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阅读理解能力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调查显示,初中生普遍存在阅读心理障碍、阅读习惯不良、文化背景缺失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利用教材激趣、拓展课文阅读及积累背景知识等教学策略,培养初中生阅读理解能力。
关键词:初中生;阅读障碍;培养策略
一、引言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初中生能读懂简单读物和报纸、杂志,克服生词障碍,理解大意。能根据阅读目的运用适当的阅读策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随着英语教学改革的深入,阅读理解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所占比重已开始越来越大。以中考试题为例,各地近几年的英语中考试题中,阅读理解短文一般有4篇的分量,所占比分达30分以上,占全卷成绩的25%左右,加上英语学习的其他项目,如完形填空、书面表达等题型的答题效果都直接或间接地与阅读理解有关。为了检测这种能力,所有英语考试都把阅读理解当作主要测试项目(大约占题40~50%)。这就意味着考生阅读效率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英语考试成绩。阅读理解是在阅读中对有效信息进行处理的能力,它不是读者认识文章中每一个单词,看懂每一个句子的低层次理解,而是跨出句子平面,走向语篇的深层次理解,以及评价性理解。按照语言学习规律,学生必须吸收相当数量的语言材料和经过一定量的语言实践,才能获得运用语言的能力。
二、初中生英语阅读三大障碍
笔者结合自己多年教学实践对我校初三(5)、(6)班英语阅读能力进行一次问卷调查,发现学生阅读学习遇到的障碍很多,但主要存在以下三大障碍:
1.心理障碍
词汇是语言的建筑基石和语言意义的载体,它维系着语言和语法。语言若离开了词汇,就无所谓语言。初中学生因词汇量小,在阅读过程中,总是觉得生词较多,形成“拦路虎”,加上缺乏适合初中生的阅读材料,往往使学生对英语读物望而生畏,造成心理紧张,而越紧张就越难以读懂。学生对英语阅读缺乏信心,心情急躁,这些不健康的阅读心理客观上限制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
2.阅读习惯障碍
初中生在阅读过程中,经常或总是有指字阅读和指声阅读的习惯。加上由于缺乏必要的指导和训练,形成了种种不良的阅读习惯,如:声读、唇读、指读、重读等,这些都影响阅读速度;同时,初中生因积累的英语知识有限,常受到母语干扰,对句子结构的感知能力较弱,归纳能力不强,缺乏对语篇的领悟能力,习惯用中文逐词逐句心译,不能直接用英语进行思考。由于多出了中间环节,反应速度及阅读效果就受到影响。因而在阅读过程中,许多学生可以理解单个句子,但对于一些较长的与汉语表达方式不同的句子就容易造成错误理解,无法归纳文章的中心、作者的立意以及行文线索,不能从整体上把握文章,推理能力薄弱。
3.文化背景缺失
阅读实质是一个交际过程,是读者通过阅读提取所需信息、填补与作者之间原有的“信息沟(Information Gap)”的交际过程。在阅读过程中,由于两种不同文化背景的存在,初中生总是因对文化背景的理解方面存在很大的困难而影响阅读。阅读理解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从文字符号中提取信息,进行加工、分析、联想和预测。因而,在阅读教学中,除了让学生不断拓宽知识面,熟悉语言文化背景,如,一个民族的历史、风俗、宗教、传统、思想感情、思维定式等,还要注意培养学生不断延伸推测和联想的自我意识,能在理解字面内容的基础上,利用自己原有的文化知识和背景知识重建信息。
这些阅读障碍严重制约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该如何突破障碍,提高英语阅读能力呢?以下将重点讨论这个问题。
三、培养初中生英语阅读能力的策略
1.利用教材激趣,克服心理障碍
现有的初中英语教材具有以下的优势:(1)题材广泛。教材中阅读材料所占的比重比较大,题材范围广泛,涉及天文、地理、历史、人物、日常生活、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环境保护、体育卫生等各个领域。广泛的题材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兴趣。(2)体裁多样。教材中的阅读材料体裁多样,有记叙文、说明文、小说、传记,还有书信、日记戏剧、诗歌等。
针对中学英语教材阅读材料题材广泛、体裁多样的特点,教师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对英语阅读材料的兴趣。兴趣是激发学生求知欲、推动他们探究和学习、获取语言知识和技能的动力。对初中学生来说,阅读能力培养的最关键途径是课堂阅读教学。因此,这就必须要求教师要事先吃透课文,挖掘教材资源,根据文章题材、体裁,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教法。教师在取材时,一定要注意材料的趣味性,尽量避免文章题材单一、内容枯燥。教师可以从网上下载一些笑话或幽默故事,还可以对阅读材料进行分类,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心理。例如,教师可以根据Fun with English 教材的阅读课文进行分类,大致把它们分为写人、记事、科技文章和寓言故事等。写人的文章一般是写人的爱好、特点、个人成长的经历和突出贡献;记事的文章是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经过;寓言故事的趣味性强;科技文章比较枯燥,但教师能向学生讲清楚文章的特点,这类文章是以一系列的数据和调查结果说明问题的特點。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学会排除阅读心理障碍,在阅读的过程中善于运用一定的阅读策略。如,根据上下文文本信息,利用联想、推测的方法以及对一词多义和同音异义现象等的分析来排除阅读障碍和学会提高对自己注意力的自我管理和自我监控能力。
