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校徐文涛与一座军史馆

来源 :解放军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818867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沈阳军区后勤史馆开馆至今,上至开国元勋子女,下至普通民众,慕名而来史馆参观的军地人士已逾10万,也就是说,平均每天有60余人进出史馆。馆内数十本“留言簿”都被密密麻麻的“观后感”所填满。一位老红军的儿子称:史馆不仅为后勤战线的先辈吹响了“集结号”,也为他们的后人找到了红色家谱。
  
  军区后勤史馆,坐落于军区联勤部院内一隅。徐文涛是军区后勤史馆馆长。大校军衔,专业技术6级。1951年生。2004年末,从落实军区联勤部首长指示将一座3000余平方米废旧食堂改建成军区后勤史馆那天起,徐文涛和他的团队就在历史、文化与现实的交汇中开始了他的精神长征。但凡一种“长征”,都是不轻松的。又何况是为着一个人,一群人,乃至一支军队,一个民族的红色家谱而进行的跋涉呢!
  
  以拳拳之心修史
  
  由于东北战区的特殊历史地位和作用,军区后勤史既是东北战区党史、军史的缩影,又是中国革命史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些珍贵的历史文献、文物和老照片,不仅客观真实地再现了东北战区党政军民在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后勤保障工作风雨历程和辉煌业绩,更为人们在新的历史时期深刻理解伟大的人民战争思想,充分认识后勤工作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搞好国民经济动员,建立军民整体保障体制,起着非凡的历史借鉴作用。可以想见,军区联勤部当初下大决心建设此馆有着怎样重大的历史及现实考量。这从史馆建设速度、独辟蹊径的布馆理念和大量鲜为人知的馆藏,可见一斑。“历史上都写着中国的灵魂,指示着将来的命运。”此话是鲁迅先生说的,从某种意义上,是否也折射出军区后勤史馆的立馆宗旨呢!
  史因其浩繁,常被人比喻为史海。可想而知,但凡涉足“史海”,从中打捞出足够价值的史料以传后世者,没有一定的历史根基、文化底蕴、学德素养,是很难修成正果的。而徐文涛仅用两年时间,便使后勤史馆从“胚胎”期孕育成熟,接着又是两年时间,让日益成熟的史馆走出联勤部的深闺大院,面向社会接受“洗礼”。作为徐文涛,他的初衷是史馆还在“发育中”,需要接受社会各界的检验以备其机能更加完善。让他始料不及的是这个“新生儿”一上路,就受到来自社会各界的好评和赞赏。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后勤陈列馆馆长、后勤指挥学院历史研究室主任徐庆儒,用整整3天时间把史馆从头至尾看完后做如下评价:建馆思路清晰,内容取舍精当,政治与军事、军事与后勤,综合与专业、纵向与横向、形式与内容等关系处理较好,政治性、专业性、艺术性基本达到了完美结合。知识性、可视性较强,整个展览是成功的,是集后勤历史大成的窗口,是很好的军事教育基地。
  后勤史馆的名声,就这样一发而不可收。随即被辽宁省评定为“国防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被沈阳市列为“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史馆在一定程度上获得的声誉,显然也在传递一种信息:徐文涛以其个性魅力打造了战区后勤史馆的文化品牌。军区政委黄献中曾亲笔批示:军区后勤史馆是一项创新型建设,看了的都说好,应当尽力发挥其作用。2008年,沈阳军区为徐文涛荣记了二等功。
  一位京城的记者在沈参加会议期间,被热情邀请到后勤史馆参观。该记者一再声称自己要赶时间,只能看个三五分钟。结果,记者在史馆里流连近3个小时,仍意犹未尽。走时,记者真诚地道出心里话:我们当记者的什么展馆没看过啊,原以为后勤展馆不会有什么特别,碍于情面,只想看两眼“意思”一下,结果出乎意料。不但后勤不“后”,史馆有“史”,而且还别具特色,令人震撼。一是主题鲜明,“强大的后勤,胜利的保障”,集中反映了后勤在革命和建设中的作用。二是恰当地处理了史与人的关系。做到史中有人,人中有史,使历史与人物水乳交融。
  记者虽寥寥数语,却是字字道出徐文涛在史海中真情跋涉的足迹。
  
