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闭管理不应关掉家长这股“人气”

来源 :师道(人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langel1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M校是坐落于城郊的一所普通高中,来往行人经常可见一道“风景”:一日三餐时段,尤其是午餐和晚餐时段,校园铁栅栏内外人影攒动,家长或站或蹲于栅栏外,把带来的饭菜、汤水递给栅栏内的学生,学生们接过“美食”,多是站立着吃喝,且显狼吞虎咽之态。据该校门卫所言,因实行校园封闭管理,禁止家长入内,加之学校饭堂的饭菜花样不多且不够可口,家长尤其是高三毕业班学生的家长便采用这种“下策”,以尽自己的义务。另据该校门卫说,根据该校的有关规定,家长来校探访学生,须在门卫室等候,直至上午或下午放学,方能见到子女,理由是课间时间太短,加上眼保健操、课间跑等活动,学生无暇与家长见面。为此,门卫还讲了一个事例,说是某家长常年在外打工,某日到校想见女儿一面,因时不凑巧,自己又要急着赶车,只好抱憾而去。
  校园封闭式管理,是一种将学生的学习、饮食、住宿、活动等都集中在校园内的管理模式,如今已被不少中小学校奉为管理的法宝。它一般分为全封闭式和半封闭式两种,全封闭式管理主要是指让学生周一到周日全天候地呆在校园;半封闭式管理主要是指学生周末才能走出校园回家省亲或参加校外活动。
  客观而言,校园封闭式管理的确在较大程度上为学生创造了较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如限制了学生涉足校外网吧、游戏机房,阻断了学生遭遇校外交通伤害的可能,隔绝学生与社会不良人员的接触,杜绝了校外人员对学校造成打扰甚或损害学生生命财产安全等情况发生,稳固了学生的学习情绪、对学习的专注度等。在一些留守儿童较多的农村地区,校园封闭式管理避免了隔代教育给留守儿童身心发展造成的诸多问题,教师的陪伴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学生亲情的缺失。当然,也有学校是为了确保学生学习时间、提高升学率而采取封闭式管理。
  封闭校园,不可避免地会阻碍学生对社会活动的参与,影响学生的认知视野和处世能力,但为了保证安全、陪伴或升学,也只能在权衡之下舍“次”求“主”了。有了相关制度也就有了相应的执行,恰如M校的门卫将家长阻于校门之外,也就情有可原,无可厚非。但这种举措仍会招致某些质疑,比如,封闭式管理该不该将家长拒之门外,如何将家长“拒之门外”,有没有合情入理的标准和尺度等。
  曾几何时,我们的家长可以信步校园之中,或观看宣传橱窗,或与老师亲切地交流,或欣赏学生生龙活虎的体育比赛和激情飞越的歌唱活动。而时过境迁,这种种场景已鲜能觅迹,代之而来的是,家长必须经过身份的审问核实并签字之后,方能入校,入校后几点几分必须出校也有严格要求。更有甚者,像M校一样,即使是利用短暂的时间给学生“输送美食”,即使是隔山隔水“来校寻亲”,也只能让你“隔墙施爱”或悻悻离去。有老师戏言,现在家长进校只有这几种情况较为方便,一是學生犯错,家长面师受训;二是学校大考,家长应邀监督;三是中高考誓师大会,家长前来加油助威。其中深意,耐人寻味。
  自然,M校封闭式管理之规定,有其现实的背景和需要。但值得思量的是,如若为了防备“苍蝇”“蚊子”之类的侵扰,把本来装上纱窗就能达成意愿的窗口硬性地装上玻璃,也就阻断了新鲜空气的流通。家长无疑就是校园的一股新鲜空气,把学生封存在校园这个狭窄的空间,使家长与教师的交流,与学生的适度相见处于受阻状态,不应是教育管理的选择。处于中学学段的学生,几年的光阴大都是在学校度过的,而这恰恰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期,既需要校方的辛勤哺育,也需要家长的温情付出,双方形成合力,方能成就显效实绩。漠视家长对学生的日常情感施与,滞塞家长为学生提供合理物质需求的渠道,显然有因噎废食之嫌。不妨设想,如果M校能改变一下思路,首先弄清学生喜食家中饭菜、家长不辞辛劳“输送”美食的原因,排查校内食堂存在的问题,同时在食堂相关问题未能有效解决之前,于校园内提供适合的场所,或于校门外搭建简易的帐篷,供家长与学生使用,岂非更具有“人本意识”的举措?另外,M校如能反思相关规定的机械生硬,宁愿让学生牺牲一点课间的活动时间,也要让学生及时在校园内见一下久违的父母,这又该是多么温馨的图景?要知道,家长来校送食探亲,绝不是事情本身那么简单,其中的每次晤面,还包含有家长对学生的“几多叮咛、几多期盼”以及学生对家长的“几多感激、几多不舍”。试想,当这些家长依依难舍离开之时,会有多少类似于朱自清先生笔下的“背影”故事在校园上演?这恰恰是教育求之难得的东西。
  对于学校封闭管理牵涉家长的有些规定,其管理者可能会说,“我们并非不明事理,而是要矫枉过正。”实际上,需要出入校园的主要是本校师生员工、上级领导、校际友人、毕业学子以及家长等。除去可以“绿灯”放行的人员外,限制进入的矛头,则重点指向了社会闲杂人员。问题就在于,这种将家长等同于“闲杂”人员的做法,给人一种“寒凉”的感觉。南怀瑾先生曾说,“我们经常看到‘矫枉过正’四个字,‘枉’是歪了,看见事物歪了,必须要矫正它;矫正得过分了,又是歪了。换句话说,不是向这边歪,就是向那边歪。总之‘过正’就是歪。”学校制度的出台,总会反映出办学的理念和方向,落后与先进,“生冷”和“人性”,常常体现在是否“适合”及是否“适度”之上。过度的物防技防人防,封闭了家长这股新鲜空气的流通,使校园飘散着“监牢”般的气息,确会使人感到压抑和沉闷。因此,能否在既实施封闭式管理又不影响家长介入之间,寻找出恰当的平衡点,则考验着学校管理者的智慧和能力。无论如何,家长这股“人气”,是学生所需,教师所需,教育所需,不应一关了之。
