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供私人银行业务(Private Banking)的金融机构为私人银行(Private Bank),私人银行面向拥有一定资产规模的富有家庭或者个人提供财富管理业务,具有入户门槛高、私密性强、服务要求综合化的特点。发展私人银行业务有利于银行改善收入结构,开拓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
2005年9月,国际知名私人银行瑞士友邦银行上海办事处开业,开始率先抢滩中国高端客户市场。此后花旗银行、法国巴黎银行、德意志银行等都陆续在境内开办了私人银行业务。2007年3月,中国银行在北京和上海设立私人银行部,首开中资银行高端财富管理业务的先河。此后,招商银行、工商银行、交通银行、建设银行、民生银行等也纷纷开始在私人银行业务市场"跑马圈地"。
相对于已经有几百年发展历史的国外资深私人银行,私人银行业务在国内尚属新生事物,中资银行有必要对自身的优、劣势条件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如何立足于本土经济环境,从自身经营实际出发,实现私人银行业务的持续健康发展。
一、优势(Strength)分析
(一)品牌效应
品牌是私人银行业务获得稳定收益和长远发展的重要无形资产。多年来,大型国有中资银行凭借稳健的经营方针和业绩的稳定成长,良好的风险管控,依托先进的科技平台,业务规模跃居全球领先地位。
2009年6月,胡润研究院发布"胡润中国品牌榜",共有20个金融品牌上榜,金融业在行业排名中居第一位,其中工商银行以1430亿元的品牌价值拔得头筹[1],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等紧随其后进入前十名。
2010年4月,世界著名的市场调查和咨询机构明略行(Millward Brown)在英国《金融时报》上正式公布了今年的"BrandZ"全球最具价值品牌百强排行榜。榜单中共有7个来自中国的品牌,其中中国工商银行蝉联金融企业品牌榜榜首,稳居全球第一金融品牌的市场地位[2],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分列第24和第27位。
在中资银行现有的个人业务和理财业务中,蕴藏了大量的富裕人士和私人银行业务的潜力客户,他们是当地财富金字塔塔尖的人群,是银行利润的重要来源,可以为银行带来巨大的财富效益。与此同时,他们在投资理财和资产管理方面也对私人银行有着巨大的潜在需求,给中资银行私人银行业务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 技术先进
强有力的技术保障体系是私人银行业务健康发展的基础。当今,电子和通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互联网技术在银行业的应用,为中资银行的经营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
中资银行通过大力发展网上电子银行,构建物理网点和电子银行的协调发展、互相促进的多元化、立体化的服务渠道体系。以产品系统 建设为基础,确保业务的顺利开展,建立起了私人银行专属产品线。一是应用开发私人银行系统,实现私人银行客户关系管理和投资组合管理等功能。二是初步建立了币种丰富、投资标的新颖、期限结构丰富、预期收益率相对较高、风险结构合理等特征的私人银行客户专属产品线。
(三)金融动荡带来发展机遇
2008年开始不断蔓延的全球金融危机,使外资私人银行的多款理财产品发生巨额亏损,信誉和产品优势开始下降。在经受了深刻的市场波动以后,多数高端客户的理财观念更趋保守,希望实现资产安全和保值,开始撤回在外资银行的资产,部分客户和资金出现回流现象,这为中资银行争取富裕客户带来了绝好的机会。
相对于外资银行而言,中资银行与客户的文化和价值观也更加接近,更便于把握客户的理财偏好和需求,扬长避短。
二、弱势(Weakness)分析
(一)产品结构不合理
私人银行需要为客户提供综合化金融服务,涉及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多个领域,但是目前我国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私人银行无法向客户提供金融、证券、保险交叉融合的跨区域产品和服务,既不能满足客户的多样化、个性化金融需求,也难于实现服务受益的最大化,制约了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的空间、范围和层次。
另一方面,受制于规模、利润和资源,中资私人银行对全球资产运作的能力还有欠缺,个性化和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供给能力有限,缺乏适于高端客户的具有深度和广度的差异化金融产品。
(二)专业人才稀缺
