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主要概述高中英语阅读运用循序渐进性问题链的背景、意图、作用及设计原则。以2020山东卷读后续写为例,阐明如何在高中英语读后续写中运用循序渐进性问题链。使学生准确把握篇章结构和内涵后,确定续写文章的发展思路,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设计新颖、丰富、合理、与原文情境融洽度高、意义连贯的故事情节。
关键词:循序渐进性;问题链;高中英语;读后续写
一、 研究背景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版)》提出了由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共同构成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同时,还提出了以主题为引领,以语篇、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诸要素融合的英语学习活动观,引导教学更加关注育人目的,更加注重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更加强调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英语课堂教学活动是英语学习的基本形式,是落实课程目标的主要途径,而课堂问题的设置又是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中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问题是啟发学生阅读和写作思维的工具,能够引导学生的思维由低阶向高阶发展。但是,无论在读后续写教学的读前、读中还是读后续写环节,部分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存在诸多问题,如,设问未能凸显整体的核心主线;未能围绕文本的主体信息;未能明确设计意图;未能呈现文本本意等。这样将导致学生对阅读文本内容的理解不到位,对文本内涵的拓展不够;对文本特征、写作特点、写作意图等不能进一步深入思考;无法将学生的主体思维融入整个读后续写过程中,限制了学生的创造性与主动性发展,阻碍了学生与发展个性。笔者在实际的读后续写教学中运用循序渐进型问题链,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有利于引导学生把握篇章结构和内涵,确定续写文章的思路,循序渐进地提问贯穿高中英语读后续写整个教学过程,能提高阅读、写作教学质量。
二、 问题链概述
(一)定义
循序渐进型问题链是指在一定的学习范围或主题范围内,围绕一定学习目标或某一中心问题,根据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将要产生或可能产生的一些困惑,按照一定的逻辑结构,精心设计的一组(一般在3个以上)有中心、相对独立而又相互关联的问题。
(二)意图及作用
循序渐进性问题链创设优势就在于环环相扣,使问题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高中英语读后续写教学过程中运用循序渐进型问题链,可以科学有效地设计问题,清楚梳理文本信息,适当拓展文本,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续写文章,使文章内容更合理、更新颖,逻辑性更强。徐桂芳在《从阅读中来,到写作中去—新高考背景下新型阅读课模式的探究》中指出:
“问题的创设是有梯度的,它们环环相扣,能覆盖语篇中重要的知识点、基本的语篇脉络走向,能展现学生思维递进的过程,使学生思维有梯度地发展,做到能够明确语篇体裁、理清语篇结构、深入理解语篇信息、领会语篇写作意图、归纳语篇中作者所持的观点和态度、演绎语篇后续隐文等,为续写保驾护航。”潘桂阳在《巧设问题链,提高思维力》中指出:“问题链通过抛出一系列问题,引导师生积极互动,激发学生不断思考和探究,变教师主宰课堂为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促使学生不停地思考和理解。整个教学活动在一个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问题探究中,逐步推动学生深入理解文章,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循序渐进性地提问作为一项课堂教学技能,贯穿高中英语读后续写整个教学过程,直接影响学生阅读、写作质量。
(三)设计原则
在英语读后续写教学中,教师应从不同的思维视角,由浅入深设计问题,使之成为循序渐进型问题链,有效开展课堂活动,达到帮助学生“理解文本、拓展内涵、发展思维”的教学目的。
1. 串联文本信息,把握文本脉络,更好理解文本
教师应先对文章进行宏观把握,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整体特点,然后再深入分析各个部分。设计问题时注意以一条贯穿始终的线索来串联文本,把握文本脉络,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
2. 挖掘内隐信息,拓展文本内涵,熟悉文本特征
在学生获取文本基本信息之后,教师可以针对文本特征、写作特点、写作意图、写作手法等进行提问,挖掘内隐信息,拓展文本内涵,熟悉文本特征。这类问题一般在文本中没有现成的答案,学生需要对文本内容进行提前分析,并结合自身已有的经历和体验,
这对学生的认知要求较高。因此,教师设计问题时要注意问题间的相互联系。
3. 培养深层思维,内化内容思想,做到创新续写
在准确理解文本信息和深层内涵之后,教师需要从话题、内容、语言或思维等方面设计问题,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原有的认知,对文本内容和作者观点等加以综合分析和评价,再根据所提供的每段开头语,设计相互关联的一连串问题,引导学生续写。
三、 实例说明