2.拓展课外阅读,培养阅读习惯
教师必须有效地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尝试有效的学习策略。文秋芳认为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有效学习所采取的措施。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活动,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切实可行的课外阅读活动计划。如,定期组织英语阅读比赛、讲故事比赛、英语沙龙等活动,让学生从“不爱阅读”到“喜欢阅读”这一过程。当英语阅读者冲破语言障碍,实现用英语进行思维,在阅读中去思考、学习,这样就增加了学生的信息量,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也让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阅读速度都有很大的作用。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应采取循序渐进、有的放矢的原则。根据不同年龄的学生身心发展和知识积累的基础,选择适合各阶段学生的阅读物,让学生能理解、能接受,学生才会对书感兴趣。选择读物时,必须注意:依照学生学段的不同推荐书籍。据有关方面调查,因学生年龄、学段、性别、性格、心理特点等方面的差异,其阅读兴趣也随之不同。对不同年级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应做到心中有数。一般来讲:初一年级的重点应放在激发学生阅读英语文章的兴趣上,选材以趣味性、故事性的文章为主。同时,还要逐渐培养学生猜测生词的能力。初二年级的重点,则应培养学生具备基础的阅读思维能力,如对文章细节的理解能力、对词句的理解能力及计算能力等。阅读范围可侧重于地理、生物、天文等科普性文章。同时,教师还应传授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技巧,在继续培养学生猜词能力的基础上调整学生面对生词的心态。初三年级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对文章的深层理解上,如,培养学生对文章的推理能力、归纳能力等。
此外,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对阅读策略的选择和使用倾向不一样。例如,优等生选材上主要侧重在推理、推测题的阅读文章上,中等生主要在主旨题和细节题的阅读文章上,而后进生则在事实和细节题的阅读文章上进行训练。在注意广泛选材的同时,还应特别注意对学生进行阅读技巧、解题方法的训练,继续培养学生的猜词能力和迎考的良好心态。这样,英语阅读的目的也就达到了,阅读的效果也十分的好,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也随之提高。
3.积累背景知识,弥补文化缺失
初中英语教材的阅读材料涉及英语国家的许多文化背景知识,充分体现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这一重要理念。无论是相同语境或是不同的语境,中西方所表达出来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是不同的。比如,同样是接待顾客,在不同的国家,商店的营业员用语也是不同的。西方的营业员常说:Can I help you?/What can I do for you?(我能帮助你吗?) 在中国:您要点什么?/你买什么?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西方的营业员把顾客当作要帮助的对象;中国的营业员则试图与顾客建立一种买与卖的关系。我们从这简单的一句话中可以看出不同民族语言差异后面隐藏的文化差异,而这些文化差异又可以反映出不同民族的不同价值理念和思维模式。在阅读之前教师可向学生讲授一些与材料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消除学生阅读理解的障碍。例如,我们在教授九年级茶文化这课时,我们可以联系茶叶之乡“安溪”来讲解,让身边的事实说话,这样学生学起来就轻松很多,也便于理解,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应注重文化风俗及文化背景知识等的输入。阅读材料的选取除了围绕结构和功能主题,还需考虑选材所包含的文化因素。所选材料在文化意义上要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同时具备趣味性,与实际生活相关。教师在教学中应合理选择拓展阅读材料,注重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扩充和渗透,在提高学生综合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能力的同时扩大其知识面,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中西方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文化习俗等知识。
综上所述,英语阅读作为语言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语言输入的主要环节之一,在英语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初中阶段是启蒙阶段,对初中生进行有效的英语阅读策略的训练,不仅有利于学生运用科学的阅读策略,提高阅读效率,而且有助于他们形成自主學习的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黄远振.新课程英语教与学[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61-97.
