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书法学习上,对于临帖,讲究摹其形、临其神、悟其韵。对于青年教师来说,学习名师犹如书法爱好者临大家名帖一样,要先多临帖,追求形似;再多加练习,追求神似;最后反复打磨,形成自己的风格。
记得第一次到上海听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黄爱华老师的小学数学观摩课,黄老师扎实、灵动、有趣、睿智的课堂教学深深地吸引了我。黄老师高超灵动的教学艺术、风趣幽默的教学语言、潇洒飘逸的教学仪态真的令我折服。学习归来,我激动了很久,决心学习、模仿黄老师的课。此后,无论在平时教学中,还是在大、小级别的赛课活动中,我在设计教学时,都追求课堂的丰富性、学法的多样性及奢华的课件。课堂上,学生似乎也都动起来了,什么小组讨论、答题竞赛、游戏闯关,甚至小魔术、小辩论会、微情景剧等都用上了。真的是“热闹非凡”,课堂似乎精彩纷呈。但是,每次活动结束后,学生的练习反馈或是听课教师的评课意见,效果和反响都不好。这真的是“卖力不卖座”,甚至被有着丰富经验的教师批评为“热闹非凡的教学形式下,掩盖着些许瘦小、干瘪的果实”!
于是,我迷惘了。是我“认错了”名师吗?还是我本愚钝、没有学习模仿名师的潜质?那段时间里,我几乎要放弃了。心里想,农村小学數学教学要什么“两把刷子”?能把教学任务完成了,通过抓时间、多练习,把学生的数学成绩抓好就行了,还追求什么课堂教学艺术?但是,在一次和县教研室的小学数学教研员(一位全县公认的小学数学教学专家)的聊天中,他指点我说,学习名师的课堂教学就好像临帖学书法一样,初摹其形,再临其神,然后才能炼出风骨。一语惊醒梦中人。我的课堂教学就是缺少临摹,缺少反复锤炼和打磨啊,简单地生搬硬套一两个教学环节可以,一两节课也可以,次数多了,每节课上,处处都有“硬伤”。比如,为了追求学法形式上的多样性,我忽视了练习题目的深度;为了追求课堂的丰富多彩,我东施效颦般地套用小魔术、小游戏、大闯关等,教学手段看似唬人,实则事倍功半。
症结找到了,于是对症下药。我找来了贲友林、华应龙、吴正宪、黄爱华等特级教师的教学实录、教育教学理论等方面的书籍、光盘,进行系统的学习、吸收。学习他们朴素博大的教育思想,学习他们坚忍不拔的钻研精神,学习他们足智多谋的教学技巧,同时苦练自身的教学基本功。我一节课一节课地上,经历一次次活动的历练,多听、多学、多评、多上,本地的“名师工作室”等一些活动更是一次不落。渐渐地,我的课堂开始“有血有肉”了,无论是校内示范课,还是校际交流课,或是县级、市级的赛课,每一次的教学实践,我都把它当作锻炼自己、提升自己的一次绝佳机会,绝不错过。每一次活动,从选课题、设计教案,到制作课件和教具、学具等每一个环节,我都从学生和教材的实际出发,精心选择,合理取舍,用心设计,不仅关注学生的主体性,注重课堂的实效性,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
一段时间后,在我的数学课堂中,学生真正地动起来了,课堂内容丰富了,氛围活泼了。校内外的同行们评价我的课堂教学“朴实、扎实、平实”,犹如潺潺溪流,虽无壮阔波澜,但也时有涟漪。我也逐渐成长为一名中小学高级教师,正朝着乡村“本土型专家”方面努力前行。回顾自己学习名师的心路历程,我觉得与学习书法的道理一样:先多临摹,追求形似;再多加练习,追求神似。教师只有通过反复锤炼、打磨,才能使思想得以升华,形成自己的风格。
(卢明浩,泗洪县归仁中心小学,223953)
责任编辑:石萍
记得第一次到上海听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黄爱华老师的小学数学观摩课,黄老师扎实、灵动、有趣、睿智的课堂教学深深地吸引了我。黄老师高超灵动的教学艺术、风趣幽默的教学语言、潇洒飘逸的教学仪态真的令我折服。学习归来,我激动了很久,决心学习、模仿黄老师的课。此后,无论在平时教学中,还是在大、小级别的赛课活动中,我在设计教学时,都追求课堂的丰富性、学法的多样性及奢华的课件。课堂上,学生似乎也都动起来了,什么小组讨论、答题竞赛、游戏闯关,甚至小魔术、小辩论会、微情景剧等都用上了。真的是“热闹非凡”,课堂似乎精彩纷呈。但是,每次活动结束后,学生的练习反馈或是听课教师的评课意见,效果和反响都不好。这真的是“卖力不卖座”,甚至被有着丰富经验的教师批评为“热闹非凡的教学形式下,掩盖着些许瘦小、干瘪的果实”!
于是,我迷惘了。是我“认错了”名师吗?还是我本愚钝、没有学习模仿名师的潜质?那段时间里,我几乎要放弃了。心里想,农村小学數学教学要什么“两把刷子”?能把教学任务完成了,通过抓时间、多练习,把学生的数学成绩抓好就行了,还追求什么课堂教学艺术?但是,在一次和县教研室的小学数学教研员(一位全县公认的小学数学教学专家)的聊天中,他指点我说,学习名师的课堂教学就好像临帖学书法一样,初摹其形,再临其神,然后才能炼出风骨。一语惊醒梦中人。我的课堂教学就是缺少临摹,缺少反复锤炼和打磨啊,简单地生搬硬套一两个教学环节可以,一两节课也可以,次数多了,每节课上,处处都有“硬伤”。比如,为了追求学法形式上的多样性,我忽视了练习题目的深度;为了追求课堂的丰富多彩,我东施效颦般地套用小魔术、小游戏、大闯关等,教学手段看似唬人,实则事倍功半。
症结找到了,于是对症下药。我找来了贲友林、华应龙、吴正宪、黄爱华等特级教师的教学实录、教育教学理论等方面的书籍、光盘,进行系统的学习、吸收。学习他们朴素博大的教育思想,学习他们坚忍不拔的钻研精神,学习他们足智多谋的教学技巧,同时苦练自身的教学基本功。我一节课一节课地上,经历一次次活动的历练,多听、多学、多评、多上,本地的“名师工作室”等一些活动更是一次不落。渐渐地,我的课堂开始“有血有肉”了,无论是校内示范课,还是校际交流课,或是县级、市级的赛课,每一次的教学实践,我都把它当作锻炼自己、提升自己的一次绝佳机会,绝不错过。每一次活动,从选课题、设计教案,到制作课件和教具、学具等每一个环节,我都从学生和教材的实际出发,精心选择,合理取舍,用心设计,不仅关注学生的主体性,注重课堂的实效性,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
一段时间后,在我的数学课堂中,学生真正地动起来了,课堂内容丰富了,氛围活泼了。校内外的同行们评价我的课堂教学“朴实、扎实、平实”,犹如潺潺溪流,虽无壮阔波澜,但也时有涟漪。我也逐渐成长为一名中小学高级教师,正朝着乡村“本土型专家”方面努力前行。回顾自己学习名师的心路历程,我觉得与学习书法的道理一样:先多临摹,追求形似;再多加练习,追求神似。教师只有通过反复锤炼、打磨,才能使思想得以升华,形成自己的风格。
(卢明浩,泗洪县归仁中心小学,223953)
责任编辑:石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