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历史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yytt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改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这一目标最终要通过课堂教学来实现。课堂上有效的提问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有利于教师体现和实现新课程的理念和目标。本文就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谈谈看法。
  
  一、目前历史课堂提问中存在的问题
  
  1.识忆型的问题多,能力型的问题少
  随着课程改革的进行,教师们都有意识地在课堂教学中改变注入式的教学方式,转而重视启发式的教学方式,设计问题让学生思考,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但在实际操作中,不少教师提出的问题仍停留在记忆层次上,学生通过看书就可以轻易找到答案,这样仍无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在教学“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这一内容中,许多教师给出了“临时政府颁布的鼓励工商业发展的法令、条例”“一战期间,外国输华商品数量的变化”“爱用国货,抵制日货”等材料,设计了“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原因是什么”这样的问题,但基本上没有提出“进一步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而对后一问题的思考有助于学生理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具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征”,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思辨能力。
  2.问题缺乏严谨性
  在问题的设计上,部分教师提出的问题不够严谨,文字表述不够准确。例如,有的教师讲授《袁世凯的独裁统治》一课时,在导入新课中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袁世凯能够迅速上台的原因是什么?”可是,这里的“上台”是指什么?是指他当上了内阁总理大臣,还是当上了临时大总统?这样的设问不够严谨,易产生歧义。
  3.对材料没有深度挖掘
  在教学中,许多教师都重视历史学科的特点,加强史料教学,但在材料的运用上,部分教师没有对材料进行深度思考和挖掘。例如,在《中华民国的成立》一课中,有的教师运用了清朝的长袍马褂和中山装的照片来对比说明社会生活的变化,运用这一材料确实能清楚地展示民国初年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但这一材料还可以进一步利用,即用孙中山对中山装的说明来阐述民主共和的理念,使学生对民主共和有更深刻的理解。
  4.提问后,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少,提示性的言语太多
  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在于教师的教学理念没有发生根本转变,虽然设计了问题,但却急着替学生解决。这样“顺利”“快捷”的教学让学生失去了锻炼思维能力的机会。学生会逐步丧失参与的热情,课堂会重新回到教师一言堂的状态。
  5.问题太多
  一节课设计十几个问题,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思考,不利于其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而且如果问题过多,学生便找不到核心问题所在。
  6.对学生回答没有及时点拨归纳
  提问能发不能收,抛出了问题,虽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与兴趣,但对学生的回答未能及时点拨,未能深入思考,达不到预定教学目标。
  
  二、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的途径
  
  1.加强教师的基本功
  一个好的问题能够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刺激他们的思维发展,促使大脑用新的方法重新设计已知的知识。好问题提出的基础是教师要有扎实的基本功。
  2.合理利用课程资源,整合资源,创设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高一下册抗日战争中的《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一课时,可以向学生提供素材:1941年除夕,汪精卫家门口的春联“立民族民权民生之宏愿,开为党为国为民之大业”被人改动了,然后设问:有哪位同学也能根据汪精为的所作所为改一改这副春联呢?如何评价汪精卫?他为何会叛国?
  3.注重问题的有效性
  问题难易程度适中,大多数学生经过思考能解决的就是难度适中。这就要求教师在准确把握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围绕教学内容的核心,设计具有较高思维水平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如果问题过于简单,只需回答“是”与“不是”或从书本上很容易就能找到答案的问题,既达不到启发的目的,也不能引起学生兴趣。设问也不能太难,太难会使学生无从下手或望而生畏,偏离教学内容与目标,同样收不到好的教学效果。
  4.问题要有梯度,且围绕要解决的问题来设置
  如在教学“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这一内容时,笔者通过如下问题的设置来解决本课的重点难点问题:(1)两党为何是合作而不是合并?(2)为什么要采用党内合作方式而非党外合作方式?(3)合作了为何还强调保持党的独立性?(4)合作后国民党的性质有何变化?
  5.表达问题要准确、简洁、清晰
  6.对材料的引用要简练有效
  学生能在较短时间内读懂材料,提取有效信息,量不可过大。
  7.给出等待的时间
  根据教育心理学,人们接受信息、思考分析、得出答案有一个过程,提出问题后,必须给时间学生思考,否则提问题就毫无意义了。
  8.及时做出评价
  评价学生的回答要积极肯定,但不可过分夸大。要肯定优点,纠正不足。
  9.鼓励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
  学生也应有机会向教师提出问题。从学习上说,能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加有效,提出问题意味着思维方式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境界,因而在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改变课堂中生从师问的局面。
  总之,课堂教学和课堂提问既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学问,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认真钻研,提高提问的有效性,以便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
  (责任编辑 庞丹丹)
其他文献
人们称教师这一职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称从事这一职业的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可见,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给学生“授业解惑”,更要给学生“传道”,让学生先“成人”后“成才”。常言道:文以载道。这方面,语文教师的责任尤为重大。数年来笔者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做人教育,有机地进行思想教育,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在此,笔者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做法。    一、挫折教育    “人生不如意事常八
案例是包含有某些决策或疑难问题的教学情境故事,这些故事反映了典型的教学思考力水平及其保持、下降或达成等现象.通过案例学习,可以促进每个教师研究自己,分享别人成长的经验,积累反思素材,在实践中自觉调整教与学的行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效能.下面就以黄泽镇中学庞少英老师《多边形(1)——四边形》的教学案例为例,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一点感想.  [案例展示]  1.新课引入  师:今天我们讲5.1(1)《
《音乐课程标准》中提到:“演唱歌曲是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基本内容,也是学生最容易接受和乐于参与的表现形式”,还提到:“7—9年级学生要养成良好的唱歌习惯”。那么,在中学音乐歌唱
日前,关于中国国产核动力航母引起了外媒的普遍关注,就中国上海造船,一是否在建中国第二艘航母有诸多猜测。中国官方给出的答案是核动力船舶相关技术项目已经正式立项。辽宁舰绝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进步,现代教学方法也在不断更新,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为学生创造一种自觉、探讨、团结、民主公平的学习形式。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怎样建立友好的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从而让学生对学习化学产生兴趣,提高实验教学质量,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笔者就此谈谈自己的一些探索。  一、建立互动学习的教学方式,指导学生有效学习  在化学课程不断地改变更新的过程中,教师应从以前知识的传播者转变为学
摘要:会计作为一种职业,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会计工作提出更高要求。本文详细阐述会计人员具备的基本素质,强调会计人员要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强化自己的业务能力,遵循职业操守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更好地完成社会和时代赋予会计工作者的神圣使命。  关键词:会计 职业素质 职业操守  会计工作处于各单位经济管理工作的前沿,会计工作不仅关系到一个单位和部门生产经营活动的开展,也关系到整个国家经济秩序和社
第七届泛太平洋海运(亚洲)会议10月16日至17日在深圳举行,上海航运交易所总裁张页作为演讲嘉宾出席会议。在题为“世界航运发展应关注中国政策”的主题演讲中,张页总裁对中国航运
江苏实行新课改以来,课堂有了很大的变化,课堂效率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性、自主性和积极性大大地提高。但是学生能不能真正掌握知识,并反映到每次考试成绩上,这样热热闹闹各抒己见的课堂是否真的有效果呢?也不尽然。在实际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模式还是存在着不少问题。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学生中大量出现的相异构想。  一、什么是相异构想  教育理论上把学生由感性认识得出的偏离科学现象本质和科学概念的理解与想法称为相异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