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的概念出发,阐述了初中物理课堂生活化教学策略,以期为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初中物理
引言
物理是一门非常复杂、抽象的理科学科,其中诸多物理现象都和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特别是初中物理知识,它的理论、原理、内容和生活的关联度都非常大。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以生活化教学理念展开教学,是物理教学的必然趋势,也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物理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学校的软硬件配置得到了相应的改善,教育教学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尽管如此,有些偏远地区乡镇初中的教学水平依旧不是很高,毕业生的升学率还不是太高,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要分流到职业学校就读,或是直接步入社会,从事社会劳动,为当地社会发展服务。基于此,与日常生产生活紧密联系的物理学科,有责任把学生平常见到的与物理知识紧密联系的事或物运用到教学中,一方面,使学生获取相关物理知识,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养成一种善于观察、思考的习惯,提升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提供必要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从而更好地为当地社会的发展服务。
2初中物理课堂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2.1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上,物理教师必须依靠现实世界的经验,并从学生感兴趣的现实世界材料入手,不断地从生活中获得灵感,提升教学质量,开发课程资源,并通过模拟生活场景,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将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变成探究生活式物理学习,可以激发学困生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并逐步实现课程的完整性。例如,在教科版八年级物理《声现象》一课中,教师可以先以生活中声现象进行问题导入,再让学生之间讨论。小范围的讨论会使学生不再拘束,畅所欲言,充分描述自己在生活中的所见所闻,不害怕因为说错而丢脸。教师首先提出问题: “同学们,现在跟随老师做一个动作,将手轻轻放在同桌的喉咙上,同桌发出声音,我们感受一下手部传来的感觉,然后告诉我,你感受到了什么?”这时,学生会按照教师说的去做,紧接着会有学生回答: “老师,我感受到了微微的振动。”然后,教师再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实验教具———大米、一部接着喇叭的录音机。这时,学生看到教师拿出这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物品出来,兴趣会被充分地激发出来。教师此时可以将大米放在音响喇叭的“纸盆”上,对学生说: “同学们,你们见过跳舞的大米吗?”学生会陷入沉思: “大米怎么会跳舞?”教师可以趁着学生疑惑并兴趣盎然时,接通电源并播放声音。这时,学生会看见大米真的在“纸盆”上翩翩起舞。教师还可以请一名学生将手放在“纸盆”上,请他告诉其他同学是什么感受。这样,“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这一抽象的物理概念就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物品直观地表现出来,进一步激发学生兴趣,将知识牢牢地印入学生的脑海,并在学习成绩上体现出来。
2.2结合生活案例激发实验动机
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有很大关联,基于生活化进行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能够加强学生对物理实验知识的理解,达到巩固物理基础知识的目的。在初中物理实验生活化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生活案例进行实验教学,如将生活用电与物理电学知识结合起来,使学生依据生活经验判断分析物理实验现象,扎实掌握物理电学基础知识。例如,教师在“生活用电”实验教学中,在开展实验前,让学生结合家庭电路构造进行初步分析,并提出“在生活中都见过哪些家庭电路组成构件呢?”“这些电路组成构件之间又是怎样连接的?”等生活相关问题,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思考,使学生明确家庭电路由低压供电线、保险丝、插座、灯座、开关等要素组成,掌握插座与灯座并联、控制电器开关与电器串联等知识。同时,教师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演示家庭电路组成连接过程,让学生在观看演示实验的过程中,掌握火线和零线的辨识技巧,学会用测电笔辨别两种电线,分析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原因,了解用电中可能引发的安全事故,巩固学生的物理电学知识,强化学生生活用电知识。
2.3利用生活现象创设问题情境,正确引导学生加强科学探究能力
