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四部分的第一章里专门提到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可见国家对教师队伍重要性的深刻认识。我们常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要办好教育,教师才是关键。一所学校中,教师队伍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学校的教育质量,只有不断地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我们才能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专业化队伍,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如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我们需要特别重视和深入思考的问题。
一、加大师德建设力度,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应坚持把师德建设摆放到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位置,切实加强师德师风的建设,在全体教师中广泛开展师德建设活动。
1.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
组织教师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思想,学习《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抵制各种错误思想和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增强教师拥护共产党,确保教师立场坚定,旗帜鲜明,以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影响和引领学生。
2.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
职业道德是教师素质的灵魂,高尚的师德是教师完成教育工作的必要条件。党、政、工、团要密切配合,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关于加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融理论于活动中,深入浅出,在师德要求上使教师不断形成自觉性。开展讲座、组织培训,帮助教师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积极推进教育创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为人师表。
3.着力解决师德建设中的突出问题
根据学校实际,可成立督导室或纪检监察室,着力查处家长和学生普遍反映的突出问题。设立校长信箱,开通校园网站互动平台,敞开渠道,多方面接受群众意见,形成良好的校园民主氛围。坚决反对教师讥讽、歧视、侮辱学生;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坚决反对向学生推销教辅资料及其他商品,索要或接受学生、家长财物等以“权”谋私的行为;严厉惩处败坏教师声誉的失德行为。
二、加大学习培训力度,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师高弟子强,名师出高徒。学校要非常重视教师素质的提升,提高师资培训工作的实效性。
1.确立目标,精选培训内容
培训的最终目的是要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内容选择上,学校安排的各类培训都要有利于教育教学,应以校本培训为主要内容,立足学校岗位的实际需要,把教师培训与学校的教育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坚持师德与技能并重,理论与实践统一。多开展一些切合实际的培训内容,如教学技能、多媒体技术、普通话、规范字等,始终围绕师德建设与教师专业发展两方面着手展开培训。
2.讲究策略,丰富培训方式
开展教师培训的过程中,应讲究培训方式的多样性。例如在做中培训、在赛中培训、在研中培训、在反思中培训等。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不是所有的教师都有外出学习的机会,学校要充分发挥本土专家的优势,适时有效地开展本土培训,不断提高培训的实效性,力争做到三年或更短时间完成一次全员轮训。在培训策略上,不要随大流,大学校有大学校的方法,小学校有小学校的作为。
3.建立机制,确保培训质量
学校的各类培训要制度化、规范化,做到有章可循。如根据学校的师资力量情况,建立“名师工作室”,固定人员,专门指导、帮助年轻教师,加强对他们思想上、业务上的培训,让这些人少走弯路,早日成才;建立“骨干教师外出学习培训制度”,让这些教师在培训机构中学习、反思,对其以往的教育活动进行总结、提炼,形成成果,回校后,办讲座,进行学习成果的展示;建立“教师培养的考核、评价、奖励机制”;建立“教师的个人成长档案”,让每位教师在横向交流与纵向比较中,看到成绩,了解差距,产生继续努力的动力。机制的形成,有利于保障各类培训正常、有序开展。
三、加大总结和反思力度,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
“科研兴校,科研立校”是很多学校提出的响亮口号。科研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只有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才能使学校兴旺,才能做到“让孩子开心、家长放心、社会满意”。学校要为教师提供研究平台,鼓励他们敢于尝试,乐于钻研。
1.帮助教师克服不愿做研究的思想
