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保留旧作文

来源 :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ms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翻到学生三十多年前的旧信件,我也跟着他们回到青年时代。
  每回处理旧稿文件,丢弃哪些保留哪些,都不得不反复斟酌。其实我很清楚,除了我本人,以后可能没有什么人会对它们有兴趣,但我就是无法舍弃。翻看自己的旧文笔记,也会惊喜:没想到二十多年前就能做出那样的判断,没想到当年的表达那么单纯……我把这些经历说给学生听,他们似懂非懂。我只是想表达一个意思:我们的文字记录着生命情感,也留下了思考的痕迹。
  那些年,每听到有学生说写作文难,便想看看他们先前的作文究竟是怎样写的,有过哪些困难,有没有闪亮之处;也想看看教师先前是如何评价他们的作文的。可是,我总是听到学生说没保留旧作文,或是只能拿出有限的一两篇。
  对学生随意丢弃作文的做法,我不太理解。这毕竟是自己先前写下的文字啊,为什么不保留呢?难道是没有保留的空间?和学生接触多了,得到学生的信任,也就了解了他們的一些想法。多数情况下,因为教师批改的分数不高,没有让学生体会到进步,他们便自惭形秽,觉得自己的作文没有价值,甚至觉得是尴尬的记录,留在那里,一看到,心里会不舒服。其次,那些作文一般不是学生的自由写作,而是课堂的训练,学生不过是完成作业,敷衍了事,写了也是白写;学生没有写作欲望,作文也没反映自己的情感态度,在写的过程中,没有积极的思维活动,甚至连语句也是生搬硬套的。如此种种,学生才会认为作文没有价值,甚至认为写作文这件事本身也没有价值,所以,将作文一扔了之。
  学生不重视个人的写作经历,往往是过于重视外部评价造成的。不仅作文,凡是没有个人意愿的学习,都会导致趣味的损耗和丧失,进而异变为压力和负担。一般而言,对学生作文,有评价的必要,否则学生不了解自己的写作状态。对低年段学生的作文,教师应当多看优点,有积极的引导;而更为重要的引导,则是让学生认识这次作文所体现的一段情感历程,体现“我”对某一问题的思考,体现“我”的表达趣味——中间有“我”,全是“我的”。“我”为什么不重要?只因为老师给了70分、75分,就认为个人表达没有价值?把学习自信寄托在教师的评价上,不是理智选择。教师的判断也只代表其个人对“标准”的理解以及趣味,未必准确。学生可以质疑教师的判断,没有必要把分数当作唯一的评价标准。试想,对教师做出极端的评价,如果全盘接受,学生岂不是被随意毁灭命运?在和学生交流时,我从不讳言这种可能。我想告诉他的是:作为学生,你也可以有二次判断,分数不高不代表作文没有价值;因为得了75分就扔掉它,那你的自信心可能还达不到75分。
  高一上学期,我要讲作文修改,请学生带几篇初中作文来,进行修改比较。很多学生说“全扔了”“没有保留”,少数学生带来了“选集”或自己的剪贴本,其中有的是教师关照保留的,有的源于小学阶段养成的好习惯——有的学校用稿纸写作,到学期结束,教师要求各自装订成集,还写个小序。个别学生小学五年级时的作文还在,他们珍惜那些旧作文,不是为了今后当作家、做名人,而是重视自己的“写作”。相对于其他学科的作业本,他们认为只有“作文本”才有保存的必要,因为里面有他们的情感记录,更能看到“成长史”。学生的学力有差异,但养成的习惯差别更大,保留旧作文的学生并不多。在教学中,我也确实见过有些学生有天赋,但习惯不好,不只是作文随写随丢,各科练习资料也乱扔,“永远在找东西”。很多不良习惯,总能回溯到基础教育阶段形成的“基因”。
  自我评价何以不重要呢?比如,教师给某篇作文打了75分,学生保留了这篇作文。过了一些时日,这位学生看出了这个75分并不算低,因为那是只用35分钟写出的作文,比班上的作文高手只低了10分,也就不在意这个75分了;再过两三个星期,随着学习进程的推进,能看出这篇75分的一些缺陷,主动做出一些修改,也许更不在乎那个75分了。如果不保留自己的旧作文,这位学生怎么能有这样的提升意识?学生不保留作文,就无法积累,就看不到进步。
  我教高一时会给学生讲一个策略,叫“学会利用自己的旧作文”。这是学生自己的思想、情感,是他们在一段时间里思考和表达的记录;作文是一步一步往前走的,有时还得回头看看,看看距离,看看速度,看看宽度……倘若学生把过去的文字都丢弃,相当于毁了自己的来路,这和“狗熊掰棒子”差不多:掰下一个往胳肢窝下一夹,一垄地从东掰到西,胳肢窝下仍只有一个。让学生留着自己的旧作文,是为了便于他们修改——修缮、翻新、改造,旧作文相当于底子和基础,全扔了,也就失去了修改的“场地”。再说,看看以前的作文,多少会增添些信心吧?
