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加强干部建设、激发队伍活力,是做好各项国税工作的根基所在、动力所在,组织税收收入、强化税收征管、规范税收执法、优化纳税服务、加速税收信息化建设,都需要一支素质过硬、作风优良、敬业进取的干部队伍为保障。但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进步,时刻对税务干部的思想、作风和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产生这样那样的不和谐因素,需要我们正确去解决、去引导,激发出每个干部的工作热情。
一、国税队伍建设面临的困惑
近年来,基层国税队伍建设有了加强,干部素质有了优化,国税形象有了提升。但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基层国税干部队伍建设的任务还相当繁重,干部队伍的素质和能力还不能很好适应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可以毫不隐瞒地说,实际工作中还存在着不少困惑或不尽人意的地方。
一是工作上的不适应感。少数干部不注重税收业务知识及技能的学习,缺乏知识的更新,不能熟练掌握税收知识和业务技能,跟不上新形势发展的需要,不能适应现有的工作岗位。
二是精神上的虚无感。部分国税干部缺乏理想信念,对国税工作缺乏足够的认识,认为国税工作就是磨磨嘴皮、开开税票,难以体现个人的自身价值,再加上经济上难以得到应有的报酬,政治上前途渺茫,工作上找不到认同感和归宿感,从而导致精神上对国税事业毫无追求。
三是职业上的优越感。一些干部自以为分配到令社会上同龄人都极其羡慕的国税部门,做任何事情都带有高高在上、目空一切之势,对旁人指手划脚,稍有不顺,便情绪低落,唉声叹气。
四是物质上的贪欲感。社会上有人说国税是座金山,是块肥肉,国税干部极易在此种环境下张开贪婪的嘴巴,伸出肮脏的双手。贪欲的出现使得少数国税干部人生观发生变化,原有的那种积极进取的工作热情被抛到九宵云外,整天埋头想法子,找路子,肥腰包。多种不良心态的存在,腐蚀了少数国税干部的肌体,削弱了国税干部队伍的纯洁性。这在税收征收、管理、稽查等诸环节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征收环节中个别国税干部思想不端正,存在着私心杂念,在办税过程中给企业穿小鞋,表现出话难听、脸难看、事难办、有了好处都好办的现象;税款征收过程中,个别干部卖人情,有意更改逾期交纳的税款的日期以达到偷逃罚金和滞纳金目的;管理环节中,少数国税干部凭借手上权力进行以税谋私,对该建帐企业不建帐,建了帐的企业不查帐,即使去查帐,也是带着应付了事的态度。对于个体私营企业定期定额中,在税负高低上送人情,同行业同规模却是不同的税负;在稽查环节中,部分干部完全凭着兴趣,凭着想象进行稽查。稽查带有随意自主性。在案源分析、综合选案、确定稽查对象上未能公正、合理开展工作。特别是对偷漏税行为,缺乏耐心态度,常常与纳税人发生冲突。
二、缺乏以人为本的理念是产生问题的成因
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是缺乏灵活有效的以人为本的干部管理机制和队伍激励机制。最近几年,各基层单位通过不断摸索、相互交流,都陆陆续续试行了对干部岗位责任制的考核,对调动广大国税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没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一是考核的动因与结果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由于考核方法不从人为本的理念出发,考核力度不够大,岗位成员的考核分数普遍拉不开,且考核指标普遍存在着定性容易定量难、没有多少指标可以量化的问题,造成平均主义、大锅饭的现象等仍然存在,不能从真正意义上体现能者多劳,多劳多得,既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一部分同志的积极性,同时又在客观上带来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制度本身的缺陷,也有可能使一些同志滋生只求无过,不求有功的平庸思想,以至不能真正从深层次触及和解决岗位成员的岗位责任及岗位待遇等问题。随着落实考核制度的不断深入,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也逐渐显现,突出反映在加大干部管理力度与目前存在的干部管理机制不活的矛盾。
二是目前的干部人事体制不适应以人为本的理念。计划经济下的铁饭碗特征还未从真正意义上得到改变,如对不负责任的、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的同志就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进不来出不去的问题时常产生,一方需要有新鲜血液补充,另一方又进不来;一方想汰劣,另一方又无处可去的矛盾等等。这些诸多问题和矛盾都不容回避,都迫切需要加以解决。由于这几年很少进人或干脆不进人,以至出现了队伍年龄结构、文化结构的不合理和年龄段的业务断层,这将使队伍过早呈现老龄化的趋势。上述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基层国税干部队伍建设,需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
三、加强基层国税队伍建设的对策
