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背诵可以丰富语言积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形成良好的语感,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语文 背诵 能力
背诵可以丰富语言积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形成良好的语感,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了基础。那么,如何提高小学生语文背诵能力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对此浅谈如下有一些背诵方法:
一、加强对背诵能力的认识
从阅读心理学的角度看,背诵的过程,不仅仅是从“开卷读数遍”到“掩书背数遍”的过程。由“阅读”到“背诵”的过程,包括三个阶段:1. 识记阶段——经过多次的阅读,达到熟悉(注意熟悉的要求)与记住的目的。2. 保持阶段——指记忆的材料在脑袋中的储存。3. 再现阶段——包括在一段时间后重读原来的需要记忆的材料和回忆原来的材料两点。三个阶段互相联系,互相制约。认识到这一原理,我们在背书的时候就会克服盲目性,注重科学性,从而提高复习背诵的效果。背诵要在学生理解、体会的基础上,采用丰富多彩的方式,讓学生在画面明了、文理清楚、思路清晰、内容真实丰富的基础上,轻松愉快地、准确快速地背诵。它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加之时间短、记忆快、遗忘慢,并能学以致用,所以深受学生的欢迎。也提高了语文教学效率。
那么,影响小学生语文背诵的主客观因素有哪些呢?
①主观因素:A、学生的生理特点、生活经历不同,可能导致不同的记忆习惯、记忆方式、记忆特点;B、没有掌握正确的背诵方法,对背诵不感兴趣,缺乏动机,导致背诵时不够专心,东张西望,漫不经心;②客观因素:A、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根深蒂固,为了应付考试,学生被迫机械记忆,死记硬背,不求动脑思考,学生对背诵渐渐地失去了兴趣,畏“背”如虎,如吃药般厌烦、惧怕;B、教师强调得多,指导得少,对背诵缺乏全面、具体的训练和指导,没有教给学生科学、系统的背诵方法;C、随着年级的升高,需要背诵的材料越来越多,难度越来越大,无形中增加了学生背诵的压力和负担。
二、指导学生有效的背诵方法
1、理解记忆。理解是背诵的前提和基础。要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背诵。理解得越深,越容易记忆。背诵课文要尽量运用意义记忆,即加强理解记忆。要反对不求甚解的死读书的学习方法。背诵一篇或一段文章时,首先要通读全文,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弄清文章的主旨,然后了解文章的层次,来龙去脉,掌握文章的语言特点,抓住一些起关联作用的词语和句子,通过先分析、后综合,这样背诵起来就快得多了。
2、反复朗读,熟读成诵。①反复朗读。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背诵一段文字前仅仅读几遍是行不通的,要反复朗读,一定要熟读到滚瓜烂熟的程度才行。②熟读成诵。不少人背书,只是机械地将书面语言变为有声语言,只重“读”,不重“熟”,只重“背”,不重“诵”。这样识记,效率往往不高。熟读,不但要求读到熟练的程度,而且要求熟悉背诵材料的内容、结构、脉络,理解背诵材料达到如数家珍的程度。③快速诵读。背诵是在朗读和默读的基础上熟悉书面材料的结果。在初步理解文章后,要始而反复朗读,继而反复默读。只有熟读,才能加深理解,才能成诵。实践证明,持续性的缓慢阅读,不但费时费力,而且会使记忆信号中断;反之,读熟课文之后,逐步加快阅读速度,则可在大脑皮层形成连贯的信号刺激,从而强化记忆效果,提高背诵速度。
3、提纲挈领,合理板书。
古人云:“举一纲而万目张。”文章的“纲”便是文章的脉络,而文章的脉络又体现着作者的写作思路。所以,背诵课文时,一定要根据作者的写作思路和行文顺序顺藤摸瓜,由句到段,由段到篇,前勾后连,上递下接,环环紧扣,连绵不断。这样,不但背得快,而且记得牢。只要我们按照作者的写作思路和行文顺序边读边想,边想边背,背诵也就不太困难了。①合理板书。好的板书不仅是课文的纲目,也是学生背诵课文的支架。为此,在分析课文时,教师必须对背诵的内容在启发学生理解段落句子的基础上,抓住重点词语,合理设计板书。②图表背诵。图表是一种直观的简化的表达方式。采用这种方法,首先要把背诵章段的结构,用主要词语(最好是原文)设计成图表(也可借助教师的板书设计),然后对照图表诵读几遍,再依据图表尝试背诵,就能较快地背诵下来。
4、求同存异,辅助背诵。
某些诗文具有“重章复唱”的特点,各章(段)字句大体相同,因此,我们要学会抓住关键词和关键句,在背熟第一章(段)后,只要找出其余各章(段)不同的字句并记住它们就可以了。与此同时,还要充分利用某些起指示作用的语文标志帮助记诵。诸如课文线索、情节发展、人物顺序、逻辑轨迹、时间推移、地点转换、空间方位、领头字句等等,都可作为背诵的标志和助手。这就好比旅游,有了向导或导游图,游览得既快又好,心旷神怡。
5、示范背诵,互相激励。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发现教师范背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因为范背可以使学生视其人,闻其声,亲其情,为此,语文教师在要求学生背诵之前,要先在学生面前熟练而有表情地背诵一遍。这样做,对提高学生的背诵信心无疑是有很大激励作用的。此外,由于人们的记忆力存在着差异性,所以,在学生开始练习背诵之后,教师就要深入学生,一方面进行背诵指导,一方面及时发现背诵课文“千里马”,并让这些“千里马”在全班同学面前作示范背诵,这样做,对于增加其他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背诵信心,尤其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语文 背诵 能力
背诵可以丰富语言积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形成良好的语感,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了基础。那么,如何提高小学生语文背诵能力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对此浅谈如下有一些背诵方法:
一、加强对背诵能力的认识
从阅读心理学的角度看,背诵的过程,不仅仅是从“开卷读数遍”到“掩书背数遍”的过程。由“阅读”到“背诵”的过程,包括三个阶段:1. 识记阶段——经过多次的阅读,达到熟悉(注意熟悉的要求)与记住的目的。2. 保持阶段——指记忆的材料在脑袋中的储存。3. 再现阶段——包括在一段时间后重读原来的需要记忆的材料和回忆原来的材料两点。三个阶段互相联系,互相制约。认识到这一原理,我们在背书的时候就会克服盲目性,注重科学性,从而提高复习背诵的效果。背诵要在学生理解、体会的基础上,采用丰富多彩的方式,讓学生在画面明了、文理清楚、思路清晰、内容真实丰富的基础上,轻松愉快地、准确快速地背诵。它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加之时间短、记忆快、遗忘慢,并能学以致用,所以深受学生的欢迎。也提高了语文教学效率。
那么,影响小学生语文背诵的主客观因素有哪些呢?
