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小学年级的升高,数学难度、灵活性也在攀升,小学高年级的数学题目不仅仅是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更多地是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举一反三的应用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传授他们错题纠错方法,以此提高学生做题正确率和学习效率,通过纠错的方法寻找学生知识欠缺的地方,及时弥补并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本文对小学高年级数学计算题纠错方法进行了实践分析。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数学计算题;纠错方法
随着年级的升高对掌握的知识也有了更高要求,随之数学难度也提升许多,高年级的学生经过四、五年的学习,积累掌握了一定程度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同时也养成了自己的数学思维方式。因为知识掌握程度不同就造成了学生对知识应用能力也不尽相同,比如,在数学计算过程中,学生就会出现各种问题。对于高年级而言,侧重对他们计算能力的培养是数学学习中重要的技能,同时也能反映出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情况以及应用能力的高低。针对学生在数学计算题中漏洞百出,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传授他们自我纠错的方法,从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
一、加强学生心理素质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随之而来的压力也日渐增多,不难发现越是高年级的学生(如六年级)越是对闹钟比较敏感,面对复杂的计算题时会不由得紧张,这种不受控制的紧张心态会严重影响学生正常水平的发挥,同时增加了错误率。面对学生在数学计算时出现的诸多问题来看,多是因为心理紧张、压力大造成的计算错误。因此,教师应慢慢培养学生自信心,加强学生心理素质建设。
比如,某位六年级的学生在考试过程中遇到一道难题,几番尝试后仍解不出答案,就出现心理很慌张,然而还一直勉励自己可以做到不能放弃。然而这种心理暗示并未帮助其解决问题后便放弃这了这道难题,最后在完成其他题目之后又在仔细思考下正确作答了这道难题。通过以上案例可知,对于学生而言,在遇到难题困难的时候保持冷静、不轻言放弃是非常重要的,若是在考试中可以采取先跳过再补做的方式,在平时可以听听音乐放松一下再去做难题。经过这种缓解紧张情绪和一番心理建设后,能够让学生处于一种放松的状态,思维也会变得敏捷。因此,教师应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方法,才能为以后的能力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引导学生定式思维
经过几年的小学教学影响下,部分高年级学生在解答数学计算问题时已经养成了定式思维,体现在遇到计算题时是希望通过寻找之前做题经验和数学题目两者之间的联系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而不是先分析题目内容后构建数学公式。这种习惯性的思考方式会让高年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自觉养成先入为主的思维习惯,这种习惯会阻碍学生解题能力的发展和数学学习。基于此,教师首先应认识到学生存在这种不好的思维习惯并针对性进行引导和帮助,纠正高年级学生错误的思维方式,帮助学生改变思维定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多传授一些新颖的解题方式,拓宽学生思維空间,主动让学生养成用科学的思路解答问题。
第一,认真读题、注重数学计算解题步骤,比如,一道复杂的题目就需要注重运算顺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再算括号外面的,有加减乘除的要先算乘除后加减。在日常的数学计算联系时,教师就应该严抓学生计算步骤、明白运算之间的关系。第二,教师应引导学生养成及时自我纠错的习惯。做完计算题目还不是最终环节,需要学生再重新做一遍与第一遍进行比对,或者将所得结果带入题目中验算,通过这种纠错的方法发现问题的根源并对计算进行改正。在平时作业检查就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相互找作业的错误,从而提高学生纠错能力和降低计算失误率。此外,改变思维定式最好的方法就是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寻找不同的解决方法,这样才能达到全面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并灵活应用的目的,在平日练习中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我纠错习惯。
三、加强日常计算能力训练,引导学生自行运算
培养和提升小学高年级的数学计算能力是很有必要的,然而计算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就能简单提升的,需要高年级学生长期坚持练习、长时间积累纠错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有效提升小学高年级的计算能力,首先,教师应该加强学生日常做题训练、每天布置不同类型的计算题锻炼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做题能力、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纠错寻找出错原因、对所学知识查漏补缺。其次,教师应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做题,让家长提供支持减少干预学生做题结果,以此增强学生自信心和提升运算能力。最后,为了让学生很好地掌握纠错方法,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简单错误中发现自己的问题、分析错误产生的原因,再过渡到复杂问题的纠错中,以这种循序渐进的引导型的纠错方法能够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更容易接受,从而在查漏补缺中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四、结束语
综上可知,掌握和提升计算能力对小学高年级学生而言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数学能力,而提升这一项能力就需要教师对学生做题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有全面的了解,能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帮助他们提高计算能力,让他们自觉养成纠错的好习惯,从而提高解题的正确率。
