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随着教学改革逐渐走进深水区,传统的教育方式已经满足不了日益发展的学生需要,转变教学思维是从源头上进行变革的根本,而情感教学以其独特的创新性深受学生喜爱,以情感和生活为切入点进行教学,无疑是未来教育工作的目标和方向。而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教师也将情感融入作为课程改革的重要抓手和着力点,本文将以人教版初中英语为例,深入解析新课程背景下情感化教学的必要性及重难点。
关键词:初中英语;情感教学;教学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32-011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32.058
2014年教育部联合五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课程改革的指导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在《标准》中明确提出,中小学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和实践能力,因此应该加强学生的情感化引导,将课堂知识融入生活。在《标准》指导下,初中英语应该将教学理念与情感导向相结合,让学生能够在情感化教学中感受到快乐,而面对英语学科的特殊性,如何将英语与情感融会贯通,又如何使学科教育具备更优质的应用措施,笔者将以此作为重点进行阐述。
一、情感教学研究综述
(一)概念的提出及问卷调查
英国教育学家奥利弗曾提出一个教学理念:充分让学生享有情感权。奥利弗在实验中表明,教师在进行知识传递时,不同的表达方式会让学生在接受度上产生偏差,10-15岁的学生对教学中情感交流的过程更为敏感,因此,在教学中融入情感的概念,不仅会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在教学成果上也有助于其学习目标的达成,与此同时,强化情感体验也对英语思维的养成有十分积极的导向作用[1]。
初期在教育部准备将情感导向融入日常教学中时,有关专家学者还存在一些担忧,担心情感化导向会使学科知识点分散,学生接受度下降,为此,北京师范大学做了一次以100名中学生为样本的调查问卷,调查对学生选择情感教学的意识倾向和理由进行了动态研究,问卷显示,78%的学生对教学过程中的情感导向表示青睐,在这部分学生中,35%的学生表示情感体验会加强其语言兴趣,29%的学生表示情感体验更易于将学科融入生活,调查研究显示,多数中学生对新课改后的情感教学过程有所期待。
(二)当前教育现状
受应试教育影响,我国教育领域很长一段时间以来都存在分数导向的问题,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整堂课灌输知識点,轻视教学环节的现象十分普遍,而英语学科具有其特殊性,很多学生表示英语学科比较“高大上”,如果教师不注入情感因素的话,很容易让学科偏离学生生活轨迹,不如其他学科“接地气”,鉴于此类现状,上海实验中学率先在《标准》意见指导下进行新课程改革,学生普遍反映良好,因此当前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重视课堂中的情感渗透,在英语教学中真正做到情感交流。
(三)情感教学意义的集中体现
初中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养成的重要阶段,情感充沛且敏感,在这个阶段进行情感教学,可以有效通过教学中的“移情”手段,培养学生语言兴趣,进而将兴趣转换为持续的学习动力,传统的英语教学存在教学科目与学生生活脱节的现象,而在《标准》提出后,相信情感教学会大幅度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培养稳定的情感输出,为接下来的学习过程夯实基础,只有让学生习惯性地在生活中运用语言逻辑和英语思维,才能使学科发挥其根本的教育实践意义。
二、情感化教学的实现途径——以人教版《初中英语》为例
(一)以情促情,培养兴趣
英语科目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法思维和语言能力,初中学生处在人生的特殊阶段,思维能力和自控能力往往还不成熟,这就要求教师具备将情感与教材融会贯通的能力,如何化繁为简,如何在教材基础上带学生进入情感式体验,这也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
以人教版《初中英语》为例,很多教师都会在上课前进行教学导入,中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往往在进入课堂数分钟后才能进入学习意识,因此导入环节就变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教师能在课前激发学生的共情能力,很多教师会引用“My ambition is to be an architect”进入导入环节,然而这并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如果换一种方法和语言方式,用“My ambition is to be a excellent teacher. Because I’m happy to be with you. Are you happy to be with me?”进行引入,学生的探究欲往往会被激发出来。
(二)记录英语日记、培养语言情感
情感化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语言记述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逐步养成用英语记录的好习惯,虽然开始可能只是一些只言片语的记录,例如“I’m very happy today because I bought beautiful clothes”等,这种记录看似是对生活细节的描述,其实已经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共情意识和情感铺垫,让英语与生活联系起来是让学生真正了解学科的第一步。
