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园教师要在幼儿生活的各个环节、各个教育领域中,通过各种渠道进行科学教育契机的捕捉,随时了解幼儿的兴趣所在,激发幼儿的兴趣,鼓励和培养幼儿对科学的求知欲和探索欲望。
科学活动科学探究能力培养《纲要》要求:“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因此,教师要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各个教育领域中,各种渠道进行科学教育契机的捕捉,随时了解幼儿的兴趣所在,激发幼儿的兴趣,鼓励和培养幼儿对科学的求知欲和探索欲望。
一、从兴趣入手,引导幼儿乐于探索
兴趣是探索和学习的原动力。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是开展科学教育活动的基础和前提。通过科学教育培养幼儿对学习的兴趣,幼儿就有了终身学习的动力机制。孩子们通过学习科学获得了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他就能不断运用这些方法获得知识,解决各种问题。
1.选材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贴近他们的生活
对孩子来说,游戏是幼儿最喜欢、最投入、最自主的活动,集自由性、趣味性和创造性于一体,与幼儿的年龄特征好奇、好问、好动很符合。因此,在选材上要贴近孩子的生活,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而且尽量把科学活动游戏化,如《有趣的风车》《会唱歌的瓶娃娃》《有趣的不倒翁》。这些活动既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又贴近他们的生活,风车、瓶子、不倒翁,都是孩子生活常见的东西。在这些活动中孩子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轻松的获得科学知识,积累经验,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2.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感知活动机会,培养幼儿观察的全面性,掌握有序的观察方法
因此,我在科学区角里注意提供丰富的材料,指导幼儿按照一定的方法多看、多感觉,以加深对事物的印象。例如,在“认识苹果”这一活动中,我在区角里提供了整个的、横切开的、竖切开的、削好皮切成小块的等多种样子的苹果,指导幼儿先从整体感知苹果的特点:看一看,苹果是什么样的,有哪些部分组成;用手摸一摸,有什么感觉;用嘴巴尝一尝,是什么味道;用鼻子闻一闻是什么气味的,让幼儿通过多种感官感知苹果的特点。然后指导幼儿观察竖切的苹果,看看苹果的里面是什么样的;再看看横切的苹果,有什么新的发现等,这样让幼儿掌握了从整体到部分、从外到内按一定顺序观察的方法。平时,我还提供香水、鲜花等有特殊气味的物品,让幼儿通过嗅觉分辨各种气味,通过气味来识别不同物品;提供各种食物和无害液体等味觉材料,让幼儿通过品尝,识别各种物体的味道;这样通过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参与观察,培养了幼儿的感官的灵敏度,并在指导的过程中让幼儿掌握了有序观察的方法。
二、营造宽松、愉悦的氛围,给予幼儿探索的空间
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是促进幼儿探索能力发展的两个重要条件。在幼儿阶段,幼儿的自我意识很脆弱,教师的一个眼神,一句评价都会对其产生很大的影响,教师多表扬肯定、鼓励、接纳、欣赏的态度,为幼儿营造宽松、愉悦的探索氛围。
1.尊重孩子,给予孩子出错的机会
孩子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事物的认识会受到直接经验的影响,孩子有时回答的问题,采取的行动在成人眼里看来是错误的,而在孩子的认知结构和水平上却是合理和“准确”的。例如,幼儿给自然角的植物浇水,他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喝水要喝开水,不能喝生水。给植物也喝开水,导致植物枯死。当孩子出错时,我们首先应看到孩子这些错误背后的道理,给予孩子出错的机会,为孩子提供一个心理安全的探究环境。
2.相信孩子,倾听孩子的肺腑之言
幼儿在认识事物时,常常用自己独特的,不同于成人的眼光,有他不客观的一面,那是因为他们的经验还不丰富,概括还不全面。例如,幼儿在饲养角照顾小金鱼,给小金鱼换水时,看见小金鱼的眼睛里有脏东西,就帮小金鱼挖掉,结果挖掉的不是脏东西而是小金鱼的眼睛。幼儿总是怀着强烈的好奇心和良好的动机去探究周围的世界,我们要寻求幼儿真实的动机,不要急于批评或制止幼儿,而要相信孩子,真诚地询问、耐心地倾听孩子的肺腑之言,了解幼儿行为背后的真实原因,为幼儿提供心理安全的探究环境,避免了误解或伤害幼儿。
三、注重探索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
