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把握好导读的重点、角度和方向,加强朗读的指导和感悟,构建自主的课堂,使学生通过独立阅读、探究性阅读、创造性阅读,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评价,同时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
【关键词】恰当;自主;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朗读、感悟的指导,引导学生通过独立阅读、探究性阅读、创造性阅读,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评价,同时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那么,如何发挥教师在导读过程中的引领作用,构建自主的课堂?教师除了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性差异,鼓励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并给予恰当的肯定和评价外,更重要的是把握好导读的重点、角度和方向。下面谈谈在阅读教学中的一些具体做法。
一、着眼全文,读中感知
“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要求学生具有的语文基本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提出精准的、涵盖全文的问题或读文要求,就能帮助学生很好地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为深入学习课文做充分的准备。如在教学六年级上册《老人与海鸥》一课时,教师一入文便抛出一个问题“课文写了老人与海鸥之间的什么事”,让学生带着问题默读全文。学生在感知到文章写了二十年来,老人每天步行二十余里喂海鸥、呼唤海鸥的名字、跟海鸥聊天,与老人去世后,海鸥在老人遗像前翻飞盘旋,守灵的事,再让学生用小标题标出老人与海鸥之间发生的事情。学生在说出“老人喂海鸥”“海鸥送老人”等标题后,了解了课文的大意。
二、导在重点,读中感悟
抓住课文的重点,引导学生正确朗读,实现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是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最直接而有效的方式,也是学生接受情感教育的最好方式。如在六年级下册的课文《匆匆》的教学中,老师把 握“叹时、惜时”的感情基调,以读代讲,引领学生通过品读词句,与文本、作者进行对话,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了时间的来去匆匆、稍纵即逝。然后适时地利用略带悠扬的音乐以及《时间都去哪儿了》的歌曲渲染气氛,有了这种理解和氛围,学生自然读出了对时光匆匆流逝的叹惋的情感,感悟到要珍惜时光,及早努力。这样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去读,在自主朗读中感悟、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导在难点,读中探究
根据课文的特点与学生的实际,准确地把握学生学习课文的难点,并引导学生解决学习中有困惑的问题,是需要教师花费一番心思的。让学生在阅读中质疑或自己解决问题,正是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探究性学习”的具体体现。如四年级下册《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一课的五、六自然段中两个含义深刻句子的理解是本课的难点,老师着眼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精神的培养,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先让学生读句质疑。学生提出了“为什么‘和平之花’是娇嫩的”“和平之花为什么要加双引号”等问题,教师帮助学生筛选出有思辨价值的问题后,组织学生结合单元资料袋和课前搜集到的有关当今世界不太平的资料在小组里交流。学生通过图片、视频、文字等途径了解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许多地方还发生了战争以及战争带给人民严重的伤害的事实后,说出“和平之花”指的是安定、和谐的美好的生活环境,而这种美好的生活环境随时有可能被战争或恐怖活动破坏了,所以说“和平之花”是娇嫩的。这样的学习活动,既突破学习本课的难点,又培养了学生在阅读中质疑、解疑的能力,体现了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自主性学习。
四、导在升华,读中熏陶
语文课堂教学的本质,不单是老师教语文基础知识、训练语文技能、强化解题方法,更是情感与价值观的培养。如在六年级下册《跨越百年的美麗》一课的教学中,学生认识到“美丽”不仅指居里夫人端庄的容貌,更是指居里夫人的人格美。这时,教师适时地进行了拓展延伸,设计了说话和写话练习:美不仅在外表,更在内心,美丽是居里夫人为了提炼镭而不断地在烟熏火燎中搅拌着锅里的矿渣;美丽是吴斌(最美司机) ;美丽是 ;美丽
是 。通过句子训练,引导学生把在生活中发现的美写出来,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使学生在阅读中得到美好人格的熏陶。
五、导在文本外,读中潜移
要使课内外有机结合,必须得法于课内而受益于课外。课内阅读是课外阅读的起点,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延伸。教学中,我们注重以学习某一篇课文为契机,引导学生通过课外查找资料,阅读同类或同一作家的其他作品,扩大阅读面,增强学生理解课文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认读能力、理解能力、吸收能力和鉴赏能力。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后,老师引导学生阅读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等童话,体会《卖火柴的小女孩》与《皇帝的新装》这两篇童话在表达的情感和表达方法上的不同之处,及对安徒生被称为“世界童话之王”的看法,迁移学法,培养学生自读能力。
六、导在运用,学以致用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根据课文的内容为学生提供多渠道的训练途径,让学生进入运用的天地,在实践中巩固知识达到学以致用,促进语文知识向语文能力转化。如随文理解词语,积累语句,巧用名言、说话训练、仿写、续写等等。
如在六年级下册《鲁滨孙漂流记》一课的教学课堂上,当学生感慨鲁滨孙克服了无法想象的种种困难而回到英国的行为时,老师相机抛出训练题:是啊,鲁滨孙的经历告诉我们“ ”;当我们面对困难时,我们会告诉自己“ ”;当朋友身处困境,我们会告诉他“ ”。学生依次说出阿斯图里亚斯的“只有那些勇敢镇定的人,才能熬过黑暗,迎来光明”、郑燮的“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课文中的“在最不幸的处境之中,我们也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从而找到聊以自慰的事情”等名言,让学生学有所用。
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阅读教学不变的主题。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恰当的导读,能使课堂更自主、更开放、更有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利用课堂这个主阵地,更好地落实语文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编辑:龙贤东)
