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建构论视角分析现代城市社区意识

来源 :职业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ghaoxian19885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的动力来自于政府,而非社会自身,因此,城市居民缺乏社区意识,对社区事务和社区建设活动普遍缺乏参与的动机和愿望,这一状况直接影响到城市社区建设的进一步深入。文章在社区实习的基础上选择了北京市军乐团社区为分析个案,并引入社会建构论这一分析视角,对当前处于缺失状态下的社区意识培育提出建议:社区设施与活动、社区社会组织与社会资本及社区整合的社会建构是培育社区意识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城市社区;社区意识;社会建构论
  【中图分类号】C9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69(2007)05-146-02
  
  一、社区意识的概念呈现
  
  社区意识是人们共同的精神生活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共同的精神纽带,是一种共同的心理认同和一个社区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灵魂和关键。社区认同、社区归属、社区凝聚和社区满意是其四个基本特质。社区认同涉及社区对个人的符号意义和社会价值;社区归属是对社区的情感投入;社区凝聚突出集体互动;社区满意则是以社区评估为内涵的情感形态。系统、完整的“社区意识”研究由此形成。
  影响社区意识的变量包括社区地理(或组织)的规模和环境、居民居住年限和社会文化背景、社区自然和社会条件等。社区意识不是一种常态感知,它因受到时间推移和内外主观因素变化的作用而消长。
  社区意识作为在共同生活中形成的归属感、认同感、情感联系和安定感,体现了每个人对他人的需要和互动联系,产生了多元的社会功能和评价。由此,关于社区意识的基本结论包括:社区意识是一种主观感受,而非价值判断;社区意识作为一个可测量的多维建构,表现为结构水平的多重性、影响因素的多样性和强弱水平的动态性;社区意识可产生积极的社会效应。
  众所周知,社区的本质不在于地域结构,而在于社区成员在共同社会环境、社会生活和互动中形成的社区意识。现代社区意识最为精彩的部分是一种基于迪尔凯姆所谓“团结”,类似于滕尼斯传统社区共同体基础上的市民认同——市民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而在我国,根植于浓厚传统文化土壤、作为社区及社区建设关键因子的社区意识却呈缺失状态,阻碍了社区意识功能的发挥。
  
  二、社区意识缺失现状及原因分析(军乐团为例)
  
  1、社区意识缺失现状
  北京市军乐团社区和我国大多数城市社区一样,是政府为适应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体制建构的需要,自上而下推动的,其直接契机来自“全能政府”的减负和“单位制”的解体,具有明显的社区建设“政治化”、社区工作“政府化”倾向,而且它又隶属于总政,就又多了部队相关建制方面的限制。
  就笔者实习过程中的观察与访谈来看,在社区建设活动中,居民虽有较强参与愿望,但却受传统观念影响,把社区建设视为政府、街道和居委会的事,依赖心理和领受意识强。大量社会组织与所在社区间的疏离状态使居民缺少主动参与社区事务的责任感。思想观念与实际需要间的较大差距使得居民参与方式被动,参与率低下。社区居民普遍缺乏一种归属感和认同感,社区意识淡薄。具体表现为:(1)认为社区工作是非专业工作,任何人都可以做。这种认识上的偏差使部分居民对社区活动不屑一顾,且直接影响到街道、居委会工作人员的职业意识。(2)认为社区建设与自己无关。居民有了问题,很少想到向社区求助,同时,社区整体氛围也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3)社区成为了中老年活动的平台,大部分年轻人不愿参加或被排除在社区建设及活动之外。(4)只注重社区的生活功能,忽略了它作为思想教育最直接前沿的功能。(5)将“外来人员”排斥在社区之外。
  2、社区意识缺失原因分析
  由军乐团社区的社区意识缺失现状可以看到当前我国城市社区建设面临的普遍困境:政府职能“全能化”和社区组织高度单一的行政化使得社区组织严重萎缩、发育不良、功能异化,居民与社区间缺乏积极的互动与藕合关系,并对社区缺乏认同感和凝聚力,社区意识极为缺失。分析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为:
  (1)社区组织管理者角色定位不清。目前我国社区的角色与其真正内涵间存在较大距离,既没完全承担起新旧体制交替后“单位人”转变为“社会人”的管理职能,也没全面担负起企业剥离的社会职能和政府转移出的服务职能。比如军乐团居委会工作人员的社区责任与权利并没有获得同步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着社区工作人员的职业角色意识,也阻碍了他们对社区居民的社区意识的促进与强化功能的正常发挥。
  (2)举行的社区活动过于功利化。笔者观察到,硬件建设通常都摆在社区建设的首位,而社区中的情感与精神建设常常被忽略。社区活动大多只是为商业利益或为完成社区管理指标任务而举行,缺少深意和内涵,无法调动居民的参与积极性。居民即使参加了,也是被动而为。很难通过活动,对其社区增进了解,更不用说发展、增强社区意识了。
  (3)不同社区阶层期望的差异与冲突。社区建设的现实行动直接表现为资源投入。但在现代城市社区中,拥有较多社会关系资源和经济资源而“无求于人”的社会阶层,他们可在区域性社区之外或主要不依靠其居住的社区解决其问题。受经济理性支配,他们为社区建设和发展作贡獻的热情就可能受到影响。在强势群体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外向性及对社区期望的差异性,使得以内向性为主的社区意识的生成从总体上产生了深刻矛盾。
  (4)难以回避的现代化冲击。现代化以经济理性和社会流动的力量冲击着传统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共同体意识和情感性联系。社区居民虽居住“近在咫尺”,但因工具理性关系、社会流动加剧及私人领域强化而产生了强烈陌生感、疏离感和孤独感。原本能为居民普遍认同并能直接影响其切身利益的社区意识失去了“共同利益”的土壤,而难以培育。
  