上述问题尽管只是个别单位少数人员的表现,但从另一个侧面却反映了当前政府机关负面现象。如何进一步加强国税基层队伍建设,归根到底,就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灵魂,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完善干部激励机制,创新激励措施,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强化日常监督管理,不断提升干部素质、提升队伍形象、增强队伍活力。
(一)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基层干部队伍的思想实际和思想政治工作现状,迫切需要我们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首先,要提高对新时期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要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重中之重。当前,要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努力造就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熟练、作风优良的国税干部队伍,为深化税收改革,强化税收管理,完成各项税收任务提供有力的保证。其次,要加强对广大干部的信仰、信念、信心和信任教育。其三,要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法,要在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在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机制等方面进行创新和改进,特别要在增强时代感,加强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上下功夫。一要加强因需教育,教育内容和方法适应被教育者的口味,满足他们的需求。可把邀请专家、学者上课作为一项制度,请他们讲授国家的经济、国税政策,国际国内的政治经济形势。二要掌握干部的心态,可通过演講、读书交流、民主对话等形式,引导他们亮思想、亮问题,来共同思考和解决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三是要善于动脑子想办法,找准思想政治工作与实际工作的结合点。教育的内容不一定强调宏观,关键是结合实际。如开展“比大多数人生活水平,看自身待遇,要知足常乐,算好经济帐;比少数人以权谋私演变堕落,看自我约束,要警钟长鸣,算好人格帐;比先进模范奉献精神,看自我精神状态,要自强不息,算好政治帐”的“三比三看三要、算好三笔帐”的教育活动。
(二)建立健全国税队伍激励机制。激励机制的建立是解决能者多劳不多得、能上不能下、进不来出不去问题的关键所在,也是加强队伍建设和管理,不断深化岗位责任的一项基础工作和热点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必须进一步提高岗位责任制本身的政治技术含量。在制定责任制和深化考核过程中,必须坚持三个原则,一要坚持客观、公平、公正的原则;二要体现能者多劳多得的原则;三要体现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参照cTAIs征管流程的要求,制定全面科学的岗位工作考核评估体系,将提拔干部、评选先进、记功、嘉奖、社会地位等激励措施与干部的工作业绩挂钩。在设计工作岗位时,尽量保证其完整性、挑战性和赋予自主性,不要过于重视工作过程,应发挥干部的能动作用,也可以增加激励方式,如将工作业绩突出的干部送高等学校进修、学习或者休假旅游等等。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对每一岗位的干部所具备的能力进行评定分级,据此决定干部的使用、责任和待遇,从而实现各尽所能、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多劳多得、奖勤罚懒,打破大锅饭,促进人力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真正解决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问题。
(三)强化干部日常管理监督。首先,建立警示监督机制,规范干部行为。一是建立连带责任制。单位与科室、科室与干部、党支部与各帮交对子、居民社区与各协作小组,每年签订八小时以外廉洁自律责任书,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定期督查,并将执行情况与年终考核挂钩,与奖金分配挂钩。如发现问题的苗头,及时敲响警钟,提醒干部见微知著,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确保干部在八小时以外身心健康。二是建立巡查暗访制度。巡查暗访由局领导带队。人事监察干部参加。不定期组织暗访。重点暗访城区各营业性娱乐场所和酒店,了解干部的活动情况。开展举报后的巡查,如发现有不正常的现象,可及时制止或进行教育帮助,避免干部越轨出格。对生活圈、社交圈侧面暗访,了解干部在现实生活中的道德品行和为人处事。三是建立个人报告制度。正常情况下,干部每人每年向党组织或所在科室书面汇报一次八小时以外的基本情况。遇有特殊情况,应及时报告,及时处理,尽量减少影响、减少损失。提倡和激励干部自我教育,自我约束,廉洁自律。四是建立家属座谈会制度。每年分片召开干部家属或子女参加的座谈会,听取意见和建议,及时了解情况,正确处理八小时以外的具体问题,以促进家庭和睦,邻里团结,拓宽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新的途径。五是建立网络监督制度。在各居民社区建立若干个干部监督网络。聘请居委会主任、住宅大院的院长、楼长、离退休老干部担任社会义务监督员。不定期召开监督员会议。主动上门征求意见,随时听取情况反映,加强干部的社会监督。
