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师应处处给学生以美感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uichenyy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云:“久居兰室则不觉其香,久居鱼市则不辨其臭。”“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这都说明了环境对人的影响之深。教师向来有“人类灵魂工程师”之美誉,他除了对学生进行教书育人外,还应该处处给学生以美感,使他们在美的环境里耳濡目染,得以熏陶,使之具有美好的心灵。
  下面具体谈谈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应在哪些方面给学生树立美的形象,给学生以美感,使之如入芝兰之室呢?
  首先是服饰美。目前是21世纪,装束的穿戴很随意。但男青年的长头发、大胡子敞衣散扣或歪戴帽子应与教师无缘;女青年的迷你裙超短裙,以及过于摩登的装束也是与教师的身份格格不入的。而笔挺的西装、工装、得体的中山装,还有穿着显得干练的各式夹克,我们认为不失为教师最好的服饰。当然,不是非此莫属,总的原则是:宜庄重,忌浮夸。
  其次是语言美。当教师的全凭三寸不烂之舌去教书育人,舌就是塑造人的灵魂的雕琢刀,一丝一缕应顾及效果,千万马虎不得。我们当教师的,平时总是要求学生要语言美,殊不知教师更应在这方面给学生作个表率。具体表现如师生在路遇或在校园里见面时应互相问好,不要只板着面孔等着学生来问好,除了平时的生活用语不要忘了用“请”、“对不起”、“没关系”“谢谢”等礼貌用语外,课堂用语也应注意,不要只灌输知识而忽视了美的教育。如某教师上朱自清的《春》这一课时的导语是这样的:“阳春三月,江南已是鹅黄柳绿,而塞北仍余寒未尽,这使我想起了大诗人雪莱的一句名诗,‘冬天既已来到,春天还会远吗?’”很快,学生就进入了美的意境。除了导语,还有讲课提问和口语交际、作文等,都要精心设计,给人以美感享受。
  第三是文字美。每个教师都要练好“三笔字”,即钢笔、粉笔和毛笔,还要同时会写几种字体。试想,语文教师板书课题,根据不同问题分别采用楷书、隶书或行书等几种字体,那么,板书的效果就会美观活泼得多。如教古文,不妨将课题写成篆体或隶书,现代文用楷书或行书;再分别采用几支彩色粉笔,如板书重点时用彩色粉笔,一般内容就用白色粉笔。这样的板书效果会怎样呢,不是更直观美观,不是更突出重点吗?当然,形式要为内容服务,彩色粉笔的颜色不宜过多。
  说到语言和文字美,有位语文教师他给学生的作文批语中的措辞就很优美。如主题不鲜明的(中心不突出)时则批“难识庐山真面目”,有抄袭嫌疑的则批“似曾相识燕归来”,某一点有特色则曰:“一枝红杏出墙来”。另外还用什么“瑕不掩瑜”、“妙笔生花”、“洛阳纸贵”、“一字千金”、“惜墨如金”、以及“令人拍案叫绝,叹为观止”,如此等等,比起那些作文批语中的“中心突出”,“语句通顺”之类的套语,不是更给人以美的感受吗?如果语文教师都能以如此的美文雅语与学生交往,日久天长,耳濡目染,对那些可塑性极强的学生来说不是自然而然地进入了芝兰之室吗?
