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云:“久居兰室则不觉其香,久居鱼市则不辨其臭。”“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这都说明了环境对人的影响之深。教师向来有“人类灵魂工程师”之美誉,他除了对学生进行教书育人外,还应该处处给学生以美感,使他们在美的环境里耳濡目染,得以熏陶,使之具有美好的心灵。
下面具体谈谈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应在哪些方面给学生树立美的形象,给学生以美感,使之如入芝兰之室呢?
首先是服饰美。目前是21世纪,装束的穿戴很随意。但男青年的长头发、大胡子敞衣散扣或歪戴帽子应与教师无缘;女青年的迷你裙超短裙,以及过于摩登的装束也是与教师的身份格格不入的。而笔挺的西装、工装、得体的中山装,还有穿着显得干练的各式夹克,我们认为不失为教师最好的服饰。当然,不是非此莫属,总的原则是:宜庄重,忌浮夸。
其次是语言美。当教师的全凭三寸不烂之舌去教书育人,舌就是塑造人的灵魂的雕琢刀,一丝一缕应顾及效果,千万马虎不得。我们当教师的,平时总是要求学生要语言美,殊不知教师更应在这方面给学生作个表率。具体表现如师生在路遇或在校园里见面时应互相问好,不要只板着面孔等着学生来问好,除了平时的生活用语不要忘了用“请”、“对不起”、“没关系”“谢谢”等礼貌用语外,课堂用语也应注意,不要只灌输知识而忽视了美的教育。如某教师上朱自清的《春》这一课时的导语是这样的:“阳春三月,江南已是鹅黄柳绿,而塞北仍余寒未尽,这使我想起了大诗人雪莱的一句名诗,‘冬天既已来到,春天还会远吗?’”很快,学生就进入了美的意境。除了导语,还有讲课提问和口语交际、作文等,都要精心设计,给人以美感享受。
第三是文字美。每个教师都要练好“三笔字”,即钢笔、粉笔和毛笔,还要同时会写几种字体。试想,语文教师板书课题,根据不同问题分别采用楷书、隶书或行书等几种字体,那么,板书的效果就会美观活泼得多。如教古文,不妨将课题写成篆体或隶书,现代文用楷书或行书;再分别采用几支彩色粉笔,如板书重点时用彩色粉笔,一般内容就用白色粉笔。这样的板书效果会怎样呢,不是更直观美观,不是更突出重点吗?当然,形式要为内容服务,彩色粉笔的颜色不宜过多。
说到语言和文字美,有位语文教师他给学生的作文批语中的措辞就很优美。如主题不鲜明的(中心不突出)时则批“难识庐山真面目”,有抄袭嫌疑的则批“似曾相识燕归来”,某一点有特色则曰:“一枝红杏出墙来”。另外还用什么“瑕不掩瑜”、“妙笔生花”、“洛阳纸贵”、“一字千金”、“惜墨如金”、以及“令人拍案叫绝,叹为观止”,如此等等,比起那些作文批语中的“中心突出”,“语句通顺”之类的套语,不是更给人以美的感受吗?如果语文教师都能以如此的美文雅语与学生交往,日久天长,耳濡目染,对那些可塑性极强的学生来说不是自然而然地进入了芝兰之室吗?
当然,我们作教师的,仅有上述的服饰、语言和文字等形式美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以和行为美去感化学生、教育学生。我们要热爱党的教育事业,要以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渊博的专业知识树立自己的社会形象,还要热爱自己的教育对象——学生,因为“爱人者人恒爱之”,“亲其师则信其道”
只有这样,才能产生“皮格马利翁效应”,教育教学的效果就会事半功倍。所以说,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应处处给学生以美感:大至为人处世,小至一举手一投足,都不得以等闲观之。
下面具体谈谈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应在哪些方面给学生树立美的形象,给学生以美感,使之如入芝兰之室呢?
首先是服饰美。目前是21世纪,装束的穿戴很随意。但男青年的长头发、大胡子敞衣散扣或歪戴帽子应与教师无缘;女青年的迷你裙超短裙,以及过于摩登的装束也是与教师的身份格格不入的。而笔挺的西装、工装、得体的中山装,还有穿着显得干练的各式夹克,我们认为不失为教师最好的服饰。当然,不是非此莫属,总的原则是:宜庄重,忌浮夸。
其次是语言美。当教师的全凭三寸不烂之舌去教书育人,舌就是塑造人的灵魂的雕琢刀,一丝一缕应顾及效果,千万马虎不得。我们当教师的,平时总是要求学生要语言美,殊不知教师更应在这方面给学生作个表率。具体表现如师生在路遇或在校园里见面时应互相问好,不要只板着面孔等着学生来问好,除了平时的生活用语不要忘了用“请”、“对不起”、“没关系”“谢谢”等礼貌用语外,课堂用语也应注意,不要只灌输知识而忽视了美的教育。如某教师上朱自清的《春》这一课时的导语是这样的:“阳春三月,江南已是鹅黄柳绿,而塞北仍余寒未尽,这使我想起了大诗人雪莱的一句名诗,‘冬天既已来到,春天还会远吗?’”很快,学生就进入了美的意境。除了导语,还有讲课提问和口语交际、作文等,都要精心设计,给人以美感享受。
第三是文字美。每个教师都要练好“三笔字”,即钢笔、粉笔和毛笔,还要同时会写几种字体。试想,语文教师板书课题,根据不同问题分别采用楷书、隶书或行书等几种字体,那么,板书的效果就会美观活泼得多。如教古文,不妨将课题写成篆体或隶书,现代文用楷书或行书;再分别采用几支彩色粉笔,如板书重点时用彩色粉笔,一般内容就用白色粉笔。这样的板书效果会怎样呢,不是更直观美观,不是更突出重点吗?当然,形式要为内容服务,彩色粉笔的颜色不宜过多。
说到语言和文字美,有位语文教师他给学生的作文批语中的措辞就很优美。如主题不鲜明的(中心不突出)时则批“难识庐山真面目”,有抄袭嫌疑的则批“似曾相识燕归来”,某一点有特色则曰:“一枝红杏出墙来”。另外还用什么“瑕不掩瑜”、“妙笔生花”、“洛阳纸贵”、“一字千金”、“惜墨如金”、以及“令人拍案叫绝,叹为观止”,如此等等,比起那些作文批语中的“中心突出”,“语句通顺”之类的套语,不是更给人以美的感受吗?如果语文教师都能以如此的美文雅语与学生交往,日久天长,耳濡目染,对那些可塑性极强的学生来说不是自然而然地进入了芝兰之室吗?
当然,我们作教师的,仅有上述的服饰、语言和文字等形式美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以和行为美去感化学生、教育学生。我们要热爱党的教育事业,要以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渊博的专业知识树立自己的社会形象,还要热爱自己的教育对象——学生,因为“爱人者人恒爱之”,“亲其师则信其道”
只有这样,才能产生“皮格马利翁效应”,教育教学的效果就会事半功倍。所以说,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应处处给学生以美感:大至为人处世,小至一举手一投足,都不得以等闲观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