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案例背景】
南京市文明办要求全市中小学生在清明期间开展“百万青少年凭吊革命先烈活动”,为响应市文明办号召,我校于2014年清明节前组织高一、高二学生来到六合区桂子山烈士陵园参加祭奠活动。
【案例描述】
1.兵分两路
学生听说可以不上课都非常开心,他们做了各种准备。第二天,当他们来到学校后,按照学校安排高二部分学生参加祭奠活动,另一部分学生则去平山林场旅游。听到消息后,去平山林场旅游的学生欢呼雀跃,而去桂子山参加祭奠活动的学生则以各种方式表达了自己的不满。为什么学生对祭奠英烈不感兴趣而热衷于旅游?我们到底该培养什么样的合格人才?高中生是否该接受伟人精神的教育?
2.七嘴八舌
本次活动结束后,在六合一中贴吧中针对这次活动有没有意思展开了大讨论,观点不外一方认为祭奠活动毫无意义,还不如组织学生春游更有意义;另一方则认为春游只能放松心情,而在清明节来临之际参加祭奠活动对提高中学生思想觉悟有重要作用。争论也在教师之间悄悄地进行着。我们不得不思考教育目标到底是什么。
3.追根求源
细想起来,学生在春游和祭奠之间选择、讨论,折射出中学重智育轻德育的尴尬现状。到底中学生道德水准怎么样?存在哪些问题?为此,我在参加本次活动的高二(15)班做了一个关于“春游PK祭奠”的问卷调查。回收问卷后,我对问卷进行了数据分析。
“你有崇拜的英雄人物吗?”调查学生42人,其中15人崇拜英雄,占36%。党和国家一直重视对英雄人物的学习与精神弘扬,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但反映在校园里,学生对崇拜英雄人物出现了“真空”。
“你觉得学习英雄人物对你的学习、生活能起作用吗?”其中认为能起作用的占21%,认为起一些作用的占9%。受社会功利实用主义影响,自我中心较为突出,行为选择更趋实际,学生比较认同所谓的影视明星、成功人士。选择心目中的偶像,他们的排序依次是明星、科学家、文学家、父母、英雄、革命家、老师。明星崇拜名列首位,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很大一部分中学生渴望自主,渴望展示自我,期望自己成为社会注目的中心。但学生对英雄人物则接受度不高,这应当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如果让你在桂子山祭奠和春游之间作选择,你会选择什么?”42%的学生认为应当去祭奠,但去的理由大都是这是学校组织的活动,不去不好,老师会不高兴的。而另外58%的学生认为根本就不应该搞所谓的祭奠,他们给出的理由有以下几点:不知道他们是谁;纯粹浪费时间,有这个时间不如多做几道题;形式主义。
【案例反思】
1. 形式主义要不得
学生之所以会这样回答,一是因为学校没有高度重视,将其当成了一项任务,然后又安排给学生;二是因为祭奠的内容单调,很难让人留下印象,加之平常这样的活动多了,人们麻木了,活动就变了味,成了“走形式”。中小学教育工作者应该认真严肃对待“规定动作”,创新思路,让活动变得印象深刻,让学生觉得能从中学到东西,觉得很有意义。
2.宣传教育少不得
这次祭奠活动,不少其他学校的中小学生也参加了,然而在人群中,一些学生却对这位英雄的事迹知之甚少。这是因为一方面学校宣传不到位,没有及时对学生介绍英雄事迹,也没有根据学生产生的想法给予解释;另一方面社会没有形成学习英雄人物的良好风尚。组织学生参加扫墓活动,是为了让学生了解那些为了新中国而抛头颅、洒热血的英烈们的光荣事迹,让他们体会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让他们从英烈身上学到宝贵精神,进一步树立责任意识,把这种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传承下去,熔铸全民的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精神。
3.课程改革等不得
在应试教育体系下,家长和教师疲于应付各种各样的考试,满心想的都是孩子的功课和成绩,而忽略了他们的心理成长过程。许多教师和家长根本不了解孩子在想什么、需求什么、厌烦什么、渴盼什么,对孩子出现的不良倾向要么严词批评,要么一笑了之,却不做对症下药的诱导与指引,于是,学生只能在流行风向中“独自”成长,各种心理与人格问题也就隐藏其中。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祭奠活动让我们知道教育改革势在必行,不能再拖、再等,否则中国的未来让人担心。
(责任编辑陈剑平)
南京市文明办要求全市中小学生在清明期间开展“百万青少年凭吊革命先烈活动”,为响应市文明办号召,我校于2014年清明节前组织高一、高二学生来到六合区桂子山烈士陵园参加祭奠活动。
【案例描述】
1.兵分两路
学生听说可以不上课都非常开心,他们做了各种准备。第二天,当他们来到学校后,按照学校安排高二部分学生参加祭奠活动,另一部分学生则去平山林场旅游。听到消息后,去平山林场旅游的学生欢呼雀跃,而去桂子山参加祭奠活动的学生则以各种方式表达了自己的不满。为什么学生对祭奠英烈不感兴趣而热衷于旅游?我们到底该培养什么样的合格人才?高中生是否该接受伟人精神的教育?
