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销量提升的途径

来源 :销售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juuhhu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升产品销量,是营销战略规划和营销实践中的一只黑箱。由于一部分管理者固守思维惯性和知识视野的狭窄,导致企业资源不能在市场中合理整合,产生进退维谷的局面。
  提升产品销量,这是一个令经营者困惑但又不能回避的营销主题。业已完善的框架建设和深度细化的体系发展,尤其是对大量成功或失败的个案分析和对比性研究,无非是从不同的层面去探寻打开这只营销黑箱的钥匙。现在来看,这样的钥匙可不只是一把(如品牌、销售团队等),而且这些钥匙并不是那样轻易可获得的,有些企业面对这只黑箱,不知所措。于是,许多经营者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更多地看别人怎么干,有创新,有效果,就搬来用,囫囵吞枣,邯郸学步,结果难如其愿。
  综合大量实事,销量提升,是在经营者营销思维再造的基础上进行合适的资源重组和再投入所产生的营销效果。简言之,探寻销量提升的关键是经营者的思路是否对应的问题。
  
  对销量提升营销主题的基础假定
  
  由于销量提升是一个极有争议的概念,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对它有不同的理解,由此引发的营销思维和运作效果就大相径庭,因此,有必要对它做个基本的约定,以免于在论述中产生歧义。
  首先,它是指企业产品组合中的某一产品项目,如五粮液集团产的某一特定包装特定度数的金六福酒。
  其次,不论这一产品的创意来源如何,它已投产并投放市场。
  第三,该产品经评判处于产品生命周期的介绍期、成长期、成熟期三个阶段中的某一时期。
  第四,企业对这一产品所处的产业环境和市场远景已有基本的假定,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必要的推广规划,包括建立在假定基础上的产品定位、目标市场、各种推广布署及促销技巧。
  第五,各种市场信号显示,企业不调整经营战略、进行资源重组和资源再投入,该产品的销售状况就会出现萎缩的局面。
  第六,企业对该产品的促销投放受内部资源的制约。
  第七,短期内企业对该产品的成本控制受投入品、生产技术、规模经济、生产能力利用模式等因素的制约,企业不能按臆想去降低成本。
  第八,提升某一产品的销量与企业的战略规划有着密切的联系,是战略规划长远目标得以实现的有机组成部分,但不是唯一的目标。
  第九,销量提升的最低目标是获取盈亏平衡点的销售规模,而非自杀式或季节性的大甩卖。
  
  纠正对销量提升的片面性理解
  
  不容置疑,一些企业谈到销量提升,其思维就禁锢到策略变量的使用或组合上来了,如价格折让、推销津贴、对经销商的激励措施、人力推广、POP张贴,广告投放等策略变量。其逻辑思维是这样子的:这些策略变量从理论角度上讲,对某一产品的销量提升都会有显在的效果,如果我使用某一策略变量或组合某几种策略变量,调整有效资源并加大投入,就一定會产生提升销量的局面。可实际结果却并非如此。如TCL的HID和移动公司的移动梦网与战略设计者的初衷大相径庭,不但没有提升它们的销量,反倒浪费了企业的宝贵资源,增加了企业运行市场的机会成本。
  
