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丽家园》是2012年教育部审定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加与减(一)”的最后一节。本节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十几减几”和“比较意义下的减法”后的综合练习课。在教学常规听课中,发现教师在本节教学中处理教学内容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深入探究。
一、 明确课型,准确定位
小学数学教学,根据课程内容的不同,一般分为:起始课、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综合实践课等不同课型。各种课型从知识的切入、教学的活动方式、教学的重难点各有不同。
本节课是学生开学以来的第一节综合练习课。教科书创设了‘美丽家园“这一情景,呈现了丰富的数学信息,目的是初步发展学生从具体情景提取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用所学知识解决的能力。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清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并从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同时,也利用这一载体,帮助学生复习已学过的2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知识。通过对一年级上册的学习,学生对加减法的意义已经有所体会,知道“从整体去掉一部分,求剩余”用减法计算;“求一共”用加法计算。通过本单元的教学,学生体会到“比较两个量的多少”也可以用减法计算。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应该是在“情景+问题串”解决过程中,引导学生完善对加减法意义的认知。问题1:树上的小鸟比空中的少几只?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这个问题中是谁和谁比?要解决这個问题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为什么用减法计算?计算11-5=6后,还要引导学生(1)同样是“树上的小鸟”与“空中的小鸟”比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2)知道“树上的小鸟、空中的小鸟”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然而,教学中有的教师只按教材教,局限教材的顺序提出问题。在解决问题上,缺少一个综合的环节,使学生对加减法的意义缺少完整的认知。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明确的课程意识,目标意识,要充分发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究作用,要树立用教材教的教学意识。综合练习课应突出过程性、探索性、整合性。应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出发点,呈现给学生丰富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主动探求模式,发现规律,解决问题,完善认知结构。
二、 充分挖掘,有序建构
2012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按“情境+问题串”为基本叙述方式展开。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情景又分为:体验情景模式、问题情境模式和综合情景模式等。<美丽的田园.>前三个问题按“寻找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展开,最后一个问题“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让学生独立经历以上的过程。有的教师教学中只注重完成书中的问题,没有充分发挥情境中的信息作用,学生没有有效建构。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简单地信息积累,更重要的是新旧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以及由此引发的认知结构的重组。学习的过程是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美丽的田园.>是基于旧知的认知建构。教学中应充分挖掘教材信息资源,利用教材教。例:教学“树上的小鸟比空中的少几只?”后,应继续引导学生根据小鸟这一信息,还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引导发现一共有16只小鸟飞走了11只,还剩多少只也可以用减法计算。引导学生建构:比较两个数大小和求剩余都可用减法计算,完善认知,然后再引导学生利用其它信息,提出几个用减法计算的问题。巩固对减法意义的建构。
三、 完善认知,发展思维
发展学生的思维是教师培养学生的重要任务。思维是意识的核心,是感知觉的不断积累,然后通过思维的整合而形成认知活动的意识。思维在感知觉与意识之间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美丽的田园.>问题三:8+6解决的是什么问题?引导学生,根据解决问题的算式,明确信息,提出问题。8和6各代表什么?“+”的意义?提出数学问题。初步发展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思维意识。同时进行有效的拓展:根据8+6=14这个计算结果,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接着再列出不同的算式,渗透加减运算的互逆关系。此问题解决完后,还要引导学生根据其它数学信息提出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强化学生的思维。
课堂教学,教师应有清晰的教学思路,层次分明的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通过剖析一个例题,引导学生认识一个概念、一个法则、一个原理的本质属性,以及它的形成过程。推而广之,举一反三,闻一知十,触类旁通。完善认知,发展思维。
四、 有效训练,形成能力.