[2]刘兆远.如何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J].吉林教育:教科研版,2007(6):33-35.
[3]文秋芳.英语学习策略实证研究[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2003.
[4]张莎莎.论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J].教育与职业,2006(9):103-105.
(作者单位 福建省福州四中桔园洲中学英语组)
关键词:初中生;阅读障碍;培养策略
一、引言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初中生能读懂简单读物和报纸、杂志,克服生词障碍,理解大意。能根据阅读目的运用适当的阅读策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随着英语教学改革的深入,阅读理解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所占比重已开始越来越大。以中考试题为例,各地近几年的英语中考试题中,阅读理解短文一般有4篇的分量,所占比分达30分以上,占全卷成绩的25%左右,加上英语学习的其他项目,如完形填空、书面表达等题型的答题效果都直接或间接地与阅读理解有关。为了检测这种能力,所有英语考试都把阅读理解当作主要测试项目(大约占题40~50%)。这就意味着考生阅读效率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英语考试成绩。阅读理解是在阅读中对有效信息进行处理的能力,它不是读者认识文章中每一个单词,看懂每一个句子的低层次理解,而是跨出句子平面,走向语篇的深层次理解,以及评价性理解。按照语言学习规律,学生必须吸收相当数量的语言材料和经过一定量的语言实践,才能获得运用语言的能力。
二、初中生英语阅读三大障碍
笔者结合自己多年教学实践对我校初三(5)、(6)班英语阅读能力进行一次问卷调查,发现学生阅读学习遇到的障碍很多,但主要存在以下三大障碍:
1.心理障碍
词汇是语言的建筑基石和语言意义的载体,它维系着语言和语法。语言若离开了词汇,就无所谓语言。初中学生因词汇量小,在阅读过程中,总是觉得生词较多,形成“拦路虎”,加上缺乏适合初中生的阅读材料,往往使学生对英语读物望而生畏,造成心理紧张,而越紧张就越难以读懂。学生对英语阅读缺乏信心,心情急躁,这些不健康的阅读心理客观上限制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
2.阅读习惯障碍
初中生在阅读过程中,经常或总是有指字阅读和指声阅读的习惯。加上由于缺乏必要的指导和训练,形成了种种不良的阅读习惯,如:声读、唇读、指读、重读等,这些都影响阅读速度;同时,初中生因积累的英语知识有限,常受到母语干扰,对句子结构的感知能力较弱,归纳能力不强,缺乏对语篇的领悟能力,习惯用中文逐词逐句心译,不能直接用英语进行思考。由于多出了中间环节,反应速度及阅读效果就受到影响。因而在阅读过程中,许多学生可以理解单个句子,但对于一些较长的与汉语表达方式不同的句子就容易造成错误理解,无法归纳文章的中心、作者的立意以及行文线索,不能从整体上把握文章,推理能力薄弱。
3.文化背景缺失
阅读实质是一个交际过程,是读者通过阅读提取所需信息、填补与作者之间原有的“信息沟(Information Gap)”的交际过程。在阅读过程中,由于两种不同文化背景的存在,初中生总是因对文化背景的理解方面存在很大的困难而影响阅读。阅读理解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从文字符号中提取信息,进行加工、分析、联想和预测。因而,在阅读教学中,除了让学生不断拓宽知识面,熟悉语言文化背景,如,一个民族的历史、风俗、宗教、传统、思想感情、思维定式等,还要注意培养学生不断延伸推测和联想的自我意识,能在理解字面内容的基础上,利用自己原有的文化知识和背景知识重建信息。
这些阅读障碍严重制约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该如何突破障碍,提高英语阅读能力呢?以下将重点讨论这个问题。
