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职生是我国教育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是基础教育中经常被忽视甚至被歧视的弱势群体,他们当中虽不乏优秀者,但学习差、品德差、行为差的相对数量较多。将这一群体成功转变并培养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材,是职业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因此,职教工作者就比从事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的同行在教育的同时多了一项重要且艰难的工作——转变。根据多年的职教经验以及在工作中不断的研究探索,我们认为,要把中职生培养成合格有用的技术型人才,必须学习借鉴传统师承观念,结合现代教育手段,树立三个意识,培养三个习惯。
一、树立三个意识
(一)职业意识
所谓职业意识是指从业人员对职业道德的认识、情感意志、信念和习惯等必备成分的综合反映,是职业道德、职业操守、职业行为等职业要素的总和。按照中国传统的观念和做法,从进校起,学生就是拜师入门学艺了。中职的教师首先应该让学生明白,选择了职教,思维方式、学习习惯、学习方式、评价体系等等就已经改变,要学生尽快转变观念,转换角色,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认识,学好技术,为将来做一名优秀的技术工人打好坚实基础。
结合传统师承观念,教育学生牢固树立尊重师长的意识是教师的第一要务,也应该成为中职生的第一课。同时教师要帮助学生进行准确的职业定位,了解专业,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清楚未来的工作情况。学校应该经常组织学生下企业,了解企业的真实氛围,让学生有提前的心理准备。再次,逐步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团队精神和自律意识等。
(二)服从意识
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道德评价的变化,加之对“以人为本”的过度追求,尤其是职教招生混乱,害怕生源流失等,造成对学生的放纵。很多案例都表明不成熟的放纵型教育存在着太多弊病。
中职学生是进厂当工人上流水线,或者是从事销售、服务等一线工作的,是执行命令、服从命令的。张扬个性,发挥创造性等时尚说法对于中职生来说为时过早。而现在的90后,独生子女,娇生惯养,唯我独尊。到企业后,往往很难适应企业的制度要求。服从意识差,做事讲价钱、谈条件等等。对于这样的学生,我们认为,要学到知识,学到技能,能找到工作,安心工作,搞好工作,将来有一个好的发展,进校就必须培养并牢固树立服从意识。
(三)吃苦意识
现在的中职生,大多娇生惯养,没吃过苦。而中职生将来的工作内容和工作环境,恰恰大多需要能吃苦。有些专业,如机电、建筑、汽修等;有些工种,比如销售、服务等,他们面对的工作内容和工作环境,本身就需要员工能吃苦,能受累,甚至还要能受气。很多企业老板认为学生肯做比会做更重要,学生如果怕吃苦,懒惰逃避劳动,劳动纪律观念不强,企业是很难去扭转的。
中职生也希望有好的工种,好的工作环境,好的薪水待遇,但就他们的实际,我们做老师的,还是应该让他们认清自己,教育他们从最基层做起,从服从开始,从吃苦起步。
二、培养三个习惯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所言:“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养成良好的习惯是事关学生一生的大事。
(一)行为习惯
中职生行为习惯差是人所皆知的。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养成良好的习惯,做一个受社会、家庭、企业欢迎的劳动者。是职业学校首先应该重视并采取多种强力方法解决的问题。
第一,是学校全体教职员工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起到师傅的引领作用。第二,是以严格的制度严加管理,全校联动,随时教育,随时督查,绝不放纵,严师出高徒。第三,是利用多种手段和方式多表扬,树榜样,见贤思齐。第四,是以活动引导学生专注某事,于无形中改变不良习惯。
(二)学习习惯
谁都知道,中职生学习不好,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要让他们爱学习,会学习,难。这个难题是每个中职教师面临的大难题。我们的教育教学管理机构必须有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有适合学生的教材讲义;我们的中职教师必须有更高的思想素质和教学艺术。
第一,营造情景化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树立积极的学习态度,唤醒自主学习的意识。第二,把所有知识都简单化、浅显化,形象化;因材施教,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学得进去,学得懂。第三,教学方式灵活多样,课堂亲和力强,少讲理论,多说案例。第四,多用现代教育手段,抓住学生喜欢电脑、网络的特点,引导学生学习。第五,把学习生活化、活动化,甚至游戏化,全面激发学生兴趣。第六,把奖励贯穿于教学过程。中职生原来在学习上受到的打击太多,要转变他们的学习习惯,表扬鼓励为他们心理的第一需要。第七,严格要求,必须完成根据学生实际安排的内容任务。
(三)动手习惯
职业教育学生的学习重点已经从学习更多更广更深的知识转变为在一定知识基础上的以技能训练为主的方向上来了。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传统的拜师学艺的许多精神、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从最简单的事做起,从最基本的事做起。中职生的文化基础差,扬长避短的最好办法是多接触实际,以操作代替讲授,以实践代替理论。在动手中动脑,拉近书本与实际的距离,少讲多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尝试成功的乐趣。