参考文献:
[1]李惠龄.小学高年级数学计算题纠错方法的实践研究[J].考试周刊,2017,(56):96-97.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数学计算题;纠错方法
随着年级的升高对掌握的知识也有了更高要求,随之数学难度也提升许多,高年级的学生经过四、五年的学习,积累掌握了一定程度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同时也养成了自己的数学思维方式。因为知识掌握程度不同就造成了学生对知识应用能力也不尽相同,比如,在数学计算过程中,学生就会出现各种问题。对于高年级而言,侧重对他们计算能力的培养是数学学习中重要的技能,同时也能反映出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情况以及应用能力的高低。针对学生在数学计算题中漏洞百出,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传授他们自我纠错的方法,从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
一、加强学生心理素质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随之而来的压力也日渐增多,不难发现越是高年级的学生(如六年级)越是对闹钟比较敏感,面对复杂的计算题时会不由得紧张,这种不受控制的紧张心态会严重影响学生正常水平的发挥,同时增加了错误率。面对学生在数学计算时出现的诸多问题来看,多是因为心理紧张、压力大造成的计算错误。因此,教师应慢慢培养学生自信心,加强学生心理素质建设。
比如,某位六年级的学生在考试过程中遇到一道难题,几番尝试后仍解不出答案,就出现心理很慌张,然而还一直勉励自己可以做到不能放弃。然而这种心理暗示并未帮助其解决问题后便放弃这了这道难题,最后在完成其他题目之后又在仔细思考下正确作答了这道难题。通过以上案例可知,对于学生而言,在遇到难题困难的时候保持冷静、不轻言放弃是非常重要的,若是在考试中可以采取先跳过再补做的方式,在平时可以听听音乐放松一下再去做难题。经过这种缓解紧张情绪和一番心理建设后,能够让学生处于一种放松的状态,思维也会变得敏捷。因此,教师应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方法,才能为以后的能力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引导学生定式思维
经过几年的小学教学影响下,部分高年级学生在解答数学计算问题时已经养成了定式思维,体现在遇到计算题时是希望通过寻找之前做题经验和数学题目两者之间的联系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而不是先分析题目内容后构建数学公式。这种习惯性的思考方式会让高年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自觉养成先入为主的思维习惯,这种习惯会阻碍学生解题能力的发展和数学学习。基于此,教师首先应认识到学生存在这种不好的思维习惯并针对性进行引导和帮助,纠正高年级学生错误的思维方式,帮助学生改变思维定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多传授一些新颖的解题方式,拓宽学生思維空间,主动让学生养成用科学的思路解答问题。
第一,认真读题、注重数学计算解题步骤,比如,一道复杂的题目就需要注重运算顺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再算括号外面的,有加减乘除的要先算乘除后加减。在日常的数学计算联系时,教师就应该严抓学生计算步骤、明白运算之间的关系。第二,教师应引导学生养成及时自我纠错的习惯。做完计算题目还不是最终环节,需要学生再重新做一遍与第一遍进行比对,或者将所得结果带入题目中验算,通过这种纠错的方法发现问题的根源并对计算进行改正。在平时作业检查就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相互找作业的错误,从而提高学生纠错能力和降低计算失误率。此外,改变思维定式最好的方法就是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寻找不同的解决方法,这样才能达到全面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并灵活应用的目的,在平日练习中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我纠错习惯。
三、加强日常计算能力训练,引导学生自行运算
培养和提升小学高年级的数学计算能力是很有必要的,然而计算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就能简单提升的,需要高年级学生长期坚持练习、长时间积累纠错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有效提升小学高年级的计算能力,首先,教师应该加强学生日常做题训练、每天布置不同类型的计算题锻炼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做题能力、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纠错寻找出错原因、对所学知识查漏补缺。其次,教师应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做题,让家长提供支持减少干预学生做题结果,以此增强学生自信心和提升运算能力。最后,为了让学生很好地掌握纠错方法,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简单错误中发现自己的问题、分析错误产生的原因,再过渡到复杂问题的纠错中,以这种循序渐进的引导型的纠错方法能够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更容易接受,从而在查漏补缺中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四、结束语
综上可知,掌握和提升计算能力对小学高年级学生而言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数学能力,而提升这一项能力就需要教师对学生做题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有全面的了解,能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帮助他们提高计算能力,让他们自觉养成纠错的好习惯,从而提高解题的正确率。
参考文献:
[1]李惠龄.小学高年级数学计算题纠错方法的实践研究[J].考试周刊,2017,(56):9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