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串教学”异彩纷呈教研新风发人深省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llow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词串教学”课题结题大会上,简短的开幕式之后,上了四节“词串教学”的汇报展示课。总体看四节课,异彩纷呈,亮点很多。回想、透视这次活动的全过程,一股教研之新风,崇真务实,朴质感人,发人深省!
  “崇真”;即崇尚真的语文;拒绝虚假、虚荣的语文;“务实”,即脚踏实地做、求得实实在在的效果,给学生带来实实在在的实惠;拒绝华而不实、浮夸、浮躁,不顾学生学习所得、学习负担过重的语文。
  这次活动大会,由哪个学校来办?由谁来执教上课?
  南京市玄武区名校、名师众多,但最后承办单位选定了红山小学,由红山小学和孝陵卫中心小学各派两位教师上课。四位执教者中,其中两位是青年教师,教龄才两年多;另两位分别是两所小学的教导主任和副校长。为什么这样选?教研员田红同志有她独特的想法。选定承办单位,特别是执教者,有青年教师,有学校领导,对全局有推动、激励作用。从现场上课的实际效果看,有两点是肯定的:第一、 经过教者自己的努力和课题同志的帮助,这几堂课把课题组经过三年研究的成果和主要经验都展现出来了,这是很了不起的成绩;第二、从与会听课代表的角度来看:听课者与执教者的距离拉近了,大家倍感亲近,认为并没有什么高不可攀之感。大家感到:他们能这样做,我们大家也能够、也应该这样做。
  上几节课?上怎样的课?
  教师们常常外出学习观摩大师、名师上课。大家发现,所看到的课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砍头去尾”。一篇教材明明需要两个课时才能上完的(包括随堂的写字练习),一到上公开课,只用一个课时。这不知是为了什么?我们猜想:教者恐怕都是为了把自认为最拿手的一套“看家本领”或“创新成果”展示给大家看。可是,执教者们有没有想过学生的感受?有没有想过与会者的感受?“平时你这样上吗?”“在常态的情况下,到底该怎么上?”“那些学生随堂的书写、练习,难道都可有可无吗?”
  这次两个年级的课都是全过程的呈现。这个“全过程”还要特别提示:两个年级的课,“全面达到教学目标。”从识字、写字角度说,更是强调:每堂课书写时间不少于10分钟。第二节课下课前,要默写本课需掌握的生字,并具体提出学生交了默写本才下课。为了“真”“实”,对两个年级的课我们还做了不同的设计。为了具体了解实实在在的教学效果,一年级两节课之后,教师及时批改40位学生默写作业,统计结果,正确率100%。这说明:在特殊的条件下,两节课连上,没有课外负担的条件下,学生真正得到了实惠。为了“真”“实”,四堂课科学地处理了电教媒体的问题,排除了那种不求实效的虚荣之心。所以,在这次课上,除了几处用了多媒体课件,教师还用了传统的识字卡片,它显示了不可替代的优越性。
  为了“真”“实”的教学
  敢于面对现实,面对当前课改的热点、难点问题,要在这些问题方面“真”下工夫,下“真”工夫。比如,怎样落实修订版“课标”关于“随堂10分钟书写”问题,这是我们考虑的重点之一。这次活动之前,我们早就着重进行了研究。不仅时间要保证10分钟,10分钟之内还要有效、高效。为了取得具体的第一手的资料,课前组织课题研究小组的骨干教师,进入课堂现场,坐在学生旁边观察,并看着手表记录时间,下课后及时批改、统计。正因为这样,所以才有了本刊第8期发表的郭晓露老师《“随堂书写”如何有效、高效?》的那些具体的、很有说服力的统计数据。
  “词串教学”课题组的同志们通过研究探索,为苏教版小语教材的“词串识字”创造和积累了许多宝贵而行之有效的经验,这次结题大会是一次集中的汇报。笔者同时感到: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特别是在这次大会活动的组办过程中,传递的“崇真”“务实”的教研新风,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它对我们当前的语文教研活动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陈树民,著名特级教师,江苏省小语会原理事长)
其他文献
学生升入二年级之后,出现了一种情况:有部分同学在口语交际中表达得十分流畅,讲的挺多,并且能体现出自己的奇思妙想;但是在写话中却只能写出一句话,或者出现没头没尾的状况。任课老师评价我们班学生的“童言童语”特别有趣,常常能逗他们开心,但是我发现他们的写话水平却让人担心。怎样让学生把自己优秀的“童言童语”用文字表达出来,成为我思考的重点。  《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学生提出的写话要求很简单,只要能够培养
期刊