相对于私人银行业务对客户经理的要求,中资银行缺乏相应的人才储备。在国外的私人银行业中,资深的客户经理都是在投资银行、商业银行、公司银行、零售银行工作至少10年的资深从业人员,他们掌握资产管理、客户关系管理、法律知识及税务、移民政策,了解资本市场运作的规律,熟悉一定的艺术品、奢侈品、医学甚至风水知识,具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然而中资银行现有的理财师数量明显不足,知识结构不完整,并且大多缺乏服务于富裕客户的从业经验,阅历较浅,投资管理能力不高,难以赢得客户的信赖。
(三)客户关系管理能力不足
相对于银行而言,银行客户关系管理就是明确客户的收益点,提高客户的满意度。通过对数据库进行挖掘,对客户进行细分,实行不同的营销策略,从而达到银行和客户的双赢。
当前,中资银行虽然在客户基础和网点数量上占据了较大优势,但是在客户资源方面缺乏细分,未能够有效地实行差别服务,有时为了追求数量不注重业务的质量和效益,导致网点柜面资源主要被80%的低端客户占用,而为银行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20%的高端客户却没有得到很好的金融服务。同时也由于客户经理数量太少,造成客户服务不足,通常是在营销客户时非常投入,但不重视客户维护和客户增值服务,容易造成优质客户的流失。
多数银行对于客户信息的整理、分析和挖掘仍然缺乏,客户信息的部门分割问题严重,个人业务部门、公司业务部门和信用卡等部门所掌握的信息很难互通。不能从数据中发掘出对运营管理、对客户服务更有帮助的指标,数据处理工作还需要加强,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后台保障支持系统仍有待持续完善。
三、结论
(一)私人银行业务以资产管理为核心、要求全方位的综合性服务,对银行的资产管理能力、专业人员服务水平、技术手段如电子化、网络化程度都有非常高的要求。
(二)近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社会财富的高度聚集和个人财富的不断增加,为中资银行发展私人银行业务带来了巨大的市场潜力。然而,由于普遍缺乏运营经验,目前国内尚没有一家中资银行的私人银行业务可以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
(三)中资银行发展私人银行业务,既有品牌、资金、客户资源、技术手段等方面的优势,也有产品结构单一、专业人才稀缺、客户关系管理能力不足等缺陷;对于中资银行而言,发展私人银行业务机遇与挑战并存。
参考文献:
[1]赵缜言.胡润百富工商银行品牌价值1430亿元[N].中国青年报,2009,(6).
[2]中国新闻网.全球最具价值品牌百强冠军排行榜七家中企上榜.
2005年9月,国际知名私人银行瑞士友邦银行上海办事处开业,开始率先抢滩中国高端客户市场。此后花旗银行、法国巴黎银行、德意志银行等都陆续在境内开办了私人银行业务。2007年3月,中国银行在北京和上海设立私人银行部,首开中资银行高端财富管理业务的先河。此后,招商银行、工商银行、交通银行、建设银行、民生银行等也纷纷开始在私人银行业务市场"跑马圈地"。
相对于已经有几百年发展历史的国外资深私人银行,私人银行业务在国内尚属新生事物,中资银行有必要对自身的优、劣势条件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如何立足于本土经济环境,从自身经营实际出发,实现私人银行业务的持续健康发展。
一、优势(Strength)分析
(一)品牌效应
品牌是私人银行业务获得稳定收益和长远发展的重要无形资产。多年来,大型国有中资银行凭借稳健的经营方针和业绩的稳定成长,良好的风险管控,依托先进的科技平台,业务规模跃居全球领先地位。
2009年6月,胡润研究院发布"胡润中国品牌榜",共有20个金融品牌上榜,金融业在行业排名中居第一位,其中工商银行以1430亿元的品牌价值拔得头筹[1],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等紧随其后进入前十名。
2010年4月,世界著名的市场调查和咨询机构明略行(Millward Brown)在英国《金融时报》上正式公布了今年的"BrandZ"全球最具价值品牌百强排行榜。榜单中共有7个来自中国的品牌,其中中国工商银行蝉联金融企业品牌榜榜首,稳居全球第一金融品牌的市场地位[2],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分列第24和第27位。
在中资银行现有的个人业务和理财业务中,蕴藏了大量的富裕人士和私人银行业务的潜力客户,他们是当地财富金字塔塔尖的人群,是银行利润的重要来源,可以为银行带来巨大的财富效益。与此同时,他们在投资理财和资产管理方面也对私人银行有着巨大的潜在需求,给中资银行私人银行业务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 技术先进