中职生的实际和学习目标决定了和其他学生的不同,针对这样的特殊群体,中职学校必须要做到教书育人,环境育人,服务育人,而且必须下更大更多的功夫,花更多的时间才能实现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
(作者单位:四川广元广播电视大学)
一、树立三个意识
(一)职业意识
所谓职业意识是指从业人员对职业道德的认识、情感意志、信念和习惯等必备成分的综合反映,是职业道德、职业操守、职业行为等职业要素的总和。按照中国传统的观念和做法,从进校起,学生就是拜师入门学艺了。中职的教师首先应该让学生明白,选择了职教,思维方式、学习习惯、学习方式、评价体系等等就已经改变,要学生尽快转变观念,转换角色,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认识,学好技术,为将来做一名优秀的技术工人打好坚实基础。
结合传统师承观念,教育学生牢固树立尊重师长的意识是教师的第一要务,也应该成为中职生的第一课。同时教师要帮助学生进行准确的职业定位,了解专业,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清楚未来的工作情况。学校应该经常组织学生下企业,了解企业的真实氛围,让学生有提前的心理准备。再次,逐步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团队精神和自律意识等。
(二)服从意识
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道德评价的变化,加之对“以人为本”的过度追求,尤其是职教招生混乱,害怕生源流失等,造成对学生的放纵。很多案例都表明不成熟的放纵型教育存在着太多弊病。
中职学生是进厂当工人上流水线,或者是从事销售、服务等一线工作的,是执行命令、服从命令的。张扬个性,发挥创造性等时尚说法对于中职生来说为时过早。而现在的90后,独生子女,娇生惯养,唯我独尊。到企业后,往往很难适应企业的制度要求。服从意识差,做事讲价钱、谈条件等等。对于这样的学生,我们认为,要学到知识,学到技能,能找到工作,安心工作,搞好工作,将来有一个好的发展,进校就必须培养并牢固树立服从意识。
(三)吃苦意识
现在的中职生,大多娇生惯养,没吃过苦。而中职生将来的工作内容和工作环境,恰恰大多需要能吃苦。有些专业,如机电、建筑、汽修等;有些工种,比如销售、服务等,他们面对的工作内容和工作环境,本身就需要员工能吃苦,能受累,甚至还要能受气。很多企业老板认为学生肯做比会做更重要,学生如果怕吃苦,懒惰逃避劳动,劳动纪律观念不强,企业是很难去扭转的。
中职生也希望有好的工种,好的工作环境,好的薪水待遇,但就他们的实际,我们做老师的,还是应该让他们认清自己,教育他们从最基层做起,从服从开始,从吃苦起步。
二、培养三个习惯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所言:“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养成良好的习惯是事关学生一生的大事。
(一)行为习惯
中职生行为习惯差是人所皆知的。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养成良好的习惯,做一个受社会、家庭、企业欢迎的劳动者。是职业学校首先应该重视并采取多种强力方法解决的问题。
第一,是学校全体教职员工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起到师傅的引领作用。第二,是以严格的制度严加管理,全校联动,随时教育,随时督查,绝不放纵,严师出高徒。第三,是利用多种手段和方式多表扬,树榜样,见贤思齐。第四,是以活动引导学生专注某事,于无形中改变不良习惯。
(二)学习习惯
谁都知道,中职生学习不好,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要让他们爱学习,会学习,难。这个难题是每个中职教师面临的大难题。我们的教育教学管理机构必须有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有适合学生的教材讲义;我们的中职教师必须有更高的思想素质和教学艺术。
第一,营造情景化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树立积极的学习态度,唤醒自主学习的意识。第二,把所有知识都简单化、浅显化,形象化;因材施教,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学得进去,学得懂。第三,教学方式灵活多样,课堂亲和力强,少讲理论,多说案例。第四,多用现代教育手段,抓住学生喜欢电脑、网络的特点,引导学生学习。第五,把学习生活化、活动化,甚至游戏化,全面激发学生兴趣。第六,把奖励贯穿于教学过程。中职生原来在学习上受到的打击太多,要转变他们的学习习惯,表扬鼓励为他们心理的第一需要。第七,严格要求,必须完成根据学生实际安排的内容任务。
(三)动手习惯
职业教育学生的学习重点已经从学习更多更广更深的知识转变为在一定知识基础上的以技能训练为主的方向上来了。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传统的拜师学艺的许多精神、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从最简单的事做起,从最基本的事做起。中职生的文化基础差,扬长避短的最好办法是多接触实际,以操作代替讲授,以实践代替理论。在动手中动脑,拉近书本与实际的距离,少讲多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尝试成功的乐趣。
中职生的实际和学习目标决定了和其他学生的不同,针对这样的特殊群体,中职学校必须要做到教书育人,环境育人,服务育人,而且必须下更大更多的功夫,花更多的时间才能实现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
(作者单位:四川广元广播电视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