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中学的“贫困生”,我先从几件小事说起:(1)每次就餐时总有部分同学在教室,等到食堂没有人时,他们才姗姗而到,他们不饿吗?还是学习认真?(2)经常看到一些同学在父母到校了解情况时避而不见,他们和父母有代沟?还是在校表现不好害怕父母知道?(3)经常看到一些同学不积极参加班级集体活动或同学聚会,他们是性格孤僻、不擅交际吗?
在类似的事情背后其实都有一个共同的原因,他们都是家庭贫困子女。家庭贫困给这些同学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使他们在很多方面表现异常。下面就有关贫困生的问题谈谈我校的一些做法:
一、家庭贫困给学生造成的影响
1、家庭贫困影响了贫困生的身体发育
初中时期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的关键时刻,必要的食物和合理的营养可以促进其生长发育良好、体质强壮。贫困生由于经济困难,往往使他们没有必要的营养,从而影响到身体发育。
2、家庭贫困对贫困生的价值观形成了影响
贫困生强烈的生活体验,常常使他们陷入对物质利益过分早熟和狭隘理解之中,过重地看待自身物质上的贫困,把“金钱”作为主要的价值尺度,“没钱”在他们心目中形成了可怕的阴影。一些贫困生片面地认为,“钱越多人生的价值越大”,有了钱就有了一切。金钱的万能观加剧了他们对物质享受的渴求,贫困使他们的选择变得急功近利。家庭的贫困使贫困生形成了对金钱的强烈追求,把金钱作为自己追求的唯一或者说是最高的价值目标,形成拜金主义。
3、家庭贫困使贫困生缺乏社会认同感
一些贫困生认为贫困是一种耻辱,贫困会让人低人一等。他们看不到贫困现象产生的复杂原因,过分强调贫困形成的内在的家庭因素,从而对家庭没有温情、对父母缺乏感恩,他们怨恨家庭的贫穷、父母的无能,进而发展到怨恨他人、怨恨社会尤其是家境殷实的富裕同学,甚至对周围一切产生反感,形成了对社会的逆反心理。
4、家庭贫困对贫困生的心理影响
根据调查与分析,部分贫困生存在一些心理障碍,如焦虑、自卑、抑郁、自我封闭等。这些心理障碍导致贫困生时时为一些无谓的事情心烦,难以集中精力学习,成绩不好,成为“双困生”,这又进一步造成了贫困生的心理阴影。
二、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学生困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开展对贫困生的帮扶活动,缓解贫困生经济压力
针对贫困生家庭经济困难,我校开展了广泛帮扶活动,学校以团委为核心创立了“共享阳光基金”,基金来源为学校提供一部分,教师学生捐一部分,社会各界捐一部分。“共享阳光基金”主要为贫困生提供每月的伙食费,争取不让一名学生因贫困而失学。近三年来,学校为贫困生提供了几十万基金,帮助上百名贫困生圆了读书梦,有的还考上了大学,05年毕业的一名同学考上湖北美院时,学校为其承担了学费。特别对于发生突发性重大变故的学生家庭,团委更是会给予及时而有效的帮助。2009年末,我校高三一位同学父亲患重病生命危险,母亲遭遇车祸截肢,家庭无力承担,他面临休学,学校发出倡议对他们进行救助。短短两天,全校师生共捐款42000多元,使该家庭度过了难关,也同时在全校进行了一次互帮互爱感恩社会的教育。
2、创建良好校园文化,帮助贫困生建立良好的社会价值观
(1)在学生中进行勤俭教育。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为人、治家兴国的根本。然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很多人已经没有了节俭的意识,不少学生根本没有一点节俭意识,不懂得什么是勤俭节约,平时花钱大手大脚,穿要名牌,吃要高档,生日派对、同学聚会相互攀比、爱慕虚荣,认为节俭丢人、寒酸,至于珍惜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一支笔的节能意识更是无从谈起。要建设节约型社会,必须重视培养学生树立节俭意识,重视培养他们勤俭节约的美德,形成勤俭品质。
(2)在学生中进行苦难教育。苦难是一所学校,是人生的老师。孟子说:“天欲降大任于斯人,必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弗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在当今条件下,现代化虽然能够为学生创造优裕的生活,但是过于优裕的生活并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温室里的花朵”不利于孩子的成长。“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贫困对于弱者而言,是一种劣势,是一种灾难,而对于强者来说,是一种磨炼,更是一笔取之不尽、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要求学生正确地看待人生苦难,懂得人生的价值在于创造和贡献、为社会尽责任,这样才能树立远大的理想,才不至于陷入“人穷志短”的苦恼之中;真正做到“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这样就会有奋斗目标、有毅力,就能够到达理想的彼岸。
