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课堂教学是物理教学的主渠道,是教育的主要的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关键。本文作者从美化教学情境、优化教学过程和完善教学反馈三面来阐述如何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 物理课堂教学;实效性
物理课堂教学是一种多层次的、多功能的教学活动,是一个复杂细致的教师和学生进行双边活动的过程,因此要形成符合教学规律和学生认知规律、有效果、有效率的教学课堂绝非易事,也不是一两步就能实现的。要从多方面、多角度地去设计和追求,勇于探索、实践,勤于总结、改进,善于借鉴、比较,形成适应现代教学的科学模式。笔者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如何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1 美化教学情境,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营造高效课堂的基础
列夫·托尔斯泰有一句名言“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欲望”。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应成为学习的主体的科学教育观,着力于促进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这其中,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基础,只有激发学生“乐学”、“想学”的内在动力,才能真正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1.1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求知欲望。问题情境的设置不宜过于简单或过分困难,过分简单学生无成就感,过分困难又会产生不必要的挫败感,学生最感兴趣的往往是那些似懂非懂、半生不熟的问题。
创设问题的原则是:问题要小而具体,新而有适当的难度,富有启发性,避免提一些空泛没有实质内容的问题,如高二讲授楞次定律时,如何理解定律中提到的阻碍作用是掌握该定律的关键,可先创设一个物理情境:通过一个环形线圈的磁场是均匀的增大的,请学生判断出产生的感应电流的方向,接着问以下的一系列的问题,在这个问题当中,是谁阻碍了谁?这里的感应磁场跟原磁场方向关系如何?如果原磁场是均匀减小的,产生的感应磁场跟原磁场方向关系又如何?阻碍是不是意味着相反?产生感应电流后通过线圈的磁通量是怎么变化?就这样,通过一系列的设问,把楞次定律的阻碍两个字的复杂内涵巧妙地设计在问与答中,有助于学生理清思路。
1.2 巧设课堂导入,唤起好奇注意。在物理教学中,新课引入所占时间比重很小,却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新课引人得好,可以高度地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已最快的速度进入一种积极地思维状态,整个课堂教学就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课堂导入的原则是新颖、独特又简短明了,具有明确的目的性。除了常见的复习提问法、现象引入法以外,还可以根据所讲内容采用多种形式。如高一上平抛运动这节,在课前可以在班上播放一个高空投弹的flash游戏,让学生操作,几个学生尝试后发现要使炮弹射中目标还是挺困难的,上课后教师来操作,结果百发百中,这时学生心里已经处于“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解”的状态,急切地等待教师传授“秘技”,这就激起了学生浓厚的认识兴趣和强烈的学习动机,教师这时引出炮弹的运动是平抛运动来讲授新课,教学效果自然就能提高。
2 优化教学过程,引导和突出学生自主学习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关键
物理学科是一门成熟的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有很强的系统性。物理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在优化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重以下两个环节。
2.1 演示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离不开演示实验,它肩负着探究物理规律、理解物理概念、启发学生思考等诸多任务,一个演示实验成功与否,并不是取决于教师实验操作的优良程度,而在于学生到底通过实验获得了什么,教师在这里不能以表演者自居,要成为一位热情的邀请者,精心设计实验方法和步骤,铺设一些具有启发性的提问和悬念,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主动参与全过程。如高二的单摆教学中,可以用演示实验来探究单摆周期与哪些因素有关,准备两个单摆,分别比较摆线一样长,摆球质量不同时和摆线不一样长,摆球质量一样时的周期关系。在这个实验中,如果教师自己操作秒表计时的话,学生并不能直观地感觉到周期的关系,那么做这个演示实验的意义就不大了,但如果改变一下演示实验的方式,每个学生都拿一个秒表,让他们跟着教师一起计时,并且设计一些“怎么判断单摆完成一个周期,看平衡位置还是最高点?”“一个周期时间这么短误差会很大,有没有改进的办法?”等一系列问题。这样学生就会高度兴奋和紧张,不但能得出预想的结论,还为后续分组实验探究单摆周期作了很好的铺垫。
演示实验的方式也可以多种多样,要善于挖掘身边资源,实验道具并不一定只存在于实验室中。如高二的机械波的新课中,教师可以利用学校拔河的粗绳放在地上摆动,直观地表现波的形成和传播,还可以在绳子的不同部位系上不同颜色的布条,让学生观察在波传播过程中布条做何运动,将介质并不随波传播这个难点轻易地化解。
