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充满智慧的关爱蓝图

来源 :中学语文(学生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g1ksmhz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周勇的小小说《青春走不出那张地图》描写的是一个关于校园生活的故事。文中的魏老师是一个地理老师,他心中时刻盛装着学生所在位置的“地图”,他的大爱一次次感化了学生,让顽劣的孩子心中也拥有了“青春的地图”,有了“未来的蓝图”……作品给予我们的启示是:“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学生。”(苏霍姆林斯基语)爱是最好的教育方法。作为一个教师,只有以爱为本,才会“目中有人”;只要心中有爱,就能登上人格的至高点。
  本文的写作技巧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标题设喻显旨,蕴含丰富
  文章标题中的“地图”显然是个喻意性的意象,且是贯穿全文、彰显主旨的线索。“地图”本指表达地球(或其他天体)上各种事物的空间分布、联系及时间中的发展变化状态的图形。但是,小说作者却巧妙地把魏老师的任教学科和地图勾连起来,赋予了地图另外两层蕴含:一指班主任魏老师对孩子们施以的那颗博大的爱心,无论学生走到哪里,总走不出他心中那张关爱的地图;一指那批顽劣的孩子在魏老师充满智慧和关爱的教育下,终于拯救了他们自卑沉沦的灵魂,使孩子们的心里拥有了希望,也拥有了“青春的地图”和美好未来的“理想蓝图”,得以健康快乐地成长。
  二、叙事灵动鲜活,引人入胜
  本文围绕魏老师“追命”的绰号,主要叙述了三次“老师追学生”的事件。第一件事,写“我们每天下午的后两节课,逃到隔壁职业高中的操场去踢足球”,哪怕“我们善于伪装”,还是被火眼金睛的魏老师发现了,只得“作鸟兽散”。第二件事,写“我们翻墙逃课看录像”,即使“那天傍晚大雨滂沱”,大家也没逃过魏老师的“追命”;后来“我们几个没被逮住的”虽然杀“回马枪”从原地成功“突围”,但在“检票口处”还是被“阴魂不散”的魏老师拦下,给追了回来。第三件事,写“我”只身南下闯东莞,遭遇小偷被收容,魏老师千里迢迢来追寻,并垫付罚金把“我”接回了家。这三件事从近到远、由小到大、从一般到特殊,围绕一个“追”字,取材典型,作者似贬实褒,每次让魏老师“天降神兵”一般地出现,情节犹如戏剧一样的精彩,写得鲜活真实,引人入胜。
  三、写人手法多样,形象生动
  本文在描写魏老师这个主要人物时,运用了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等多种表现手法。如文章开头通过同桌“和我咬耳朵”、“我无奈冷笑”等侧面描写,来烘托魏老师“追命”的个性特征;接着,写“我”见到魏老师,通过服饰、容貌、姿态、神情等外貌特征和语言特征来刻画人物性格、凸显人物灵魂;作者还抓住魏老师外表的落魄与嗓门的洪亮这一相悖的特征,以及同桌胆怯而担忧的嘀咕,用对比的手法来突出人物的精神品质。下文中稳稳接住“我”远射的足球、拦下成功“突围”去看录像的“我们”,以及在收容所里朝“我”屁股上的“咣咣”两脚,这些动作描写,让那些顽劣的孩子们感到魏老师布施给他们的爱就像“如来佛的佛掌”,形影不离,无处不在,挣不开,逃不脱。这些描写,让一位用心良苦、认真负责、爱生如子的教师形象跃然纸上。
  四、语言轻松幽默,情趣盎然
  本文之所以精彩耐读,就在于文章语言轻松幽默、诙谐有趣。如文中写学生给老师取绰号“追命”;写“我们”乔装打扮成职校学生去踢球,老师难辨“李逵”与“李鬼”,还将魏老师从斜刺里杀出的这匹“黑马”通过仿词说成是“蓝马”,并用“作鸟兽散”来形容“我们”遭遇老师时的窘态;写“追命大侠”在录像厅的检票口拦下几个“杀回马枪”从原地成功“突围”的顽劣孩子,然后把他们“像是串起的蚂蚱”一般带来学校;写“我们”冬天打碎魏老师宿舍的玻璃,把他冻感冒,或者在讲台下放上大图钉,扎魏老师的脚这样的“恶作剧”,还有魏老师南下“追命”,在东莞的收容所里愤怒地踢“我”屁股的情景,把魏老师比喻成顽劣孩子们“阴魂不散的影子”、钻进他们肚子的“蛔虫”和威严慈祥的“守护神”等,这些轻松幽默、似贬实褒、入时俏皮的语言,使小说情节情趣盎然,让人物性格鲜明独特,充满个性魅力。
  读完本文,掩卷沉思,我们的眼前不禁显现出一位苦苦寻觅教育学生方法、布施无形大爱的一个普通老师的高大背影,一种深深的感动久久撞击着我们的心扉,我们的心灵仿佛受到了一次圣洁的洗礼。是啊,作为一个教师,千万不要吝惜自己的爱,你的爱心或许能拯救一个灵魂,使它不会扭曲、变形;你的爱心,或许能让孩子们的心里永远充满阳光,获取一张通往成功的“蓝图”……请相信:如果你用爱心育人,孩子们也会以爱回报于你;如果你用爱心育人,你其实也是在用智慧育人!