  修改比作文本身更重要,修改就是摸索、提高。斟酌,推敲,权衡,比较,灵机一动,豁然开朗;坚决把无关痛痒的文字一刀砍去,大有快感;恰当的地方加上一句聪明话,满纸生辉……这些愉快,不亲历是感受不到的。现在的作文教学中,“反复修改”或“隔一段时间修改”难有保证,很可惜。
  教师提醒学生保留旧作文,培养他们珍惜“经历”的意识,是调动与提升学生写作意识的契机。学生在写作文时,想到这些文字要保留下来,总会有几分在意,或许就不至于像涂鸦一样去“糊”、去“混”。即使没有完篇的片段,他们也有可能敝帚自珍——谁说两三百字的短文就可以随写随扔?那毕竟是个人的一段思想经历,留存丰富,就可以拼出斑斓的图画。学生有了这样的意识,对自己的表达“留心”“在意”了,哪怕写个留言,也斟酌一番,长此以往,写作时会郑重其事。其间,教师的关照,教材的要求,阅读的经验,过去的教训,都会成为学生的思考资源。
  因为有学习和积累,我们多多少少会形成一些经验。学生考试过后把教辅和试卷撕碎、烧掉,把教科书全扔掉,恨不得把三年的学习“格式化”,那样极端的情绪,是对学习的毁弃,是对学习过程的否定。媒体和社会对这些异常现象总是予以理解宽容,可是,教师应当如何看待这个现象呢?学生视学习为“苦难行军”“熬出了头”,想把一切都忘却。虽然这可能只是一种宣泄,但恰恰反映了教育教学的失败。学生不珍视个人的学习经历,全部的“学”不过为逐利而来。一路“扔”过去,他们今后仍然不太会“学”。个别学生中学六年的语文学习就是在不敬重的态度下一路混过来的。他们语文学习的唯一“痕迹”,可能仅仅是识得的一个个字。学生若不珍惜自己的经历,就看不到学习的痕迹,看不到思想的痕迹。
  学习是有价值的记忆,珍惜写作时的思考和记忆,所有孕育了情感和智慧的写作,都是生命的活动。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逐步确立这样的观念。
其他文献
摘要: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围绕一定的教学目标,设计系统、高效的语文学习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更好地把握文本内容,挖掘文本内涵。《植树的牧羊人》一课的活动设计包括:勾画批注,深入分析;写墓志铭,训练语言;拓展探究,联系生活。三个活动最终指向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阅读教学语文活动语文能力《植树的牧羊人》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
期刊
摘要:缪志峰老师《鱼我所欲也》一课教学为文言文教学提供了范例——从言语理解走向言意共生。在文本品读中感“言”,可以在读中积累,在读中理解。在语言感悟中会“意”,可以在悟中共鸣,在悟中表达。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言语理解言意共生  文言作品中表现出的先哲们的崇高理想与美好情操,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这些作品中千锤百炼的语言,斐然可观的文采,匠心经营的章法,都足以垂范后世。但当下的文言文教学,存在着一
期刊
摘要:通过相关文献的宏观理论分析与研究,得出: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发展数学核心素养,需要教师把握数学内容的本质,运用适切的方法,实施有效的教学,让学生真实地参与各种数学实践活动。对两节《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同课异构的教学实施进行微观实践的比较与评价,从技术、交流、价值三个方面考察教师的教学行为,从表述、操作、推理和问题解决四个方面考察学生的学习行为,发现一线教师对于落实发展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实施在认识
期刊
