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54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550-1868(2015)04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心血管内科临床治疗效果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2年5月~2013年6月收治的11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临床资料,从患者临床。。。结果:有108例患者存活,显效74例,好转47例,无效7例,死亡有2例,临床治疗总效率达到91.8%。结论: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入院时间、并发症及梗塞部位等因素都会影响了临床治疗疗效,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进行规范治疗,减少死亡率的发生。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急性心肌梗塞;临床治疗
急性心肌梗塞是心血管内科临床中常见的疾病之一,具有发病突然、死亡率高的特点[1]。因此,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10例患者临床治疗的资料,总结治疗疗效及临床方法,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我院于2012年5月~2013年6月收治的11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65例,女性患者45例;年龄36~78岁,平均年龄(55.3±2.1)岁;发病时间为3~7h。其中,有高血压病史19例,糖尿病史12例。临床症状:有广泛前壁心肌梗塞5例,急性正后壁心肌梗塞8例,心功能不全7例。
1.2 治疗方法
入院后立即对患者急诊,采用心电图检查,要求患者卧床休息,肌注杜冷丁80mg,安定10mg,消除患者紧张情绪,减少心肌耗氧量。给予100mg利多卡因注射,5分钟一次,注射总量达到200mgh后,从上肢静脉注射利多卡因1~5mg/min,确诊后给予输氧和心电血压监测。常规治疗后,对有溶栓指针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给予尿激酶静脉点滴,速度为1.5~2.0U,保证30min内滴完,12天为一个疗程;对无溶栓指针的病人给予硝酸甘油15mg加生理盐水24ml静脉泵入,根据血压和患者胸痛情况调整滴速,12天为一个疗程[2]。
1.3 观察指标
临床症状的变化,4h内每隔15分钟做一次心电图检查,对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监测,观察心肌酶谱,参照急性心肌梗塞诊疗治疗进行确诊。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以SPSS18.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比较以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
2 结果
通过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心电监测,溶栓治疗后,根据冠脉再通指标进行观察,只要溶栓治疗后1小时内ST段迅速回落超过45%、心肌酶谱CK-MB酶峰提前或患者胸痛基本上消失,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均可实现冠脉再通的效果。通过本系统对我院收治的11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临床治疗后,发现有108例患者存活,死亡有2例,临床治疗总效率达到91.8%。其中,有4例死亡患者主要因不听护理人员劝阻、私自下床走动导致突然胸闷,后经抢救2例脱险,2例死亡,如表1所示[4]。
3 结论
通过本系统的临床研究,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进行临床治疗后,发现显效74例,好转47例,无效7例,死亡有2例,临床治疗总效率达到91.8%。由此可知,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进行心血管内科临床治疗可以达到良好的效果,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医疗事业得到不断发展,在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的今天,急性心肌梗塞严重威胁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其是心血管内科治疗中常见的急重症。据相关文献报道,因急性心肌梗塞死亡率达到55%,一般在发病5h以内接受冠脉溶栓,可以得到及时诊治,主要因为溶栓时间越早,冠脉再通率越高[5]。个人认为急性心肌梗塞的发生及预后主要与患者的临床特点、性别、年龄、入院的时间、梗塞面积大小及梗塞部位密切相关,在临床治疗中,只有全面对影响临床治疗的因素进行综合诊断,减轻危险的因素,才能显著提高救治成活率。因此,在临床治疗中,还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做好急诊措施,患者入院后应每隔15分钟做一次心电图检查,对于临床症状表现为心肌耗氧量增加或心肌缺氧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确诊后给予鼻导管吸氧,速度为2L/min,控制梗塞面积,避免因心肌进一步损伤而影响救治。二是对症下药,由于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发病4h以内容易发生猝死及心室颤动等症状,因此,临床治疗时,要求室内保持安静,卧床休息,注射安定10mg,杜冷丁80mg,并告知家属患者的病情,让患者家属签字,避免不必要的纠纷。