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古代体育有着丰富多样的内容,本文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运用文献查阅法以古代历史时期的划分为界线对中国古代体育进行系统的阐述,即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等几个时期出发挖掘古代体育,以期望找到古代时期的现代体育雏形,企图为中国体育史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古代体育;身体活动
【中图分类号】G812.9
体育运动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古代体育是中国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是民族存在的根本,中国的传统文化厚重深沉、博大精深,虽然历经沧桑但是依然具备了强大的生命力。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不少学者文人顾虑“西化”对传统文化的替代,发掘中国传统文化,传递传统文化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了解古代体育的发展和演变,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1. 中国古代体育的概念
中国古代体育指从上古的萌生开始,经过夏商西周时期的雏形、春秋战国时期的蓬勃发展、秦汉三国时期的兴盛、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体育大融合、隋唐五代时期的繁荣、宋元时期的完善与市民体育的兴起,到明清时期的渐趋成熟,最终形成了鲜明民族特色和东方风采的身体活动。中国古代没有出现古希腊奥林匹克运动会那样体育运动,但是有着非常丰富的体育活动。
2.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古代体育
虽然在中国古代没有出现过“体育”这个专用名词,但是体育的形式却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比如,在周代礼、乐、射、御、书、数的“六艺”教育思想中的“射”、“御”就是明显的身体活动。“射”为射箭,“御”指驾车,可见体育早就存在于中国古代。
2.1原始社会传统文化中的体育
我国原始社会经历了旧石器时期、中石器时期和新石器时期。原始人类在与自然环境进行斗争中,逐步发展了各项身体运动,如走、跑、跳、投掷、攀登、游泳以及其他各种技能 。原始战争的出现导致了兵器的发展,并随着战争的不断频繁,原始军事训练也出现萌芽。我国早期的“兵操”就是古人创造了利用舞蹈来练兵的方法,“武舞”属于其中比较有名的一种。“武舞”源于人与兽斗及人与人博的活动,最初是狩猎或战争场面的再现,随着战争频繁和升级,就成了军事训练的一种形式 。
2.2奴隶社会传统文化中的体育
西周的教育内容,除德、行以外,以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为主要内容,其中乐、射、御都是学校体育 。周代是我国学校发展的重要时期,其中“校序库”就是有名的学校场所 。《孟子·腾文公上》中说:“序者,射也”,这也说明“序”是学射的专门学校。夏,商、西周的武装力量,以战车为主,武士必须有驾驭战车的技术。《诗·鲁颂·宫》:“公车千乘。”郑笺说:“车兵之法,左人持弓,右人持矛,中人御”。 从商代甲骨文中的卜辞,我们可以看到“戒”也是当时的教学内容之一,戒是一个象形字,它有两层含义:一是持戈而舞;二是持戈而警戒。这说明以戒作为教育内容,包含有习武和习乐两方面含义。
在东周时候,南方各国都提倡水战、舟战,所以水上兵士训练成为一项重要内容。在故宫博物院收藏有一件《宴乐渔猎攻战纹铜壶》,壶壁上就有一幅雕刻水中进行游泳的画面,人与鱼共游是非常明显的,有的像自由泳,有的像蝶泳,整个画面给人以很清新的感觉。秦汉以后,游泳活动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广,到整个南北朝时期,游泳活动在全国各地普及。敦煌莫高窟有一幅《弄潮游泳图》,从画面上四人游泳的姿势来看,跟现在的游泳姿势基本一致。 另外,考古工作者在陕西发现了一件铜牌,上面是两个人在摔跤角抵的画面。在《史记·李斯列传》里也曾经记载秦二世胡亥在甘泉宫观看角抵的情景,可见角抵从东周一直到秦代还是比较普遍的。