  当然,我们作教师的,仅有上述的服饰、语言和文字等形式美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以和行为美去感化学生、教育学生。我们要热爱党的教育事业,要以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渊博的专业知识树立自己的社会形象,还要热爱自己的教育对象——学生,因为“爱人者人恒爱之”,“亲其师则信其道”
  只有这样,才能产生“皮格马利翁效应”,教育教学的效果就会事半功倍。所以说,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应处处给学生以美感:大至为人处世,小至一举手一投足,都不得以等闲观之。
其他文献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活动的心理倾向,是引起和维持人的注意力的一个重要内部因素。一旦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教学就会取得事半功倍之效。新课标强调教师由传授者转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教师要摒弃“师道尊严”的旧观念设身处地为学生创造轻松良好的学习氛围,建立一个接纳性宽容性的课堂气氛,形成一个互教互学的“学习共同体”,尊重学生的学习
摘要:本文通过总结大量成功的英语教学实践,在引导、激发和控制小学生注意力的方法上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关键词:注意力;引导;控制注意力;引导;控制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我深切的感受到教师所要传递的各种信息,只有受到学生的注意后才能进入到他们的意识中;只有那些进入注意状态的信息,才能被认知,并通过进一步加工而成为个体的经验。如果一堂课里学生学习时注意力涣散、心不在焉,其教学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一、教材分析  1、 教材分析与处理  教材的地位及作用。“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之一、糖类代谢”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生物室编著《生物》教材高二年级第三章第六节的内容,本部分内容承上紧密结合植物体的代谢,进一步学习人和动物体内新陈代谢的主要过程和特点。代谢途径实际上是由一系列相当复杂生物化学反应组成的,而学生缺乏有关的生物化学基础知识,但这部分知识和人们日常生活联系比较紧密。因此,可以联系实际
由于新课程的改革,教师的教育理念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传统的教育制约着教育的快速发展,受到很大新理念的挑战,从高考方式、学校管理、课堂组织形式和教育评价等都要进行变革。作为站在教学第一线的历史教师,我们应该如何准备才能胜任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呢?与时俱进、创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是适应教育事业发展、胜任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我认为,提高历史教师自身素質,特别是学科情感方面的培养则是胜任新课
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多年,在教学实践中我对朗读这种教学方法有切身的体会,在课堂教学发现:一些学生不愿意读书,不能完成老师布置的读书任务,有的同学读书东张西望,有的同学读书有口无心,不能入情入境。而且感受到假如不读,学生就无法熟悉文章,就无从感悟文章更难以理解文章。这要求教师采取多种有效形式和方法,切实地进行朗读训练与指导,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一个没有朗朗读书声的语文课是不可想象的,所以我认为不读课文,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因而教师要创设各种有利于学生发展与探究的情境,让学生亲身参与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行体验、探究、操作、思考,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促使学生在情境中求知,在求知中体验和发展,构建了数学知识体系
研究性学习方式对当代教育改革有着重要影响。研究性学习是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一种新学习方法,它有三要素:提出问题和任务;给学生一定的空间和时间,由学生自己去探索,并且更多的通过合作完成;学生进行正确表达和交流。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策略,在不同学段,不同水平的对象应有不同探究内容或探究策略,中小学生采用研究性学习的策略是为了更好地通过主动观察和比较,思考和总结,更好的学习前人的经验,并逐步有效地转化
班级常规管理,是班主任日常管理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如何进行有效的班级常规管理,是值得班主任探索的一个永恒话题。我认为落实班级的常规管理,班级管理必须要“务实求细”,要强化常规管理,带动教育教学工作;做好班干部队伍的组建和培养;制定明确目标,培养集体荣誉感,营造集体氛围;打造班级文化氛围,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建立相关的监督制度和奖惩制度。  一个班级由几十名学生组成,要培养好这些学生,就必
【摘 要】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当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在美术课堂中巧妙地抓住合作时机,让学生在需要合作时而及时地开展小组学习,才能发挥合作的实效、创造学习的高效。  【关键词】最佳契机 高效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当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在教学建
教学反思的记录能及时将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教学心得、课堂教学的即时效果和可持续性的教学效应等补充在教案中。这样,教师既可以对本节课的教学作出正确的评价,又可以为下一轮的教学提供感性和理性相结合的资料,还可以防止某些教学失误在今后的教学中重现。总之,教学课后反思既是教师总结教学经验、摸索教学规律、改进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水平的有效手段,又是教师自我剖析、提高教学质量和深化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那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