2.2 让学生亲身经历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建立和形成。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学生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物理学已经很成熟,特别是中学生学习的经典物理学部分,它阐述的概念和规律都是许多科学家经过漫长的探索和研究形成的。学生不可能再次经历漫长的物理学形成和发展过程,但作为教师,可以再现一些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建立和形成过程,通过带领学生重新经历,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加深对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发展思维能力。如在讲授高二的折射定律时,可以利用激光演示器师生一起探究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关系,记录下数据后利用计算机技术多角度比较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各种关系,引导学生做出各种猜想并一一检验正确与否,最后得出正弦比是常量的结论,总结出折射定律。学生通过亲身经历该规律的形成,体会科学家的方法,收获得远比一个定律多得多。
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大胆点燃发现之火、研究之火、探索之火。也许下一个爱因斯坦就在你的眼皮底下,要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的积极性,尽可能给学生多一些思考的时间,多一些尝试的余地,多一些表现自我的机会,多一些成功的愉快,多一些自由发挥的空间,让学生在宽畅的思维空间中展开多角度思维,使各方面的能力、技能都得到发展。
3 完善教学反馈,培养和巩固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高效课堂的重要环节
反馈是解决学生目标达成障碍,提高教学实效性的有效手段,这是教师及时查漏补缺,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的明镜,应始终高悬于每一位教师的心里。同时,反馈也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手段。反馈并不只限于课后,应贯穿于整个课堂始终。课堂导入设计几个小问题可以很好地检查学生的预习习惯;鼓励学生讨论、猜想、发言能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独立思考的思维习惯;注意讲练结合,根据新授课的内容和学生学情安排适当的例题讲解和课堂检测,尝试学生主讲,幻灯机展示学生解答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动手解题的积极性,也可以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规范解题步骤和书写,培养良好的解题习惯;设计合理的作业指导学生养成课后复习的习惯,作业的形式也可以多种多样,可以是习题形式,也可以是一些小制作,还可以是一些小的研究性学习,如自由落体的课后可以布置学生制作一把反应尺,电磁感应章节结束后可以布置学生利用互联网等资源查找电磁感应在生活、科技中的应用等,在巩固已学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拓展应用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总之,高效的物理课堂是建立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师生之间有效互动的基础上的,让学生在“活动”“思维碰撞”中进行学习,形成对知识的正确理解,获得对学科的积极的情感体验,提高学习知识的能力。
关键词 物理课堂教学;实效性
物理课堂教学是一种多层次的、多功能的教学活动,是一个复杂细致的教师和学生进行双边活动的过程,因此要形成符合教学规律和学生认知规律、有效果、有效率的教学课堂绝非易事,也不是一两步就能实现的。要从多方面、多角度地去设计和追求,勇于探索、实践,勤于总结、改进,善于借鉴、比较,形成适应现代教学的科学模式。笔者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如何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1 美化教学情境,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营造高效课堂的基础
列夫·托尔斯泰有一句名言“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欲望”。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应成为学习的主体的科学教育观,着力于促进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这其中,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基础,只有激发学生“乐学”、“想学”的内在动力,才能真正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1.1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求知欲望。问题情境的设置不宜过于简单或过分困难,过分简单学生无成就感,过分困难又会产生不必要的挫败感,学生最感兴趣的往往是那些似懂非懂、半生不熟的问题。
创设问题的原则是:问题要小而具体,新而有适当的难度,富有启发性,避免提一些空泛没有实质内容的问题,如高二讲授楞次定律时,如何理解定律中提到的阻碍作用是掌握该定律的关键,可先创设一个物理情境:通过一个环形线圈的磁场是均匀的增大的,请学生判断出产生的感应电流的方向,接着问以下的一系列的问题,在这个问题当中,是谁阻碍了谁?这里的感应磁场跟原磁场方向关系如何?如果原磁场是均匀减小的,产生的感应磁场跟原磁场方向关系又如何?阻碍是不是意味着相反?产生感应电流后通过线圈的磁通量是怎么变化?就这样,通过一系列的设问,把楞次定律的阻碍两个字的复杂内涵巧妙地设计在问与答中,有助于学生理清思路。
1.2 巧设课堂导入,唤起好奇注意。在物理教学中,新课引入所占时间比重很小,却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新课引人得好,可以高度地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已最快的速度进入一种积极地思维状态,整个课堂教学就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课堂导入的原则是新颖、独特又简短明了,具有明确的目的性。除了常见的复习提问法、现象引入法以外,还可以根据所讲内容采用多种形式。如高一上平抛运动这节,在课前可以在班上播放一个高空投弹的flash游戏,让学生操作,几个学生尝试后发现要使炮弹射中目标还是挺困难的,上课后教师来操作,结果百发百中,这时学生心里已经处于“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解”的状态,急切地等待教师传授“秘技”,这就激起了学生浓厚的认识兴趣和强烈的学习动机,教师这时引出炮弹的运动是平抛运动来讲授新课,教学效果自然就能提高。