2.3封建社会传统的体育文化
2.3.1战国、秦、汉时期传统文化中的体育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作品中有体育活动的内容,如射箭、滔水(游泳)、赛马、棋艺、养生等,与战争和礼乐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如<礼记.射义>.<荀子>、<墨子>、<韩非子>等文献中都有关于射击与礼仪关系的记述,<战国策>中则有关于蹴鞠的最早记载 。蹴鞠又名塌蹴,可以说是现代足球的雏形.蹴鞠曾是战国时的一种娱乐活动,源于军事训练.刘向的<别录>记载:“塌鞠,兵势也,所以练武士,知有材也。皆因嬉戏而讲练之。”后汉的文学家李尤曾写过一篇文章《鞠城铭》描述了比赛规则和裁判执法。可见,到了汉代“蹴鞠”这项体育活动已经发展成非常正规的运动。
2.3.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传统文化的体育
两晋、南北朝时期士大夫阶层轻视习武,认为武艺是“不急之末学”,使得一些娱乐性、竞技性强的体育活动得到了发展,如杂技、相扑、投壶等,其中围棋得到了盛况空前的发展,成了宴饮交往的常见节目,当时文人又称其为“手谈”。《晋书》中有关下棋事迹的记载不下使几例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围棋已经有了相当于现在段位制的“棋品制”,即按棋艺高低分“九品”,后传入日本成了如今的九段制。那时,已有不少“局图”及棋法研究专著问世,如《隋书.经籍志》中记载有〈棋势〉、〈棋图势〉、〈棋法〉等专著。
2.3.3隋唐、五代时期传统文化中的体育
在《隋书》里,记载了距今一千四百多年前,大兴安岭的“室韦人”曾经在雪地里“骑木而行”,它是脚踏在两个滑板上,相当于现在的雪橇,进行滑雪。当时,在东北地区的女真族曾经发明了一种竹马滑冰,人踏在竹马上,手执一根曲棍,向前滑行,这是最早的一种滑冰的方式。据文献记载,明熹宗五年(1625年)正月初二,东北建州女真的首领努尔哈赤,在太子河上举行了一次盛大的冰上运动会,他进行的第一个项目是冰球,然后又进行花样滑冰表演。当时规定,凡是冠军获得者赏银二十两,亚军十两,这在中国历史上是有文献记载的第一次冰上运动会。
击鞠,即现在马球运动,最早出现在三国时期曹植的一首诗中,但是有关于击鞠记载是唐代诗人蔡孚的《打球》,提到了东汉时期洛阳德阳宫内有马球场和马球比赛,并对比赛情景进行了具体的描述。由此可见,马球活动应该最迟出现在东汉时期,但是在唐代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故宫博物院藏有唐代时期〈妇女打球图〉,可见唐代击鞠的普及程度。另外,不少文字记载了,当时击鞠的技艺水平,如“俯身仰击复旁击,难于古人左右射”(张封建的《打球歌》)。 拔河,古时称为“牵钩”、“钩强”或“旋钩”。据《隋书.地理志下》载:“二郡又有牵钩之戏……钩初发动,皆有鼓节。”就是描述当时隋代鄂豫一带的拔河运动。到了唐朝方出现“拔河”的称谓,如《唐语林》记载“拔河,古谓之牵钩,襄汉风俗常以正月望日为之。”唐朝拔河不仅是民间喜闻乐见,宫廷对其也是情有独钟。唐玄宗的《观拔河游戏》诗,足以证明当时拔河的盛行。
2.3.4辽、宋、夏、金、元时期传统文化中的体育
象棋的名称可以追溯到《楚辞》,但是那时的象棋每方仅有六子,分别为“枭、卢、稚、犊、塞(两枚)”,唐代出现了现代象棋的雏形,直至宋代定型为今日的中国象棋。关于象棋的主要著作有司马光的《七国象棋图》、洪迈的《棋经论》、洪遵的《谱双钗》等,叶茂卿还编写了象棋谱书《象棋神机集》。
12世纪的宋代,出现了一种叫做“水秋千”的跳水活动。当时就是在大海当中的船上树两个很高的竹竿,竿上扎上秋千,当跳水运动员荡到跟秋千的横梁齐平的时候,突然一个跟斗从秋千上跳入水中。
2.3.5明、清时期传统文化的体育
武术是明、清两代体育发展的重要标志,习武无论在军中还是在民间都颇为流行,是强身健体、自卫御敌、娱乐表演、比擂竞技的活动内容。在明、清期间涌现了大量的武术理论专著,比如晚明武术家程宗猷的《少年棍法阐宗》、《长枪法选》、《单刀法选》、《射史》等;清初武术家吴殳的《手臂录》,王宗岳的《太极拳经》等等。
中国古代球类运动的“捶丸”最早出现于宋徽宗的时候,到了明代便流行于宫廷和民间。山西洪洞水庙的一副画《捶丸图》对击球者的动态、球窝、球杖、地形进行了详细的描写。另外,现存故宫博物院的《明宣宗行乐图》中描述了明宣宗进行捶丸的画面,包括地形、地貌、球的形式、击球的动作。根据关于捶丸资料的描述,从整个捶丸运动的形式、运动规律等看十分类似现代西方高尔夫运动 。
