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常规教学是幼儿教育中必不可少且十分重要的教学内容,然而在实际开展过程中,幼儿园的教师及领导往往更加关注幼儿常规教育的表面形式,很少触及教育的核心内容及必要过程。因此,本文从幼儿常规教育概述及问题出发,寻找常规教育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并加以分析阐述。
关键字:幼儿园;常规教育;存在问题;应对策略
引言:在现行的《幼儿教育指导》中有明确的规定:常规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作为教师应帮助幼儿以多种方式认识、理解、体验社会行为准则,学习尊重与理解的意义。由此看出,常规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幼儿常规教育概述
在幼儿阶段的教育中,有着与其他教育阶段不同的教育形式——常规教育,其目的在于帮助幼儿正确、准确地完成一天内的各个环节,在正式踏入校园前形成良好的习惯以及行为准则。这些环节包括:早操、游戏、劳动、洗漱、午睡、上厕所、整理衣物等,使得幼儿能够在今后更加规律的生活、学习,对生活学习的秩序有更好的了解。
上述教育,旨在保障孩子在幼儿阶段能够身心健康发展,并且融入到幼儿园的日常生活中,懂得生活的秩序。
在实施常规教育时,应注意以下四点:
1.循序渐进,逐步递进;
2.讲解说明与实践同步进行,引导幼儿养成在听规则的同时进行练习的习惯;
3.对于常规教育接受困难的幼儿要进行特殊且耐心的教育;
4.保持常规练习,帮助幼儿将规则变成规矩,最后形成习惯。
二、幼儿常规教育存在的问题
1.对待幼儿无法正确掌握“度”
幼儿作为特殊的受教育群体,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教师经常把握不住“度”,具体有两个方面:
首先,有的幼儿教师会过度使用灌输式教育。在对幼儿的常规教育中,灌输式教育是常见且有效的一种方法,即在幼儿园中,幼儿的各类知识、秩序、规则往往都是成年人教授,只需要孩子们记住那些规则即可,不用深入理解。长此以往,灌输式教育将幼儿变成了执行简单命令的机器人,孩子的主体意识、自主意识将会泯灭,其主观能动性更是无从谈起。
其次,许多幼儿教师会更多地使用“奖励与惩罚”的教学机制。这便是因为在幼儿阶段,孩子们的记忆以及认知能力较弱,对于奖惩不够认识不够深刻,只知道执行,长久下去,幼儿们便会在教师一个又一个奖惩的限制下瞻前顾后,自我判断以及辨识力大大减弱。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极其不利。
2.忽略幼儿的个体差异
无论是什么阶段的教育,都会存在个体差异。虽然在幼儿教育的理念之中始终贯穿着“有教无类”以及分类教学的理念,但是在实际的常规教育中却无法实现上述理念。例如:规定中午1点必须全部睡觉;下楼梯必须排成整齐的队列;统一的玩具、统一的吃饭方式等等。然而,这种方式虽然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管理幼儿,但是却忽略了他们之间的个体差异,这种差异的产生往往是因为家庭、环境、个人、先天等多种因素的作用。因此,教师在进行常规教育时,应当充分、恰当的相应的秩序与规则,切实考虑到孩子们的个体差异,不要刻意的追求“好管理”以及整齐划一。
3.对常规教育的认识理解存在偏差
有的教师对常规教育的认识与理解就存在偏差,其认为常规教育就是要让孩子们听话、懂事儿、守规矩即可。因为这样的孩子组织、管理起来方便,不会过度的劳累。同时,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还会考虑家长、幼儿园领导等多方面因素,而忽略了常规教育的意义——帮助幼儿身心健康茁壮发展。长此以往,幼儿会越来越死板。
三、解决常规教育问题的策略
1.加强教师对常规教育的理论学习,降低其教学心理负担
幼儿教师无法掌握教学的“度”的原因,往往在于其理论知识不够充足,同时有着较大的心理教学负担。因此,加强教师对常规教育的理论学习刻不容缓。在此过程中,一方面要让教师不断地更新自己关于常规教育的理念、教学方法,变更他们对于教学“过度”的思想;另一方面,一定要让教师学习幼儿阶段身心发展规律,以便于更好地实施教学。