  以殷殷之情传史
  
  真是“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著花”。作为“史官”,若没有一点钻研精神,没有一点吃苦奉献精神,没有一点文学艺术或美学基础,想把史馆“搞活”,让史馆常看常新,让看过的都说好,神仙也做不到。
  徐文涛不是历史学家,他却深谙史之魅力在哪里,一座史馆,“拴心留人”的道理在哪里。史馆自2006年8月开馆,他已为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参观者作了500多场精彩的讲解。可以说,场场都是掌声不息。动情处,徐文涛常眼含泪花;缅怀时,徐文涛往往神情凝重;讲到胜利,徐文涛嗓音嘹亮犹如吹响冲锋的军号。讲到挫折,徐文涛又声音低沉得似海浪涡漩,一篇800多字的“后勤史馆赋”他倒背如流、声情并茂……无论什么人,只要你是一具血肉之躯,就不能不受到他发乎真情的浸染。有人感叹,这个年近六旬,头发花白的大校馆长,这种充沛的感情,抑扬顿挫的本领是从哪里来的?熟悉他的领导和同志们给了两方面解读。一是说他这个人好学。经常手不释卷,凡是让他眼睛为之一亮的知识,例如一句话、一段文字、一幅照片,他都会立刻兴奋起来,如获珍宝。二是说,他是个老后勤,在后勤战线上工作近40年。历任过教员、干事、参谋、秘书,医院副院长、分部参谋长、副部长等职,非常熟悉后勤的历史和现状,是丰富的后勤工作经历成就了他。应该说两种解读都有道理,但似乎又都没有说到根儿上。俗话说,言为心声。他如此动情的解说,归根结底,是一种精神和操守的外化。记得毛泽东同志曾把共产党员比作种子,一粒生命力极强的种子。无论沃土还是瘠壤,只要一落地,就尽展吸收营养,快速生长之能事。
  新兵入营、老兵退役及社会上的各种纪念日,都是徐文涛最忙碌的日子,也是他进发激情、悬口滔滔的日子。有时,一天要接待七八个参观团,也不见他有一丝一毫的倦怠。人数多时,一批上百人。少时,只1个人。无论是团体还是个人前来史馆参观,他都一样神采飞扬,认真生动地为人讲解一两个小时。哪怕是面对一个走进史馆的孩子,他也能够让自己的心灵找到精神的温床。“六一”儿童节前夕,一队小学生来史馆参观。孩子们的理解和认知能力还有局限,带队老师一再称,让孩子们自己随意看看就行。徐文涛却不这么看,孩子是祖国的明天,更应该用心哺育和浇灌。小学生不懂什么是后勤,他就站在孩子们的角度启发,“你们家谁买菜做饭管家务呀?”小学生齐声回答:“妈妈!”“那你们的妈妈就是后勤部长……”如此深入浅出的讲解,一下子使孩子们进入情境。3个多小时的讲解徐文涛没喝一口水,没歇一次脚,始终热情满怀地引领着孩子们在历史与现实的叠印中穿行,给许多孩子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当孩子们依依不舍地告别史馆时,主动解下自己的红领巾深情地系在徐文涛的脖颈上。有的孩子在留言簿上记下自己的真情实感:有一种感动来自真诚,有一种教育来自尊重。这是个非常难忘的“六一”儿童节,我们向徐爷爷致敬!
  既是军队史馆,就要有别于其他史馆。 有历史,有文化,还要处处有政治。展什么,什么时候展,都必须紧跟中心,服务部队。部队教育搞到哪儿了,史馆展出的内容就要紧跟到哪儿。“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联勤部队赴川抗震救灾”、“纪念东北解放60周年”、“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等等,他都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顶着“满头霜雪”,经常夜以继日地收集图片资料,精心编辑设计,每一个主题的布展,徐文涛都以其“认真负责、不辱使命、舍我其谁”的精神,创造了后勤史馆一个又一个生动感人的历史瞬间。
  