3.结束语
中国古代体育是经过不同时期的流传融汇而逐步发展起来的,有着悠久的历程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挖掘我国古代体育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有力补充。在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影响下,西方体育思想的不段深入的时刻,积极发掘古代体育文化是对目前“中国古代无体育、近代不科学、现代缺理论”说法的抨击,更是为中国体育现代化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薛明杨《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上册)[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9月
[2]体育史教材编写组.体育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3]李力研《商周武备及商周文化—中国古代体育的历史基础一瞥》[J]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学报1994年第2期
[4]龚飞《夏商周体育史问题探析—依据夏商周断代工程的有关研究成果》[D]2007年5月
[5]中国古代体育(上)http://2008.sohu.com/20080627/n257789792_2.shtml
[6]袁红军《中国古代体育文献述论》[J]图书情报工作2009年10月第19期第53卷
[7]《中国古代体育》(下)黄石日报2008年7月4日
[8]白云翔《考古发现与秦汉时期的体育活动》[J]考古2008年第7期
[9]熊志冲《元代市民初探》[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1987年第3期
[10]崔乐泉《中国古代体育与传统文化》http://news.ifeng.com/history/3/wenhua/200808/0801_2667_688972_1.shtml
[11]王妍《中国古代体育的两条线索体育文化导刊》[J]2006.11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古代体育;身体活动
【中图分类号】G812.9
体育运动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古代体育是中国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是民族存在的根本,中国的传统文化厚重深沉、博大精深,虽然历经沧桑但是依然具备了强大的生命力。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不少学者文人顾虑“西化”对传统文化的替代,发掘中国传统文化,传递传统文化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了解古代体育的发展和演变,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1. 中国古代体育的概念
中国古代体育指从上古的萌生开始,经过夏商西周时期的雏形、春秋战国时期的蓬勃发展、秦汉三国时期的兴盛、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体育大融合、隋唐五代时期的繁荣、宋元时期的完善与市民体育的兴起,到明清时期的渐趋成熟,最终形成了鲜明民族特色和东方风采的身体活动。中国古代没有出现古希腊奥林匹克运动会那样体育运动,但是有着非常丰富的体育活动。
2.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古代体育
虽然在中国古代没有出现过“体育”这个专用名词,但是体育的形式却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比如,在周代礼、乐、射、御、书、数的“六艺”教育思想中的“射”、“御”就是明显的身体活动。“射”为射箭,“御”指驾车,可见体育早就存在于中国古代。
2.1原始社会传统文化中的体育