摘要:郑军老师执教的《挑战非洲猪瘟》一课,没有科学知识的灌输,而是将着力点放在开启学生的悟性与灵气上,尺度拿捏与分寸把握得当。本课教学以作战思路作为主线,以哲学思想的渗透为要领,再加之指向思辨的、随机的点拨与调控,使整节课浑然一体,风格鲜明,精彩纷呈。  关键词:《挑战非洲猪瘟》环节思辨力应对  今年四月,“名师进广陵”活动有幸邀请到了无锡市科学学科带头人郑军老师前来讲学。我得以聆听郑老师执教的《
期刊
摘要:统编教材对写作进行课程化建设:将写作单列,设计三项写作任务;在教材其他板块——助学系统、“活动·探究”单元、综合性学习、名著导读等部分,安排写作任务;拓展写作内容,将图表文本、混合文本、文案类文本等纳入写作教学内容,旨在培养现代公民基本写作素养。写作教学要确立正确写作观;要梳理写作体系,进行系统施教;要设计不同课型,开展多种形式的写作活动;要开发有用的写作知识,提供必要的写作支架。  关键词
期刊
摘要:在学校教育中,学习力指学生在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学习过程中,以自主、合作、探究为基本学习方式来获得知识和能力,以促进学习品性不断提升的动态能力系统。学习力包括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学习能力和学习创造力等多种因素。《人体的激素调节》一课,帮助学生发展学习力的策略有:实验温故,激发学习动力;融入科学史,培养学习毅力;多元活动,锻炼学习能力;链接生活,发展学习创造力。  关键词:学习力初中生物《
期刊
摘要:项目化学习视阈下的整本书阅读教学,具有规范性与复杂性并存、开放性与挑战性共通、自主性与创新性协调等特点。整本书阅读的项目化学习,需要规划设计,精心实施。项目化学习主题的选择决定项目创新的向度,驱动性问题的学术逻辑决定项目化学习的深度,项目化学习成果需要进一步总结、推广与深化。  关键词:项目化学习整本书阅读专题探究深度学习  整本书阅读教学因其教学目标多元、教学内容复杂,教学方法及教学评价还
期刊
摘要: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我们的社会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也带来了一系列复杂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的解决,仅靠单一学科的知识积累或技能培养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跨学科学习融通与应用的能力。教学苏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眼和视觉》一课,尝试以生物学科知识为中心的跨学科融合“四则运算”:做好“减法”,寻找融合的交汇点;做好“加法”,基于交汇点,弥补缺失;做好“乘法”,有效利用现代化技术;做好“除法”,精心选
期刊
摘要:活动型课程,就是通过一系列活动及其结构化设计,实现“课程内容活动化”“活动设计课程化”。实施思想政治活动型课程,可以设计扮演活动,让学生在演绎中接纳抽象理论;设计评析活动,让学生在探讨中培育创新精神;设计辩论活动,让学生在冲突中树立价值取向;设计调查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增强政治认同。  关键词:思想政治活动型课程活动化课程化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2017
期刊
摘要:经典重读课是指教师在课堂上指导学生重新阅读经典作品,再次开展对话,以获得新的提升的一种课型。曹勇军老师的《老王》一课,彰显了经典重读课的价值追求:教师角色的定位为学生重读经典的引路人,教学内容的选择为学生阅读经验的生长点,教学价值的指向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再提升。  关键词:经典重读课《老王》价值追求语文素养  卡尔维诺在《为什么读经典》一书中写道:“经典作品是那些你经常听人家说‘我正在重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