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课程整合的思考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nglis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当前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主流社会文化,学校的教育使命决定了我们必须超越信息技术的工具意识,从构建课程文化基础的层面上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但时下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课程的整合受硬件、软件和评价体制等的制约很不尽人意,本文根据整合的内涵,提出了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课程整合的相应策略,及应避免的误区。
  关键词: 现代信息技术 小学科学课程 有效整合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学校教育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家用电脑的普及,教育信息化之路已成为必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也指出,在一切有条件的地方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应尽可能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科学教材虽几经修改,但目前教材中有关科技的内容仍然偏少,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部分内容的场景距离现在非常遥远,如史前生物,书上的插图和文字根本不能让学生了解它们的特征、生活年代与生活环境;部分内容远离学生的生活空间,如沙漠中的动物,学生缺乏直观感受,仅靠书本难以达成课程目标。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和小学科学课程的整合,学生可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新的学习环境,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自由地进行探究学习。现代信息技术提供的环境以其直观性、交互性、资源的丰富性与超时空性为小学科学教学开辟了一个新型的开放式的学习空间,可从不同领域、不同层面、不同角度获取信息,弥补科学教材信息量不足的缺陷,全面提高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和信息素养,促进课程目标的达成。然而我们调查后发现各学校的信息技术基本停留在“信息技术课程”阶段,少数教师虽然将信息技术运用到教学中,但仅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而大部分教师、学校,特别是农村小学,其教学手段依然墨守传统,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动手操作为辅,至于上升至“课程文化”层面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工作,尚无真正展开。因此切实理解现代信息技术和小学科学课程整合的内涵,真正实现现代信息技术和小学科学课程的整合,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高质量的科学信息,开辟一个新型的更广阔学习空间,为教师提供更多样、更先进的教学手段,以更好地达成课程目標培养学生的能力是摆在小学科学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课程整合的内涵
  到底何谓现代信息技术与科学课程的整合,众说纷纭。南国农教授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将信息技术以工具的形式与课程融为一体,也就是将信息技术融入课程教学体系各要素中,使之成为教师的教学工具、学生的认知工具、重要的教材形态、主要的教学媒体。或者将信息技术融入课程教学的各个领域:班级授课、小组学习、自主学习,使之既是学习的对象,又是学习的手段。吴焕庆认为真正的整合关注学生的需求、关注学习的过程和目标,摒弃了技术至上的观念,技术该用时就用,不该用时就不用,要用得恰到好处,也就是说在整合的过程中不一定非要用计算机、网络、课件,我们可以采用网络学习与传统学习结合的方式,可以采用视听媒体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自主学习与接受式相结合的方式,等等。何克抗教授认为应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新型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索、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从而把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较充分地发挥出来,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从而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
  我们比较认同南国农、何克抗教授的观点,认为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课程整合,应是在现代教育思想、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广泛应用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使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融合为一个整体,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和学的观念以及相应的学习目标,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并培养终身学习能力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整合”的主要特征是不仅将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用于辅助教或辅助学,而且强调要利用信息技术创建理想的学习环境、全新的学习方式与教学方式,从而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整合与CAI(计算机辅助教学)有所不同,在CAI中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师教学的演示工具,在整合中它不仅是教师的教学工具,而且是学生的认知工具,更是一种重要的教材形态。