一、国税队伍建设面临的困惑
近年来,基层国税队伍建设有了加强,干部素质有了优化,国税形象有了提升。但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基层国税干部队伍建设的任务还相当繁重,干部队伍的素质和能力还不能很好适应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可以毫不隐瞒地说,实际工作中还存在着不少困惑或不尽人意的地方。
一是工作上的不适应感。少数干部不注重税收业务知识及技能的学习,缺乏知识的更新,不能熟练掌握税收知识和业务技能,跟不上新形势发展的需要,不能适应现有的工作岗位。
二是精神上的虚无感。部分国税干部缺乏理想信念,对国税工作缺乏足够的认识,认为国税工作就是磨磨嘴皮、开开税票,难以体现个人的自身价值,再加上经济上难以得到应有的报酬,政治上前途渺茫,工作上找不到认同感和归宿感,从而导致精神上对国税事业毫无追求。
三是职业上的优越感。一些干部自以为分配到令社会上同龄人都极其羡慕的国税部门,做任何事情都带有高高在上、目空一切之势,对旁人指手划脚,稍有不顺,便情绪低落,唉声叹气。
四是物质上的贪欲感。社会上有人说国税是座金山,是块肥肉,国税干部极易在此种环境下张开贪婪的嘴巴,伸出肮脏的双手。贪欲的出现使得少数国税干部人生观发生变化,原有的那种积极进取的工作热情被抛到九宵云外,整天埋头想法子,找路子,肥腰包。多种不良心态的存在,腐蚀了少数国税干部的肌体,削弱了国税干部队伍的纯洁性。这在税收征收、管理、稽查等诸环节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征收环节中个别国税干部思想不端正,存在着私心杂念,在办税过程中给企业穿小鞋,表现出话难听、脸难看、事难办、有了好处都好办的现象;税款征收过程中,个别干部卖人情,有意更改逾期交纳的税款的日期以达到偷逃罚金和滞纳金目的;管理环节中,少数国税干部凭借手上权力进行以税谋私,对该建帐企业不建帐,建了帐的企业不查帐,即使去查帐,也是带着应付了事的态度。对于个体私营企业定期定额中,在税负高低上送人情,同行业同规模却是不同的税负;在稽查环节中,部分干部完全凭着兴趣,凭着想象进行稽查。稽查带有随意自主性。在案源分析、综合选案、确定稽查对象上未能公正、合理开展工作。特别是对偷漏税行为,缺乏耐心态度,常常与纳税人发生冲突。
二、缺乏以人为本的理念是产生问题的成因
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是缺乏灵活有效的以人为本的干部管理机制和队伍激励机制。最近几年,各基层单位通过不断摸索、相互交流,都陆陆续续试行了对干部岗位责任制的考核,对调动广大国税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没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一是考核的动因与结果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由于考核方法不从人为本的理念出发,考核力度不够大,岗位成员的考核分数普遍拉不开,且考核指标普遍存在着定性容易定量难、没有多少指标可以量化的问题,造成平均主义、大锅饭的现象等仍然存在,不能从真正意义上体现能者多劳,多劳多得,既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一部分同志的积极性,同时又在客观上带来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制度本身的缺陷,也有可能使一些同志滋生只求无过,不求有功的平庸思想,以至不能真正从深层次触及和解决岗位成员的岗位责任及岗位待遇等问题。随着落实考核制度的不断深入,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也逐渐显现,突出反映在加大干部管理力度与目前存在的干部管理机制不活的矛盾。
二是目前的干部人事体制不适应以人为本的理念。计划经济下的铁饭碗特征还未从真正意义上得到改变,如对不负责任的、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的同志就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进不来出不去的问题时常产生,一方需要有新鲜血液补充,另一方又进不来;一方想汰劣,另一方又无处可去的矛盾等等。这些诸多问题和矛盾都不容回避,都迫切需要加以解决。由于这几年很少进人或干脆不进人,以至出现了队伍年龄结构、文化结构的不合理和年龄段的业务断层,这将使队伍过早呈现老龄化的趋势。上述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基层国税干部队伍建设,需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
三、加强基层国税队伍建设的对策
上述问题尽管只是个别单位少数人员的表现,但从另一个侧面却反映了当前政府机关负面现象。如何进一步加强国税基层队伍建设,归根到底,就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灵魂,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完善干部激励机制,创新激励措施,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强化日常监督管理,不断提升干部素质、提升队伍形象、增强队伍活力。