在教学中,我尝试从学生的生成方面去审视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力求让学生通过每一课的学习有所收获,把广阔的空间和富足的时间留给课堂的主角,真正为学生的发展服务。下面,我以《黄果树瀑布》一课的教学为例,谈谈我的教学设计心路。  一、 课前预习定目标  教学首先应解决教什么的问题,所以,我从学生应该学到什么,能够学到什么的角度来看教材。备课时,我通读课文,感到课文对黄果树瀑布的声音和形态描写得形象、生
期刊
一、 背景听一听  初读《三国》,我从网上找来了东汉末年的形势图,用讲故事的形式,为学生补充介绍了许多相关的背景资料,如皇帝的昏庸、太监的专权,百姓们在死亡线上挣扎。有了这些背景故事,学生们弄明白了为什么会有黄巾起义和桃园结义。接着,再让对三国有所耳闻的学生,来讲讲关于三国的人物与故事。同时,教师也用PPT为学生展示一些三国时主要的“阵营”和分属于不同阵营中的重要人物,使学生对三国获得一些最初的印
期刊
(一)  師:课前,老师请大家欣赏一组天鹅的图片。(配圣桑《天鹅》乐曲,播放天鹅图片,生欣赏)  师:天鹅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能用一两个词语试着说说吗?  生:天鹅给我留下了洁白的印象。  生:高贵。  生:美丽。  生:优雅。  师:认真看老师写,注意:“鹅”字要写得紧凑些(师边说边写),瞧,这“天鹅”就漂亮了。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天鹅的故事》。(生齐读课题)  (二)  师:请大家自己读课
期刊
[课堂教学实录]  一、 谈话篇  前不久,我遇到以前的一个学生,现在上初一了。我们谈了会儿话,他告诉我:上了初中后,他的学习情况挺好的,只是对古文阅读不太适应。他建议我,如果有时间,可以带领六年级的学弟学妹们,学一些短小的古文。这样,上了初中,阅读障碍就少了。我一听,是啊!许多外国友人都开始学习咱们的国学了,作为炎黄子孙,我们更要唤醒文化的记忆,留住传统文化的根,学习其中的言语智慧。今天,我便选
期刊
初冬的一天,我应邀参加某区一个教师培训班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第一节课是一位年轻女教师执教的二年级语文《青松》。  教学伊始,教师出示陈毅元帅的诗《青松》,请学生朗读后提问:你们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  一个小姑娘高高举起小手第一个发言。她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李白!”同学们和听课者惊异的眼神与课堂的短暂静默,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哗然与否定。谁也没有料到学生竟然会答错,而且错得这么离谱。女教师匆匆示意
期刊
一、 照片里的树  师:同学们,老师有一个好朋友,平时我经常与它合影,它是谁呢?请你睁大眼睛仔细看哦!(出示:我与树的合影)我的朋友是谁呢?  生:树。  师:没错,它就是树。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童诗花园,走近一棵棵树,去亲近它,聆听它。  二、 印象中的树  师:说到“树”,你会想到什么呢?注意:既要有想象力,又要有诗意哦!(生思考)  师:树可是个大家族,有许多种类。我首先会想到柳树,在我
期刊
《兜兜龙说汉字》是《七彩语文》杂志低年级版的经典栏目,通过可爱的卡通人物“兜兜龙”,为小朋友们讲述汉字的故事,引导儿童趣味识字,让孩子潜移默化地受到汉字文化的熏习,从小爱上汉字,亲近母语。今天,刘栋老师通过创造性地使用杂志,让杂志上的文字活了起来,一个个汉字就像一粒粒小种子一样,在儿童的心中快乐地生根、发芽、生长。  刘栋老师今天的课给了我很多的启发,它充分体现了低年级语文教学的儿童性、语文性和启
期刊
缘起:动物是儿童天然的朋友,孩子对不同种类的动物总是充满了好奇心,都想去探索。《七彩语文》杂志低年级版“皮皮猴游乐园”里,就介绍过小动物的本领,张婷老师设计的“小动物,大本领”一课,依据杂志提供的资源,以动物的本领为切入口,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以讲故事、绘画、饲养、图文阅读等多种实践活动,进行听说读写的语言运用。下面,从教学实录中攫取几个片段,驻足欣赏。  一、 算一算——激活情感的“引擎”  师
期刊
一、 任尔东西南北风,咬定青山不放松  新一轮课改以来,一线的教师们是幸福的,各级各类的培训层出不穷:有继续教育学习,有远程教育培训,有“国培计划”短期集中培训,有教学研讨观摩活动及种类繁多的大奖赛观摩……众多的培训学习,让人豁然开朗,耳目为之一新。与此同时,又常听教师们抱怨:以前,我还知道书该怎么教,现在一轮又一轮的培训倒把我弄糊涂了,内心深处是犹豫彷徨、无所适从,怎一个“愁”字了得?  新课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