  三、制约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课程整合的因素
  (一)硬件匮乏。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必须以教育信息化作为物质前提。据统计,2003年我国中小学已经建立的校园网数量约26500所,但由于我国人多地广,教育资源还是存在着“僧多粥少”的现象,别说偏僻山区,就连一般的农村学校也很少能够达到教育信息化的要求。就海门地区而言,教学条件较好的城区小学的教室里也没有配备多媒体设备,只是配备了几个多功能教室和计算机教室。乡镇小学一般只有一个多功能教室和一个计算机教室。村小的教学设备更差,电脑很少,有些学校甚至没有与因特网相连接,只是在自己的局域网中,不能实现与其他地区资源的共享。所以教学设备的匮乏大大制约了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课程整合。
  (二)软件欠缺。
  1.教师的教学观念滞后
  一部分学校领导和教师缺乏教育理论的学习,不能借鉴和吸收先进的教育理念,传统的学科中心论根植于思想深处,认为应用信息技术只是一种简单的形式主义,不相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作用;或者他们虽然相信整合存在着一定的效果,但由于传统的影响,还是倾向于选择自己所熟悉的方式进行教学。
  2.整合的内涵不清
  少数教师不理解整合的含义,无从下手整合;多数教师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认识停留在CAI(计算机辅助教学)阶段,以为只要用了电脑、课件就是“整合”;还有一些教师认为只要使用计算机,让学生上网资料收集就行了,不理解整合的目标、内涵与有效整合的方法。
  3.教师的能力瓶颈
  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课程的整合,要求教师既具有课程的能力,又具有信息技术的能力。我国对教师没有课程能力方面的要求,所以很少有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特点和教学内容设计出“整合”教案。另外,技术的发展速度是十分迅速的,而作为个体的教师认知是很有限的。在调查中发现,一般的学科教师很难熟练地运用常见的信息技术工具,能力方面的不足也是一个实实在在制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瓶颈。
  4.时间的限制
  一般的科学课的老师周课时数在16节左右,有的还要负责管理科学教室、科学实验室和教学仪器,这需占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准备一节整合的课所花的时间可能是普通课的十倍,甚至更多。因此一般教师都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完成“整合”教学的设计和实施。
  (三)评价体制陈旧
  目前,评价教师教学水平的主要标准仍是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成绩的评定手段仍是传统的笔试,而纸笔考试又很难体现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综合能力。没有一个测量与评价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标准,教师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而付出的努力得不到认可,因而一些教师不愿“自讨苦吃”。
  四、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课程整合的策略
  (一)整合多种资源,力争硬件达标。
  1.争取政策扶持和民间资助
  小学的教育资金大部分来自于地方政府,要想从根本上解决硬件资源不足的问题,关键是要争取获得政府的重视。从而得到政策上的扶持,加大教育投入。还可以争取民间资助,通过各种途径,获得其他形式的赞助,添置或更新教学设备。
  2.实现“差校”的合并
  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有效实施,目前生源正逐渐减少。针对这种现状,我们可将一些规模较小、办学条件较差的小学合并,使有限的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尽量实现办学条件的现代化,满足“整合”的硬件要求。
  (二)采取多种手段,强化软件建设。
  1.更新教师观念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教师的观念直接影响着“整合”的实施。因此学校要经常组织现代教育思想、教育理论的学习,如学习有关课程整合的理论,还可以请一些教育专家学者来校讲学,渗透先进的教育理念,使教师的观念与时俱进;组织观摩信息技术与科学课程整合的研究课(或研究课录像),分析他人整合成功的经验,发现他人在整合中的不足或值得思考的地方,深入探讨信息技术融入科学课堂教学的时机、环节和作用,提高教师进行课程整合的理论水平,从理论上为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课程的整合作好准备。
  2.建议师范开设科学教育专业
  由于“科学”课程承担着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重任,在整个小学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因此必须逐步建设一支专职的小学科学教师队伍。