巩固练习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完善认知,形成技能,运用习得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练习题需要精心设计,要有层次。一般练习题可分为:专项练习、基本练习、变式练习、拓展练习。专项练习是围绕本节知识点设计的,在练习中明确知识点的同时,将新知纳入到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新版教材每节都设计了:基本练习、变式练习、拓展练习,供教学选用。我们在选用时,教者的目的要明确不能知识机械地套用。
总之,教学中要突出课程意识。课程不只是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的过程。它是教学过程中的教师、学生、教材、环境的整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创造教学事件,恰到好处地把握教材,做到教学源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灵活运用教材。巧设教学过程,将学生引入活动过程中。这样,学生主动探求意识得到培养,求异创新思维得到训练。促进学生生动、主动、活泼地发展。
附注:
参考文献小学数学《新课标案例式导学》九州音像出版社。
一、 明确课型,准确定位
小学数学教学,根据课程内容的不同,一般分为:起始课、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综合实践课等不同课型。各种课型从知识的切入、教学的活动方式、教学的重难点各有不同。
本节课是学生开学以来的第一节综合练习课。教科书创设了‘美丽家园“这一情景,呈现了丰富的数学信息,目的是初步发展学生从具体情景提取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用所学知识解决的能力。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清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并从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同时,也利用这一载体,帮助学生复习已学过的2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知识。通过对一年级上册的学习,学生对加减法的意义已经有所体会,知道“从整体去掉一部分,求剩余”用减法计算;“求一共”用加法计算。通过本单元的教学,学生体会到“比较两个量的多少”也可以用减法计算。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应该是在“情景+问题串”解决过程中,引导学生完善对加减法意义的认知。问题1:树上的小鸟比空中的少几只?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这个问题中是谁和谁比?要解决这個问题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为什么用减法计算?计算11-5=6后,还要引导学生(1)同样是“树上的小鸟”与“空中的小鸟”比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2)知道“树上的小鸟、空中的小鸟”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然而,教学中有的教师只按教材教,局限教材的顺序提出问题。在解决问题上,缺少一个综合的环节,使学生对加减法的意义缺少完整的认知。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明确的课程意识,目标意识,要充分发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究作用,要树立用教材教的教学意识。综合练习课应突出过程性、探索性、整合性。应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出发点,呈现给学生丰富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主动探求模式,发现规律,解决问题,完善认知结构。
二、 充分挖掘,有序建构
2012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按“情境+问题串”为基本叙述方式展开。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情景又分为:体验情景模式、问题情境模式和综合情景模式等。<美丽的田园.>前三个问题按“寻找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展开,最后一个问题“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让学生独立经历以上的过程。有的教师教学中只注重完成书中的问题,没有充分发挥情境中的信息作用,学生没有有效建构。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简单地信息积累,更重要的是新旧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以及由此引发的认知结构的重组。学习的过程是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美丽的田园.>是基于旧知的认知建构。教学中应充分挖掘教材信息资源,利用教材教。例:教学“树上的小鸟比空中的少几只?”后,应继续引导学生根据小鸟这一信息,还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引导发现一共有16只小鸟飞走了11只,还剩多少只也可以用减法计算。引导学生建构:比较两个数大小和求剩余都可用减法计算,完善认知,然后再引导学生利用其它信息,提出几个用减法计算的问题。巩固对减法意义的建构。
三、 完善认知,发展思维
发展学生的思维是教师培养学生的重要任务。思维是意识的核心,是感知觉的不断积累,然后通过思维的整合而形成认知活动的意识。思维在感知觉与意识之间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美丽的田园.>问题三:8+6解决的是什么问题?引导学生,根据解决问题的算式,明确信息,提出问题。8和6各代表什么?“+”的意义?提出数学问题。初步发展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思维意识。同时进行有效的拓展:根据8+6=14这个计算结果,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接着再列出不同的算式,渗透加减运算的互逆关系。此问题解决完后,还要引导学生根据其它数学信息提出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强化学生的思维。
课堂教学,教师应有清晰的教学思路,层次分明的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通过剖析一个例题,引导学生认识一个概念、一个法则、一个原理的本质属性,以及它的形成过程。推而广之,举一反三,闻一知十,触类旁通。完善认知,发展思维。
四、 有效训练,形成能力.
巩固练习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完善认知,形成技能,运用习得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练习题需要精心设计,要有层次。一般练习题可分为:专项练习、基本练习、变式练习、拓展练习。专项练习是围绕本节知识点设计的,在练习中明确知识点的同时,将新知纳入到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新版教材每节都设计了:基本练习、变式练习、拓展练习,供教学选用。我们在选用时,教者的目的要明确不能知识机械地套用。
总之,教学中要突出课程意识。课程不只是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的过程。它是教学过程中的教师、学生、教材、环境的整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创造教学事件,恰到好处地把握教材,做到教学源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灵活运用教材。巧设教学过程,将学生引入活动过程中。这样,学生主动探求意识得到培养,求异创新思维得到训练。促进学生生动、主动、活泼地发展。
附注:
参考文献小学数学《新课标案例式导学》九州音像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