  三、社区意识的社会建构
  
  1、社会建构论与社区意识
  建构主义于20世纪80年代在西方社会科学中兴起并发展。澳大利亚社会学家沃特斯对建构主义作了概括:建构主义寻求的是理解个人的和主体间的意义和动机,人被看作是有资格能力和沟通能力的行动者,他们积极主动地创造或建构着社会世界。作为一种不同于传统的认识论和思维方式,建构主义所指涉的是这样一种思想,即人类不是静态地认识、发现外在的客体世界,而是经由认识、发现过程本身,不断构造着新的现实世界。
  总体上看,社会建构论主张从过程的、动态的角度看待社会现象,认为处于不断变化中的社会事实基本上是人们依客观事实经由特定过程建构出来的。强调社会、文化、历史背景的特殊性;关注变化中的权力特性、关注“话语”、“互动”、“合作”;强调主体对主客体关系的社会建构性;倡导多元文化方法沦,话语分析法和思想“制造”中的参与式民主。其最大价值在于强调个体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是一种理念创新。“建构社会问题”的提出一语道出了整个社会建构论的精义。这为“社区意识的社会建构”提供了极有价值的启发意义和全新的概念范畴、分析框架。“社区意识的社会建构”因此成为培育社区意识的有效路径选择。
  2、社区意识的社会建构在军乐团社区的试用
  结合军乐团社区的两次实习,使我了解到了社区的现状,记录掌握了居委会、居民等各方需要的一手资料,结合所学,利用社会建构这一理论视角,对军乐团社区“社区意识”培育的合理路径作初步探讨:
  (1)社区设施的社会建构—坚持硬件软件并举,重在软件。
  硬件即社区基础设施尤指社区公共物品,为居民提供了建立归属感的基础社区满意度概念。军乐团的硬件设施比较齐全,符合国家的标准,同时居民针对社区物质生活条件的评价满意度也较高。但这样还不够,从建构论视角看,关键是如何使“硬件的社会建构”的讨论进入公共空间,引起公众特别是政府机构关注,从而进入政府政策议程,以获取政策安排。政府自上而下的推动与支持在任何国家的社区发展中都很重要,我国尤为明显。
  软件即价值观,指法理精神、契约精神、功利观念的汇合和社会公益精神、慈善精神、互助精神、奉献精神的交融。精神是生活与情感共同体的核心支柱和依托。建构论强调“主体对主客体关系的主观建构”。有意建构和提升居民价值观以促进发挥其能动性和创造性,为社区建设提供动力源泉,是包括军乐团在内的我国大部分社区普遍需做的努力。
  (2)社区活动的社会建构——增进居民心理归依与认同感。
  任何社区目标的实现都离不开社区主体的参与。社区活动是培育和塑造社区意识的有效载体,在军乐团实习期间举办的文明养犬宣传活动使笔者对之一点格外认同。那次社区活动不失为一次成功的经验,但结合社会建构视角,对于培养社区意识这一问题,总结教训在于:一般来说,居民倾向参加和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活动。因而如何成功地建构“社区活动”,激起居民对社区的兴趣和需要,进而增强认同感和支持性社会联系成了问题的关键。而有意引导和建构多种形式的社区志愿者队伍和互助组织也是反思后自觉可行的方法。
  (3)社区社会组织的社会建构—提供多元利益关联阵地。
  依建构论利益观,社区社会组织使国家、社会、居民在协商、互动中增进了共识,强化了邻里连带关系,达成以“认同”为核心的一致状态,彼此贡献资源与分享收益,实现了利益最大化,这样无形中增强了居民对社区的依恋,强化了社区意识。
  基于此,军乐团社区也可适度转型,尝试建构具有中介性质的“社区社会组织”,为政府、社区组织和居民等多元主体提供持续互动的利益平台,变“互不相关邻里”为利益相关者。
  (4)社区社会整合的社会建构。社区整合着眼于社区内部动力建设,重点是资源整合,核心是建立社区归属感。以建构论的主观能动性与利益观为分析框架有助于社区整合的实现,从而促进社区意识的培养。
  
  四、结语
  
  全文通过概念呈现,介绍了社区意识与社会建构视角,通过现实案例,指出了当代我国城市社区建设过程中出现了社会意识培育缺失,已危及到了社区建设的进一步发展。针对此问题,运用社会建构论视角做了现状原因分析,并就个案作了具体应用与建议。相关论述表明,“主动参与”、“互动、协商与合作”、“利益共享”是社区意识和社会建构论的共有意旨,二者具有方法上的互补性和价值追求上的一致性。因此,“社区意识的社会建构”是培育社区意识,促进社区建设的可行之路。
  