  以明明之德载史
  
  时光虽逝,但史馆中的每一件文物,每一幅画面,每一行精心雕琢的文字,在历史的河床上都依旧闪动着迷人的光芒。也许正是源于这样一笔宝贵的财富,这样一种灿烂的精神文化,后勤史馆的声名才越传越远,以至革命领袖的后代纷纷取道各地辗转于史馆瞻仰他们的先辈。陈云的女儿、周恩来的侄子、黄克诚的儿子等等。都先后来到后勤史馆寻根溯源,捐献家中父辈们的珍贵遗物……清明节在被首次列为法定假日后,数十位已故后勤老首长的子女相继给徐文涛打电话,表明清明节这天他们想在后勤史馆搞一个瞻仰仪式,以缅怀和继承父辈精神的心情。提出此种“新鲜”的想法,徐文涛并不感到惊诧。因为早在今年春节期间,他已放弃个人休息,接待了几批从外地赶回来的老首长的子女们。他们难得拖儿带女地回来团聚一次,现在日子好了,孩子们想要什么就有什么,可是他们内心隐隐的总有一点儿说不清的缺失,缺什么呢?不记得是在哪本书上读的,大意是:人类进入飞速发展的多元时代,即意味着人类已同时步入“集体失忆”的时代。这是不是危言耸听呢?就在一个月前,有位记者做过一个相关问卷,结果很多人都回答不出自己爷爷的父亲叫什么名字。此调查,颇耐人寻味。
  我们不妨再听听史馆以外的故事。
  高鹏万是抗联老战士,1950年病故。省委党史政策部门建议高鹏万同志应评为烈士,但苦于他最后任职的单位无法查实,后经省委党史部门介绍,高鹏万的女儿来到后勤史馆。徐文涛经认真查阅史料,初步确认高鹏万在后勤服务时所在部队首长姓名,为给这位抗联老战士落实名分奠定了基础。高鹏万的女儿也有一段留言:我不知说什么才能表达感激之情,送来茅台酒表示谢意。可徐馆长说什么也不肯收。他说要谢就谢共产党,我们党是不会忘记那些为革命做出贡献的人的。这让我们一家人都深受感动,史馆绝不仅仅是一些老照片和陈年史。它更是一座联系着党和群众关系的桥梁!
  刘廷久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曾是我军军需工厂的工人,因生产成绩突出被评为劳模。按优抚政策,每月可享受80元生活补贴。80元对这位家在农村且4个儿子都下岗的老转业军工是十分宝贵的。去年冬天他费尽周折,辗转找到后勤史馆看能不能查到他50多年前所在军工厂单位属性。级别。徐文涛经过认真查找军需工厂变迁的历史资料,终于找到这位老军工原所在军工厂。查证后,徐文涛又从自己钱包里拿出200元钱给老人做路费,感动得老人眼含泪花返回双城。第二天,电话里传来老人的喜讯,黑龙江省总工会已经给他办理了优抚事宜。老人喃喃自语:还是共产党好!解放军好!
  回望人生的许多个瞬间,我们不知曾推开过多少扇门,有时是借用手的力量,有时仅仅是借助心灵。不是所有的门,都能让我们的生命找到意义。但从这扇门里,我们的确学会了人生该有着怎样的行走与跨越。
  
