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无定法,语文教学更是如此。语文教师必须是熟谙青年学生心理特点的心理學家,是一个善于“扶”、又善于“放”的引儿学步的善导者,是一个不被凝固的程式所拘囿,而能够按照各个阶段学生特点灵活地处理教学环节的指挥员。无论“扶”或者“放”要有正确的教育观念,要明确新课标的目标和要求。语文教学离不开人文思想政治教育。变传统的应试教育“填鸭式”的教学为教师主导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变单纯地知识传授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素质教育。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为“中国梦”的实现多出人才,早出人才,出好人才。
关键词:善于“扶”;善于“放”;指挥员;相结合
教无定法,语文教学更是如此。自从八十年代中期素质教育的提出,到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推进素质教育的一场深刻变革的口号倡导下,语文教学被推在了教改的风口浪尖。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想就如何体现素质教育的特点,谈一谈初中语文教学中“扶”与“放”的关系问题。
建国初期,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就指出:一个称职的语文教师,同时也必须是熟谙青年学生心理特点的心理学家,是一个善于“扶”又善于“放”的引儿学步的善导者,是一个不被凝固的程式所拘囿,而能够按照各个阶段学生特点灵活地处理教学环节的指挥员。这一观点很好地说明了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
相对来说初中学生的知识必定是有限的,对事物的认识能力还不强,需要打好基础,需要加强基础知识与技能的积累;长期以来“应试教育”使学生很大程度习惯老师教、自己学的保姆式教育,自学经验不足;有的教学方法的变革没有一个过渡,学生就无所适从,反而会影响基本知识的学习,因此,要老师“扶”着走。但是,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更多的知识需要靠自己在校外获得。因此说,教师在课堂上不仅仅是传授给学生一些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就是这个道理,学生掌握了一些自学的方法,就可以自己独立的学习了。现用的语文教材已经注意“扶”与“放”的问题,教读和扶读课文都有诱导学生熟悉课文的“预习提示”,教读课文有“阅读重点”,还有引导学生揣摩、体味课文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的“读中提示”。从初一到初三,提示由实到虚,从详到略,始扶始放,让学生逐步体会学会“自己走路”。作为教师以课程标准,带领学生由浅入深抽丝剥茧一般地理解文章。这是课内的“放”。“放”还可以更大胆地放到课外去。面对应试教育弊端-教育目标的狭隘性,教育内容的片面性,要有目的地让学生学习一些课外知识,来加深对课内文章的理解,扩大知识面,提高自学能力。但是这里说的“放”,不是“信马由缰”,必须做到“扶”与“放”的统一性。“扶”是“放”的基础和前提,“放”是“扶”的必要补充和自然发展,是扶的最终目的。
“扶”和“放”的关系如何处理呢?
首先,要有正确的教育观念,要明确新课标的目标和要求,一句话,要扶“正”,有规可循。语文教学要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相统一,相辅相成。语文教学离不开人文思想政治教育。学生所写的文章要求做到思想感情健康,内容充实,中心明确,条理清楚,语句通顺,书写清晰,格式正确;学生所说的,要求能够把握问题的关键,有条不紊,语言流畅,字正腔圆。要使每一个学生坚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能片面地理解素质教育而放弃对学生的严格要求。
其次,要放得“心”。初中学生有很强的求知欲,有丰富新奇的思想,要设法使他们表现出来。少数学生会接触到一些不良的书刊或者思想,也许会产生一些反常行为,要谨慎引导他们认识是非。一味地放也不好,还要收得住。真正的功夫在书外。有计划地开展一些有针对性的活动,将学生课外获得的东西放在一块,让大家分享,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来补充课内知识的不足。
总之,我们要重视素质教育,变传统的应试教育“填鸭式”的教学为教师主导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变单纯地知识传授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变教师讲、学生听的平面课型为听、说、读、写相结合的立体课型,变专一知识的学习为多学科渗透的综合学习,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将素质教育推向一个新的阶段,为“中国梦”的实现多出人才,早出人才,出好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陈万琴.谈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的几点体会[J].考试周刊,2016,(97):28.
[2] 李尊钊,杜甲芝.新课标下如何指导学生写好读书笔记——“临沂市初中大语文教育”经验总结之一[J].赤子(上中旬),2015,(18):193-194.