2 优化教学过程,引导和突出学生自主学习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关键
物理学科是一门成熟的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有很强的系统性。物理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在优化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重以下两个环节。
2.1 演示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离不开演示实验,它肩负着探究物理规律、理解物理概念、启发学生思考等诸多任务,一个演示实验成功与否,并不是取决于教师实验操作的优良程度,而在于学生到底通过实验获得了什么,教师在这里不能以表演者自居,要成为一位热情的邀请者,精心设计实验方法和步骤,铺设一些具有启发性的提问和悬念,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主动参与全过程。如高二的单摆教学中,可以用演示实验来探究单摆周期与哪些因素有关,准备两个单摆,分别比较摆线一样长,摆球质量不同时和摆线不一样长,摆球质量一样时的周期关系。在这个实验中,如果教师自己操作秒表计时的话,学生并不能直观地感觉到周期的关系,那么做这个演示实验的意义就不大了,但如果改变一下演示实验的方式,每个学生都拿一个秒表,让他们跟着教师一起计时,并且设计一些“怎么判断单摆完成一个周期,看平衡位置还是最高点?”“一个周期时间这么短误差会很大,有没有改进的办法?”等一系列问题。这样学生就会高度兴奋和紧张,不但能得出预想的结论,还为后续分组实验探究单摆周期作了很好的铺垫。
演示实验的方式也可以多种多样,要善于挖掘身边资源,实验道具并不一定只存在于实验室中。如高二的机械波的新课中,教师可以利用学校拔河的粗绳放在地上摆动,直观地表现波的形成和传播,还可以在绳子的不同部位系上不同颜色的布条,让学生观察在波传播过程中布条做何运动,将介质并不随波传播这个难点轻易地化解。
2.2 让学生亲身经历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建立和形成。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学生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物理学已经很成熟,特别是中学生学习的经典物理学部分,它阐述的概念和规律都是许多科学家经过漫长的探索和研究形成的。学生不可能再次经历漫长的物理学形成和发展过程,但作为教师,可以再现一些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建立和形成过程,通过带领学生重新经历,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加深对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发展思维能力。如在讲授高二的折射定律时,可以利用激光演示器师生一起探究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关系,记录下数据后利用计算机技术多角度比较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各种关系,引导学生做出各种猜想并一一检验正确与否,最后得出正弦比是常量的结论,总结出折射定律。学生通过亲身经历该规律的形成,体会科学家的方法,收获得远比一个定律多得多。
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大胆点燃发现之火、研究之火、探索之火。也许下一个爱因斯坦就在你的眼皮底下,要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的积极性,尽可能给学生多一些思考的时间,多一些尝试的余地,多一些表现自我的机会,多一些成功的愉快,多一些自由发挥的空间,让学生在宽畅的思维空间中展开多角度思维,使各方面的能力、技能都得到发展。
3 完善教学反馈,培养和巩固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高效课堂的重要环节
反馈是解决学生目标达成障碍,提高教学实效性的有效手段,这是教师及时查漏补缺,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的明镜,应始终高悬于每一位教师的心里。同时,反馈也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手段。反馈并不只限于课后,应贯穿于整个课堂始终。课堂导入设计几个小问题可以很好地检查学生的预习习惯;鼓励学生讨论、猜想、发言能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独立思考的思维习惯;注意讲练结合,根据新授课的内容和学生学情安排适当的例题讲解和课堂检测,尝试学生主讲,幻灯机展示学生解答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动手解题的积极性,也可以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规范解题步骤和书写,培养良好的解题习惯;设计合理的作业指导学生养成课后复习的习惯,作业的形式也可以多种多样,可以是习题形式,也可以是一些小制作,还可以是一些小的研究性学习,如自由落体的课后可以布置学生制作一把反应尺,电磁感应章节结束后可以布置学生利用互联网等资源查找电磁感应在生活、科技中的应用等,在巩固已学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拓展应用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总之,高效的物理课堂是建立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师生之间有效互动的基础上的,让学生在“活动”“思维碰撞”中进行学习,形成对知识的正确理解,获得对学科的积极的情感体验,提高学习知识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