(3)在学生中进行感恩教育。感恩之心和社会责任感并不是天生就有的,需要个人、学校、家庭和社会有意识的培养,所以在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在经济上资助贫困生的同时,还应当积极地对贫困生进行感恩教育,感恩父母养育情,感恩老师教育情,感恩社会关爱情,感恩自然赋予情。可通过各种形式如“今天我是家长”、清明节组织“缅怀先烈,感恩前辈,珍惜今天”的主题教育活动,一点一滴,步步升华,使学生对家庭、对社会、对生活充满感恩,他也就会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3、加强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促学生健康发展
(1)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引导。可通过专题讲座、主题班会、团体辅导等形式进行道德教育、心理知识教育、典型案例教育,加强学生自我调节能力的培养。要重视用情感去激励学生,通过学生的内省,达到教育自己的目的。
(2)要开展各类社团活动,努力为贫困生创设成功的机会,为他们提供各种展示自己特长的舞台。对于贫困生的积极心理因素,如勇于面对学习上的困难、良好的学习习惯等,家长和老师要着力培养和引导,坚持以鼓励评价为主,从而激励贫困生共同进步,使他们战胜困难、树立自信,特别是在活动中形成和同学和谐相处的氛围。
(3)要引导贫困生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组织他们到社会福利院、敬老院、社区做些公益活动,帮助贫困生认识到,虽然自己已经得到帮助,但还有一些与自己一样困难甚至比自己更困难的人需要他们的关心帮助,要学会感恩他人,让他们在奉献社会中学习和升华。
(4)加强对贫困生的个别辅导。贫困生存在一些心理障碍,如焦虑、自卑、抑郁、自我封闭等,对于这些问题要专门进行心理疏导。我们学校除了要求班主任对他们进行重点关注外,还专门配备了心理老师,成立了“阳光心港”,让有心理障碍的同学得到疏导。
在类似的事情背后其实都有一个共同的原因,他们都是家庭贫困子女。家庭贫困给这些同学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使他们在很多方面表现异常。下面就有关贫困生的问题谈谈我校的一些做法:
一、家庭贫困给学生造成的影响
1、家庭贫困影响了贫困生的身体发育
初中时期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的关键时刻,必要的食物和合理的营养可以促进其生长发育良好、体质强壮。贫困生由于经济困难,往往使他们没有必要的营养,从而影响到身体发育。
2、家庭贫困对贫困生的价值观形成了影响
贫困生强烈的生活体验,常常使他们陷入对物质利益过分早熟和狭隘理解之中,过重地看待自身物质上的贫困,把“金钱”作为主要的价值尺度,“没钱”在他们心目中形成了可怕的阴影。一些贫困生片面地认为,“钱越多人生的价值越大”,有了钱就有了一切。金钱的万能观加剧了他们对物质享受的渴求,贫困使他们的选择变得急功近利。家庭的贫困使贫困生形成了对金钱的强烈追求,把金钱作为自己追求的唯一或者说是最高的价值目标,形成拜金主义。
3、家庭贫困使贫困生缺乏社会认同感
一些贫困生认为贫困是一种耻辱,贫困会让人低人一等。他们看不到贫困现象产生的复杂原因,过分强调贫困形成的内在的家庭因素,从而对家庭没有温情、对父母缺乏感恩,他们怨恨家庭的贫穷、父母的无能,进而发展到怨恨他人、怨恨社会尤其是家境殷实的富裕同学,甚至对周围一切产生反感,形成了对社会的逆反心理。
4、家庭贫困对贫困生的心理影响
根据调查与分析,部分贫困生存在一些心理障碍,如焦虑、自卑、抑郁、自我封闭等。这些心理障碍导致贫困生时时为一些无谓的事情心烦,难以集中精力学习,成绩不好,成为“双困生”,这又进一步造成了贫困生的心理阴影。
二、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学生困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开展对贫困生的帮扶活动,缓解贫困生经济压力
