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莱坞灾难电影在中国的跨文化传播

来源 :中国文艺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ngtao2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世界各国高速发展,人们对生存的思索逐步由自身战争转向面对大自然不可抗拒灾难的恐惧,灾难促使人们开始反思自身的渺小,而灾难电影就是这种反思的集中体现。好莱坞灾难电影自20世纪50年代兴起之后,包揽了各类灾难内容,拍摄水平也高居世界首位。本文基于美国好莱坞“灾难电影之父”罗兰·艾默里奇的代表作的定性研究法及电影主题的定量研究法,探讨好莱坞灾难片在中国的传播能够成功的原因。
  【关键词】跨文化传播;好莱坞灾难电影;文化认同
  一、研究目的
  好莱坞电影众多类型中,灾难电影作为更容易产生恐惧共鸣的影片种类,被中国搬上了大荧幕后整体票房居高不下。尤其是2009年11月13日《2012》全球同步上映,在中国大陆的票房远超《变形金刚》,连续四周夺得票房冠军,并获得7.69亿的全球票房成绩。探究好莱坞灾难电影在中国进行跨文化传播过程中票房居高不下的原因,导演、观众在面对灾难这个主题思想上的殊途同归,产生强烈共鸣的影响因素,为中国电影在世界范围内传播提供了范式。
  二、解码情境——以《2012》为例的受众分析
  1.媒體报道者作为受众。《2012》导演将影片设定在玛雅“长历法”所推算的2012年12月21日作为世界末日,引发媒体和公众对玛雅预言的探知。在中国,媒体对于《2012》电影的广泛宣传主要集中在上映前三周。中央电视台10月14日《共同关注》栏目对电影进行了报道,通过现任玛雅长老澄清世界末日的谣言。电影公司专门制作了一个虚假网站,传播2012年将会有行星撞击地球的言论,虽然最终被美国太空总署斥责,但新闻与论坛口碑的营造使得影片迅速在网络上引起了极高的关注度。从2009年10月15日到11月16日,网络新闻稿共计14篇,发布媒体共计180家,稿件共计390篇,其中综合门户刊发量94篇,平均每天发布新闻24篇。①媒体借助新闻稿件,开办多个论坛,遍布北、上、广、苏、浙等区域的多家网站,以此为基础在日常发布不同的谈论主题。自2009年10月15日起开始进行博客炒作,总共刊发博文7篇,总浏览量约为97221人,其中千万级浏览量的博主发布文章5篇,浏览量达到5.5万人以上,百万级与十万级浏览量的博主发布文章各1篇,浏览量也均达到万人以上。①随着《2012》在中国上映,各种话题开始源源不断的涌出,其中演员洪剑涛以“灾难的无望感,产生不良的社会影响”为由,发布博文呼吁停放《2012》,引发了电影人及网友们的极大反响。从上述这些记者、电影工作者或者是专业影评人等对电影的接受情况来看,他们所处的角色往往会受到商业利益的左右。因此媒体工作者作为电影公司宣传媒介的角色与其本身作为电影受众的角色有时是相互冲突的。
  2.网络媒体受众的接受分析。虽然电影网站的影评要比媒体报道在时间上更为滞后,但在电影网站撰写影评的匿名受众一般而言知识水平较高,大多都为电影爱好者,中国走进电影院观看电影的观众大多居于这一层面。因此电影专业网站上的影评人要比媒体工作者更能代表大多数人的接受程度。时光网是一个较为专业的电影网站,根据注册的情况,时光网的关注者主要集中在20岁至35岁这一年龄段,正好与中国电影主流受众相符合。通过对时光网上的影评统计,共1530篇(2009.2~2012.11),分别涉及到了七个主题,包括:特技制作(19.62%),情节、人物设置(36.74%),中国元素(13.78%),导演(4.1%),美国梦(5.85%),末日讨论(10.02%),其他(9.81%)。从数据以及影评内容来看,中国受众对于影片的故事情节以及人物设置更加注重,其次,作为一部好莱坞商业大片,绚丽的特效制作也是吸引受众进入电影院观看的一大亮点,再次就是影片中所涉及到的大量中国元素,成为中国观众瞩目的要点。总体上看,中国受众对于《2012》的整体评价中,大多数人认为故事情节老套,没有新意,但强大的视觉包装与大量的中国元素运用,成为这部影片吸引了如此庞大的观影群体进入电影院观看的主要因素。