我国新课程针对初中物理教学明确规定,必须要加强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事实上,就初中物理学科来讲,原本就是科学体系的内容,其教学过程能够变成学生科学探究过程。众所周知,科学探究有多个步骤,详细如下: 第一,提出问题; 第二,猜想和假设; 第三,合理制订计划和设计实验; 第四,开展实验和搜集证据; 第五,分析和论证; 第六,客观评估; 第七,沟通和合作。在这其中,提出问题属于先导环节,也是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展探究学习的重点。作为初中物理教师可以利用生活现象设置合理问题,使学生结合个人的生活经验尝试着自主加深以及猜想问题,以确保探究正常进行,而且在探究过程中培养自身的科学探究能力。比如,对“牛顿第一定律”进行讲解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一下自己平时的生活现象,想想这些问题: 在球场上运动员踢足球时,运动员只要用脚稍微踢一下球,球就会动,但是即使不用脚踢球,球还是会动一会儿,不会马上停,那么,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其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足球滚着滚着就静止不动,这又是什么原因? 脚踢足球后,球滚动速度不断减慢会发生改变,那么有哪些力使状态有所改变呢? 问题从易到难,不能在刚开始就提出难度大的问题,而是要逐层递增问题难度,鼓励学生进行更深層次的探究,要求他们尝试着自己假设以及猜想问题的根本原因,进而依靠自己的努力慢慢发现问题的最终答案。在此生活背景下对问题进行探究,从某种角度来看,就是学生实施科学探究,此教学可以使学生具有更强的科学探究能力。
结束语
总的来说,生活化物理教学是在现实生活经验、事件、现象等前提上展开的物理教学。它把晦涩抽象的知识与趣味、容易理解的生活现象相结合,来不断提高学生的认知力、思考力和理解力。这是一种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教学方式,也能够最大化帮助学生学好物理,打消对物理的抵触厌恶心理,更好地掌握和应用知识。因此,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多采用生活化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改变对物理的刻板印象,使其慢慢爱上物理,并乐于思考,勤于实操,从而提高物理水平。
参考文献:
[1]任二德.基于生活化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模式分析[J].教育界,2021(15):42-43.
[2]何永宏.融入生活化理念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初探[J].求知导刊,2021(14):26-27.
(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彭镇初级中学 610203)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初中物理
引言
物理是一门非常复杂、抽象的理科学科,其中诸多物理现象都和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特别是初中物理知识,它的理论、原理、内容和生活的关联度都非常大。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以生活化教学理念展开教学,是物理教学的必然趋势,也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物理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学校的软硬件配置得到了相应的改善,教育教学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尽管如此,有些偏远地区乡镇初中的教学水平依旧不是很高,毕业生的升学率还不是太高,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要分流到职业学校就读,或是直接步入社会,从事社会劳动,为当地社会发展服务。基于此,与日常生产生活紧密联系的物理学科,有责任把学生平常见到的与物理知识紧密联系的事或物运用到教学中,一方面,使学生获取相关物理知识,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养成一种善于观察、思考的习惯,提升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提供必要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从而更好地为当地社会的发展服务。
2初中物理课堂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2.1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上,物理教师必须依靠现实世界的经验,并从学生感兴趣的现实世界材料入手,不断地从生活中获得灵感,提升教学质量,开发课程资源,并通过模拟生活场景,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将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变成探究生活式物理学习,可以激发学困生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并逐步实现课程的完整性。例如,在教科版八年级物理《声现象》一课中,教师可以先以生活中声现象进行问题导入,再让学生之间讨论。小范围的讨论会使学生不再拘束,畅所欲言,充分描述自己在生活中的所见所闻,不害怕因为说错而丢脸。教师首先提出问题: “同学们,现在跟随老师做一个动作,将手轻轻放在同桌的喉咙上,同桌发出声音,我们感受一下手部传来的感觉,然后告诉我,你感受到了什么?”