2020年山东卷读后续写主要讲述的是:三个孩子在有限的条件下,帮助了另外一个想要帮助父母维持生活的小男孩的故事。在经济萧条的情况下,大家仍用自己的善良,互相帮助。文中妈妈Mrs. Meredith一直乐于助人。她是一个充满爱心的妈妈,身体力行,在自己的三个孩子心中播种了爱和善良的种子。虽然文章没有详述,但显而易见,她对孩子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所以,当她给孩子讲述了Bernard小男孩一家的情况,三个孩子John、Harry和Clara非常渴望帮助他,并且确实想出了一个好主意,即把家里的玉米做成爆米花,让Bernard在社区售卖。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三物理选科班的学生,学生英语基础相对薄弱,课外阅读量比较小。学生经过两年多的学习有一定的语言积累,大部分学生能在教师的鼓励下,用英语简单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完成课堂活动,并具有一定的思辨能力。因而,教师必须本着促进学生写、激发学生写的想法,搭建平台,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树立信心,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续写出新颖、丰富、合理、与原文情境融合度高、意义连贯的故事情节。 首先,教师提出问题,导入话题。
Q1: Suppose one of your neighbors with a physical disability and is struggling to make ends meet. What can you do to give him a hand?
Q2: Which kind of help do you think is more beneficial to him in the long run?
[分析]
用浅显易懂的问题来活跃气氛,指导学生思考并让学生小组讨论完成任务,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并激发学生对文章的阅读兴趣。
接着,教师提出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获取故事背景信息。
Q1:How many characters are there in this story? Who are they? What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Q2:When and where did the story happen?
Q3:What problem did most people meet with?
Q4:What did they do to solve the problem?
[分析]
以问题链的形式让学生获取故事背景信息,问题环环相扣,使问题循序渐进,以一条贯穿始终的明晰线索来串联文本信息,突出文本脉络,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
然后,教师提出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理清故事情节、人物的性格特点及情感变化。
Q1:What did Mrs. Meredith do for the poor?
Q2:What character traits of Mrs. Meredith can you see from these?
Q3:How was Bernard’s family?
Q4:What did Bernard want to do?
Q5:Why did Mrs. Meredith tell her children about the family?
Q6:What do you think of Mrs. Meredith?
Q7:How did the writer describe the character traits of Mrs. Meredith?
Q8:What did Clara and Harry want to do?
Q9:What did John come up with?
Q10:How did the writer describe the children? Find the evidence.
[分析]
以問题链的形式让学生获取语言特点和风格,引导学生理清各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及情感变化。针对文本特征、写作手法等进行提问,挖掘内隐信息,拓展文本内涵,使学生熟悉文本特征。教师要注重信息的输入、学生自主学习、信息输出、学生提升的过程,为下文合理的推测奠定基础。
随后,教师提出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结构。
[分析]
用故事图理清文章的结构及情节的发展,获取文章的脉络,即可知道两家人的线索:Meredith乐于帮助,而Bernard需要帮助。引导学生得出文章的主题:Love and Kindness。通过故事图进一步梳理原文文本的信息,方便下一步的续写。
最后,教师提出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预测情节。
Q1:How did Mrs. Meredith feel then?
Q2:What did she said to her children? How did she say?
Q3:How did they make popcorn?
Q4:How did they tell the plan to Bernard?
Q5:How did Bernard respond to the plan?
[分析]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原有的认知,对文本内容和作者观点等加以分析和评价,再根据所提供的每段开头语,设计相互关联的一连串问题,培养学生深度思维,让学生内化内容,创新续写。
四、 结语
经过近两年的研究,笔者深刻体会到以循序渐进型问题链教学的重要作用。从文本语言的鉴赏、关键信息、人物情感等方面科学有效地设计问题,对文本解读、读后续写具有重要意义。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在把握篇章结构和文本内涵后,确定续写文章的思路,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
参考文献:
[1]徐桂芳.从阅读中来,到写作中去:新高考背景下新型阅读课模式的探究[J].基础教育论坛,2019(4).