强有力的技术保障体系是私人银行业务健康发展的基础。当今,电子和通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互联网技术在银行业的应用,为中资银行的经营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
中资银行通过大力发展网上电子银行,构建物理网点和电子银行的协调发展、互相促进的多元化、立体化的服务渠道体系。以产品系统 建设为基础,确保业务的顺利开展,建立起了私人银行专属产品线。一是应用开发私人银行系统,实现私人银行客户关系管理和投资组合管理等功能。二是初步建立了币种丰富、投资标的新颖、期限结构丰富、预期收益率相对较高、风险结构合理等特征的私人银行客户专属产品线。
(三)金融动荡带来发展机遇
2008年开始不断蔓延的全球金融危机,使外资私人银行的多款理财产品发生巨额亏损,信誉和产品优势开始下降。在经受了深刻的市场波动以后,多数高端客户的理财观念更趋保守,希望实现资产安全和保值,开始撤回在外资银行的资产,部分客户和资金出现回流现象,这为中资银行争取富裕客户带来了绝好的机会。
相对于外资银行而言,中资银行与客户的文化和价值观也更加接近,更便于把握客户的理财偏好和需求,扬长避短。
二、弱势(Weakness)分析
(一)产品结构不合理
私人银行需要为客户提供综合化金融服务,涉及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多个领域,但是目前我国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私人银行无法向客户提供金融、证券、保险交叉融合的跨区域产品和服务,既不能满足客户的多样化、个性化金融需求,也难于实现服务受益的最大化,制约了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的空间、范围和层次。
另一方面,受制于规模、利润和资源,中资私人银行对全球资产运作的能力还有欠缺,个性化和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供给能力有限,缺乏适于高端客户的具有深度和广度的差异化金融产品。
(二)专业人才稀缺
相对于私人银行业务对客户经理的要求,中资银行缺乏相应的人才储备。在国外的私人银行业中,资深的客户经理都是在投资银行、商业银行、公司银行、零售银行工作至少10年的资深从业人员,他们掌握资产管理、客户关系管理、法律知识及税务、移民政策,了解资本市场运作的规律,熟悉一定的艺术品、奢侈品、医学甚至风水知识,具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然而中资银行现有的理财师数量明显不足,知识结构不完整,并且大多缺乏服务于富裕客户的从业经验,阅历较浅,投资管理能力不高,难以赢得客户的信赖。
(三)客户关系管理能力不足
相对于银行而言,银行客户关系管理就是明确客户的收益点,提高客户的满意度。通过对数据库进行挖掘,对客户进行细分,实行不同的营销策略,从而达到银行和客户的双赢。
当前,中资银行虽然在客户基础和网点数量上占据了较大优势,但是在客户资源方面缺乏细分,未能够有效地实行差别服务,有时为了追求数量不注重业务的质量和效益,导致网点柜面资源主要被80%的低端客户占用,而为银行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20%的高端客户却没有得到很好的金融服务。同时也由于客户经理数量太少,造成客户服务不足,通常是在营销客户时非常投入,但不重视客户维护和客户增值服务,容易造成优质客户的流失。
多数银行对于客户信息的整理、分析和挖掘仍然缺乏,客户信息的部门分割问题严重,个人业务部门、公司业务部门和信用卡等部门所掌握的信息很难互通。不能从数据中发掘出对运营管理、对客户服务更有帮助的指标,数据处理工作还需要加强,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后台保障支持系统仍有待持续完善。
三、结论
(一)私人银行业务以资产管理为核心、要求全方位的综合性服务,对银行的资产管理能力、专业人员服务水平、技术手段如电子化、网络化程度都有非常高的要求。
(二)近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社会财富的高度聚集和个人财富的不断增加,为中资银行发展私人银行业务带来了巨大的市场潜力。然而,由于普遍缺乏运营经验,目前国内尚没有一家中资银行的私人银行业务可以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
(三)中资银行发展私人银行业务,既有品牌、资金、客户资源、技术手段等方面的优势,也有产品结构单一、专业人才稀缺、客户关系管理能力不足等缺陷;对于中资银行而言,发展私人银行业务机遇与挑战并存。
参考文献:
[1]赵缜言.胡润百富工商银行品牌价值1430亿元[N].中国青年报,2009,(6).
[2]中国新闻网.全球最具价值品牌百强冠军排行榜七家中企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