科学活动就是儿童探索、实践的过程,也是引导幼儿通过探究,发现和获得知识的过程。教师的作用是支持、启发和引导幼儿探索和发现过程,并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师对幼儿的鼓励与赞扬对幼儿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如在“有趣的风车”活动中,我请幼儿说说怎样让风车转起来。有的说:“用嘴巴吹。”有的说:“用手拨。”有的说:“跑起来。”有的说:“在地上推。”我就用不同的方式和不同的内容来表扬鼓励他们,“你这个办法不错,你真聪明。”“你的办法跟别人不一样,你真棒。”教师多用鼓励的话语,可以使幼儿的大脑一直处于积极的思考状态。我想幼儿主动参与、积极动脑的氛围是教师“教”所无法达到的。因此,教师应充分放手,为幼儿提供宽松、自由的环境,以激发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愿望,在活动中体现到了成功的喜悦。
四、鼓励幼儿的讨论和交流,培养幼儿探索的意识
“语言是思维的拐杖”,离开语言的思维是虚晃无力的。在科学探索活动中,教师应重视组织幼儿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操作过程和发现。他能使幼儿理清思路,更清晰的了解某些事。在探索过程中,语言伴随动作同步进行,同伴间的交流、争论有时是一种催化剂,教师要及时的捕捉并以此为契机,鼓励幼儿运用已有的经验,大胆地进行猜想和解释,按照自己的想法来验证,把问题弄个水落石出。石头和石头碰撞可以撞出火花,争论一下也许就有新的思路,新的方法。如“怎样使鸡蛋落下来不破”的活动中,幼儿发现了各种让鸡蛋落下来不破的方法,但是有一种方法幼儿运用的材料是相同的,实验的结果却是不一样的,那就是把鸡蛋放在瓶子里,再在鸡蛋外面包上海绵,为什么同样的材料会有不同的實验结果呢?于是我就组织幼儿探讨交流,再次探索,他们发现鸡蛋外面包的海绵多了鸡蛋掉下来就不破。鸡蛋外面包的海绵少了,那鸡蛋落下来就会破。在一次次的争论中孩子们也学会了倾听别人的探索和发现,“倾听”让幼儿获得了更多的信息,也让我们进一步了解了孩子的想法。为我们及时调整教育行为提供依据,也为更好的发展幼儿的探索能力提供了保证。
科学教育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实施科学教育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教师不仅要给幼儿科学知识,重要的是让幼儿掌握学科学的方法。幼儿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动者,而不是被动接受的容器。就幼儿而言,探索的本身比通过探索获得的知识更为重要。因此教师要作好幼儿学科学的引路人,引导幼儿去探索,学习怎样去获得答案,通过幼儿自身的生活去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科学活动科学探究能力培养《纲要》要求:“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因此,教师要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各个教育领域中,各种渠道进行科学教育契机的捕捉,随时了解幼儿的兴趣所在,激发幼儿的兴趣,鼓励和培养幼儿对科学的求知欲和探索欲望。
一、从兴趣入手,引导幼儿乐于探索
兴趣是探索和学习的原动力。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是开展科学教育活动的基础和前提。通过科学教育培养幼儿对学习的兴趣,幼儿就有了终身学习的动力机制。孩子们通过学习科学获得了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他就能不断运用这些方法获得知识,解决各种问题。
1.选材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贴近他们的生活
对孩子来说,游戏是幼儿最喜欢、最投入、最自主的活动,集自由性、趣味性和创造性于一体,与幼儿的年龄特征好奇、好问、好动很符合。因此,在选材上要贴近孩子的生活,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而且尽量把科学活动游戏化,如《有趣的风车》《会唱歌的瓶娃娃》《有趣的不倒翁》。这些活动既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又贴近他们的生活,风车、瓶子、不倒翁,都是孩子生活常见的东西。在这些活动中孩子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轻松的获得科学知识,积累经验,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2.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感知活动机会,培养幼儿观察的全面性,掌握有序的观察方法