作者简介:黄梅珠,福建省泉州市,福建省永春华侨中学。
关键词:循序渐进性;问题链;高中英语;读后续写
一、 研究背景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版)》提出了由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共同构成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同时,还提出了以主题为引领,以语篇、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诸要素融合的英语学习活动观,引导教学更加关注育人目的,更加注重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更加强调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英语课堂教学活动是英语学习的基本形式,是落实课程目标的主要途径,而课堂问题的设置又是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中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问题是啟发学生阅读和写作思维的工具,能够引导学生的思维由低阶向高阶发展。但是,无论在读后续写教学的读前、读中还是读后续写环节,部分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存在诸多问题,如,设问未能凸显整体的核心主线;未能围绕文本的主体信息;未能明确设计意图;未能呈现文本本意等。这样将导致学生对阅读文本内容的理解不到位,对文本内涵的拓展不够;对文本特征、写作特点、写作意图等不能进一步深入思考;无法将学生的主体思维融入整个读后续写过程中,限制了学生的创造性与主动性发展,阻碍了学生与发展个性。笔者在实际的读后续写教学中运用循序渐进型问题链,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有利于引导学生把握篇章结构和内涵,确定续写文章的思路,循序渐进地提问贯穿高中英语读后续写整个教学过程,能提高阅读、写作教学质量。
二、 问题链概述
(一)定义
循序渐进型问题链是指在一定的学习范围或主题范围内,围绕一定学习目标或某一中心问题,根据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将要产生或可能产生的一些困惑,按照一定的逻辑结构,精心设计的一组(一般在3个以上)有中心、相对独立而又相互关联的问题。
(二)意图及作用
循序渐进性问题链创设优势就在于环环相扣,使问题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高中英语读后续写教学过程中运用循序渐进型问题链,可以科学有效地设计问题,清楚梳理文本信息,适当拓展文本,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续写文章,使文章内容更合理、更新颖,逻辑性更强。徐桂芳在《从阅读中来,到写作中去—新高考背景下新型阅读课模式的探究》中指出:
“问题的创设是有梯度的,它们环环相扣,能覆盖语篇中重要的知识点、基本的语篇脉络走向,能展现学生思维递进的过程,使学生思维有梯度地发展,做到能够明确语篇体裁、理清语篇结构、深入理解语篇信息、领会语篇写作意图、归纳语篇中作者所持的观点和态度、演绎语篇后续隐文等,为续写保驾护航。”潘桂阳在《巧设问题链,提高思维力》中指出:“问题链通过抛出一系列问题,引导师生积极互动,激发学生不断思考和探究,变教师主宰课堂为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促使学生不停地思考和理解。整个教学活动在一个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问题探究中,逐步推动学生深入理解文章,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循序渐进性地提问作为一项课堂教学技能,贯穿高中英语读后续写整个教学过程,直接影响学生阅读、写作质量。
(三)设计原则
在英语读后续写教学中,教师应从不同的思维视角,由浅入深设计问题,使之成为循序渐进型问题链,有效开展课堂活动,达到帮助学生“理解文本、拓展内涵、发展思维”的教学目的。
1. 串联文本信息,把握文本脉络,更好理解文本
教师应先对文章进行宏观把握,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整体特点,然后再深入分析各个部分。设计问题时注意以一条贯穿始终的线索来串联文本,把握文本脉络,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
2. 挖掘内隐信息,拓展文本内涵,熟悉文本特征
在学生获取文本基本信息之后,教师可以针对文本特征、写作特点、写作意图、写作手法等进行提问,挖掘内隐信息,拓展文本内涵,熟悉文本特征。这类问题一般在文本中没有现成的答案,学生需要对文本内容进行提前分析,并结合自身已有的经历和体验,
这对学生的认知要求较高。因此,教师设计问题时要注意问题间的相互联系。
3. 培养深层思维,内化内容思想,做到创新续写
在准确理解文本信息和深层内涵之后,教师需要从话题、内容、语言或思维等方面设计问题,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原有的认知,对文本内容和作者观点等加以综合分析和评价,再根据所提供的每段开头语,设计相互关联的一连串问题,引导学生续写。
三、 实例说明