  创造销量提升的一般性过程
  
  销量提升,是在某一产品市场远景构画基础上的战略目标的具体体现,战略上表现出较强的攻击性,提升者必须找到特别的战略来消除产业中的障碍和市场中的阻力。提升者从价值链的重构造,竞争景框的重界定和资源的纯投入三个方面选择提升路线,必然会改变产业内的竞争规则,因此,销量提升是企业战略规划在市场拓展中的积极行动,而非技术层面的活动。研究销量提升的基本内涵和基础假定,创造销量提升的一般性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如图所示,销量提升是思维上的反馈环路,是一个多次反复的判断过程。
  1、销量提升的必要性研究。依据基本假定,企业对某一产品已进行了初步的战略试探。通过战略试探,当前的销售状况已呈现出来,在一定的时间内能否达到预期的销售目标,有必要在营销实践过程中进行战略检验和战略反思。在执行过程中,企业的各项资源调配是否有较强的可靠性和有效性;与竞争产品相比,该产品的竞争优势是否凸现,消费者是否认可该产品所创造的利益;该产品在企业战略业务单位中是否占据较重要的地位,市场是否有较强的吸引力;企业对市场趋势和产业结构的判断是否准确;继续加大资源投入,在企业承受的极限内是否可达到理想的规模。可以肯定以上问题的企业,即可沿着原有的路线发展,如不能肯定其中几项问题,就需要研究调整的可能。如认为通过调整也不能达到提升销量之目的的产品,那么最好选择维持、收获或放弃的某一种战略方向。
  2、当前经营状况的认定。主要判定提升产品各历史时期的销售总量,各幅射地区的市场占有份额、成长率、渗透力以及知名度和品牌偏好的状况。其次要判定提升产品的各项活动的成本构成要素,分析企业的成本控制水平和重构价值链的能力。通过对营销活动和成本活动的分析,积极寻求并创造获取提升产品竞争优势的途径。
  3、QSWOT分析。我们可以从产业的外在因素(机会与威胁)与企业的内在因素(优点与弱点)所面临的状况,分析提升产品所面临的机会点和问题点。问题点需要加以修正和调整,机会点应该加以掌握和运用。对此要深入表象看本质。比如,处于胶着状态的山西老陈醋行业,大家都在搞价格竞争,产品质量存在较大的隐患,大小厂家都冠以山西老陈醋这块相同的招牌。垂直趋同的产品开发和陷入历史堆里找故事的囚徒困境,很难使企业有较好的业绩表现。鉴于该行业从消费者角度所表现的低技术特性,因此,构建产品水平差异化和品牌价值是战略选择的根本出路。
  4、提升产品的基本战略假定。如果计划提升销量的产品的业务单位与其他业务单位差异很大并相互独立,并且不同的业务单位服务于不同的细分市场,那么各业务单位就应该有互不相同的基本战略(成本领先、标歧立异和目标集聚)。如果不能严格区分各业务单位的战略逻辑要求,就要在对各业务单位不同的战略定位进行折衷的基础上建立竞争优势。如果提升产品业务单位战略主题与企业的基本战略相冲突,就可能冲击企业文化,使组织安排和激励系统产生麻烦,使企业陷入“夹在中间”的困境。因此,企业应努力识别和挖掘计划提升销量的产品与各业务单位之间的关联,降低价值链活动的实际成本或者寻求歧异。同时,假定计划提升销量的产品基本战略,还应分析由于产业结构演变引发的战略风险,及时规避战略风险,避免由于推行提升某一产品的销量使企业付出巨大的代价。如在宽广的竞争景框里提供产品或服务的竞争对手与目标集聚企业间的成本差距变大,使服务于狭窄目标市场的产品丧失成本优势或歧异优势被抵消,进而引发目标集聚的战略风险。
  5、产品与消费者的对接。对接的关键在于,不管推行何种基本战略,提升销量的产品应创造与同类产品相比明显的竞争优势,并使消费群体认同和满意,竞争优势表现为低成本或歧异性。推行低成本战略的提升产品,应使消费群体充分认识到购买利益与同类产品相同的情况下,节省到从竞争对手那里无法获得的购买成本。推行标歧立异战略的提升产品,所追求的独特性必须是消费者可承受购买成本基础上的价值认同。至于目标集聚于狭窄市场的提升产品,成本集聚战略应寻求目标市场上的成本优势,歧异集聚战略应追求目标市场上的歧异优势。对接的首要工作是取得消费者的广泛认同,前提是企业应在顾客驱动工程的基础上完成顾客属性的转换,使消费者真正认识到这个产品是专门为他设计的,使其产生心智上的共鸣。同时,还应做好沟通工作,利用有效的渠道合适的方式传播产品利益点,使利益点的认同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对接的第二项工作要使消费者满意。我们可以设计吻合提升产品的多项满意度指标,评价顾客的满意度,修正顾客总价值和顾客总成本的构成变量,以使消费者获得更大的满意感。
  6、策略变量的效果评估。首先要分析哪些策略变量可能会产生销量提升的实际效果,其次应分析企业的资源调配能力,以确立哪些策略变量对企业更适合。另外,分析多种变量组合使用的协同效果,总之应本着1+1>2的原则去选择变量的组合问题。再者,要预计各策略变量的投放量和投放成本并计算其总和,以及组合策略变量协同使用下的总成本,并对这两种状态下的总成本进行比较,比较的原则是总成本相同的情况下销售效果最大,或者是销售效果相同的情况下总成本最低。但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要剔除各变量之间的相互对冲性,保持各策略变量的一致性。比如,建立顾客忠诚和满意这个策略变量的使用是希望构建持久稳定的产品销量,时间维度表现为营销活动的持续性和长程性,客户维度表现为购买行为的不转移性和利益认同性;而销售促进策略变量的目标是短期内诱使价格敏感的游离性忠诚度低的顾客的购买,时间维度表现为营销活动的无规则和短期性,客户维度表现为购买行为的转移性和利益趋向性。两者之间的差异比较大,如使用不当,反而导致策略变量效果之间的相互抵冲,不仅难以达到预想的销售效果,而且还浪费了大量的可贵资源。这样的失败案例很多,应引起业内高度关注。下面是引发销量提升的可选择的策略变量(见图2)。
  