  [作者单位:湖北省当阳市庙前中学]
  
  [附]
  青春走不出那张地图
  周勇
  那时候,我刚上高二。开学的第一天,同桌林江便凑过来和我咬耳朵:“今年的班主任是从‘上面’调下来的,教地理,人送绰号‘追命’。”
  追命?温瑞安大侠小说《四大名捕》中的“追命”?嘿嘿,管你什么“追命”、“夺命”,来到这所“问题”高中,特别是任我们这个“问题”班的班主任,保管让你知道什么叫“忙于奔命”、“听天由命”。我无奈冷笑。
  开课第一天,我见到了被称之为“追命”的魏老师——30多岁,一件很旧的蓝西服,蔫蔫地穿在瘦小的身体上。与他落魄外表相悖的是,他的嗓门很洪亮。“感谢同学们抬爱,授予我‘追命’的称誉,我绝对不会辜负同学们的期望……”他压低声音,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几乎是一字一顿地说道,“我会追着你到天涯海角!”
  林江藏在课桌下的手有些发抖,拽着我的衣角悄声说:“这个老师……很邪乎呢,怕是没好日子过了。”
  林江的话很快就应验了。
  以前,我们每天下午的后两节课,会逃到隔壁职业高中的操场去踢足球,都是年龄差不多的学生,并且我们善于伪装,找来印有职业高中校名的背心穿上,混迹于球员中,谁还能认出我们是“李逵”还是“李鬼”。谁知刚过了两天,正在球场上厮杀的我一脚远射,眼看进球的当儿,突然杀来一匹黑马,伸手一挡,便稳稳接住了球。不,应该是“蓝马”,一个穿着蓝西服的熟悉身影——魏老师!我们足球也不要了,呼啦啦作鸟兽散。
  真正被“追”得心惊胆战的要数我们翻墙逃课看录像的事情了。上世纪90年代初,县城的录像厅昼夜循环热播香港枪战片。那天傍晚大雨滂沱,但这完全挡不住我们心中那熊熊燃烧着的明星英雄梦想。我们看到魏老师宿舍灯火通明——看来他没有外出。何况这么个鬼天气,他是绝对想不到我们会在这时逃课去录像厅的。我们蹑手蹑脚来到围墙边。李阳个头大,第一个翻了过去,我们余下的在墙内等。不一会儿便听到李阳在墙外轻声呼喊着我们的名字,安全了!当我和林江迫不及待地爬上墙头,还没来得及把腿翘上去,便看到一个打着伞的瘦高个儿,神不知鬼不觉地站在李阳身后。只听林江“妈呀”一声,便从墙头上掉了下去……墙外地震般惊栗的声音响了起来:“往哪儿跑!”