【关键词】恰当;自主;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朗读、感悟的指导,引导学生通过独立阅读、探究性阅读、创造性阅读,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评价,同时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那么,如何发挥教师在导读过程中的引领作用,构建自主的课堂?教师除了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性差异,鼓励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并给予恰当的肯定和评价外,更重要的是把握好导读的重点、角度和方向。下面谈谈在阅读教学中的一些具体做法。
一、着眼全文,读中感知
“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要求学生具有的语文基本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提出精准的、涵盖全文的问题或读文要求,就能帮助学生很好地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为深入学习课文做充分的准备。如在教学六年级上册《老人与海鸥》一课时,教师一入文便抛出一个问题“课文写了老人与海鸥之间的什么事”,让学生带着问题默读全文。学生在感知到文章写了二十年来,老人每天步行二十余里喂海鸥、呼唤海鸥的名字、跟海鸥聊天,与老人去世后,海鸥在老人遗像前翻飞盘旋,守灵的事,再让学生用小标题标出老人与海鸥之间发生的事情。学生在说出“老人喂海鸥”“海鸥送老人”等标题后,了解了课文的大意。
二、导在重点,读中感悟
抓住课文的重点,引导学生正确朗读,实现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是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最直接而有效的方式,也是学生接受情感教育的最好方式。如在六年级下册的课文《匆匆》的教学中,老师把 握“叹时、惜时”的感情基调,以读代讲,引领学生通过品读词句,与文本、作者进行对话,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了时间的来去匆匆、稍纵即逝。然后适时地利用略带悠扬的音乐以及《时间都去哪儿了》的歌曲渲染气氛,有了这种理解和氛围,学生自然读出了对时光匆匆流逝的叹惋的情感,感悟到要珍惜时光,及早努力。这样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去读,在自主朗读中感悟、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导在难点,读中探究
根据课文的特点与学生的实际,准确地把握学生学习课文的难点,并引导学生解决学习中有困惑的问题,是需要教师花费一番心思的。让学生在阅读中质疑或自己解决问题,正是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探究性学习”的具体体现。如四年级下册《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一课的五、六自然段中两个含义深刻句子的理解是本课的难点,老师着眼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精神的培养,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先让学生读句质疑。学生提出了“为什么‘和平之花’是娇嫩的”“和平之花为什么要加双引号”等问题,教师帮助学生筛选出有思辨价值的问题后,组织学生结合单元资料袋和课前搜集到的有关当今世界不太平的资料在小组里交流。学生通过图片、视频、文字等途径了解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许多地方还发生了战争以及战争带给人民严重的伤害的事实后,说出“和平之花”指的是安定、和谐的美好的生活环境,而这种美好的生活环境随时有可能被战争或恐怖活动破坏了,所以说“和平之花”是娇嫩的。这样的学习活动,既突破学习本课的难点,又培养了学生在阅读中质疑、解疑的能力,体现了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自主性学习。
四、导在升华,读中熏陶
语文课堂教学的本质,不单是老师教语文基础知识、训练语文技能、强化解题方法,更是情感与价值观的培养。如在六年级下册《跨越百年的美麗》一课的教学中,学生认识到“美丽”不仅指居里夫人端庄的容貌,更是指居里夫人的人格美。这时,教师适时地进行了拓展延伸,设计了说话和写话练习:美不仅在外表,更在内心,美丽是居里夫人为了提炼镭而不断地在烟熏火燎中搅拌着锅里的矿渣;美丽是吴斌(最美司机) ;美丽是 ;美丽
是 。通过句子训练,引导学生把在生活中发现的美写出来,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使学生在阅读中得到美好人格的熏陶。
五、导在文本外,读中潜移
要使课内外有机结合,必须得法于课内而受益于课外。课内阅读是课外阅读的起点,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延伸。教学中,我们注重以学习某一篇课文为契机,引导学生通过课外查找资料,阅读同类或同一作家的其他作品,扩大阅读面,增强学生理解课文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认读能力、理解能力、吸收能力和鉴赏能力。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后,老师引导学生阅读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等童话,体会《卖火柴的小女孩》与《皇帝的新装》这两篇童话在表达的情感和表达方法上的不同之处,及对安徒生被称为“世界童话之王”的看法,迁移学法,培养学生自读能力。
六、导在运用,学以致用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根据课文的内容为学生提供多渠道的训练途径,让学生进入运用的天地,在实践中巩固知识达到学以致用,促进语文知识向语文能力转化。如随文理解词语,积累语句,巧用名言、说话训练、仿写、续写等等。
如在六年级下册《鲁滨孙漂流记》一课的教学课堂上,当学生感慨鲁滨孙克服了无法想象的种种困难而回到英国的行为时,老师相机抛出训练题:是啊,鲁滨孙的经历告诉我们“ ”;当我们面对困难时,我们会告诉自己“ ”;当朋友身处困境,我们会告诉他“ ”。学生依次说出阿斯图里亚斯的“只有那些勇敢镇定的人,才能熬过黑暗,迎来光明”、郑燮的“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课文中的“在最不幸的处境之中,我们也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从而找到聊以自慰的事情”等名言,让学生学有所用。
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阅读教学不变的主题。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恰当的导读,能使课堂更自主、更开放、更有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利用课堂这个主阵地,更好地落实语文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