[3] 王俊英.谈谈初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5,(07):60.
[4] 李庆彪.试谈初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的设计[J].中学教学参考,2012,(13):44-45.
[5] 王萍.初中语文自读能力培养的理论构建与教学实践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3.
作者简介:袁志海,宁夏回族自治区彭阳县第二中学。
关键词:善于“扶”;善于“放”;指挥员;相结合
教无定法,语文教学更是如此。自从八十年代中期素质教育的提出,到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推进素质教育的一场深刻变革的口号倡导下,语文教学被推在了教改的风口浪尖。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想就如何体现素质教育的特点,谈一谈初中语文教学中“扶”与“放”的关系问题。
建国初期,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就指出:一个称职的语文教师,同时也必须是熟谙青年学生心理特点的心理学家,是一个善于“扶”又善于“放”的引儿学步的善导者,是一个不被凝固的程式所拘囿,而能够按照各个阶段学生特点灵活地处理教学环节的指挥员。这一观点很好地说明了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
相对来说初中学生的知识必定是有限的,对事物的认识能力还不强,需要打好基础,需要加强基础知识与技能的积累;长期以来“应试教育”使学生很大程度习惯老师教、自己学的保姆式教育,自学经验不足;有的教学方法的变革没有一个过渡,学生就无所适从,反而会影响基本知识的学习,因此,要老师“扶”着走。但是,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更多的知识需要靠自己在校外获得。因此说,教师在课堂上不仅仅是传授给学生一些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就是这个道理,学生掌握了一些自学的方法,就可以自己独立的学习了。现用的语文教材已经注意“扶”与“放”的问题,教读和扶读课文都有诱导学生熟悉课文的“预习提示”,教读课文有“阅读重点”,还有引导学生揣摩、体味课文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的“读中提示”。从初一到初三,提示由实到虚,从详到略,始扶始放,让学生逐步体会学会“自己走路”。作为教师以课程标准,带领学生由浅入深抽丝剥茧一般地理解文章。这是课内的“放”。“放”还可以更大胆地放到课外去。面对应试教育弊端-教育目标的狭隘性,教育内容的片面性,要有目的地让学生学习一些课外知识,来加深对课内文章的理解,扩大知识面,提高自学能力。但是这里说的“放”,不是“信马由缰”,必须做到“扶”与“放”的统一性。“扶”是“放”的基础和前提,“放”是“扶”的必要补充和自然发展,是扶的最终目的。
“扶”和“放”的关系如何处理呢?
首先,要有正确的教育观念,要明确新课标的目标和要求,一句话,要扶“正”,有规可循。语文教学要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相统一,相辅相成。语文教学离不开人文思想政治教育。学生所写的文章要求做到思想感情健康,内容充实,中心明确,条理清楚,语句通顺,书写清晰,格式正确;学生所说的,要求能够把握问题的关键,有条不紊,语言流畅,字正腔圆。要使每一个学生坚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能片面地理解素质教育而放弃对学生的严格要求。
其次,要放得“心”。初中学生有很强的求知欲,有丰富新奇的思想,要设法使他们表现出来。少数学生会接触到一些不良的书刊或者思想,也许会产生一些反常行为,要谨慎引导他们认识是非。一味地放也不好,还要收得住。真正的功夫在书外。有计划地开展一些有针对性的活动,将学生课外获得的东西放在一块,让大家分享,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来补充课内知识的不足。
总之,我们要重视素质教育,变传统的应试教育“填鸭式”的教学为教师主导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变单纯地知识传授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变教师讲、学生听的平面课型为听、说、读、写相结合的立体课型,变专一知识的学习为多学科渗透的综合学习,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将素质教育推向一个新的阶段,为“中国梦”的实现多出人才,早出人才,出好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陈万琴.谈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的几点体会[J].考试周刊,2016,(97):28.
[2] 李尊钊,杜甲芝.新课标下如何指导学生写好读书笔记——“临沂市初中大语文教育”经验总结之一[J].赤子(上中旬),2015,(18):193-194.
[3] 王俊英.谈谈初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5,(07):60.
[4] 李庆彪.试谈初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的设计[J].中学教学参考,2012,(13):44-45.
[5] 王萍.初中语文自读能力培养的理论构建与教学实践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3.
作者简介:袁志海,宁夏回族自治区彭阳县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