  我们建议在师范教育中开设科学教育专业,该专业可同时开设科学教育和信息技术两大主干课程,以培养新型的科学教师。新型的小学科学教师应既有充分的科学知识基础,又有足够的信息技术能力,到小学后可兼教信息技术课程和科学课程。这样既可为“整合”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又便于教学时间的灵活支配(因为有的“整合”课一课时不能完成,而兼任科学课和信息技术课的教师就可统筹安排)。
  3.加强在职培训
  对现任小学科学教师,应制定专门的上岗培训计划。针对大多数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不高的现状,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音频、视频、图像处理,课件、动画、网页制作等,培训的方式可以是远程学习和校内培训。为督促培训的有效实施,还可举办“课件制作及课程整合教学设计”等的比赛(适合各科教师)。
  4.创建内容丰富的资源库
  内容丰富的资源库为教师的教学设计和学生的自主探索提供了保障,教师应有意识地创建并积累有价值的信息资源,为自己提供丰富的教学素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内容。准备一节现代信息技术与科学课程整合的课程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许多教师在短时间内很难找收集齐需要的信息资料。如果多数的信息资料或课件都需要教师自己去搜集和开发,不但耗时,而且耗费精力。因此,我们提倡实现区域资源共享。各教师把自己的教学成果和搜集的信息存入本校的资源库中,并不断丰富和更新资源库的内容,通过区域网实现资源共享。科学教师也可创建自己的个人网页或Blog,通过网络实现资源的“大同”。
  (三)改革评价体制,奖励有效“整合”。
  目前的教育评价只关注教学的结果,不能体现教学过程,不利于进行教学改革。应该改革传统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关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为教师进行课程整合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如科学课的测试,除笔试外,也可以“小课题”的形式以封闭的方式進行(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进行),还可以课题的形式以开放的方式进行。另外对课程整合付出努力并获得一定效果的教师,应当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促进教师对课程整合的进一步研究,推动教学改革的深入进行。
  五、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课程有效整合应避免的误区
  (一)忽视课程目标。
  在进行“整合”时,我们应避免偏离课程目标,侧重于使用信息技术,或只重视整合的形式,对搜索得的材料只是停留在浅表性的层面上,忽视整合的效果的现象。整合的主体是课程而非信息技术,切勿主次颠倒,牺牲课程目标的实现。
  (二)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整合的教学方式虽然是基于网络环境的自主探索性为主的,但教师的主导地位不能动摇,并且由于小学生认识水平还不够完善,自制能力还比较低,在以多媒体和网络资源为主的信息技术学习环境下,如果教师的主导不力,就可能导致学生“玩的离谱”而影响教学实效。因此在信息技术与科学课程整合的过程中,教师仍然必须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三)忽视其他教学资源。
  在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中,教师不能过于夸大信息技术的作用,应该合理地利用网络资源与其它教学资源,为教学目标的实现服务。
  (四)忽视交流与合作。
  浩瀚的网络给学生提供了功能强大和丰富的资源,学生在课堂上被网络中精彩的信息吸引,专注于个人的实践性操作和学习体验,易使交流合作与测试环节流于形式。同时,过多强调学生的个体学习,易导致学生偏离团队精神、协作解决问题这一重要的能力目标。教师在整合过程中必须予以注意。
  (五)滥用整合。
  教师要避免过于依赖“整合”,忽视其他教学资源的应用,甚至以为只有整合的课才体现了先进的教育理念,才是好课。整合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能力。如果用实验探究的方法或者CAI能够达到目的,就不需要使用整合。总之,教师应该能选择达成课程目标的最佳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来进行教学。
  (六)认为整合应有固定模式。
  整合并没有固定的模式,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整合。
  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课程的有效整合将会经过一个长期磨合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教师应该将信息素养的培养和科学课程的目标有机结合起来,在最适当的时候用最适当的方法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课程的整合。
  
  参考文献:
  [1]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科学学科整合的有效策略的研究开题报告.现代教育网.
  [2]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3]金美芳.推广信息技术.整合课程文化.物理教学探讨,2006,(1).
  [4]南国农.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几个理论和实际问题(上).电化教育研究,2002,(1).
  [5]吴焕庆.科学发展观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启示.中小学电教,2006,(3).
  [6]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理论与方法.电教教育研究,2005,(1).