①主观因素:A、学生的生理特点、生活经历不同,可能导致不同的记忆习惯、记忆方式、记忆特点;B、没有掌握正确的背诵方法,对背诵不感兴趣,缺乏动机,导致背诵时不够专心,东张西望,漫不经心;②客观因素:A、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根深蒂固,为了应付考试,学生被迫机械记忆,死记硬背,不求动脑思考,学生对背诵渐渐地失去了兴趣,畏“背”如虎,如吃药般厌烦、惧怕;B、教师强调得多,指导得少,对背诵缺乏全面、具体的训练和指导,没有教给学生科学、系统的背诵方法;C、随着年级的升高,需要背诵的材料越来越多,难度越来越大,无形中增加了学生背诵的压力和负担。
二、指导学生有效的背诵方法
1、理解记忆。理解是背诵的前提和基础。要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背诵。理解得越深,越容易记忆。背诵课文要尽量运用意义记忆,即加强理解记忆。要反对不求甚解的死读书的学习方法。背诵一篇或一段文章时,首先要通读全文,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弄清文章的主旨,然后了解文章的层次,来龙去脉,掌握文章的语言特点,抓住一些起关联作用的词语和句子,通过先分析、后综合,这样背诵起来就快得多了。
2、反复朗读,熟读成诵。①反复朗读。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背诵一段文字前仅仅读几遍是行不通的,要反复朗读,一定要熟读到滚瓜烂熟的程度才行。②熟读成诵。不少人背书,只是机械地将书面语言变为有声语言,只重“读”,不重“熟”,只重“背”,不重“诵”。这样识记,效率往往不高。熟读,不但要求读到熟练的程度,而且要求熟悉背诵材料的内容、结构、脉络,理解背诵材料达到如数家珍的程度。③快速诵读。背诵是在朗读和默读的基础上熟悉书面材料的结果。在初步理解文章后,要始而反复朗读,继而反复默读。只有熟读,才能加深理解,才能成诵。实践证明,持续性的缓慢阅读,不但费时费力,而且会使记忆信号中断;反之,读熟课文之后,逐步加快阅读速度,则可在大脑皮层形成连贯的信号刺激,从而强化记忆效果,提高背诵速度。
3、提纲挈领,合理板书。
古人云:“举一纲而万目张。”文章的“纲”便是文章的脉络,而文章的脉络又体现着作者的写作思路。所以,背诵课文时,一定要根据作者的写作思路和行文顺序顺藤摸瓜,由句到段,由段到篇,前勾后连,上递下接,环环紧扣,连绵不断。这样,不但背得快,而且记得牢。只要我们按照作者的写作思路和行文顺序边读边想,边想边背,背诵也就不太困难了。①合理板书。好的板书不仅是课文的纲目,也是学生背诵课文的支架。为此,在分析课文时,教师必须对背诵的内容在启发学生理解段落句子的基础上,抓住重点词语,合理设计板书。②图表背诵。图表是一种直观的简化的表达方式。采用这种方法,首先要把背诵章段的结构,用主要词语(最好是原文)设计成图表(也可借助教师的板书设计),然后对照图表诵读几遍,再依据图表尝试背诵,就能较快地背诵下来。
4、求同存异,辅助背诵。
某些诗文具有“重章复唱”的特点,各章(段)字句大体相同,因此,我们要学会抓住关键词和关键句,在背熟第一章(段)后,只要找出其余各章(段)不同的字句并记住它们就可以了。与此同时,还要充分利用某些起指示作用的语文标志帮助记诵。诸如课文线索、情节发展、人物顺序、逻辑轨迹、时间推移、地点转换、空间方位、领头字句等等,都可作为背诵的标志和助手。这就好比旅游,有了向导或导游图,游览得既快又好,心旷神怡。
5、示范背诵,互相激励。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发现教师范背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因为范背可以使学生视其人,闻其声,亲其情,为此,语文教师在要求学生背诵之前,要先在学生面前熟练而有表情地背诵一遍。这样做,对提高学生的背诵信心无疑是有很大激励作用的。此外,由于人们的记忆力存在着差异性,所以,在学生开始练习背诵之后,教师就要深入学生,一方面进行背诵指导,一方面及时发现背诵课文“千里马”,并让这些“千里马”在全班同学面前作示范背诵,这样做,对于增加其他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背诵信心,尤其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