除此之外,减轻教师的教学心理压力,就是在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无论是幼儿园领导还是家长,一定要公平、公正的对待各类事件,不能一味的追究教师责任。这样,教师才能放开“手脚”,不会因为心理压力而在教学中实行各种过度的措施。
2.常规教育体现人性化,善于发现规定中的问题并及时调整
教师在制定规则秩序时,应着重注意孩子们的个体差异,保持教育的人性化。首先考虑年龄差异,将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进行分组;其次注重性格差别,要随时变更教学的方式、方法。最后是要分析不同孩子的行为,以便于增强对幼儿的正确认知。
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怕遇到问题,但一定要在问题之后总结、反思,善于发现问题的规律,在之后的工作中進行合理调整。特别是遇到幼儿不听话、反抗等行为的时候,一定要找到原因,对症下药,不能一味的指责、批评。
3.转变对常规教育的理解偏差
倘若教师对常规教育有了错误理解,一定要在以下方面进行转变。首先是转变教师权威地位的思想,学会与孩子沟通并且尊重平等对待他们,以此来减弱孩子们的抵抗情绪;其次,将常规教育的重心从形式转变到孩子的成长道路中,找准正确的教育定位;最后,转变“乖孩子才好孩子”的思想,要学着关注具有叛逆想法的幼儿,并且正确的引导、教育他们。
总结
综上所述,常规教育是幼儿教学中必不可少且十分重要的环节。作为幼儿教师,在制定相关规范、进行相关教学过程中,要始终铭记教育的中心目标,即为了孩子的长远且健康的发展。最终才能把常规教学中的内容转化为孩子们一生的习惯。
参考文献:
[1]蒙超芳.浅谈幼儿常规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08):23.
[2]邹叶丹.让常规教育不再“常规”——游戏化背景下幼儿园常规教育的问题和解决策略[J].幼儿100(教师版),2019(09):60-63.
苏州幼儿高等师范学校 张艺文
关键字:幼儿园;常规教育;存在问题;应对策略
引言:在现行的《幼儿教育指导》中有明确的规定:常规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作为教师应帮助幼儿以多种方式认识、理解、体验社会行为准则,学习尊重与理解的意义。由此看出,常规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幼儿常规教育概述
在幼儿阶段的教育中,有着与其他教育阶段不同的教育形式——常规教育,其目的在于帮助幼儿正确、准确地完成一天内的各个环节,在正式踏入校园前形成良好的习惯以及行为准则。这些环节包括:早操、游戏、劳动、洗漱、午睡、上厕所、整理衣物等,使得幼儿能够在今后更加规律的生活、学习,对生活学习的秩序有更好的了解。
上述教育,旨在保障孩子在幼儿阶段能够身心健康发展,并且融入到幼儿园的日常生活中,懂得生活的秩序。
在实施常规教育时,应注意以下四点:
1.循序渐进,逐步递进;
2.讲解说明与实践同步进行,引导幼儿养成在听规则的同时进行练习的习惯;
3.对于常规教育接受困难的幼儿要进行特殊且耐心的教育;
4.保持常规练习,帮助幼儿将规则变成规矩,最后形成习惯。
二、幼儿常规教育存在的问题
1.对待幼儿无法正确掌握“度”
幼儿作为特殊的受教育群体,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教师经常把握不住“度”,具体有两个方面:
首先,有的幼儿教师会过度使用灌输式教育。在对幼儿的常规教育中,灌输式教育是常见且有效的一种方法,即在幼儿园中,幼儿的各类知识、秩序、规则往往都是成年人教授,只需要孩子们记住那些规则即可,不用深入理解。长此以往,灌输式教育将幼儿变成了执行简单命令的机器人,孩子的主体意识、自主意识将会泯灭,其主观能动性更是无从谈起。
