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改革下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对于学生发展有重要意义,因此加强核心素养教育成为学校教育的重点内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作为小学阶段教学的基础内容,受到教育界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基于核心素养发展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能够有效地建立学生的高效阅读意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从而有利于学生在今后发展中社会适应能力的增强。本文通过对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根据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针对性的阅读教学方式,以期提高小学阶段语文阅读的教学水平,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
关键词:核心素养 小学语文 阅读指导 方法探析
小学是学生接受知识的基础阶段,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健康学习观,树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该阶段加强语文阅读的教学能够加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力,清晰地表达出自身的观念与想法,从而提高在社会中的适应能力,利于学生今后的长期稳定发展。在教育改革的新时期,教师要对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方式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分析,结合小学生自身的学习特点与知识接受能力,从而有针对性地对阅读教学方式进行优化与完善。这就要求教师要保证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从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出发,针对小学阶段学生探索性、好奇心和创造性强的特点,对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内容进行补充与优化,从而在教学中建立学生的语文知识体系,强化学生的语文阅读基础,提高学生的语文词汇量和阅读、写作能力,拓宽学生的学习思维与知识视野,从而推动学生语文整体能力的提高,引导学生的全面综合发展。
一、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观念传统落后
由于传统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虽然当前语文教材已经明确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针对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但部分教师仍然存在落后的教学观念,在教学过程中认为小学语文阅读就是简单的讲解课文本身,引领学生学习课文中出现的词语与写作方法,过分强调对句子表面的解析,忽略了深层挖掘文章的中心思想与写作方式之间的联系,导致学生难以将语文阅读与自身的知识储备结合起来,限制了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发展,对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起到消极阻碍作用。
(二)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不突出
1.教学解释方式过于单一,学生学习主动性差
根据对当前教师在语文阅读上的教学现状调查发现,大多数教师采用传统的灌输性教学方式,主要由教师对学生提出思考问题,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简单的对问题进行梳理与思考,这种教学方式忽略了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使教师承担起绝对的教学引导作用,导致学生的学习思维与思考角度受到教师引导的过分干预,容易引起学生的惯性思维与被动式思考,不利于学生在语文阅读中的思考主动性。同时由于语文阅读的教学课时较短,使教师无法针对课文进行写作方式、语句运用以及中心思想的深度剖析,只能对文章表面进行简单的解释,这种追求教学进度的方式导致教学解释过于单一,导致小学阶段的学生在知识接受和消化上存在困难,不利于学生将阅读知识内化为自身的知识系统,难以建立自身良好的阅读体系。
2.小学生阅读思维简单
由于目前大多数教师采用灌输式的语文阅读教学方式,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没有积极地对学生提出相关的语文阅读问题,学生无法与教师进行学习思想的有效交流,这种不交流、不讨论的教学方式割裂了师生之间的合作关系,导致教师无法及时接收到学生的学习反馈,无法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完善。同时教师单方面的教学会减少学生小组间交流的时间,致使学生缺少合作学习的教学,不利于学生学习其他优秀思想,导致学生的思维宽度受限,固化思维严重,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3.教师语文阅读教学方式简单死板
课堂教学是学生接受语文阅读知识的主要途径,课堂教学的水平直接影响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师必须要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优化课堂教学方式。但在目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上,教师的教学方式存在简单死板的问题,如在引领学生学习古诗类的文章阅读时,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背诵式教学,在对学生解释基本的文言文词义和基本的中心思想后,即要求學生背诵全文,并不对其中含有的古代事物进行进一步的解释,导致学生对文章整体的写作思路和文笔的运用目的缺少充分的理解。这种简单的教学方式会使学生在阅读学习结束后依然保留着一知半解的状态,难以在今后的阅读和写作中运用学到的知识,不利于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
二、基于核心素养发展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一)树立教师先进的教育观念,实现学用结合
针对目前教师教育观念传统落后的问题,要提高小学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水平,首先要树立教师先进的教学观念,从根本上重视对学生语文阅读的教学。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坚持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转变传统的应试教育思想,重点培养学生的语文理解力,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加强对文化的感知,在文章的讲解中突出其中包含的文化魅力,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逐渐加强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简单的语言文字进行发散性的思考。同时作为一门应用类的科目,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要以实践应用为导向,做到知识来源于实践并回归于实践,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明显的好动性和好奇心,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可以结合生活现象进行具体讲解,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提高阅读兴趣。如在讲解《丁香结》的文章阅读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中展示丁香花的图案和视频,使学生能够在具体的观赏中感受到作者所描写的“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教师再针对这种描写叙述文章所突出的思想,使学生能够在增强语言基础的同时加强自身的思想感知能力,实现阅读知识与实践应用的结合。
