的表现需要。
(二)了解幼儿思维的即时状况
在活动中,幼儿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需要教师做适当的
引导和灵活的处理。教师只有对学习过程作客观仔细的观察,才能了解幼儿需要何种支持、鼓励和帮助,并尽可能在幼儿感到困难和乏味前介入,以避免幼儿产生畏难情绪,进而对学习失去兴趣。
(三)了解幼儿所处的发展阶段
在美术活动中,同一年龄段幼儿的绘画发展水平往往呈现出不
均衡性。为此我们应该通过观察,了解每个幼儿所处的发展阶段和水平,以促进幼儿的主动学习。
二、实施有利自主学习的指导方法
(一)启发、诱导幼儿自主创作的激情
为了摆脱旧的教学模式的束缚,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幼儿的自主性,根据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一种活动将游戏融入美术活动之中,使游戏与美术创作紧密结合。皮亚杰也曾说过:“儿童不能像成年人那样有效的满足他个人情感上的,甚至智慧上的平衡,他具有一个可利用的活动领域,在这个领域中他的动机并非为了适应现实,恰恰相反,却使现实被他同化,这样的活动领域便是游戏。儿童进行的游戏很多,绘画也是这种游戏的一种方式。”教师可以在美术活动中较多运用诗歌、故事、猜谜语、做做玩玩等游戏,使幼儿获得愉悦,新奇的情感体验,激发幼儿创造出别具一格的意象。
(二)共同讨论作画方法
第一,创作前的讨论:目的是以幼儿的角度让他们来了解操
作内容,操作材料及方法。这种讨论主要伴随着对范例和演示活动的分析进行。
第二,创作中的随即讨论:这种讨论富有针对性,它能完善
和补充教学活动过程,能引导幼儿更有效地创作。
第三,创作后的讨论:目的是帮助幼儿将他们在创作中获得的感性经验予以整理、归纳,从而获得更新的信息。
三、提供自主学习的教育环境
(一)创设丰富的物质环境
创设丰富的物质环境包括两个方面,其中一个方面是美化活动环境。实践证明:幼儿的艺术行为深受周围环境的影响。例如参观过艺术作品展之后的幼儿,他们往往表现出比往日更加浓厚的创作兴趣和热情。这是因为幼儿接受了来自特定环境的信息和刺激。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可通过展示幼儿绘画及手工作品,陈设易被幼儿理解的名画,布置艺术图片及装饰品,来装饰教育环境,并让幼儿一起参与设计和布置,以激发他们的创作兴趣和热情。
(二)营造宽松、自由、和谐的创作环境
宽松、自由、和谐的环境有利于幼儿创造能力及个性的发展。教师应鼓励幼儿毫无拘束地表现自己的内心情感,重视每个幼儿的个性表现及艺术创作,并及时给予赞扬与鼓励。教师应给予每个幼儿被承认的快乐,使幼儿在获得经验的同时,逐渐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使他们由此而更加喜欢美术活动,更富有创造勇气和热情。
在活动中让幼儿拥有自由选择的权利和创造的时间,同样有助于幼儿的主动探索及表现。教师应帮助幼儿考虑自己的计划,并让幼儿按自己的方式和意愿去尝试和表达。总之,只要是幼儿按自己的需要和兴趣作出的选择,就能对幼儿的发展产生積极的影响。
四、正确运用“补强法则”
当幼儿在创作完一张作品后,其心中的得意溢于言表,希望与他人共同分享喜悦,也希望得到教师和同伴的赞许。“补强法则”的及时运用在这里显得极为重要。什么是补强法则呢?美国加洲大学的哲学博士詹姆斯·多伯森作了这样的解释:“当一个人的行为得到满意的结果时,这种行为就会重复出现。”他的这一观点在当今全美国颇有影响,多伯森认为语言补强可以成为促进人格发展的最有力的原动力。语言补强的巨大力量来自于人们对外界有关评价自己的高度敏感性和有效的反馈机制。人们的自尊感和价值感也多产生于这些评说者的无意信息。
我们将“补强法则”运用于美术活动具有一定的意义。它能极大地保护幼儿的创作欲望,激发幼儿创作热情,树立自信,为造就独立健全的人格铺平道路。“补强法则”应贯穿于整个活动的始终,如讨论作画方法时的及时肯定与表扬;巡回指导中发现新思路新想法给予鼓励,讲评过程中引导同伴发现别人的长处等等。恰到好处地运用补强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而滥用“补强”则会使“补强”贬值。现在许多老师为了“鼓励”幼儿的积极性,“保护”幼儿的创作欲望,滥用“补强”的现象屡见不鲜。因此,作为教育者本身应具有敏锐的眼光和洞察力,正确地引导幼儿去感受美,经验美,真正发挥补强的价值。
愿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为幼儿打开自主学习和创造的大门,
用自己的眼睛和心灵去捕捉平常事物中的美,把普通的东西点化成智慧和美的艺术品,用我们的言行去影响孩子,为造就二十一世纪的新一代人才作出我们的一份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