(三)多元化教学手段
在教学模式上,打破固有思维是教师面临的最大挑战,只有在教学途径上尽可能地多元化、丰富化,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初中英语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一方面是学生的注意力较之小学阶段有了极大提高,另一方面是英语学科具备其他科目无法兼备的特殊性。较之小学阶段,初中学生需要掌握更多的语法,这相对来说是枯燥的,然而如果可以将语言对话模式投放到微视频载体中去,不仅可以极大提高学生的领悟力,更重要的是,以往需要教师耗费大量精力去讲解的语境,以一种完美高效的形式立体化地呈现在学生眼前,效果往往事半功倍[2]。 (四)构建良好师生关系,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教学实践表明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至关重要的,是实现教学质量有效提升的前提条件。如果没有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前提,那么整体教学质量就难以提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只有拉近了师生关系,才能更好地完成相关教学任务。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热爱每一个学生,给予学生更多的关心爱护,让学生能更好地学习。例如,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出现失误时,教师应用一些鼓励的话语激励学生,通过这样的方式逐渐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师生关系更加和谐。教师与学生构建良好的关系,学生会因为教师对他们的关爱而更加尊重教师,学生也会感觉到自己被教师重视。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會有更多的热情,课堂开小差的现象也会随之消失。当学生出现一些小错误时,教师不应过多责备,应给予一定的引导和鼓励,这样学生才能够有更多的勇气和力量去纠正自己的错误,从而树立自信心。让学生在不断地尝试成功过程中,体会到喜悦。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建立成长档案,让学生能够清晰地看到自己的成长以及自己的不足之处,更好地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的学习更加自主,也能够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在良好的氛围中更好地学习。
(五)营造良好氛围,给予学生更多关爱
教学过程中情感教学因素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每个班级中学生的学习状况参差不齐,如果教师对于每一个学生都能够进行有效的引导和帮助,那么就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教师的关爱会增进师生之间的友谊,教师在指出学生学习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时,学生也会欣然接受,不会再因为排斥心理而影响学习。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避免出现心理极端现象,让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应对遇到的任何困难,这对于学生以后的发展和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一)固化思维模式下的“模板教育”
现实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无法将情感有效地融入教材,教师容易走入传统固化的教学模式的藩篱中去,只注重对英语语法的解读和实际运用的传授,但是对于一些抽象性很强的内在逻辑,往往无法精准地传输给学生,这就要求教师摒弃传统的模板教育,开创立体性的情感教学思维[3]。
(二)情感化教学的考核偏差
情感化教学不应该有统一量化的考核标准,在实际运用中应该着重对学生英语感觉和英语思维的培养,而不是简单的关于分数的考核,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多元化地了解英语,更能使学生建立起对学科的兴趣。
(三)解决方案
1.建立生活教学常态化保障机制。初中阶段的英语教育工作需要持续性引导,这就需要教师在授课时,保持积极情感的有效输出,让学生在“接地气”的常态化环境下进行学习,此外,情感化思维需要贯穿教学行为的始终,如果不能保证其完整性,会让敏感的学生在思维领域出现断层。
2.师资队伍保障。学校的教育主体由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初级教育阶段的特殊性对教学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论是学识水平还是人文素质都必须过硬。在教学手法上,因为个体的差异化,也要求教师区别于高年级教学模式,这就要求教师具备过硬的专业素质,因此应该由社会、学校、政策三方面进行价值引流,让更多的优秀教师进入到情感化教学的体系中来。
四、结语
受应试教育影响,我国教学体系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将英语教学重点放在理论应用中,而中学生对生活和学习的认知能力还不完善,因此就要求教师将学习和情感相融合,创造出一个和谐统一的环境,让学生在熟悉的领域里接受知识的滋养。
参考文献:
[1]王婷婷.情感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生英语,2021(22):79.
