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过好汉语关,是少数民族学生学好专业知识、顺利完成学业的基础。然而现阶段,高校普遍存在“重专业技能,轻文化素养”的问题,大学语文课程在具体开展过程中遇到种种问题。本文以兰州城市学院为例,试图通过对少数民族学生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对该课程进行教学改革的对策。
关键词:少数民族大学生;大学语文课程;现状分析;对策研究
过好汉语关,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而言是学好专业知识、顺利完成学业的基础。本文以兰州城市学院(以下简称“我校”)为例,试图通过对少数民族学生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对该课程进行教学改革的对策。
1兰州城市学院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现状
(1)教学对象情况。我校2014年少数民族在校学生共有1133人,所属民族有回族、东乡族、保安族等十余种,分布在数学学院、教育学院、化学与环境科学院等10余个学院中。这些学生成长在少数民族家庭中,甚至有的长期生活在民族地区,毕业于少数民族中学,升入大学之前,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民族语言,汉语水平较低,尤其是读写水平较差。
(2)教材情况。我校目前使用的大学语文课程教材是由徐中玉、齐森华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的《大学语文》。在这之前还使用过由贺严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语文》,由陈洪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语文》(第二版)等。这些教材总体而言都能够注重对学生人文教育和人文精神的培养,体现了通识性、审美性、文学性、艺术性的高度统一,在编写体例、文章选取等方面各有特色,各有短长。
(3)课程开设及授课情况。我校在除文学院、外国语学院等有文科专业学院的大一新生中开设大学语文课程,开设时间为一年级第一学期,共32课时。教学活动以专业行政班级为单位组织开展,教师按照课时计划,有选择性地挑选篇目进行讲授。一方面,少数民族学生分布在不同学院的不同班级,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无法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系统辅导;另一方面,32个课时的讲授对于非文科专业的普通大学生而言,只能浮光掠影,点到即止,根本无法深入讲授。对于汉语水平较低的少数民族学生而言,更是起不到形成系统,帮助其切实提高汉语水平的作用。
2针对少数民族学生进行大学语文课程改革的对策研究
(1)打破专业行政班级界限,对少数民族学生进行专班教学。在现行的教学班级分班形式中,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一起上课,教师只能按照大多数学生的程度进行讲授。少数民族学生很容易出现跟不上教学进度的情况,尤其是在古文教学中,由于听不懂,少数民族学生很容易出现厌倦大学语文学习的情况。因此,建议针对大学语文课程对少数民族学生单独分级编班,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切实提高少数民族学生汉语水平。
(2)打破教材采用“一刀切”的情况,选择或编写适当的大学语文教材。通用的大学语文教材适用于普遍情况,但对于少数民族学生来说,存在难度大、针对性不强等问题,建议采用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少数民族预科教材编写委员会编写的大学语文教材,增加针对性,切实提高少数民族学生汉语水平。
(3)改变目前大学语文课程课时少的现状,增加授课时数。大学语文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基础作用不言而喻,但是受各种因素的影响,甘肃省高校大学语文课程开设时数往往较少,通常在32个课时左右。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明显感觉课时太紧张,只能选择部分课本内容进行讲解,无法形成系统。因此,建议将大学语文课程课时数由32课学时增加至64个学时甚至更多。
(4)调整课程授课方式,增加学生实践环节。由于受课时数限制,我校大学语文课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以讲授方式为主,适当布置课后作业。但我们知道,语言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而提高语言学习效果的方法在于使用,对于少数民族学生而言,这一点尤为重要。
综上所述,我校只有根据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实际情况,按照他们的汉语实际水平,选择适当的教材、制订符合实际的教学进度、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帮助少数民族学生过好汉语关,为他们进一步学习专业课程奠定坚实的语言基础。
参考文献:
徐中玉,齐森华主编大学语文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贺严主编大学语文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关键词:少数民族大学生;大学语文课程;现状分析;对策研究
过好汉语关,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而言是学好专业知识、顺利完成学业的基础。本文以兰州城市学院(以下简称“我校”)为例,试图通过对少数民族学生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对该课程进行教学改革的对策。
1兰州城市学院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现状
(1)教学对象情况。我校2014年少数民族在校学生共有1133人,所属民族有回族、东乡族、保安族等十余种,分布在数学学院、教育学院、化学与环境科学院等10余个学院中。这些学生成长在少数民族家庭中,甚至有的长期生活在民族地区,毕业于少数民族中学,升入大学之前,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民族语言,汉语水平较低,尤其是读写水平较差。
(2)教材情况。我校目前使用的大学语文课程教材是由徐中玉、齐森华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的《大学语文》。在这之前还使用过由贺严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语文》,由陈洪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语文》(第二版)等。这些教材总体而言都能够注重对学生人文教育和人文精神的培养,体现了通识性、审美性、文学性、艺术性的高度统一,在编写体例、文章选取等方面各有特色,各有短长。
(3)课程开设及授课情况。我校在除文学院、外国语学院等有文科专业学院的大一新生中开设大学语文课程,开设时间为一年级第一学期,共32课时。教学活动以专业行政班级为单位组织开展,教师按照课时计划,有选择性地挑选篇目进行讲授。一方面,少数民族学生分布在不同学院的不同班级,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无法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系统辅导;另一方面,32个课时的讲授对于非文科专业的普通大学生而言,只能浮光掠影,点到即止,根本无法深入讲授。对于汉语水平较低的少数民族学生而言,更是起不到形成系统,帮助其切实提高汉语水平的作用。
2针对少数民族学生进行大学语文课程改革的对策研究
(1)打破专业行政班级界限,对少数民族学生进行专班教学。在现行的教学班级分班形式中,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一起上课,教师只能按照大多数学生的程度进行讲授。少数民族学生很容易出现跟不上教学进度的情况,尤其是在古文教学中,由于听不懂,少数民族学生很容易出现厌倦大学语文学习的情况。因此,建议针对大学语文课程对少数民族学生单独分级编班,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切实提高少数民族学生汉语水平。
(2)打破教材采用“一刀切”的情况,选择或编写适当的大学语文教材。通用的大学语文教材适用于普遍情况,但对于少数民族学生来说,存在难度大、针对性不强等问题,建议采用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少数民族预科教材编写委员会编写的大学语文教材,增加针对性,切实提高少数民族学生汉语水平。
(3)改变目前大学语文课程课时少的现状,增加授课时数。大学语文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基础作用不言而喻,但是受各种因素的影响,甘肃省高校大学语文课程开设时数往往较少,通常在32个课时左右。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明显感觉课时太紧张,只能选择部分课本内容进行讲解,无法形成系统。因此,建议将大学语文课程课时数由32课学时增加至64个学时甚至更多。
(4)调整课程授课方式,增加学生实践环节。由于受课时数限制,我校大学语文课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以讲授方式为主,适当布置课后作业。但我们知道,语言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而提高语言学习效果的方法在于使用,对于少数民族学生而言,这一点尤为重要。
综上所述,我校只有根据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实际情况,按照他们的汉语实际水平,选择适当的教材、制订符合实际的教学进度、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帮助少数民族学生过好汉语关,为他们进一步学习专业课程奠定坚实的语言基础。
参考文献:
徐中玉,齐森华主编大学语文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贺严主编大学语文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