  我们几个没被逮住的却不死心,决定杀个“回马枪”。估摸着李阳被“押解”回校的当儿,我们终于从原地成功“突围”。当我们美滋滋买了票,正准备进录像厅看他个昏天黑地,不料在检票口处被一位“大侠”拦下。只见“大侠”嘿嘿笑道:“知道‘追命’的什么功夫最好吗?告诉你们,是轻功!你们能跑得过我?”顿时,我们个个垂头丧气。魏老师眼一瞪,吼声如雷:“回去上课!”我们只得一个跟着一个往回走,像是串起的蚂蚱。
  我们是那么地恨他,冬天打碎他宿舍的玻璃,把他冻感冒,或者在讲台下放上大图钉,扎他的脚……这样的“恶作剧”,让我们在后来的岁月中悔恨不已。但真正令我唏嘘不止的,还是他及时地将一个叛逆的我从堕落的边缘追了回来。
  那时南下的打工潮炙热汹涌,传言只要一踏上沿海那片土地,满地都是钞票。满脑子幼稚幻想的我,认为自己年轻有活力,完全能够让梦想在那片土地上生根发芽。于是,我偷了家里的两百元钱,如传奇电影中豪情万丈的男主角那样,告别家乡,坐上火车“哐当哐当”去了东莞。一出车站,毫无社会经验的我便被小偷偷了个精光,然后,在车站如夜游神般晃荡的我被“请”进了收容站。虽然肚子问题暂时有了着落,却被告知要缴纳两千元罚款和保证金,再遣送回原户籍地。天!两千元几乎是农村家庭一年的收入。本想干出一番事业后衣锦还乡,如今却要先搭上两千元,虚荣顽劣的我慌了。
  就在我几乎绝望的时候,收容站的干部通知我说,收拾东西,你爸来接你了。我爸?我自小父亲病故,是不是认错人了?我睁开惺忪的双眼——很旧的蓝西服、瘦高个,魏老师?怎么又不像?胡子恁长,脸恁瘦……
  魏老师的眼中喷着怒火,朝我屁股上“咣咣”就是两脚,吼了一个字:“走!”
  那次,我突然感觉到,挨打也是温暖的。
  仿佛魏老师有张“地图”,无论我们怎么“逃”,他总能找到我们,仿佛是“阴魂不散”的影子,是钻进肚子的“蛔虫”,又仿佛是威严慈祥的“守护神”。而我们在那段迷茫的岁月里,被他“追”得心惊肉跳、服服帖帖。
  渐渐地,我们的心安顿下来,悬崖勒马,收心踅身返回课堂。
  终于,一场追逐与被追逐的青春时光结束了。炙热的七月,我在县电视台公布的红榜中看到了自己的名字。拿到录取通知书的那天,我终于鼓起勇气说出了埋藏在心中的疑问:“魏老师,为什么你总能那么准确地‘追’到我们?”他的眼中依旧闪烁着光芒,不过这次声音很轻柔:“我是教地理的,我心中有地图!”
  后来,我给魏老师写过一封信。我在信里说:我一直庆幸且感动着,你从来没有将我们从那张“地图”上删去,那种感觉,直到今日仍激荡在心中,温暖着我。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
其他文献
拥有了你的爱,就拥有了满天璀璨的星光。  ——题记  小时候曾在不经意间听人说起,每个人都拥有漫天繁星中独一无二的一颗星星。它的光芒也许不那么耀眼,却总在你失意时用微弱的光芒为你照亮前途的光明大道,在你成功时为你喝彩,在你迷惘时投给你一个会心的微笑……无论何时,无论你身在何方,它总会在你的上空温暖地闪亮,用翅膀守护你的成长。于是,我怀着这样的遐想,经常满怀期盼地伏在窗边仰望星空,希望可以找到属于我
期刊
写评论文字,或是作者的缘故,或是文本的缘故。那么这次,无疑是因为《第N次重复》的巧妙而迷人的构思,令我欲罢不能。因为中国的微型小说创作,还只是一个起步阶段,好的作品并不多见。《第N次重复》无疑称得上是其中的上乘之作。  读完小说,查阅作者黄莞的生平经历时,发现是一片空白。原来在写作这篇小说时,作者还是十七岁的少年。而这篇小说也只是为了千禧之年征文的即兴创作。  于是,想着去了解更多的关于这篇小说的
期刊
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中国当代诗坛流派林立,纷争不断,热闹非凡。进入90年代,出现了“知识分子写作”与“民间写作”两大流派阵营,它们作为一种新的诗歌探索和创作实践,在价值立场上相生相克并形成两股对抗力量。“知识分子写作”强调的是“智性”以及一种自觉的反思和批判精神,“民间写作”强调本土经验与叙述的客观化,注重语言的口语化,并试图努力恢复语言和生存经验的原生状态。“知识分子写作”以西川、欧阳江