教育教学研究是为了解决“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的问题,避免教育工作中的盲目性,其根本目的是采取科学的教育方法,运用教育艺术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是教育教学研究的出发点,也是教育教学研究的归宿。许多教师认为自己的工作内容就是教学常规工作,教育研究工作不属于自己的工作范畴就不开展,为此,学校在这方面要组织教师多看书、多参观、多学习,让其懂得:教育教学方法需要不断改革、创新,才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适时开展相关的总结、交流活动,让做研究的教师体会到:经过研究,能在反思中升华自己的思想,体验到工作的快乐。
2.帮助教师形成做研究的能力
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教师必须要知道“怎么做”,也就是要懂得一些教研的基本方法。学校要根据不同学科、不同层次的教师制定有针对性的、符合个人发展层次的研究主题。如要求年轻教师“坚持独立设计教案,用心设计好一堂课”,就是一次很好的教研实践;要求骨干教师坚持写教育日记或教育随笔,在教育论坛或教育博客上发表自己的观点,与同仁进行更广泛地相互学习与交流,养成与专家讨论教育问题的习惯,参与专门的课题研究,总结反思,形成理论,推广应用;要求全体教师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常规的教育研究活动,养成向教育报刊投稿的习惯,提高总结、提炼和写作能力。
四、加大教师队伍的管理力度,努力营造“拴心留人”的和谐校园氛围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领导。”因此在学校管理中应特别重视加强对教师的管理。要努力在学校中树立团队意识,激发教职工的参与热情,使大家同心同德,为共同的美好愿景凝心聚力。
1.认真抓好规章制度的落实
对教师的管理要做到制度执行严肃严谨,令行禁止,赏罚严明,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古语说得好:“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学校领导层更要以身作则,在行使管理职权的同时,也要接受全校教职工的监督,真正成为全体教职工的表率、遵守制度的模范。要在全校上下形成制度的约束力、规范力。
2.要注重与教师的情感交流
一是关心尊重每一位教师,关心他们的疾苦,尊重他们的人格和意见,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多为教师办实事,注意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帮助他们伸张正义。
二是真诚和坦率对待每位教师。在与教师的交往中,要真心诚意,以心换心。实事求是,对年长的同志要尊重,对年轻的同志要器重,多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处理问题留有余地。在管理中要注意与教职工架起感情桥梁,使教师对学校产生一种信赖感,让教师积极支持学校的工作。
三是理解宽容,多倾听教师的心声,尤其要听牢骚之声;学校政务、校务要明明白白,凡是应公开的内容都向教师公开;对不同意见甚至反对意见要耐心听取,念人之功,容人之过。帮助教师找准自己的位置,真正形成学校管理的坚强合力,促进校园温馨和谐,推动各项工作健康开展。
五、完善教师评价和考核体系,让教师劳有所值、劳有所乐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里提出,要“加强教师管理,完善教师退出机制”。这是促进教师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一种手段,也是改进学校状况和提高教育质量的一种有效措施。
1.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
学校要采用“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和“绩效管理教师评价制度”并用的评价机制。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注重教师的专业发展,着眼点不是对教师进行奖惩。绩效管理教师评价制度,是“发展性评价制度”和“奖惩性评价制度”的有机整合。既注重教师的专业发展,又重视奖惩制度在评价过程中的作用。
2.合理制定评价标准,真正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
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应当是多元的,要改变过分注重学生考试成绩和升学率的现象,针对教师的学科知识、合作能力、终身学习以及课堂内外的全部工作进行比较全面的评价。一些需要规范的行为,评价的标准必须具体,可操作性强,对于一些复杂的、可以进行探索和创新的方面,要为教师留出足够的空间。
3.采用多种方法考核、评价教师,力求公平公正
学校应考虑实行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相结合的方法;学生评价、学校评价、家长评价、社会评价相结合的方法;指导性与奖惩性相结合的方法;单项评价与综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等。力求多渠道、多层面地评价教师。
4.将考核评价教师的结果与绩效工资的发放、专业技术职务评定等挂钩,并尝试与教师退出制度结合,以保证考核评价的有效性
考核的结果,是对教师的综合评价,是对教师工作的全面考核,必须保证它的有效性。只有这样,考核与评价才有它的实际意义,才能起到促进作用。在使用考核评价结果的时候,要注意科学合理,避免滥用,以免造成过重或过轻的做法。