我国原始社会经历了旧石器时期、中石器时期和新石器时期。原始人类在与自然环境进行斗争中,逐步发展了各项身体运动,如走、跑、跳、投掷、攀登、游泳以及其他各种技能 。原始战争的出现导致了兵器的发展,并随着战争的不断频繁,原始军事训练也出现萌芽。我国早期的“兵操”就是古人创造了利用舞蹈来练兵的方法,“武舞”属于其中比较有名的一种。“武舞”源于人与兽斗及人与人博的活动,最初是狩猎或战争场面的再现,随着战争频繁和升级,就成了军事训练的一种形式 。
2.2奴隶社会传统文化中的体育
西周的教育内容,除德、行以外,以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为主要内容,其中乐、射、御都是学校体育 。周代是我国学校发展的重要时期,其中“校序库”就是有名的学校场所 。《孟子·腾文公上》中说:“序者,射也”,这也说明“序”是学射的专门学校。夏,商、西周的武装力量,以战车为主,武士必须有驾驭战车的技术。《诗·鲁颂·宫》:“公车千乘。”郑笺说:“车兵之法,左人持弓,右人持矛,中人御”。 从商代甲骨文中的卜辞,我们可以看到“戒”也是当时的教学内容之一,戒是一个象形字,它有两层含义:一是持戈而舞;二是持戈而警戒。这说明以戒作为教育内容,包含有习武和习乐两方面含义。
在东周时候,南方各国都提倡水战、舟战,所以水上兵士训练成为一项重要内容。在故宫博物院收藏有一件《宴乐渔猎攻战纹铜壶》,壶壁上就有一幅雕刻水中进行游泳的画面,人与鱼共游是非常明显的,有的像自由泳,有的像蝶泳,整个画面给人以很清新的感觉。秦汉以后,游泳活动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广,到整个南北朝时期,游泳活动在全国各地普及。敦煌莫高窟有一幅《弄潮游泳图》,从画面上四人游泳的姿势来看,跟现在的游泳姿势基本一致。 另外,考古工作者在陕西发现了一件铜牌,上面是两个人在摔跤角抵的画面。在《史记·李斯列传》里也曾经记载秦二世胡亥在甘泉宫观看角抵的情景,可见角抵从东周一直到秦代还是比较普遍的。
2.3封建社会传统的体育文化
2.3.1战国、秦、汉时期传统文化中的体育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作品中有体育活动的内容,如射箭、滔水(游泳)、赛马、棋艺、养生等,与战争和礼乐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如<礼记.射义>.<荀子>、<墨子>、<韩非子>等文献中都有关于射击与礼仪关系的记述,<战国策>中则有关于蹴鞠的最早记载 。蹴鞠又名塌蹴,可以说是现代足球的雏形.蹴鞠曾是战国时的一种娱乐活动,源于军事训练.刘向的<别录>记载:“塌鞠,兵势也,所以练武士,知有材也。皆因嬉戏而讲练之。”后汉的文学家李尤曾写过一篇文章《鞠城铭》描述了比赛规则和裁判执法。可见,到了汉代“蹴鞠”这项体育活动已经发展成非常正规的运动。
2.3.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传统文化的体育
两晋、南北朝时期士大夫阶层轻视习武,认为武艺是“不急之末学”,使得一些娱乐性、竞技性强的体育活动得到了发展,如杂技、相扑、投壶等,其中围棋得到了盛况空前的发展,成了宴饮交往的常见节目,当时文人又称其为“手谈”。《晋书》中有关下棋事迹的记载不下使几例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围棋已经有了相当于现在段位制的“棋品制”,即按棋艺高低分“九品”,后传入日本成了如今的九段制。那时,已有不少“局图”及棋法研究专著问世,如《隋书.经籍志》中记载有〈棋势〉、〈棋图势〉、〈棋法〉等专著。
2.3.3隋唐、五代时期传统文化中的体育
在《隋书》里,记载了距今一千四百多年前,大兴安岭的“室韦人”曾经在雪地里“骑木而行”,它是脚踏在两个滑板上,相当于现在的雪橇,进行滑雪。当时,在东北地区的女真族曾经发明了一种竹马滑冰,人踏在竹马上,手执一根曲棍,向前滑行,这是最早的一种滑冰的方式。据文献记载,明熹宗五年(1625年)正月初二,东北建州女真的首领努尔哈赤,在太子河上举行了一次盛大的冰上运动会,他进行的第一个项目是冰球,然后又进行花样滑冰表演。当时规定,凡是冠军获得者赏银二十两,亚军十两,这在中国历史上是有文献记载的第一次冰上运动会。