  在此还应强调的是,策略变量的选择与组合应与提升产品推行的基本战略之间进行一致性检验,避免相左,计划选择的各策略变量之间也应进行一致性检验,使其达到较好的协同效应。另外,企业除掌握短期策略变量的特征、使用背景、操作技术及效果评估的技能外,还应努力提高管理素质,提高对中长期策略变量的理解力和运用能力,各变量的理解与运用不可偏颇。
  7、开发合适的战略。开发合适的战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①设计提升产品的战略主题;②产业竞争态势和市场前景分析;③产品竞争优势对比分析;④预期销售规模增长率及市场占有份额;⑤各项资源的调配及推广布置;⑥创意设计及沟通计划;⑦营销预算及利润目标;⑧时间运行坐标及某一时间横截面的策略运用;⑨各项工作的负责人,实施部门及应达到的执行效果;⑩定期或不定期的战略研究与战略调整。战略规划应形成细致的文案,由专门部门保管,定期收集各部门反馈的信息,监督战略规划的执行情况。
  8、执行方案、修正及效果评估。提升产品的市场拓展需要许多关联部门的协同运作,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完成战略规划预先设计的目标,就必须将战略规划进行分解和细化,变成各职能部门可操作的执行方案,使各部门协调一致有计划有步骤地完成执行方案所规定的工作职责。同时,在执行过程中,应加大监督力度,做好指令传达和信息反馈工作,并对阶段性运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及时重组资源、调整战略方向或执行方案,以保证营销活动按照既定的目标健康发展。
  销量提升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属战略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它的理解和运用,事关市场拓展的成败和资源的有效配置。
其他文献
如果一个经理只会在办公桌前一味命令,而不能真正解决问题,通常会引发下属不服气的反抗心理,甚至被下属认为是无能。因此在碰到棘手或者下属需要帮助的困难时,经理必须具备自己解决问题或者指导解决问题的实力,这样才能在员工心目中建立起威信。  对于企业来讲,区域营销工作是企业营销工作的基础,是公司营销策略重要的执行单位和组成部分。人是完成各项任务、达成各项目标的关键,在区域营销中,对业绩起到关键作用的是区域
期刊
强调执行力的现代企业管理,授权更是关键环节。可以说不懂得授权,就谈不上执行力。  笔者曾供职于一家世界知名外企的客户服务中心,部门经理非常尽职尽责,也非常辛苦,加班加点是经常的事情,即使病了也不敢休息,因为一旦他休息了,整个客户服务中心就陷于瘫痪,所有工作无法正常展开。并不是没有相应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这家企业有严密科学的一整套管理方法,但因为工作性质是与“上帝”在打交道,有很多例外事件、突发事
期刊
“用最直接的方法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历来是人们在追求目标过程中习惯和自然的做法,绩效管理自然被寄予厚望。    对绩效考核的效用期望    绩效管理(Performance management)的思想和方法正在被世界范围内众多的公司采用,也被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所重视。有人预言,绩效管理体系将是中国企业培育世界级竞争力最为重要的管理制度体系。绩效考核作为绩效管理最为关键的一环,信者们对其寄予了太