期刊
德国作家保罗森有这样一句话:“人生犹如一本书,傻瓜们走马观花地随便翻阅它,聪明的人用心阅读它。”感觉很有道理。生活如读书,每个人都是书,每人又都是读者。读别人,又读自己。而自己是最好的一本书,也是最重要的一本书。细想一下有时候我们连自己这本书都读不懂,更不要说读懂人生之书了。  我们总在不知不觉中打心底里笑读别人,读别人的骄傲,读别人的自不量力。而在解读自己时,常常是戴着“放大镜”无限放大自己的优
期刊
晚年来得太晚了  王 寅  晚年来得太晚了  在不缺少酒的时候  已经找不到杯子,暮晚  再也没有了葡萄的颜色    十月的向日葵是昏迷的雨滴  也是燃烧的绸缎  漂浮的草帽遮盖着  隐姓埋名的风景    放大了颗粒的时间  装满黑夜的相册  生命里的怕、毛衣下的痛  风暴聚集了残余的灵魂    晚年来得太晚了  我继续遵循爱与死的预言  一如我的心早就  习惯了可耻的忧伤    诗人王寅,中国“
期刊
翻箱倒柜费尽周折才找到了那些早已被遗忘在角落里的卡带。用手轻轻抚掉带壳表层的厚重灰尘,仿佛抹去脑中的浓浓的雾气,那些清新的日子终于得以浮现。看着那些有些褪色的卡带封皮,一股熟悉的气味在房间里弥漫。那是叫做青春的气味,来自不算久远却又像挥别已久的过去。  那时候,我们积攒着零花钱,放弃好看的发夹和崭新的篮球,在期盼已久的卡带发行的第一天,狂奔到学校旁边的音像店,对着音像店的老板说,我要谁谁谁的新专辑
期刊
【考点阐释】  修改病句是在准确辨析语病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修改。《考试大纲》规定的六类语病(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中,前四类属于结构性语病,后两类属于语意性语病。从高考试题来看,病句修改侧重于结构性语病,偶或出现语意性语病。在修改语病时,不能改变原句的基本意思和内容,不能另起炉灶重写;应该简约高效,改动之处尽可能少;还要注意修改的要求,不能盲目修改;改后的
期刊
关注、观察和体悟“身边人”、“身边事”,养成勤于积累、善于感悟的良好习惯,是中学生提高写作水平的必修课。浏览2011年中考作文题,就可以发现好几个题目都用“身边”字样,有的用词都大同小异,例如《就在我身边》(菏泽题)、《其实,就在我身边》(南宁题)、《在我身边》(梅州题)、《身边的感动》(潜江题)等。《金库里的阳光》正是取材于“身边人”、“身边事”,感悟却又胜人一筹的佳作。初读,似乎感到文章题材平
期刊
重一百多斤的书压在六十多岁的父亲的肩上。  我几次请求父亲放下担子让我挑一气,都被顶了回来。没办法,我只得借着电筒发出的可怜的光跟在父亲修长的身子后面,背上背着个装有几件衣服的旅行包和一把红色吉它,样子潇洒得要命。  我很清楚父亲此刻的心情。中学时我因母亲病逝,被迫从滇东北转到滇东南就读。6年多来,父亲都是形单影只地过着独身生活,一大把年纪了,仍起早贪黑地劳作,其苦不言而喻。今年大学毕业,在众亲友
期刊
夏天的脚步悄悄迈进山里,在山风热辣辣的爱抚中,起伏澎湃的稻穗一天天地成熟了。这时牛铃声摇荡于山麓,山雀们啁啾于竹丛和林间,似在召开着关于丰收和觅食的“会议”。  夏天,山汉子们天一亮就拿条腰带在腰间一束,背后插把钩刀,踏着露水打湿的山径走进森林里去了。打一担柴挑回到家也就半晌工夫,汉子风卷残云般吃了两碗清简粥,擦一把头脸上的汗水,余下时间就要贡献给夏收啰!  当然是一家一户地收割,嚓、嚓、嚓……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