2.七嘴八舌
本次活动结束后,在六合一中贴吧中针对这次活动有没有意思展开了大讨论,观点不外一方认为祭奠活动毫无意义,还不如组织学生春游更有意义;另一方则认为春游只能放松心情,而在清明节来临之际参加祭奠活动对提高中学生思想觉悟有重要作用。争论也在教师之间悄悄地进行着。我们不得不思考教育目标到底是什么。
3.追根求源
细想起来,学生在春游和祭奠之间选择、讨论,折射出中学重智育轻德育的尴尬现状。到底中学生道德水准怎么样?存在哪些问题?为此,我在参加本次活动的高二(15)班做了一个关于“春游PK祭奠”的问卷调查。回收问卷后,我对问卷进行了数据分析。
“你有崇拜的英雄人物吗?”调查学生42人,其中15人崇拜英雄,占36%。党和国家一直重视对英雄人物的学习与精神弘扬,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但反映在校园里,学生对崇拜英雄人物出现了“真空”。
“你觉得学习英雄人物对你的学习、生活能起作用吗?”其中认为能起作用的占21%,认为起一些作用的占9%。受社会功利实用主义影响,自我中心较为突出,行为选择更趋实际,学生比较认同所谓的影视明星、成功人士。选择心目中的偶像,他们的排序依次是明星、科学家、文学家、父母、英雄、革命家、老师。明星崇拜名列首位,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很大一部分中学生渴望自主,渴望展示自我,期望自己成为社会注目的中心。但学生对英雄人物则接受度不高,这应当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如果让你在桂子山祭奠和春游之间作选择,你会选择什么?”42%的学生认为应当去祭奠,但去的理由大都是这是学校组织的活动,不去不好,老师会不高兴的。而另外58%的学生认为根本就不应该搞所谓的祭奠,他们给出的理由有以下几点:不知道他们是谁;纯粹浪费时间,有这个时间不如多做几道题;形式主义。
【案例反思】
1. 形式主义要不得
学生之所以会这样回答,一是因为学校没有高度重视,将其当成了一项任务,然后又安排给学生;二是因为祭奠的内容单调,很难让人留下印象,加之平常这样的活动多了,人们麻木了,活动就变了味,成了“走形式”。中小学教育工作者应该认真严肃对待“规定动作”,创新思路,让活动变得印象深刻,让学生觉得能从中学到东西,觉得很有意义。
2.宣传教育少不得
这次祭奠活动,不少其他学校的中小学生也参加了,然而在人群中,一些学生却对这位英雄的事迹知之甚少。这是因为一方面学校宣传不到位,没有及时对学生介绍英雄事迹,也没有根据学生产生的想法给予解释;另一方面社会没有形成学习英雄人物的良好风尚。组织学生参加扫墓活动,是为了让学生了解那些为了新中国而抛头颅、洒热血的英烈们的光荣事迹,让他们体会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让他们从英烈身上学到宝贵精神,进一步树立责任意识,把这种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传承下去,熔铸全民的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精神。
3.课程改革等不得
在应试教育体系下,家长和教师疲于应付各种各样的考试,满心想的都是孩子的功课和成绩,而忽略了他们的心理成长过程。许多教师和家长根本不了解孩子在想什么、需求什么、厌烦什么、渴盼什么,对孩子出现的不良倾向要么严词批评,要么一笑了之,却不做对症下药的诱导与指引,于是,学生只能在流行风向中“独自”成长,各种心理与人格问题也就隐藏其中。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祭奠活动让我们知道教育改革势在必行,不能再拖、再等,否则中国的未来让人担心。
(责任编辑陈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