  三、结语
  1.好莱坞灾难电影在中国传播成功的重要元素。首先,灾难本身就是对观众的一种强烈吸引。这类电影所涉及的题材与近年来各地灾难频发相呼应,符合观众的观影心理。当电影院灯光大亮,人们从梦幻中惊醒过来,回到现实的观众会在之间的极度紧张之后得到精神的放松,这就是人们为什么会喜欢灾难片的原因所在。②其次,灾难电影通过震撼的镜头特效以及演员们逼真的演技来唤起人们对于大自然的恐惧紧张的心理,催生人们面对灾难时心理的逐渐成熟。电影导演抛开繁冗的说教方式,通过电影荧幕,向观众展现灾难来临时的巨大冲击力,使观影者在娱乐的同时亲身体验灾难所带来的恐惧感和无助感,带给受众极其震撼的视听感受。再次,摄入中国元素,吸引中国受众观赏。电影作为当今跨文化传播的信息承载者之一,同样也是文化认同的重要媒介之一,与电影的喜爱程度与文化认同息息相关。③电影导演将自己对于中国的认知融入影片之中,在经历了中西方“文化解读断裂”和“文化误读”等一系列的无意识偏差解读后,此时在异域的中国文化,应确切地称为“他者眼中的中国文化”。③受众正是怀着这样的心理来观看这类影片。
  2.融入美国核心价值观,是“美国梦”的再现。好莱坞灾难电影中,体现了美国思想价值观中的个人主义、英雄主义,是“美国梦”的再现。在美国核心价值观中,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的理念及其制度是影响好莱坞电影的重要因素,在罗兰·艾默里奇的灾难电影中,虽然展现出对于中国的好感,但影片整体是好莱坞电影类型片的传统模式,一个小人物在面对大灾大难时,展现出自己强大的勇气,拯救了家族,而美国将最终成为世界的救世主,即使在《2012》中“只有中国能够拯救世界”的概念不止一次的被提及,但在G8会议上中国领导人未说一句话,最终同意所有人进入方舟的还是美国领导人,这些内容无一不在体现“美国梦”中的英雄主义思想。从另一方面讲,正是因为这种文化的不对等,使在对影片进行二次编码中,好莱坞电影展现了美国对于一些国家包括中国的刻板印象和误读现象,如《2012》中印度的遍地饥民,意大利对神灵的祈祷,俄国的唯利是图,美国总统的为民牺牲等情节。
  从总体来说,即使好莱坞灾难电影中不免会出现对中国以及其他国家的认识误区和刻板印象,影片整体价值观上体现的是美国式的思维方式,但灾难电影宏大的制作规模、紧张紧凑的叙事情节,成为此类好莱坞灾难电影在中国的票房居高不下,普遍叫好又叫座的根本原因,这是中国灾难电影应该学习的。
  注释:
  ①数据来自华讯通——中国商业新闻发布平台.《2012》网络营销传播简报
  ②第十放映室《灾难片掠影(上)》.2011年第42期
  ③袁帅.中国元素在电影中的跨文化传播——基于《功夫熊猫》系列电影的个案研究[J].电影文学.2013(8):45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以明末肖像画家曾鲸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作品技法的分析以及中西传统肖像画表现技法的比较,在国内外已取得的研究成果基础上,进一步客观、深入地分析了他如何在坚守本民族艺术特色的同时巧妙地借鉴利用西方的明暗法,从而给我们国画工作者的创作之路带来启示。  【关键词】曾鲸;肖像画;明暗法;凹凸结构  曾鲸(1564~1647)是我国明末著名的肖像画家,他以其独特、精湛的技艺从当时萎靡不振的肖像画
期刊
【摘 要】情感是音乐表现的内容,音乐是情感表达的形式,这种丰富表现来源于原始创作者。创作者通过自己的认知或某一时段的经历所产生的“情”进行音乐创造,于是产生了音乐艺术。作品之所以感人是因为创作者对其赋予的内涵,只有当听众真正理解其中之“情”,才能更好地与演奏者一起进入音乐。  【关键词】作品背景;“情”;二度创作  艺术的核心是“美”,“美”的核心是“情”,音乐是长于“情”的艺术。音乐的功能是抒情
期刊