总之,教师队伍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學校教育的质量,关系到校际间教育的均衡发展与教育公平的实现。我们需要深入思考如何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如何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如何逐步完善相关制度,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质量。如果上述观点能落到实处,取得成效,便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了。
(作者单位:湖南省怀化市迎丰路小学)
一、加大师德建设力度,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应坚持把师德建设摆放到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位置,切实加强师德师风的建设,在全体教师中广泛开展师德建设活动。
1.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
组织教师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思想,学习《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抵制各种错误思想和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增强教师拥护共产党,确保教师立场坚定,旗帜鲜明,以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影响和引领学生。
2.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
职业道德是教师素质的灵魂,高尚的师德是教师完成教育工作的必要条件。党、政、工、团要密切配合,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关于加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融理论于活动中,深入浅出,在师德要求上使教师不断形成自觉性。开展讲座、组织培训,帮助教师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积极推进教育创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为人师表。
3.着力解决师德建设中的突出问题
根据学校实际,可成立督导室或纪检监察室,着力查处家长和学生普遍反映的突出问题。设立校长信箱,开通校园网站互动平台,敞开渠道,多方面接受群众意见,形成良好的校园民主氛围。坚决反对教师讥讽、歧视、侮辱学生;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坚决反对向学生推销教辅资料及其他商品,索要或接受学生、家长财物等以“权”谋私的行为;严厉惩处败坏教师声誉的失德行为。
二、加大学习培训力度,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师高弟子强,名师出高徒。学校要非常重视教师素质的提升,提高师资培训工作的实效性。
1.确立目标,精选培训内容
培训的最终目的是要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内容选择上,学校安排的各类培训都要有利于教育教学,应以校本培训为主要内容,立足学校岗位的实际需要,把教师培训与学校的教育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坚持师德与技能并重,理论与实践统一。多开展一些切合实际的培训内容,如教学技能、多媒体技术、普通话、规范字等,始终围绕师德建设与教师专业发展两方面着手展开培训。
2.讲究策略,丰富培训方式
开展教师培训的过程中,应讲究培训方式的多样性。例如在做中培训、在赛中培训、在研中培训、在反思中培训等。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不是所有的教师都有外出学习的机会,学校要充分发挥本土专家的优势,适时有效地开展本土培训,不断提高培训的实效性,力争做到三年或更短时间完成一次全员轮训。在培训策略上,不要随大流,大学校有大学校的方法,小学校有小学校的作为。
3.建立机制,确保培训质量
学校的各类培训要制度化、规范化,做到有章可循。如根据学校的师资力量情况,建立“名师工作室”,固定人员,专门指导、帮助年轻教师,加强对他们思想上、业务上的培训,让这些人少走弯路,早日成才;建立“骨干教师外出学习培训制度”,让这些教师在培训机构中学习、反思,对其以往的教育活动进行总结、提炼,形成成果,回校后,办讲座,进行学习成果的展示;建立“教师培养的考核、评价、奖励机制”;建立“教师的个人成长档案”,让每位教师在横向交流与纵向比较中,看到成绩,了解差距,产生继续努力的动力。机制的形成,有利于保障各类培训正常、有序开展。
三、加大总结和反思力度,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
“科研兴校,科研立校”是很多学校提出的响亮口号。科研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只有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才能使学校兴旺,才能做到“让孩子开心、家长放心、社会满意”。学校要为教师提供研究平台,鼓励他们敢于尝试,乐于钻研。
1.帮助教师克服不愿做研究的思想
教育教学研究是为了解决“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的问题,避免教育工作中的盲目性,其根本目的是采取科学的教育方法,运用教育艺术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是教育教学研究的出发点,也是教育教学研究的归宿。许多教师认为自己的工作内容就是教学常规工作,教育研究工作不属于自己的工作范畴就不开展,为此,学校在这方面要组织教师多看书、多参观、多学习,让其懂得:教育教学方法需要不断改革、创新,才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适时开展相关的总结、交流活动,让做研究的教师体会到:经过研究,能在反思中升华自己的思想,体验到工作的快乐。