然而,对于心律失常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必须加强心电监测,若频繁出现室性早搏,当注射利多卡因200mg后,可是当加强40~80mg利多卡因,连续使用4天。临睡前首次口服拜阿斯匹林300mg,氢氯比格雷300mg,之后拜阿斯匹林100mg口服每天一次,氢氯比格雷75mg口服每天一次,主要因为患者晚间血小板聚集活跃,而拜阿斯匹林可以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三是溶栓治疗,对所有有溶栓指针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常规治疗后,予尿激酶静脉点滴,速度为1.5~2.0U,保证30min内滴完,12天为一个疗程;对无溶栓指针的病人给予硝酸甘油15mg加生理盐水24ml静脉泵入,根据血压和患者胸痛情况调整滴速,12天为一个疗程,1d后给予腹壁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4000单位匹,皮下注射一天两次,一周为一个疗程。四是加强心理辅导,由于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容易产生恐惧、紧张等情绪,为了消除患者紧张情绪,在抢救过程中,护理人员应用和蔼、温柔的语气向患者讲解该并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消除患者的紧张感,让患者从根本上认识急性心肌梗塞的治疗特点及方法,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综上所述,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进行心血管内科临床治疗可以取得良好的疗效。因此,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心血管内科急诊的优势,严格按照急性心肌梗塞诊疗指南进行,做好急诊措施,对症下药,并做好溶栓治疗和心理指导,让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以减少并发生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张卫江. 急性心肌梗塞心血管内科规范治疗的临床探讨[J]. 工企医刊,2014,03:793-794.
[2]肖小六. 治疗急性心肌梗塞31例的临床体会[J]. 求医问药(下半月),2011,09:110.
[3]姜乔惠. 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内科治疗护理临床探析[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4,04:108-109.
[4]秦立玲. 急性心肌梗心血管内科治疗护理临床探析[J]. 中国卫生产业,2014,11:38+40.
[5]子光慧. 急性心肌梗心血管内科治疗临床分析[J]. 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06:87.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心血管内科临床治疗效果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2年5月~2013年6月收治的11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临床资料,从患者临床。。。结果:有108例患者存活,显效74例,好转47例,无效7例,死亡有2例,临床治疗总效率达到91.8%。结论: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入院时间、并发症及梗塞部位等因素都会影响了临床治疗疗效,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进行规范治疗,减少死亡率的发生。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急性心肌梗塞;临床治疗
急性心肌梗塞是心血管内科临床中常见的疾病之一,具有发病突然、死亡率高的特点[1]。因此,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10例患者临床治疗的资料,总结治疗疗效及临床方法,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我院于2012年5月~2013年6月收治的11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65例,女性患者45例;年龄36~78岁,平均年龄(55.3±2.1)岁;发病时间为3~7h。其中,有高血压病史19例,糖尿病史12例。临床症状:有广泛前壁心肌梗塞5例,急性正后壁心肌梗塞8例,心功能不全7例。
1.2 治疗方法
入院后立即对患者急诊,采用心电图检查,要求患者卧床休息,肌注杜冷丁80mg,安定10mg,消除患者紧张情绪,减少心肌耗氧量。给予100mg利多卡因注射,5分钟一次,注射总量达到200mgh后,从上肢静脉注射利多卡因1~5mg/min,确诊后给予输氧和心电血压监测。常规治疗后,对有溶栓指针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给予尿激酶静脉点滴,速度为1.5~2.0U,保证30min内滴完,12天为一个疗程;对无溶栓指针的病人给予硝酸甘油15mg加生理盐水24ml静脉泵入,根据血压和患者胸痛情况调整滴速,12天为一个疗程[2]。
1.3 观察指标
临床症状的变化,4h内每隔15分钟做一次心电图检查,对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监测,观察心肌酶谱,参照急性心肌梗塞诊疗治疗进行确诊。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以SPSS18.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比较以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