(二)确保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加强学生学习主动性
在当前教育改革的新形势下,教师要加强学生的核心素养,必须转变师生的教学角色,突出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进行引导性教学,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中积极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由于小学语文阅读课的时长限制,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时间,对学生提问具有引导性的问题,培养学生的主动思考意识,并观察学生在思考中表现出的问题,掌握学生存在的错误思路和思考偏差,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对学生的漏洞教学,使学生能够在自由思考的过程中高效的增强自身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情感感知力。 同时教师要在教学中重点培养学生的探索与发现意识,从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出发,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引导。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自我管控能力较差,缺乏自主学习意识,因此教师要在日常的教学生活中发现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根据学生的兴趣安排教学内容,如小学生普遍对自然界有较强的探索欲,教师就可以有针对的讲解自然类的阅读文章,并在讲解的过程中进行自然科学知识的普及,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拓宽学生的视野,强化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创新语文阅读考核方式
在目前的小学语文阅读考核方式中,大多采用的还是传统的书面考试方式,这种考核方式虽然能够对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有直观的把握,但是,单纯的书面考核会导致学生的阅读能力限制在考试范围中,降低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能力提升。因此教师要对考核内容进行改革,将平时的课堂和生活表现纳入考核内容。这种综合类的考核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重视自身在阅读感知力和情感理解上的能力提升,并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积极运用课堂知识,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全面提升,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与长期提高。
小學语文作为小学阶段学习的基础科目,语文阅读能力的提升对学生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情感感知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树立先进的教学观念,重视学生的阅读学习,并通过加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和学用结合,将语文阅读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同时改革语文阅读的考核方式,以全面性的考核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全面提升,从而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彦妮《围绕核心素养构建小学语文阅读课堂》,《学周刊》2021年第2期。
[2] 邓宝霞《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探究》,《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21年第1期。
[3] 霍煜《谈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神州》2021年第4期。
[4] 马丽霞《核心素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培养策略分析》,《考试周刊》2021年第11期。
[5] 陈雪洁《基于核心素养下自主学习模式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读与写》2021年第1期。
[6] 李传华《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思考》,《天津教育》2021年第1期。
关键词:核心素养 小学语文 阅读指导 方法探析
小学是学生接受知识的基础阶段,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健康学习观,树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该阶段加强语文阅读的教学能够加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力,清晰地表达出自身的观念与想法,从而提高在社会中的适应能力,利于学生今后的长期稳定发展。在教育改革的新时期,教师要对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方式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分析,结合小学生自身的学习特点与知识接受能力,从而有针对性地对阅读教学方式进行优化与完善。这就要求教师要保证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从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出发,针对小学阶段学生探索性、好奇心和创造性强的特点,对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内容进行补充与优化,从而在教学中建立学生的语文知识体系,强化学生的语文阅读基础,提高学生的语文词汇量和阅读、写作能力,拓宽学生的学习思维与知识视野,从而推动学生语文整体能力的提高,引导学生的全面综合发展。
一、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观念传统落后
由于传统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虽然当前语文教材已经明确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针对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但部分教师仍然存在落后的教学观念,在教学过程中认为小学语文阅读就是简单的讲解课文本身,引领学生学习课文中出现的词语与写作方法,过分强调对句子表面的解析,忽略了深层挖掘文章的中心思想与写作方式之间的联系,导致学生难以将语文阅读与自身的知识储备结合起来,限制了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发展,对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起到消极阻碍作用。
(二)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不突出
1.教学解释方式过于单一,学生学习主动性差
根据对当前教师在语文阅读上的教学现状调查发现,大多数教师采用传统的灌输性教学方式,主要由教师对学生提出思考问题,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简单的对问题进行梳理与思考,这种教学方式忽略了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使教师承担起绝对的教学引导作用,导致学生的学习思维与思考角度受到教师引导的过分干预,容易引起学生的惯性思维与被动式思考,不利于学生在语文阅读中的思考主动性。同时由于语文阅读的教学课时较短,使教师无法针对课文进行写作方式、语句运用以及中心思想的深度剖析,只能对文章表面进行简单的解释,这种追求教学进度的方式导致教学解释过于单一,导致小学阶段的学生在知识接受和消化上存在困难,不利于学生将阅读知识内化为自身的知识系统,难以建立自身良好的阅读体系。
2.小学生阅读思维简单