  【参考文献】
  [1]高鉴国.社区意识分析的理论建构[J].文史哲,2005 (5).
  [2]岑颖,凌文銓,方俐洛.城市居民社区意识调查[J].改革与战略, 2003,( 8) .
  [3]罗英豪.社会建构视角下的现代城市社区意识.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2007, (4).
  [4]沃特斯.现代社会学理论[M].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0.
  【作者简介】蒋卓晔(1985-),北京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社会工作专业学生。
其他文献
【摘要】GDP增长率是衡量一国经济增长的首要指标,然而经济发展却不能只追求GDP的高速增长。我国的经济发展在GDP的背后有哪些发人深省的地方?文章基于作者的一点思考,阐述了上述问题。  【关键词】GDP;经济发展;人民福利  【中图分类号】F8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69(2007)05-044-02    一、引言    GDP增长率、物价指数和失业率是进行宏观经济分析
期刊
【摘要】供应链上的服务模式分为两种:供应商对核心企业的B to B服务模式与企业对终端个体的B to C服务模式。在这两种模式情况下,产生了两种不同的服务失误,对这两种服务模式的补救便不同。文章通过比较这两种服务模式的不同,及因此产生的服务失败的不同提出B to B模式下的补救策略。  【关键词】服务补救;B-to-B模式;B-to-C模式;补救策略  【中图分类号】F274【文献标识码】A  【
期刊
【摘要】SA8000作为一个新的社会责任标准,对于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对于中国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也会带来积极作用。文章运用博弈论分析了SA8000标准对劳资博弈的影响,并提出了标准之外的优化选择——工会维权。如何在保持劳动力价格优势、保障更多就业岗位与改善劳动条件、维护劳动者权益之间取得符合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平衡,是工会应对SA8000策略的出发点。  【关键词】SA8000;劳
期刊
【摘要】我国经济发展存在严重的地区性不平衡,中部塌陷问题日趋严重。针对这一问题,国家提出了中部崛起战略。此次,在党的十七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中部崛起再一次被明确提出。武汉,作为中部地区一个非常重要的城市,它的发展在中部崛起的实施中将发挥重要的作用。文章采用SWOT分析法对武汉中部崛起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发展策略。  【关键词】SWOT分析;中部崛起;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C93-0【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要】随着现代消费者的成长和成熟,传统营销方式的效力逐步降低,口碑营销作为一种低成本、高效力的营销手段,其感染力和影响力日益受到企业的认可和重视。文章就口碑营销的特点以及产生的路径进行探讨,找企业要运用口碑营销策略,就要在区分传统营销与口碑的前提下,明确实施的原则和条件,并结合星巴克的口碑营销给出实施口碑营销的战略定位选择。  【关键词】口碑;营销;战略;星巴克  【中图分类号】C931【文献标
期刊
【摘要】针对目前平衡计分卡在中小企业仍未受到重视的情况,作者亲自调查了青岛两家较有代表性的中小企业,发现其应用平衡计分卡绩效评估系统的必要性,尤其针对“学习与成长”方面出现的员工关系管理问题提出了改进措施,以便于从战略角度考虑员工管理问题。  【关键词】平衡计分卡;员工关系管理;中小企业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69(2007)05-122-02 
期刊
【摘要】信访制度作为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参与和权利救济制度,在计划经济时代起到了维护社会安定的重要作用,行世50多年后,伴随社会环境的变化,其已走到制度变迁的历史关口。关于“信访制度向何处去”,以及“信访制度如何改革”的讨论,意义已远远超越命题本身,其也是民众、学者乃至最高决策层在新制度环境下对于制度变迁与创新的思考和探索。  【关键词】信访;监察;变革  【中图分类号】D235【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在这个物欲横流的市场经济时代,商家促销手段层出不穷,今天,眼球经济盛行,卖场造势越来越受商家的重视,文章以江汉路步行街上服装销售行业为例,对商家造势促销的礼仪现状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江汉路步行街;服装销售;造势;礼仪   【中图分类号】C9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69(2007)05-114-02    一、造势和礼仪    (一)造势。孙子兵法曰:“激水
期刊
【摘要】2007 年,财政工作将着力促进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政府为社会提供均等化的公共产品与服务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长期以来,我们施行的是城市偏向型的公共产品供给制度,造成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短缺,供给成本分担不合理,公共产品收益分享不公平等问题,导致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失衡。因此,必须根据公共财政的要求,改革现行的公共产品供给制度,以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  【关键词】基本公共服务;
期刊
【摘要】文章结合MBS的定价理论,在Visual Basic环境下采用蒙特卡洛方法模拟实现了对MBS产品的定价。首先,文章对MBS定价理论的相关因素进行了考察,着重分析了这些因素在我国是如何作用于MBS定价过程的;其次,根据理论层面的分析构建了定价策略和模型,并在Visual Basic 环境下实现了该定价过程,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是结论和模型评价。  【关键词】MBS;蒙特卡洛模拟;定价;Vis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