击鞠,即现在马球运动,最早出现在三国时期曹植的一首诗中,但是有关于击鞠记载是唐代诗人蔡孚的《打球》,提到了东汉时期洛阳德阳宫内有马球场和马球比赛,并对比赛情景进行了具体的描述。由此可见,马球活动应该最迟出现在东汉时期,但是在唐代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故宫博物院藏有唐代时期〈妇女打球图〉,可见唐代击鞠的普及程度。另外,不少文字记载了,当时击鞠的技艺水平,如“俯身仰击复旁击,难于古人左右射”(张封建的《打球歌》)。 拔河,古时称为“牵钩”、“钩强”或“旋钩”。据《隋书.地理志下》载:“二郡又有牵钩之戏……钩初发动,皆有鼓节。”就是描述当时隋代鄂豫一带的拔河运动。到了唐朝方出现“拔河”的称谓,如《唐语林》记载“拔河,古谓之牵钩,襄汉风俗常以正月望日为之。”唐朝拔河不仅是民间喜闻乐见,宫廷对其也是情有独钟。唐玄宗的《观拔河游戏》诗,足以证明当时拔河的盛行。
2.3.4辽、宋、夏、金、元时期传统文化中的体育
象棋的名称可以追溯到《楚辞》,但是那时的象棋每方仅有六子,分别为“枭、卢、稚、犊、塞(两枚)”,唐代出现了现代象棋的雏形,直至宋代定型为今日的中国象棋。关于象棋的主要著作有司马光的《七国象棋图》、洪迈的《棋经论》、洪遵的《谱双钗》等,叶茂卿还编写了象棋谱书《象棋神机集》。
12世纪的宋代,出现了一种叫做“水秋千”的跳水活动。当时就是在大海当中的船上树两个很高的竹竿,竿上扎上秋千,当跳水运动员荡到跟秋千的横梁齐平的时候,突然一个跟斗从秋千上跳入水中。
2.3.5明、清时期传统文化的体育
武术是明、清两代体育发展的重要标志,习武无论在军中还是在民间都颇为流行,是强身健体、自卫御敌、娱乐表演、比擂竞技的活动内容。在明、清期间涌现了大量的武术理论专著,比如晚明武术家程宗猷的《少年棍法阐宗》、《长枪法选》、《单刀法选》、《射史》等;清初武术家吴殳的《手臂录》,王宗岳的《太极拳经》等等。
中国古代球类运动的“捶丸”最早出现于宋徽宗的时候,到了明代便流行于宫廷和民间。山西洪洞水庙的一副画《捶丸图》对击球者的动态、球窝、球杖、地形进行了详细的描写。另外,现存故宫博物院的《明宣宗行乐图》中描述了明宣宗进行捶丸的画面,包括地形、地貌、球的形式、击球的动作。根据关于捶丸资料的描述,从整个捶丸运动的形式、运动规律等看十分类似现代西方高尔夫运动 。
3.结束语
中国古代体育是经过不同时期的流传融汇而逐步发展起来的,有着悠久的历程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挖掘我国古代体育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有力补充。在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影响下,西方体育思想的不段深入的时刻,积极发掘古代体育文化是对目前“中国古代无体育、近代不科学、现代缺理论”说法的抨击,更是为中国体育现代化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薛明杨《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上册)[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9月
[2]体育史教材编写组.体育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3]李力研《商周武备及商周文化—中国古代体育的历史基础一瞥》[J]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学报1994年第2期
[4]龚飞《夏商周体育史问题探析—依据夏商周断代工程的有关研究成果》[D]2007年5月
[5]中国古代体育(上)http://2008.sohu.com/20080627/n257789792_2.shtml
[6]袁红军《中国古代体育文献述论》[J]图书情报工作2009年10月第19期第53卷
[7]《中国古代体育》(下)黄石日报2008年7月4日
[8]白云翔《考古发现与秦汉时期的体育活动》[J]考古2008年第7期
[9]熊志冲《元代市民初探》[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1987年第3期
[10]崔乐泉《中国古代体育与传统文化》http://news.ifeng.com/history/3/wenhua/200808/0801_2667_688972_1.shtml
[11]王妍《中国古代体育的两条线索体育文化导刊》[J]20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