2 结果
通过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心电监测,溶栓治疗后,根据冠脉再通指标进行观察,只要溶栓治疗后1小时内ST段迅速回落超过45%、心肌酶谱CK-MB酶峰提前或患者胸痛基本上消失,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均可实现冠脉再通的效果。通过本系统对我院收治的11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临床治疗后,发现有108例患者存活,死亡有2例,临床治疗总效率达到91.8%。其中,有4例死亡患者主要因不听护理人员劝阻、私自下床走动导致突然胸闷,后经抢救2例脱险,2例死亡,如表1所示[4]。
3 结论
通过本系统的临床研究,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进行临床治疗后,发现显效74例,好转47例,无效7例,死亡有2例,临床治疗总效率达到91.8%。由此可知,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进行心血管内科临床治疗可以达到良好的效果,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医疗事业得到不断发展,在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的今天,急性心肌梗塞严重威胁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其是心血管内科治疗中常见的急重症。据相关文献报道,因急性心肌梗塞死亡率达到55%,一般在发病5h以内接受冠脉溶栓,可以得到及时诊治,主要因为溶栓时间越早,冠脉再通率越高[5]。个人认为急性心肌梗塞的发生及预后主要与患者的临床特点、性别、年龄、入院的时间、梗塞面积大小及梗塞部位密切相关,在临床治疗中,只有全面对影响临床治疗的因素进行综合诊断,减轻危险的因素,才能显著提高救治成活率。因此,在临床治疗中,还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做好急诊措施,患者入院后应每隔15分钟做一次心电图检查,对于临床症状表现为心肌耗氧量增加或心肌缺氧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确诊后给予鼻导管吸氧,速度为2L/min,控制梗塞面积,避免因心肌进一步损伤而影响救治。二是对症下药,由于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发病4h以内容易发生猝死及心室颤动等症状,因此,临床治疗时,要求室内保持安静,卧床休息,注射安定10mg,杜冷丁80mg,并告知家属患者的病情,让患者家属签字,避免不必要的纠纷。然而,对于心律失常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必须加强心电监测,若频繁出现室性早搏,当注射利多卡因200mg后,可是当加强40~80mg利多卡因,连续使用4天。临睡前首次口服拜阿斯匹林300mg,氢氯比格雷300mg,之后拜阿斯匹林100mg口服每天一次,氢氯比格雷75mg口服每天一次,主要因为患者晚间血小板聚集活跃,而拜阿斯匹林可以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三是溶栓治疗,对所有有溶栓指针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常规治疗后,予尿激酶静脉点滴,速度为1.5~2.0U,保证30min内滴完,12天为一个疗程;对无溶栓指针的病人给予硝酸甘油15mg加生理盐水24ml静脉泵入,根据血压和患者胸痛情况调整滴速,12天为一个疗程,1d后给予腹壁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4000单位匹,皮下注射一天两次,一周为一个疗程。四是加强心理辅导,由于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容易产生恐惧、紧张等情绪,为了消除患者紧张情绪,在抢救过程中,护理人员应用和蔼、温柔的语气向患者讲解该并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消除患者的紧张感,让患者从根本上认识急性心肌梗塞的治疗特点及方法,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综上所述,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进行心血管内科临床治疗可以取得良好的疗效。因此,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心血管内科急诊的优势,严格按照急性心肌梗塞诊疗指南进行,做好急诊措施,对症下药,并做好溶栓治疗和心理指导,让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以减少并发生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张卫江. 急性心肌梗塞心血管内科规范治疗的临床探讨[J]. 工企医刊,2014,03:793-794.
[2]肖小六. 治疗急性心肌梗塞31例的临床体会[J]. 求医问药(下半月),2011,09:110.
[3]姜乔惠. 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内科治疗护理临床探析[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4,04:108-109.
[4]秦立玲. 急性心肌梗心血管内科治疗护理临床探析[J]. 中国卫生产业,2014,11:38+40.
[5]子光慧. 急性心肌梗心血管内科治疗临床分析[J]. 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0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