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问题学习策略,促进学生思维提升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bo25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孔子曾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可见问题对于学好数学是至关重要的。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是教会学生学习,即“授之以渔”,教会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那么,教师该如何以问题为核心,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呢?
  一、鼓励学生质疑提出问题,激发数学思维发展的欲望
  疑是思维之源,是探究的起点,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我们的学生有了问题,才会对将要学习的新知识进行有效的思考和探索;有探索才会有创新,才会有发展。因此,我们在平时授课时应努力将教学内容转化成有利于学生探究的有价值的问题。
  我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一上课就说:“同学们,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一次比赛,你们推举几个同学和老师比,其他同学任意说出一个整数,我们谁先说出能否能被3整除,就算谁赢。”学生一听骤然兴起:老师真能赢吗?
  当学生带着疑问说出一连串数,我正确无误地解答了,而另外几个同学都答不上来时,全班同学兴趣高涨,急于想知道取胜的诀窍,都争着问:“老师你怎么知道这个数能被3整除?快告诉我们取胜的诀窍吧!”此时,我抓住学生的急切求知的心情,再通过摆棋子来顺势引领:“请你拿出6颗围棋子,在数位表上任意摆一个数,看能不能被3整除?”“再请你任意抓几颗围棋子摆一个数看你摆的数能不能被3整除?”再让学生统计能整除的和不能整除的用的棋子颗数。通过进一步探究,学生就会发现当棋子的颗数能被3整除,那么不管怎样摆,摆出的数都能被3整除;棋子的颗数就是各位数相加的和,也就是各位数相加的和能被3整除,那么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从而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就学习过程来说,产生问题才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这对于达成学习目标也是十分重要的。
  二、引导学生发现生活问题,搭建数学思维发展的桥梁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来源于生活的真实问题情境能够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能更好地理解问题的指向,促使他们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参与到解决问题中来。
  问题是知识探索的源泉。在学生进入情境前,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快关注情境中与数学学习有关的信息,提出要探究的问题,实现从生活原型到数学模型的过渡。
  三、激励学生猜测分析问题,寻找数学思维发展的方法
  记得一位教育家曾这样说:“学生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在进入社会后不到一两年就忘掉了,然而那些铭刻于头脑中的数学精神和数学思想方法却长期地在他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发挥着作用。”所以作为一线的数学教师,我们应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运用,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猜一猜,想一想,有助于学生实现原有认知结构对新知识的同化和顺应,使原有认知结构得到补充和完善,激发起学生主动地将新旧知识发生相互联系,相互比较,主动调动原有认知结构中能解决新问题的那部分知识,并将其重组、建构,从而找到适应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数学思想方法,进而开展有效学习。
  我让学生运用生活经验,在不同猜测的争议中,充分暴露各自的思维过程,就“怎样猜测合理”发表自己的意见,发现利用生活经验“平均分”这种方案的不合理,产生矛盾冲突,然后探寻得出“按摸到次数的多少来猜测”最合理,最后感受到“平均分”也有一定的价值,从而展现知识的产生过程。学生感悟到可能性有大有小,但可能性与实际操作情况有可能会有不同。问题激活思维,思维提炼智慧。在问题发现的同时,学生的思维真正被激活,学生的智慧在探寻过程中生长。
  四、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杰出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仅仅是一个数学上的技能而已。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都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先有问题才能解决问题,创造性解决问题的前提是创造性地提出问题。
  数学是一门严谨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但数学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很多问题虽然只有一个固定的答案,却有不同的解决方法,不同的解法反映了学生不同的思维能力。
  在日常的学习中,我们应鼓励启发和诱导学生提出问题与设想,因为这是一个人从已知伸向未知世界的心理触角,是创新意识的体现。只有不断地鼓励学生,敢于向传统的方法和权威挑战,才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创造力。
  五、用数学的思维挑战极限,养成反思数学问题的习惯
  反思,就是对过去经历的再认识。在数学活动过程中,反思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活动。作为教师,我们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及时进行反思,教给学生反思的方法,培养良好的反思习惯,并运用与实践。
  现代的教学理论认为,教师确实要解答学生的疑难,指导他们消除在学习中碰到的困难,但不能越俎代庖,替代学生思考。问题的解决并不是教学的根本目的,不能满足于学生已经掌握了多少问题的答案,而是在获得结论的同时,引导学生在释疑的基础上思考新的、更深层次的问题,带着新的问题走出课堂,并想办法解决。我们要以问题为纽带进行教学,让问题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即以激发学生产生问题始,以产生新的问题终,循环往复,周而复始。对学生提出非教师能力范围的问题,教师应采取平等、开放、诚实的态度,坦率地承认自己的不足,而不是用似是而非的回答搪塞。因为学生出于对教师的崇拜,在这种似是而非的回答面前,往往中止了进一步的思考和探究,一些颇有价值的问题就此被束之高阁。
  总之,我们在进行教学时,要注重创设思维空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诱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应用意识,发展学生的问题反思能力。我们应建立有意义的数学学习,促使每一位孩子积极参与到充满智慧的数学问题活动中,让潜能得以激情迸射,个性得以轻舞飞扬,智慧得以生成发展。
其他文献
推广柳铁分局“全保”工作法全国政研会现场经验交流会在桂林召开郭双庆11月30日至12月3日,中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在广西桂林召开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现场经验交流会,推广柳州铁路分
创新绩效是衡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在开放经济条件下,技术外溢会影响当地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研究创新绩效与技术外溢之间的关系一直都是学者和企业家十分关注的重要课题
针对电离层层析成像算法中确定相位积分常数以及合理选择迭代初值等关键问题,本文提出一种联合使用差分多普勒相位和差分多普勒频率数据的新算法,将相位积分常数的计算以及迭
信息的发展与进步改变了传统意义上的教学形式,微课就是信息技术普及情况下出现的新的教学方式.微课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应用,激发了初中生探究历史知识的兴趣,提升了初中生对
学位
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随着生产要素的转移,人力资本不再是传统概念上的劳动力,而主要是指那些掌握、运用符号和概念,利用知识或信息工作的知识型员工。然而,现代劳动力结构的变化、
马家窑文化是甘青地区新石器时期的主流文化,其时空演化和生业模式转变过程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但其不同发展阶段的地貌环境和水文条件的变化却仍不清晰。本文借助GIS方法
企业的发展不是孤立的,近年来大量学者也意识到这个问题,对于企业的战略决策和财务状况的研究不再囿于企业自身数据的挖掘,开始从供应商-企业-客户关系的角度出发,将供应链领域与财务管理领域相结合,研究供应链关系对企业财务活动的影响,主要从对企业现金持有、并购绩效、股利分配、资本结构、盈余管理以及企业绩效等方面的影响进行研究。但是对于供应链上下游集中度与成本结构关系的研究仍然是有限的,而企业成本结构决策是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和人才成为构筑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已成为组织持续发展与取得成功的关键。企业希望通过人力资源管理的政策效用和工作绩效的反馈来改
初中地理学科属于多学科交叉的应用型学科,地理学科要求初中学生掌握综合的地理常识,要求学生了解地理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同时还要了解相关的人文地理知识,是一门与生活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