2.帮助教师形成做研究的能力
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教师必须要知道“怎么做”,也就是要懂得一些教研的基本方法。学校要根据不同学科、不同层次的教师制定有针对性的、符合个人发展层次的研究主题。如要求年轻教师“坚持独立设计教案,用心设计好一堂课”,就是一次很好的教研实践;要求骨干教师坚持写教育日记或教育随笔,在教育论坛或教育博客上发表自己的观点,与同仁进行更广泛地相互学习与交流,养成与专家讨论教育问题的习惯,参与专门的课题研究,总结反思,形成理论,推广应用;要求全体教师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常规的教育研究活动,养成向教育报刊投稿的习惯,提高总结、提炼和写作能力。
四、加大教师队伍的管理力度,努力营造“拴心留人”的和谐校园氛围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领导。”因此在学校管理中应特别重视加强对教师的管理。要努力在学校中树立团队意识,激发教职工的参与热情,使大家同心同德,为共同的美好愿景凝心聚力。
1.认真抓好规章制度的落实
对教师的管理要做到制度执行严肃严谨,令行禁止,赏罚严明,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古语说得好:“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学校领导层更要以身作则,在行使管理职权的同时,也要接受全校教职工的监督,真正成为全体教职工的表率、遵守制度的模范。要在全校上下形成制度的约束力、规范力。
2.要注重与教师的情感交流
一是关心尊重每一位教师,关心他们的疾苦,尊重他们的人格和意见,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多为教师办实事,注意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帮助他们伸张正义。
二是真诚和坦率对待每位教师。在与教师的交往中,要真心诚意,以心换心。实事求是,对年长的同志要尊重,对年轻的同志要器重,多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处理问题留有余地。在管理中要注意与教职工架起感情桥梁,使教师对学校产生一种信赖感,让教师积极支持学校的工作。
三是理解宽容,多倾听教师的心声,尤其要听牢骚之声;学校政务、校务要明明白白,凡是应公开的内容都向教师公开;对不同意见甚至反对意见要耐心听取,念人之功,容人之过。帮助教师找准自己的位置,真正形成学校管理的坚强合力,促进校园温馨和谐,推动各项工作健康开展。
五、完善教师评价和考核体系,让教师劳有所值、劳有所乐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里提出,要“加强教师管理,完善教师退出机制”。这是促进教师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一种手段,也是改进学校状况和提高教育质量的一种有效措施。
1.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
学校要采用“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和“绩效管理教师评价制度”并用的评价机制。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注重教师的专业发展,着眼点不是对教师进行奖惩。绩效管理教师评价制度,是“发展性评价制度”和“奖惩性评价制度”的有机整合。既注重教师的专业发展,又重视奖惩制度在评价过程中的作用。
2.合理制定评价标准,真正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
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应当是多元的,要改变过分注重学生考试成绩和升学率的现象,针对教师的学科知识、合作能力、终身学习以及课堂内外的全部工作进行比较全面的评价。一些需要规范的行为,评价的标准必须具体,可操作性强,对于一些复杂的、可以进行探索和创新的方面,要为教师留出足够的空间。
3.采用多种方法考核、评价教师,力求公平公正
学校应考虑实行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相结合的方法;学生评价、学校评价、家长评价、社会评价相结合的方法;指导性与奖惩性相结合的方法;单项评价与综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等。力求多渠道、多层面地评价教师。
4.将考核评价教师的结果与绩效工资的发放、专业技术职务评定等挂钩,并尝试与教师退出制度结合,以保证考核评价的有效性
考核的结果,是对教师的综合评价,是对教师工作的全面考核,必须保证它的有效性。只有这样,考核与评价才有它的实际意义,才能起到促进作用。在使用考核评价结果的时候,要注意科学合理,避免滥用,以免造成过重或过轻的做法。
总之,教师队伍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學校教育的质量,关系到校际间教育的均衡发展与教育公平的实现。我们需要深入思考如何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如何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如何逐步完善相关制度,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质量。如果上述观点能落到实处,取得成效,便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了。
(作者单位:湖南省怀化市迎丰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