由于目前大多数教师采用灌输式的语文阅读教学方式,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没有积极地对学生提出相关的语文阅读问题,学生无法与教师进行学习思想的有效交流,这种不交流、不讨论的教学方式割裂了师生之间的合作关系,导致教师无法及时接收到学生的学习反馈,无法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完善。同时教师单方面的教学会减少学生小组间交流的时间,致使学生缺少合作学习的教学,不利于学生学习其他优秀思想,导致学生的思维宽度受限,固化思维严重,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3.教师语文阅读教学方式简单死板
课堂教学是学生接受语文阅读知识的主要途径,课堂教学的水平直接影响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师必须要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优化课堂教学方式。但在目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上,教师的教学方式存在简单死板的问题,如在引领学生学习古诗类的文章阅读时,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背诵式教学,在对学生解释基本的文言文词义和基本的中心思想后,即要求學生背诵全文,并不对其中含有的古代事物进行进一步的解释,导致学生对文章整体的写作思路和文笔的运用目的缺少充分的理解。这种简单的教学方式会使学生在阅读学习结束后依然保留着一知半解的状态,难以在今后的阅读和写作中运用学到的知识,不利于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
二、基于核心素养发展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一)树立教师先进的教育观念,实现学用结合
针对目前教师教育观念传统落后的问题,要提高小学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水平,首先要树立教师先进的教学观念,从根本上重视对学生语文阅读的教学。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坚持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转变传统的应试教育思想,重点培养学生的语文理解力,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加强对文化的感知,在文章的讲解中突出其中包含的文化魅力,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逐渐加强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简单的语言文字进行发散性的思考。同时作为一门应用类的科目,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要以实践应用为导向,做到知识来源于实践并回归于实践,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明显的好动性和好奇心,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可以结合生活现象进行具体讲解,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提高阅读兴趣。如在讲解《丁香结》的文章阅读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中展示丁香花的图案和视频,使学生能够在具体的观赏中感受到作者所描写的“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教师再针对这种描写叙述文章所突出的思想,使学生能够在增强语言基础的同时加强自身的思想感知能力,实现阅读知识与实践应用的结合。
(二)确保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加强学生学习主动性
在当前教育改革的新形势下,教师要加强学生的核心素养,必须转变师生的教学角色,突出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进行引导性教学,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中积极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由于小学语文阅读课的时长限制,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时间,对学生提问具有引导性的问题,培养学生的主动思考意识,并观察学生在思考中表现出的问题,掌握学生存在的错误思路和思考偏差,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对学生的漏洞教学,使学生能够在自由思考的过程中高效的增强自身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情感感知力。 同时教师要在教学中重点培养学生的探索与发现意识,从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出发,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引导。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自我管控能力较差,缺乏自主学习意识,因此教师要在日常的教学生活中发现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根据学生的兴趣安排教学内容,如小学生普遍对自然界有较强的探索欲,教师就可以有针对的讲解自然类的阅读文章,并在讲解的过程中进行自然科学知识的普及,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拓宽学生的视野,强化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创新语文阅读考核方式
在目前的小学语文阅读考核方式中,大多采用的还是传统的书面考试方式,这种考核方式虽然能够对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有直观的把握,但是,单纯的书面考核会导致学生的阅读能力限制在考试范围中,降低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能力提升。因此教师要对考核内容进行改革,将平时的课堂和生活表现纳入考核内容。这种综合类的考核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重视自身在阅读感知力和情感理解上的能力提升,并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积极运用课堂知识,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全面提升,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与长期提高。
小學语文作为小学阶段学习的基础科目,语文阅读能力的提升对学生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情感感知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树立先进的教学观念,重视学生的阅读学习,并通过加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和学用结合,将语文阅读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同时改革语文阅读的考核方式,以全面性的考核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全面提升,从而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彦妮《围绕核心素养构建小学语文阅读课堂》,《学周刊》2021年第2期。
[2] 邓宝霞《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探究》,《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21年第1期。
[3] 霍煜《谈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神州》2021年第4期。
[4] 马丽霞《核心素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培养策略分析》,《考试周刊》2021年第11期。
[5] 陈雪洁《基于核心素养下自主学习模式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读与写》2021年第1期。
[6] 李传华《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思考》,《天津教育》2021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