  需要明确的是,在诸如疫情防控等非常时期,对校园进行“严防死守”,禁止师生员工之外人员涉足校园,自然另当别论。
  (作者单位:安徽濉溪中学)
  责任编辑
其他文献
为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质量,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成长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此次研究对案例教学法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展开探讨。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能够提高教学效果、提升课堂吸引力、增强学生综合素质,具有推广和应用价值。教学实践中,可通过转变教学思想、做好课件及分组准备、科学选择案例、合理设置问题、分析讨论案例、做好评价总结等工作,在课堂上有效应用案例教学法。
我们常常听到有家长这样责怪上小学的孩子:“小时候,不能干的事你争着抢着干,不让干还不行,又哭又闹;现在你长大了,反倒什么都不干了。你是越大越退步!”家长所批评的这种现象的确是普遍存在。这究竟是怪孩子呢,还是怪家长呢?   假期来了,孩子将会在家里度过大概两个月的时间,大多数的父母会和孩子一起做个假期规划,如:参加爱心暑托班、参加一些公益活动、出去旅游、去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家……在假期中,我们如何对
期刊
作为下一代英语教育的主要力量,英语专业师范学生的思辨能力亟待提高是学界的共识。本文从学生的思辨能力争议写起,回顾国内外在教学中培养思辨能力的相关研究以及测量有思辨元素的作文的工具发展,提出针对英语师范专业本科学生以思辨能力为焦点的作文的七个评价维度和新型教学路径,并进行了为期五个月的实验,研究结果为学生写作思辨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教学案例,有利于促进英语师范专业本科写作教学路径的优化,为思辨能力培养的全面展开提供了数据支撑。
《周书》有云:“经师易求,人师难得.”而饶芃子教授不仅是一位精于学术、勤于教学的经师,也是一位乐于育人、善于传道的人师.她勇于开拓,著述丰宏,是全国著名的文艺理论家,荣
期刊
6月27日晚,一条#深圳00后女孩拿下全省汽修大赛一等奖#的词条冲上热搜,引发无数讨论。数据显示,在新浪微博实时热搜榜,该话题最高位居全网第二,深圳同城热搜榜第一。目前,微博话题累计阅读量约两亿。(6月29日《南方都市报》)  众所周知,汽车修理每天与汽油味、上百个零部件打交道,很多时候还要钻车底、拆卸汽车,属于既脏又累还苦的活儿。换言之,汽车修理不仅是一项技术活儿,还是一项体力活儿。所以,在很多
一场病毒肆虐,很快传遍神州大地,但爱国主义情怀却成为中华民族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的一股强大力量。后疫情时代到来,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培育应该在充分把握时代特征的基础上,通过课程渠道、英雄故事、实践形式等途径,以坚定的政治立场,在共情上下功夫,引导当代的大学生认清爱国主义的重要地位,坚定并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担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多丽斯·莱辛有不少作品关注世界和人类共同命运及相关话题,和世界主义的特点比较契合。她是用何叙事移情策略来传递那种共同体验与价值观的呢?在其佳作《蚁冢》中,莱辛利用巨坑前景化奠定了故事的空间场域及其“吞噬、囚禁”的基本情感特征;在描写托米从幼年到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利用自由间接叙事突出移情效果,读者可以进入到托米的内心世界,感受沉默、噪音和雕刻对他的深刻影响,感受托米在种族主义、殖民主义和人道主义之间的种种挣扎,并最终感佩于托米对他人负有责任的人道情怀。
合理的饮食可以确保孩子身体发育所需要的生理能量,而且可以确保大脑进行自控时所需的血糖含量。那么,我们究竟如何做才能让孩子“吃”出自控力?   注意饮食规律,做到“到点”就吃   【现象】正餐时间不好好吃饭。有些爸妈会在非正餐时间给孩子食物或者零食。到下一顿饭的时间,孩子如果不饿,还是不好好吃饭,最后就出现正点用餐时间里不吃,非正点时间加餐的恶性循环。   【建议】如果没有特殊情况,每一顿饭的就餐时
期刊
班主任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肩负着班级管理者及专业授课者的双重职责。在工作中,需要将德育知识理念融入日常管理及常规课程,以此发挥德育工作素质培养、品质提升的教育功效。  班主任也是连接学校和家长的重要纽带,需要发挥自身职业优势平衡好学校及家庭间的关系。实践证明,如果缺少了家庭的配合支持,德育工作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学校及家庭在配合开展德育工作的时候需要遵循统一发展的教育目标,并采取相互补充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胡晓明在《人间要好诗》中认为“'风烟' 不是用经验的眼睛,而是用想象的眼睛去看世界,可以置万山于己膝,纳千里于眼底.”诗歌创作离不开审美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