[2]束惠芳.初中英语课堂中情感教学的开展策略[J].校园英语,2020(45):177.
[3]张秀玲.分析初中英语教学中运用情感教学的策略[J].文教资料,2020(22):239.
[责任编辑 窦伊沙]
关键词:初中英语;情感教学;教学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32-011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32.058
2014年教育部联合五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课程改革的指导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在《标准》中明确提出,中小学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和实践能力,因此应该加强学生的情感化引导,将课堂知识融入生活。在《标准》指导下,初中英语应该将教学理念与情感导向相结合,让学生能够在情感化教学中感受到快乐,而面对英语学科的特殊性,如何将英语与情感融会贯通,又如何使学科教育具备更优质的应用措施,笔者将以此作为重点进行阐述。
一、情感教学研究综述
(一)概念的提出及问卷调查
英国教育学家奥利弗曾提出一个教学理念:充分让学生享有情感权。奥利弗在实验中表明,教师在进行知识传递时,不同的表达方式会让学生在接受度上产生偏差,10-15岁的学生对教学中情感交流的过程更为敏感,因此,在教学中融入情感的概念,不仅会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在教学成果上也有助于其学习目标的达成,与此同时,强化情感体验也对英语思维的养成有十分积极的导向作用[1]。
初期在教育部准备将情感导向融入日常教学中时,有关专家学者还存在一些担忧,担心情感化导向会使学科知识点分散,学生接受度下降,为此,北京师范大学做了一次以100名中学生为样本的调查问卷,调查对学生选择情感教学的意识倾向和理由进行了动态研究,问卷显示,78%的学生对教学过程中的情感导向表示青睐,在这部分学生中,35%的学生表示情感体验会加强其语言兴趣,29%的学生表示情感体验更易于将学科融入生活,调查研究显示,多数中学生对新课改后的情感教学过程有所期待。
(二)当前教育现状
受应试教育影响,我国教育领域很长一段时间以来都存在分数导向的问题,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整堂课灌输知識点,轻视教学环节的现象十分普遍,而英语学科具有其特殊性,很多学生表示英语学科比较“高大上”,如果教师不注入情感因素的话,很容易让学科偏离学生生活轨迹,不如其他学科“接地气”,鉴于此类现状,上海实验中学率先在《标准》意见指导下进行新课程改革,学生普遍反映良好,因此当前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重视课堂中的情感渗透,在英语教学中真正做到情感交流。
(三)情感教学意义的集中体现
初中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养成的重要阶段,情感充沛且敏感,在这个阶段进行情感教学,可以有效通过教学中的“移情”手段,培养学生语言兴趣,进而将兴趣转换为持续的学习动力,传统的英语教学存在教学科目与学生生活脱节的现象,而在《标准》提出后,相信情感教学会大幅度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培养稳定的情感输出,为接下来的学习过程夯实基础,只有让学生习惯性地在生活中运用语言逻辑和英语思维,才能使学科发挥其根本的教育实践意义。
二、情感化教学的实现途径——以人教版《初中英语》为例
(一)以情促情,培养兴趣
英语科目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法思维和语言能力,初中学生处在人生的特殊阶段,思维能力和自控能力往往还不成熟,这就要求教师具备将情感与教材融会贯通的能力,如何化繁为简,如何在教材基础上带学生进入情感式体验,这也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
以人教版《初中英语》为例,很多教师都会在上课前进行教学导入,中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往往在进入课堂数分钟后才能进入学习意识,因此导入环节就变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教师能在课前激发学生的共情能力,很多教师会引用“My ambition is to be an architect”进入导入环节,然而这并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如果换一种方法和语言方式,用“My ambition is to be a excellent teacher. Because I’m happy to be with you. Are you happy to be with me?”进行引入,学生的探究欲往往会被激发出来。
(二)记录英语日记、培养语言情感
情感化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语言记述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逐步养成用英语记录的好习惯,虽然开始可能只是一些只言片语的记录,例如“I’m very happy today because I bought beautiful clothes”等,这种记录看似是对生活细节的描述,其实已经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共情意识和情感铺垫,让英语与生活联系起来是让学生真正了解学科的第一步。
(三)多元化教学手段