其他文献
摘 要: 本文通过对高校课余运动训练疲劳产生的原因分析,结合高校运动队训练现状,从训练学、保健医学等学科入手,介绍了一些解决高校运动队训练的疲劳的方法。  关键词: 高校课余运动训练 疲劳恢复 问题 措施    运动性疲劳是指运动员在运动训练之中、之后,竞赛之后有机体感到劳累,随即机体工作能力暂时降低的过程。疲劳是正常的生理现象,是运动进行达到一定程度后的正常反应,现在的观点是:没有疲劳就没有训练
摘 要: 本文作者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就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教学,提高课堂教学实效,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 高中数学 探究性教学 教学效能    探究能力作为学生应该具有的三大能力之一,新课程标准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广大教师在教学中也进行了深入的实践和探索,并收获了丰硕的教研成果。我结合自己的实践探究体会,谈谈在提升高中数学探究性教学效能方面的一些做法和措施。 
提要:灵异新闻指报道自然界中的异常或巧合现象,将它和现实中的重大社会议题相联系,并附会以某种意义的新闻。它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祥瑞灾异和谶纬思想观念的反映,是非科学的,同时,它又是民族心理的表现,应该科学对待。灵异新闻具有正面传播效应和负面传播效应。对于灵异新闻在实践中应坚持客观叙事原则、解释原则和从严控制原则。  关键词:灵异新闻 迷信 新闻写作 新闻政策    灵异新闻    灵异指的是自然界出现
摘 要: 本文从创业教育理念分析健美操的创业教育实践的可行性,从实践探索剖析开发学生创业素养教育的有效路径,认为从创业素养层面进行渗透,培养学生的创业转岗能力,充分发挥现代学校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更具有独特的科学价值。  关键词: 职业院校 健美操教学 创业素养    健美操教学在向学生传授知识、技术、技能,发展身体素质的同时,应该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专业知识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随着科学技术的
摘 要: 体育游戏以促进身体健康为目的,它可以培养学生的机智、勇敢、顽强等意志品质,并能提高学生的各项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本文分析了体育游戏的概念、特点,以及其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策略与注意事项。  关键词: 体育游戏 体育教学 教学策略 运用    体育游戏是游戏的一种,是按一定目的和規则进行的一种有组织的体育活动,也是一种有意识的、创造性的和主动性的活动,其基本特征是大众性、普及性和娱乐性。
摘 要: 体育与健康课和信息技术的整合还非常欠缺,本文作者通过对体育教师的调查和访谈,找出了几个主要矛盾,并结合其他学科的整合经验,提出了几点看法,以起到推动这两个学科整合的作用。  关键词: 体育与健康课 信息技术 学科整合    体育与健康课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
目的:观察加味柴胡加龙骨牡蛎颗粒联合抗癫痫西药治疗风痰闭窍型癫痫(全身强直-阵挛发作)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探讨加味柴胡加龙骨牡蛎颗粒治疗风痰闭窍型癫痫(全身强直-阵挛
摘 要: 随着信息技术改革的发展和深入,多媒体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已得到广泛的运用。计算机教学是抽象理论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的教学的系统,计算机辅助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和普及,能够优化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概念,突破重点和难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課堂教学效益。本文谈了多媒体在计算机教学中的作用与不足,提出教师将多媒体应用于计算机教学的时候,应当注重其合理应用,正确处理好教
摘 要: 行为导向教学法强调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或行动来培养和提高职业能力,是目前职业学校实践教学中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受到职教理论界和学校师生的欢迎。行为导向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包括模拟教学法、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其中项目教学法应用尤为广泛。  关键词: 中等职业学校 《计算机应用基础》 项目教学法    近年来,由于大学招生规模扩大,各类高中扩招,以及其他社会因素的影响,职业中学
摘 要: 传统教学模式使同学们在考试中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但是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新的形势对思想品德课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作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采取创设情境、发展求异思维、指导学生学法、关注生活和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等方法,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成功将学生从被动学习的地位转变成主动学习的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得到提高,从而取得明显的教学效果。  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