2020年山东卷读后续写主要讲述的是:三个孩子在有限的条件下,帮助了另外一个想要帮助父母维持生活的小男孩的故事。在经济萧条的情况下,大家仍用自己的善良,互相帮助。文中妈妈Mrs. Meredith一直乐于助人。她是一个充满爱心的妈妈,身体力行,在自己的三个孩子心中播种了爱和善良的种子。虽然文章没有详述,但显而易见,她对孩子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所以,当她给孩子讲述了Bernard小男孩一家的情况,三个孩子John、Harry和Clara非常渴望帮助他,并且确实想出了一个好主意,即把家里的玉米做成爆米花,让Bernard在社区售卖。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三物理选科班的学生,学生英语基础相对薄弱,课外阅读量比较小。学生经过两年多的学习有一定的语言积累,大部分学生能在教师的鼓励下,用英语简单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完成课堂活动,并具有一定的思辨能力。因而,教师必须本着促进学生写、激发学生写的想法,搭建平台,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树立信心,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续写出新颖、丰富、合理、与原文情境融合度高、意义连贯的故事情节。 首先,教师提出问题,导入话题。
Q1: Suppose one of your neighbors with a physical disability and is struggling to make ends meet. What can you do to give him a hand?
Q2: Which kind of help do you think is more beneficial to him in the long run?
[分析]
用浅显易懂的问题来活跃气氛,指导学生思考并让学生小组讨论完成任务,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并激发学生对文章的阅读兴趣。
接着,教师提出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获取故事背景信息。
Q1:How many characters are there in this story? Who are they? What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Q2:When and where did the story happen?
Q3:What problem did most people meet with?
Q4:What did they do to solve the problem?
[分析]
以问题链的形式让学生获取故事背景信息,问题环环相扣,使问题循序渐进,以一条贯穿始终的明晰线索来串联文本信息,突出文本脉络,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
然后,教师提出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理清故事情节、人物的性格特点及情感变化。
Q1:What did Mrs. Meredith do for the poor?
Q2:What character traits of Mrs. Meredith can you see from these?
Q3:How was Bernard’s family?
Q4:What did Bernard want to do?
Q5:Why did Mrs. Meredith tell her children about the family?
Q6:What do you think of Mrs. Meredith?
Q7:How did the writer describe the character traits of Mrs. Meredith?
Q8:What did Clara and Harry want to do?
Q9:What did John come up with?
Q10:How did the writer describe the children? Find the evidence.
[分析]
以問题链的形式让学生获取语言特点和风格,引导学生理清各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及情感变化。针对文本特征、写作手法等进行提问,挖掘内隐信息,拓展文本内涵,使学生熟悉文本特征。教师要注重信息的输入、学生自主学习、信息输出、学生提升的过程,为下文合理的推测奠定基础。
随后,教师提出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结构。
[分析]
用故事图理清文章的结构及情节的发展,获取文章的脉络,即可知道两家人的线索:Meredith乐于帮助,而Bernard需要帮助。引导学生得出文章的主题:Love and Kindness。通过故事图进一步梳理原文文本的信息,方便下一步的续写。
最后,教师提出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预测情节。
Q1:How did Mrs. Meredith feel then?
Q2:What did she said to her children? How did she say?
Q3:How did they make popcorn?
Q4:How did they tell the plan to Bernard?
Q5:How did Bernard respond to the plan?
[分析]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原有的认知,对文本内容和作者观点等加以分析和评价,再根据所提供的每段开头语,设计相互关联的一连串问题,培养学生深度思维,让学生内化内容,创新续写。
四、 结语
经过近两年的研究,笔者深刻体会到以循序渐进型问题链教学的重要作用。从文本语言的鉴赏、关键信息、人物情感等方面科学有效地设计问题,对文本解读、读后续写具有重要意义。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在把握篇章结构和文本内涵后,确定续写文章的思路,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
参考文献:
[1]徐桂芳.从阅读中来,到写作中去:新高考背景下新型阅读课模式的探究[J].基础教育论坛,2019(4).
作者简介:黄梅珠,福建省泉州市,福建省永春华侨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