针对贫困生家庭经济困难,我校开展了广泛帮扶活动,学校以团委为核心创立了“共享阳光基金”,基金来源为学校提供一部分,教师学生捐一部分,社会各界捐一部分。“共享阳光基金”主要为贫困生提供每月的伙食费,争取不让一名学生因贫困而失学。近三年来,学校为贫困生提供了几十万基金,帮助上百名贫困生圆了读书梦,有的还考上了大学,05年毕业的一名同学考上湖北美院时,学校为其承担了学费。特别对于发生突发性重大变故的学生家庭,团委更是会给予及时而有效的帮助。2009年末,我校高三一位同学父亲患重病生命危险,母亲遭遇车祸截肢,家庭无力承担,他面临休学,学校发出倡议对他们进行救助。短短两天,全校师生共捐款42000多元,使该家庭度过了难关,也同时在全校进行了一次互帮互爱感恩社会的教育。
2、创建良好校园文化,帮助贫困生建立良好的社会价值观
(1)在学生中进行勤俭教育。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为人、治家兴国的根本。然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很多人已经没有了节俭的意识,不少学生根本没有一点节俭意识,不懂得什么是勤俭节约,平时花钱大手大脚,穿要名牌,吃要高档,生日派对、同学聚会相互攀比、爱慕虚荣,认为节俭丢人、寒酸,至于珍惜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一支笔的节能意识更是无从谈起。要建设节约型社会,必须重视培养学生树立节俭意识,重视培养他们勤俭节约的美德,形成勤俭品质。
(2)在学生中进行苦难教育。苦难是一所学校,是人生的老师。孟子说:“天欲降大任于斯人,必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弗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在当今条件下,现代化虽然能够为学生创造优裕的生活,但是过于优裕的生活并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温室里的花朵”不利于孩子的成长。“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贫困对于弱者而言,是一种劣势,是一种灾难,而对于强者来说,是一种磨炼,更是一笔取之不尽、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要求学生正确地看待人生苦难,懂得人生的价值在于创造和贡献、为社会尽责任,这样才能树立远大的理想,才不至于陷入“人穷志短”的苦恼之中;真正做到“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这样就会有奋斗目标、有毅力,就能够到达理想的彼岸。
(3)在学生中进行感恩教育。感恩之心和社会责任感并不是天生就有的,需要个人、学校、家庭和社会有意识的培养,所以在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在经济上资助贫困生的同时,还应当积极地对贫困生进行感恩教育,感恩父母养育情,感恩老师教育情,感恩社会关爱情,感恩自然赋予情。可通过各种形式如“今天我是家长”、清明节组织“缅怀先烈,感恩前辈,珍惜今天”的主题教育活动,一点一滴,步步升华,使学生对家庭、对社会、对生活充满感恩,他也就会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3、加强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促学生健康发展
(1)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引导。可通过专题讲座、主题班会、团体辅导等形式进行道德教育、心理知识教育、典型案例教育,加强学生自我调节能力的培养。要重视用情感去激励学生,通过学生的内省,达到教育自己的目的。
(2)要开展各类社团活动,努力为贫困生创设成功的机会,为他们提供各种展示自己特长的舞台。对于贫困生的积极心理因素,如勇于面对学习上的困难、良好的学习习惯等,家长和老师要着力培养和引导,坚持以鼓励评价为主,从而激励贫困生共同进步,使他们战胜困难、树立自信,特别是在活动中形成和同学和谐相处的氛围。
(3)要引导贫困生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组织他们到社会福利院、敬老院、社区做些公益活动,帮助贫困生认识到,虽然自己已经得到帮助,但还有一些与自己一样困难甚至比自己更困难的人需要他们的关心帮助,要学会感恩他人,让他们在奉献社会中学习和升华。
(4)加强对贫困生的个别辅导。贫困生存在一些心理障碍,如焦虑、自卑、抑郁、自我封闭等,对于这些问题要专门进行心理疏导。我们学校除了要求班主任对他们进行重点关注外,还专门配备了心理老师,成立了“阳光心港”,让有心理障碍的同学得到疏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