在教学模式上,打破固有思维是教师面临的最大挑战,只有在教学途径上尽可能地多元化、丰富化,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初中英语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一方面是学生的注意力较之小学阶段有了极大提高,另一方面是英语学科具备其他科目无法兼备的特殊性。较之小学阶段,初中学生需要掌握更多的语法,这相对来说是枯燥的,然而如果可以将语言对话模式投放到微视频载体中去,不仅可以极大提高学生的领悟力,更重要的是,以往需要教师耗费大量精力去讲解的语境,以一种完美高效的形式立体化地呈现在学生眼前,效果往往事半功倍[2]。 (四)构建良好师生关系,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教学实践表明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至关重要的,是实现教学质量有效提升的前提条件。如果没有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前提,那么整体教学质量就难以提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只有拉近了师生关系,才能更好地完成相关教学任务。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热爱每一个学生,给予学生更多的关心爱护,让学生能更好地学习。例如,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出现失误时,教师应用一些鼓励的话语激励学生,通过这样的方式逐渐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师生关系更加和谐。教师与学生构建良好的关系,学生会因为教师对他们的关爱而更加尊重教师,学生也会感觉到自己被教师重视。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會有更多的热情,课堂开小差的现象也会随之消失。当学生出现一些小错误时,教师不应过多责备,应给予一定的引导和鼓励,这样学生才能够有更多的勇气和力量去纠正自己的错误,从而树立自信心。让学生在不断地尝试成功过程中,体会到喜悦。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建立成长档案,让学生能够清晰地看到自己的成长以及自己的不足之处,更好地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的学习更加自主,也能够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在良好的氛围中更好地学习。
(五)营造良好氛围,给予学生更多关爱
教学过程中情感教学因素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每个班级中学生的学习状况参差不齐,如果教师对于每一个学生都能够进行有效的引导和帮助,那么就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教师的关爱会增进师生之间的友谊,教师在指出学生学习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时,学生也会欣然接受,不会再因为排斥心理而影响学习。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避免出现心理极端现象,让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应对遇到的任何困难,这对于学生以后的发展和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一)固化思维模式下的“模板教育”
现实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无法将情感有效地融入教材,教师容易走入传统固化的教学模式的藩篱中去,只注重对英语语法的解读和实际运用的传授,但是对于一些抽象性很强的内在逻辑,往往无法精准地传输给学生,这就要求教师摒弃传统的模板教育,开创立体性的情感教学思维[3]。
(二)情感化教学的考核偏差
情感化教学不应该有统一量化的考核标准,在实际运用中应该着重对学生英语感觉和英语思维的培养,而不是简单的关于分数的考核,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多元化地了解英语,更能使学生建立起对学科的兴趣。
(三)解决方案
1.建立生活教学常态化保障机制。初中阶段的英语教育工作需要持续性引导,这就需要教师在授课时,保持积极情感的有效输出,让学生在“接地气”的常态化环境下进行学习,此外,情感化思维需要贯穿教学行为的始终,如果不能保证其完整性,会让敏感的学生在思维领域出现断层。
2.师资队伍保障。学校的教育主体由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初级教育阶段的特殊性对教学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论是学识水平还是人文素质都必须过硬。在教学手法上,因为个体的差异化,也要求教师区别于高年级教学模式,这就要求教师具备过硬的专业素质,因此应该由社会、学校、政策三方面进行价值引流,让更多的优秀教师进入到情感化教学的体系中来。
四、结语
受应试教育影响,我国教学体系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将英语教学重点放在理论应用中,而中学生对生活和学习的认知能力还不完善,因此就要求教师将学习和情感相融合,创造出一个和谐统一的环境,让学生在熟悉的领域里接受知识的滋养。
参考文献:
[1]王婷婷.情感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生英语,2021(22):79.
[2]束惠芳.初中英语课堂中情感教学的开展策略[J].校园英语,2020(45):177.
[3]张秀玲.分析初中英语教学中运用情感教学的策略[J].文教资料,2020(22):239.
[责任编辑 窦伊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