期刊
没有一种标准的体系和指标可以让所有的公司借鉴,只能根据实际情况建立符合自己公司特点的考评方法。  虽然对销售人员的考核与评估可以有很多的指标,甚至还有很多的公式与表格,但最终都要落实到销售人员完成销售任务的考评和给予销售人员的销售提成上。对于销售人员来讲,他们最关心的也是自己的工作和付出能够得到多少回报。  每个公司所销售的产品和所面对的客户都是不同的,所以建立的销售业绩考评体系也不可能是完全一样
期刊
编者按:  2003年4月8日,一场名为“长虹背投普及风暴”的促销活动,在全国各地公开上演,彩电业举座震惊,从而引发了一系列声势浩大的降价行动。长虹背投不仅抢先掌控了2003年中国背投市场的主动权,市场占有率处在行业领先位置,还打破了长期以来由跨国彩电巨头把持中国背投市场的尴尬局面。  背投彩电有巨大市场 有关调查资料显示,从2002年到2003年3月,背投彩电销量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尤其是
期刊
案例背景    自1985年以来,中国化纤工业就进入了一个高速增长期,化纤产能、产量基本按每五年翻一番的速度增加。预计到2005年化纤产能达到1120万吨,产量达到1070万吨。在我国化纤行业飞速发展的行业背景下,C化纤公司开始了艰难的筹建和生产运营。1988年,当地政府开始筹建化纤企业,历经5年艰难的立项申请和审批论证,1994年公司开始建设,1998年企业建成投产。企业从筹建到建成投产,整整用
期刊
如何让公司成长,一直是我自创业以来,念念不忘,不敢稍有懈怠的。趋势科技从1988年创始以来一直维持平均60%的增长,一年前增长率开始下滑,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低,甚至到只有9%的增长。这件事让身为公司领航者的我辗转难眠。我苦思让公司增长力再上扬的对策。终于,我发现突破现状的关键是,要抓住顾客的真正需求,创造出与市场有差异化的产品。先前,我们一直陷于与竞争对手的价格战,原来应有的赢利,都被低价吃掉了,
期刊
前些日子看中国男子足球国家队踢球,面对的是香港这样的球队,结果中国队也只是1比0险胜。一起看球的一位朋友就讲,中国的前锋太弱了,连射门的机会都没有,中场球员都比他射门机会多。听了朋友的话,我的脑袋里立即反映出四个字:替人受过。关于中国队前锋的能力我暂且不论,但前锋射门的前提是什么?很简单,球在他的脚下。球怎么能够到他的脚下,很明显,中场球员为他传球,并且要把球传到位。但如果中场的球员没有把球传给前
期刊
背景:  2000年,一篇关于《21世纪营销十大趋势》的文章引起了学术界的巨大反响。时隔四年,我们越来越发现如今的市场正是沿着“十大趋势”发展,比如:“销售渠道将走专业化”、“商大欺客愈发严重”等趋势。国美、苏宁、三联等专业家电销售连锁企业的诞生与成长,以及前不久发生的“国美清理格力”事件就是最好的证明。为此,记者专门采访了该文作者杨清山先生。  记者:杨老师,正如您所预见的那样,进入21世纪以后
期刊
绩效考核,必须站在企业策略发展的高度进行思考。  在企业的绩效考核中,一直存在两种观点的争论:一种是结果导向,另一种则是过程导向。前者认为绩效考核必须通过简单直接的销售指标进行评价,否则将无法完成企业的销售任务,一切都要用数字加以体现;而后者认为仅仅关注结果将导致企业的短期行为,容易掩盖诸多潜在的隐患,不利于持续发展,因此必须关注销售业务过程,对其中的关键环节进行考核。这两种观点始终争论不休,但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