  责任编辑 毛毛雨
其他文献
余旭在日记里写到:“每个人的青春乐章中,总会留下动人的旋律和音符。女军人、女飞行学员,是我在自己生命乐章中留下的一笔,我期待在飞翔之路上能多添几笔,把每一笔都当作书签,收藏在我生命的每一页中。”    她总是充满自信,她的孔雀舞跳遍了东北三省,被称为“黑土地上的金孔雀”。  “女飞行员是一个响亮的名字,这里面包含首长的期望,亲人的嘱托,同学的祝福。接受鲜花和掌声的时候,你们更应明确自己的职责,选择
期刊
李东东是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1971年入伍,从军5年。作者学识渊博,在繁忙的公务之余创作了许多文学作品,尤以诗赋见长。春节前,作者创作了《八一赋》,表达了难忘的军旅情怀。现发表作品一组,以飨读者。    八一赋    巍巍华夏,历五千载波飞云涌;熠熠神州,经十万阵雨骤风狂。煌煌盛世,看六十年人民中国,莽莽铁军,护十三亿百姓安康。  飘我军旗,红自南昌。忠诚之旅,党指挥枪。一九二一,岁次辛酉,嘉
期刊
心理个案:知道别人比自己好心里就特别难受    近日,署名“卓越”的战友在留言中写道:“胡干事你好,我自认为自己是一个上进的人,从小到大,我都希望自己做得比别人好。从上小学开始,我的成绩就一直名列前茅,后来以优异的成绩考取军校,让同学们很羡慕。走上军官的岗位,我也表现突出,成绩也取得了不少。但是我就是开心不起来,因为我总在比较。高中时的好友成绩没有我好,能力没有我强,可是现在已经当上了大公司的部门
期刊
腰肌损伤的防治  田洪军    小孙身高体壮喜爱运动,是队里有名的大力士。凡是力量性的运动他肯定是主力,在同学心目中他就是力量的代言人。可强者也有脆弱的时候,在一次拔河比赛后他感觉腰部有些疼痛。以为是累的歇一歇就好了,可两天过去了,疼痛不但没有缓解反而加重了。这两天,抬腿穿裤子和弯腰系鞋带都困难了,他这才来就诊。他给我讲述了拔河比赛前后的过程。我说,你腰痛的原因是你没有做充分的准备活动,就投入到剧
期刊
射击考核,报靶员为顾领导“脸面”,故意虚报环数,糊“面子靶”,这事在不少单位常见,刚任部队长时,我也差点让“面子靶”忽悠了,多亏5颗子弹帮我解了谜……“面子靶”事小,“战斗力”事大,部队抓训练就要实打实,不能顾了情面丢了作风,失去战斗力。    我刚上任部队长时,团里组织实弹射击考核,要求常委和机关人员全部参加,主要是检验大家的训练水平。作为新任团主官,我有十足的把握在手枪射击时打个优秀,因为我是
期刊
在组织科任干事时,面对许多大学生干部,我曾经自卑地产生过“向后转”的念头,能从一名中专生走到团队主官岗位,是“高中生”主任给了我自信,后来我却发现……尽管主任的学历在我心中是个谜,他却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不管啥学历,成才靠努力!    那年夏天,我从连队副指导员岗位调到旅政治部组织科任副连职干事,刚到机关不久,主任王德波就交代我写一篇关于组织建设的材料。为了把这篇材料写完美,我翻阅了大量书籍,并找
期刊
若你没当过兵,那份对军装的依恋,你自然无从体会,倘若你当过兵,而且是一个有着长年军龄的军人。那份感情你真的能忘怀吗?  那段时间里,不知怎么了,和人谈起往事。总好说:“我当了26年兵啊。整整26年哪!”——简直成了口头禅了。  一次与一位挚友聊军旅经历,这口头禅又脱口而出。他立即伸出一只手,食指中指无名指弯向掌心。大小拇指分向两边。那意思就是:我都听了六遍了。  我一脸尴尬。  然而。有些事虽已日
期刊
提起“方琼”这个名字,大家可能一下子想不起是谁。但是如果说《全家总动员》里那个娃娃脸的漂亮女主持,很多人都会恍然大悟:哦,她就是方琼啊!而号称是“苦孩子出身”的她,平时不出镜时。就喜欢穿休闲装,原因是“正装太拘束”。直到今天,当过兵的方琼依然认为:“还是穿军装好。”她念念不忘的是在某师服役的日子里。    最近,中央电视台《人物》栏目正在做一期关于方琼的专题。许多好友见到方琼后,都会为此和她开玩笑
期刊
27岁结婚,42岁时爱人才调到身边,妻子从厦门来到郑州,原本想过一段安稳日子,不曾想许教授仍是“两脚不沾地”,把家当“旅馆”。理解他的老伴叹道:“他把心思全都用到了教学科研上,要是有一天真正让他离开了教学和科研,他非得大病一场不可。”    河南,郑州。2009年12月16日。我们应约来到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测绘学院,采访该院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许其凤教授。  在已显“老态”的专家楼里,我们见
期刊
加拿大海军“易洛魁人”级导弹驱逐舰  游 健    加拿大海军“易洛魁人”级导弹驱逐舰,标准排水量4700吨,满载排水量5100吨,全长129.8米,宽15.2米,吃水4.7米,采用全燃联合动力装置,功率62700马力,最大航速27节,续航力15节时为4500海里。装备单管76毫米炮1门,MK41导弹垂直发射系统1座,“密集阵”近防炮1门,三联装324毫米鱼雷发射管2座,舰员292人。  郑鑫达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