一、引言:价值核心睽违已久,二水分流重拾源头  《大圣归来》的故事基础是《西游记》,核心人物是孙悟空,而西游记这个故事一直就有两种相反的解读方向,一个是团圆,一个是虚无。分裂的源头就来自于孙悟空这位绝对主角,因为他传奇的一生充满聚合和离散的可能,以被压五行山为分界,可以说,闹天宫是一种人格理想,取西经又是一种巅峰人生。  旧时老百姓在勾栏瓦肆里爱听的段子,是原著那个终成正果的故事,照书来说,孙大圣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突飞猛进的发展,人们对生活环境关注、改善有了新的需求,人们不单单渴望物质上的满足,对精神上的需求也更高了。因此,在摄影创作的时候如何处理摄影与环境、人之间的关系,摄影创作意境各方面的因素如何在整体关系中发挥作用,变成了关键。从它的意义上来说,不单单是创作的一片艺术作品,它还是一座与人们心理上沟通的桥梁,它可以传播感情、交流思想、净化心灵。  【关键词】摄影;审美;境界 
期刊
【摘 要】徐克是上世纪70年代香港“新浪潮”电影运动的旗手,他利用先进的导演技巧以及创新的光影语言将自己对中华民族文化独特的个人理解完美的进行了展现,不仅得到了香港乃至亚洲影坛的高度认可,更为香港电影的现代化、国际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关键词】香港电影;新浪潮;徐克  知史可以明鉴。从世界各国的电影发展史可以看出,发生于任何地域的任何一场新电影运动或者浪潮都是使电影类型、内涵、技术、制作等方
期刊
【摘 要】电影作为第七大艺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本文主要研究了电影艺术中的德国表现主义艺术特征以及它对后来的好莱坞黑色电影的影响以及黑色电影在对表现主义继承的基础上的开拓创新,以期后期电影创作得以借鉴。  【关键词】德国表现主义;黑色电影;艺术特征  表现主义原为艺术史和艺术批评的专用术语,其目的不是以事物的自然形态出现,而是通过线条、色彩、布景、形体动作等的变形、夸张乃至于怪诞来表达特定的情
期刊
【摘 要】原有绿色服装设计是指在材料上创新,通过对材料的改良以及对废品回收与服装材料的结合,减少服装材料的浪费,增加最大可循环利用能力,但如今的绿色服装不仅局限于此,它代表的是整个生态产业链的整合,因此本文的重点在于阐述绿色生态理念。  【关键词】绿色产品;生态时代;服装设计  新材料是新兴技术产业领域里十分重要的一个产业发展方向,在全国100多个高新区里,60%以上的高新区都是将新材料作为新的技
期刊
【摘 要】《五朵金花》作为新中国10年大慶的献礼片,在历经半个多世纪的今天,依然魅力不减。本文从《五朵金花》的故事娱乐性与宣传教育性相结合,笑点设置与社会矛盾的把握,主旋律喜剧的文本接受性三个层面对主旋律喜剧特征进行分析,并阐释其对我国当代主旋律电影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五朵金花;喜剧特征;主旋律电影  影片《五朵金花》于1959年由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制作,是建国10周年、建党40周年的献礼项
期刊
或许,我只能离去,你仍是我心深处的一道光芒  一步一回头,心如撕碎,只为祭奠那美丽的相遇  一把把尘土,只为掩埋那刻满你容颜的心  我不想使你背负太多心灵的负担  我庆幸我曾如此真诚的面对过你  带着撕心裂肺的痛给你祝福  只求上帝把我的幸福和快乐从此全部带走,带到你的世界  让你拥有双倍的幸福和快乐  别了!  (作者单位:云南省大理州巍山县文化馆)  写于2011年2月27日
期刊
【摘 要】刘家琨对路易斯·巴拉干的学习,具体体现在《犀苑休闲营地》和《罗中立工作室》两个作品里。本文从地域特色建筑的理念和技法出发,结合实际案例,将二者的建筑进行比较研究,试图揭示出刘家琨的具有地域特色的建筑在与中外著名建筑师作品的比较中,所表现出的异同及其具体表现理念和技法。  【关键词】刘家琨;路易斯·巴拉干;建筑;地域特色  关于地域主义建筑或地域特色建筑理念的认识,众说纷纭。按照著名建筑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