(一)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基层干部队伍的思想实际和思想政治工作现状,迫切需要我们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首先,要提高对新时期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要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重中之重。当前,要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努力造就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熟练、作风优良的国税干部队伍,为深化税收改革,强化税收管理,完成各项税收任务提供有力的保证。其次,要加强对广大干部的信仰、信念、信心和信任教育。其三,要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法,要在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在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机制等方面进行创新和改进,特别要在增强时代感,加强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上下功夫。一要加强因需教育,教育内容和方法适应被教育者的口味,满足他们的需求。可把邀请专家、学者上课作为一项制度,请他们讲授国家的经济、国税政策,国际国内的政治经济形势。二要掌握干部的心态,可通过演講、读书交流、民主对话等形式,引导他们亮思想、亮问题,来共同思考和解决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三是要善于动脑子想办法,找准思想政治工作与实际工作的结合点。教育的内容不一定强调宏观,关键是结合实际。如开展“比大多数人生活水平,看自身待遇,要知足常乐,算好经济帐;比少数人以权谋私演变堕落,看自我约束,要警钟长鸣,算好人格帐;比先进模范奉献精神,看自我精神状态,要自强不息,算好政治帐”的“三比三看三要、算好三笔帐”的教育活动。
(二)建立健全国税队伍激励机制。激励机制的建立是解决能者多劳不多得、能上不能下、进不来出不去问题的关键所在,也是加强队伍建设和管理,不断深化岗位责任的一项基础工作和热点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必须进一步提高岗位责任制本身的政治技术含量。在制定责任制和深化考核过程中,必须坚持三个原则,一要坚持客观、公平、公正的原则;二要体现能者多劳多得的原则;三要体现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参照cTAIs征管流程的要求,制定全面科学的岗位工作考核评估体系,将提拔干部、评选先进、记功、嘉奖、社会地位等激励措施与干部的工作业绩挂钩。在设计工作岗位时,尽量保证其完整性、挑战性和赋予自主性,不要过于重视工作过程,应发挥干部的能动作用,也可以增加激励方式,如将工作业绩突出的干部送高等学校进修、学习或者休假旅游等等。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对每一岗位的干部所具备的能力进行评定分级,据此决定干部的使用、责任和待遇,从而实现各尽所能、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多劳多得、奖勤罚懒,打破大锅饭,促进人力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真正解决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问题。
(三)强化干部日常管理监督。首先,建立警示监督机制,规范干部行为。一是建立连带责任制。单位与科室、科室与干部、党支部与各帮交对子、居民社区与各协作小组,每年签订八小时以外廉洁自律责任书,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定期督查,并将执行情况与年终考核挂钩,与奖金分配挂钩。如发现问题的苗头,及时敲响警钟,提醒干部见微知著,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确保干部在八小时以外身心健康。二是建立巡查暗访制度。巡查暗访由局领导带队。人事监察干部参加。不定期组织暗访。重点暗访城区各营业性娱乐场所和酒店,了解干部的活动情况。开展举报后的巡查,如发现有不正常的现象,可及时制止或进行教育帮助,避免干部越轨出格。对生活圈、社交圈侧面暗访,了解干部在现实生活中的道德品行和为人处事。三是建立个人报告制度。正常情况下,干部每人每年向党组织或所在科室书面汇报一次八小时以外的基本情况。遇有特殊情况,应及时报告,及时处理,尽量减少影响、减少损失。提倡和激励干部自我教育,自我约束,廉洁自律。四是建立家属座谈会制度。每年分片召开干部家属或子女参加的座谈会,听取意见和建议,及时了解情况,正确处理八小时以外的具体问题,以促进家庭和睦,邻里团结,拓宽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新的途径。五是建立网络监督制度。在各居民社区建立若干个干部监督网络。聘请居委会主任、住宅大院的院长、楼长、离退休老干部担任社会义务监督员。不定期召开监督员会议。主动上门征求意见,随时听取情况反映,加强干部的社会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