其次,许多幼儿教师会更多地使用“奖励与惩罚”的教学机制。这便是因为在幼儿阶段,孩子们的记忆以及认知能力较弱,对于奖惩不够认识不够深刻,只知道执行,长久下去,幼儿们便会在教师一个又一个奖惩的限制下瞻前顾后,自我判断以及辨识力大大减弱。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极其不利。
2.忽略幼儿的个体差异
无论是什么阶段的教育,都会存在个体差异。虽然在幼儿教育的理念之中始终贯穿着“有教无类”以及分类教学的理念,但是在实际的常规教育中却无法实现上述理念。例如:规定中午1点必须全部睡觉;下楼梯必须排成整齐的队列;统一的玩具、统一的吃饭方式等等。然而,这种方式虽然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管理幼儿,但是却忽略了他们之间的个体差异,这种差异的产生往往是因为家庭、环境、个人、先天等多种因素的作用。因此,教师在进行常规教育时,应当充分、恰当的相应的秩序与规则,切实考虑到孩子们的个体差异,不要刻意的追求“好管理”以及整齐划一。
3.对常规教育的认识理解存在偏差
有的教师对常规教育的认识与理解就存在偏差,其认为常规教育就是要让孩子们听话、懂事儿、守规矩即可。因为这样的孩子组织、管理起来方便,不会过度的劳累。同时,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还会考虑家长、幼儿园领导等多方面因素,而忽略了常规教育的意义——帮助幼儿身心健康茁壮发展。长此以往,幼儿会越来越死板。
三、解决常规教育问题的策略
1.加强教师对常规教育的理论学习,降低其教学心理负担
幼儿教师无法掌握教学的“度”的原因,往往在于其理论知识不够充足,同时有着较大的心理教学负担。因此,加强教师对常规教育的理论学习刻不容缓。在此过程中,一方面要让教师不断地更新自己关于常规教育的理念、教学方法,变更他们对于教学“过度”的思想;另一方面,一定要让教师学习幼儿阶段身心发展规律,以便于更好地实施教学。
除此之外,减轻教师的教学心理压力,就是在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无论是幼儿园领导还是家长,一定要公平、公正的对待各类事件,不能一味的追究教师责任。这样,教师才能放开“手脚”,不会因为心理压力而在教学中实行各种过度的措施。
2.常规教育体现人性化,善于发现规定中的问题并及时调整
教师在制定规则秩序时,应着重注意孩子们的个体差异,保持教育的人性化。首先考虑年龄差异,将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进行分组;其次注重性格差别,要随时变更教学的方式、方法。最后是要分析不同孩子的行为,以便于增强对幼儿的正确认知。
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怕遇到问题,但一定要在问题之后总结、反思,善于发现问题的规律,在之后的工作中進行合理调整。特别是遇到幼儿不听话、反抗等行为的时候,一定要找到原因,对症下药,不能一味的指责、批评。
3.转变对常规教育的理解偏差
倘若教师对常规教育有了错误理解,一定要在以下方面进行转变。首先是转变教师权威地位的思想,学会与孩子沟通并且尊重平等对待他们,以此来减弱孩子们的抵抗情绪;其次,将常规教育的重心从形式转变到孩子的成长道路中,找准正确的教育定位;最后,转变“乖孩子才好孩子”的思想,要学着关注具有叛逆想法的幼儿,并且正确的引导、教育他们。
总结
综上所述,常规教育是幼儿教学中必不可少且十分重要的环节。作为幼儿教师,在制定相关规范、进行相关教学过程中,要始终铭记教育的中心目标,即为了孩子的长远且健康的发展。最终才能把常规教学中的内容转化为孩子们一生的习惯。
参考文献:
[1]蒙超芳.浅谈幼儿常规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08):23.
[2]邹叶丹.让常规教育不再“常规”——游戏化背景下幼儿园常规教育的问题和解决策略[J].幼儿100(教师版),2019(09):60-63.
苏州幼儿高等师范学校 张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