因此,我在科学区角里注意提供丰富的材料,指导幼儿按照一定的方法多看、多感觉,以加深对事物的印象。例如,在“认识苹果”这一活动中,我在区角里提供了整个的、横切开的、竖切开的、削好皮切成小块的等多种样子的苹果,指导幼儿先从整体感知苹果的特点:看一看,苹果是什么样的,有哪些部分组成;用手摸一摸,有什么感觉;用嘴巴尝一尝,是什么味道;用鼻子闻一闻是什么气味的,让幼儿通过多种感官感知苹果的特点。然后指导幼儿观察竖切的苹果,看看苹果的里面是什么样的;再看看横切的苹果,有什么新的发现等,这样让幼儿掌握了从整体到部分、从外到内按一定顺序观察的方法。平时,我还提供香水、鲜花等有特殊气味的物品,让幼儿通过嗅觉分辨各种气味,通过气味来识别不同物品;提供各种食物和无害液体等味觉材料,让幼儿通过品尝,识别各种物体的味道;这样通过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参与观察,培养了幼儿的感官的灵敏度,并在指导的过程中让幼儿掌握了有序观察的方法。
二、营造宽松、愉悦的氛围,给予幼儿探索的空间
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是促进幼儿探索能力发展的两个重要条件。在幼儿阶段,幼儿的自我意识很脆弱,教师的一个眼神,一句评价都会对其产生很大的影响,教师多表扬肯定、鼓励、接纳、欣赏的态度,为幼儿营造宽松、愉悦的探索氛围。
1.尊重孩子,给予孩子出错的机会
孩子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事物的认识会受到直接经验的影响,孩子有时回答的问题,采取的行动在成人眼里看来是错误的,而在孩子的认知结构和水平上却是合理和“准确”的。例如,幼儿给自然角的植物浇水,他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喝水要喝开水,不能喝生水。给植物也喝开水,导致植物枯死。当孩子出错时,我们首先应看到孩子这些错误背后的道理,给予孩子出错的机会,为孩子提供一个心理安全的探究环境。
2.相信孩子,倾听孩子的肺腑之言
幼儿在认识事物时,常常用自己独特的,不同于成人的眼光,有他不客观的一面,那是因为他们的经验还不丰富,概括还不全面。例如,幼儿在饲养角照顾小金鱼,给小金鱼换水时,看见小金鱼的眼睛里有脏东西,就帮小金鱼挖掉,结果挖掉的不是脏东西而是小金鱼的眼睛。幼儿总是怀着强烈的好奇心和良好的动机去探究周围的世界,我们要寻求幼儿真实的动机,不要急于批评或制止幼儿,而要相信孩子,真诚地询问、耐心地倾听孩子的肺腑之言,了解幼儿行为背后的真实原因,为幼儿提供心理安全的探究环境,避免了误解或伤害幼儿。
三、注重探索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
科学活动就是儿童探索、实践的过程,也是引导幼儿通过探究,发现和获得知识的过程。教师的作用是支持、启发和引导幼儿探索和发现过程,并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师对幼儿的鼓励与赞扬对幼儿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如在“有趣的风车”活动中,我请幼儿说说怎样让风车转起来。有的说:“用嘴巴吹。”有的说:“用手拨。”有的说:“跑起来。”有的说:“在地上推。”我就用不同的方式和不同的内容来表扬鼓励他们,“你这个办法不错,你真聪明。”“你的办法跟别人不一样,你真棒。”教师多用鼓励的话语,可以使幼儿的大脑一直处于积极的思考状态。我想幼儿主动参与、积极动脑的氛围是教师“教”所无法达到的。因此,教师应充分放手,为幼儿提供宽松、自由的环境,以激发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愿望,在活动中体现到了成功的喜悦。
四、鼓励幼儿的讨论和交流,培养幼儿探索的意识
“语言是思维的拐杖”,离开语言的思维是虚晃无力的。在科学探索活动中,教师应重视组织幼儿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操作过程和发现。他能使幼儿理清思路,更清晰的了解某些事。在探索过程中,语言伴随动作同步进行,同伴间的交流、争论有时是一种催化剂,教师要及时的捕捉并以此为契机,鼓励幼儿运用已有的经验,大胆地进行猜想和解释,按照自己的想法来验证,把问题弄个水落石出。石头和石头碰撞可以撞出火花,争论一下也许就有新的思路,新的方法。如“怎样使鸡蛋落下来不破”的活动中,幼儿发现了各种让鸡蛋落下来不破的方法,但是有一种方法幼儿运用的材料是相同的,实验的结果却是不一样的,那就是把鸡蛋放在瓶子里,再在鸡蛋外面包上海绵,为什么同样的材料会有不同的實验结果呢?于是我就组织幼儿探讨交流,再次探索,他们发现鸡蛋外面包的海绵多了鸡蛋掉下来就不破。鸡蛋外面包的海绵少了,那鸡蛋落下来就会破。在一次次的争论中孩子们也学会了倾听别人的探索和发现,“倾听”让幼儿获得了更多的信息,也让我们进一步了解了孩子的想法。为我们及时调整教育行为提供依据,也为更好的发展幼儿的探索能力提供了保证。
科学教育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实施科学教育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教师不仅要给幼儿科学知识,重要的是让幼儿掌握学科学的方法。幼儿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动者,而不是被动接受的容器。就幼儿而言,探索的本身比通过探索获得的知识更为重要。因此教师要作好幼儿学科学的引路人,引导幼儿去探索,学习怎样去获得答案,通过幼儿自身的生活去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