这时,学生会按照教师说的去做,紧接着会有学生回答: “老师,我感受到了微微的振动。”然后,教师再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实验教具———大米、一部接着喇叭的录音机。这时,学生看到教师拿出这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物品出来,兴趣会被充分地激发出来。教师此时可以将大米放在音响喇叭的“纸盆”上,对学生说: “同学们,你们见过跳舞的大米吗?”学生会陷入沉思: “大米怎么会跳舞?”教师可以趁着学生疑惑并兴趣盎然时,接通电源并播放声音。这时,学生会看见大米真的在“纸盆”上翩翩起舞。教师还可以请一名学生将手放在“纸盆”上,请他告诉其他同学是什么感受。这样,“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这一抽象的物理概念就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物品直观地表现出来,进一步激发学生兴趣,将知识牢牢地印入学生的脑海,并在学习成绩上体现出来。
2.2结合生活案例激发实验动机
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有很大关联,基于生活化进行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能够加强学生对物理实验知识的理解,达到巩固物理基础知识的目的。在初中物理实验生活化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生活案例进行实验教学,如将生活用电与物理电学知识结合起来,使学生依据生活经验判断分析物理实验现象,扎实掌握物理电学基础知识。例如,教师在“生活用电”实验教学中,在开展实验前,让学生结合家庭电路构造进行初步分析,并提出“在生活中都见过哪些家庭电路组成构件呢?”“这些电路组成构件之间又是怎样连接的?”等生活相关问题,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思考,使学生明确家庭电路由低压供电线、保险丝、插座、灯座、开关等要素组成,掌握插座与灯座并联、控制电器开关与电器串联等知识。同时,教师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演示家庭电路组成连接过程,让学生在观看演示实验的过程中,掌握火线和零线的辨识技巧,学会用测电笔辨别两种电线,分析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原因,了解用电中可能引发的安全事故,巩固学生的物理电学知识,强化学生生活用电知识。
2.3利用生活现象创设问题情境,正确引导学生加强科学探究能力
我国新课程针对初中物理教学明确规定,必须要加强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事实上,就初中物理学科来讲,原本就是科学体系的内容,其教学过程能够变成学生科学探究过程。众所周知,科学探究有多个步骤,详细如下: 第一,提出问题; 第二,猜想和假设; 第三,合理制订计划和设计实验; 第四,开展实验和搜集证据; 第五,分析和论证; 第六,客观评估; 第七,沟通和合作。在这其中,提出问题属于先导环节,也是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展探究学习的重点。作为初中物理教师可以利用生活现象设置合理问题,使学生结合个人的生活经验尝试着自主加深以及猜想问题,以确保探究正常进行,而且在探究过程中培养自身的科学探究能力。比如,对“牛顿第一定律”进行讲解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一下自己平时的生活现象,想想这些问题: 在球场上运动员踢足球时,运动员只要用脚稍微踢一下球,球就会动,但是即使不用脚踢球,球还是会动一会儿,不会马上停,那么,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其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足球滚着滚着就静止不动,这又是什么原因? 脚踢足球后,球滚动速度不断减慢会发生改变,那么有哪些力使状态有所改变呢? 问题从易到难,不能在刚开始就提出难度大的问题,而是要逐层递增问题难度,鼓励学生进行更深層次的探究,要求他们尝试着自己假设以及猜想问题的根本原因,进而依靠自己的努力慢慢发现问题的最终答案。在此生活背景下对问题进行探究,从某种角度来看,就是学生实施科学探究,此教学可以使学生具有更强的科学探究能力。
结束语
总的来说,生活化物理教学是在现实生活经验、事件、现象等前提上展开的物理教学。它把晦涩抽象的知识与趣味、容易理解的生活现象相结合,来不断提高学生的认知力、思考力和理解力。这是一种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教学方式,也能够最大化帮助学生学好物理,打消对物理的抵触厌恶心理,更好地掌握和应用知识。因此,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多采用生活化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改变对物理的刻板印象,使其慢慢爱上物理,并乐于思考,勤于实操,从而提高物理水平。
参考文献:
[1]任二德.基于生活化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模式分析[J].教育界,2021(15):42-43.
[2]何永宏.融入生活化理念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初探[J].求知导刊,2021(14):26-27.
(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彭镇初级中学 61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