三、培养初中生英语阅读能力的策略
1.利用教材激趣,克服心理障碍
现有的初中英语教材具有以下的优势:(1)题材广泛。教材中阅读材料所占的比重比较大,题材范围广泛,涉及天文、地理、历史、人物、日常生活、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环境保护、体育卫生等各个领域。广泛的题材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兴趣。(2)体裁多样。教材中的阅读材料体裁多样,有记叙文、说明文、小说、传记,还有书信、日记戏剧、诗歌等。
针对中学英语教材阅读材料题材广泛、体裁多样的特点,教师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对英语阅读材料的兴趣。兴趣是激发学生求知欲、推动他们探究和学习、获取语言知识和技能的动力。对初中学生来说,阅读能力培养的最关键途径是课堂阅读教学。因此,这就必须要求教师要事先吃透课文,挖掘教材资源,根据文章题材、体裁,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教法。教师在取材时,一定要注意材料的趣味性,尽量避免文章题材单一、内容枯燥。教师可以从网上下载一些笑话或幽默故事,还可以对阅读材料进行分类,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心理。例如,教师可以根据Fun with English 教材的阅读课文进行分类,大致把它们分为写人、记事、科技文章和寓言故事等。写人的文章一般是写人的爱好、特点、个人成长的经历和突出贡献;记事的文章是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经过;寓言故事的趣味性强;科技文章比较枯燥,但教师能向学生讲清楚文章的特点,这类文章是以一系列的数据和调查结果说明问题的特點。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学会排除阅读心理障碍,在阅读的过程中善于运用一定的阅读策略。如,根据上下文文本信息,利用联想、推测的方法以及对一词多义和同音异义现象等的分析来排除阅读障碍和学会提高对自己注意力的自我管理和自我监控能力。
2.拓展课外阅读,培养阅读习惯
教师必须有效地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尝试有效的学习策略。文秋芳认为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有效学习所采取的措施。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活动,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切实可行的课外阅读活动计划。如,定期组织英语阅读比赛、讲故事比赛、英语沙龙等活动,让学生从“不爱阅读”到“喜欢阅读”这一过程。当英语阅读者冲破语言障碍,实现用英语进行思维,在阅读中去思考、学习,这样就增加了学生的信息量,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也让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阅读速度都有很大的作用。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应采取循序渐进、有的放矢的原则。根据不同年龄的学生身心发展和知识积累的基础,选择适合各阶段学生的阅读物,让学生能理解、能接受,学生才会对书感兴趣。选择读物时,必须注意:依照学生学段的不同推荐书籍。据有关方面调查,因学生年龄、学段、性别、性格、心理特点等方面的差异,其阅读兴趣也随之不同。对不同年级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应做到心中有数。一般来讲:初一年级的重点应放在激发学生阅读英语文章的兴趣上,选材以趣味性、故事性的文章为主。同时,还要逐渐培养学生猜测生词的能力。初二年级的重点,则应培养学生具备基础的阅读思维能力,如对文章细节的理解能力、对词句的理解能力及计算能力等。阅读范围可侧重于地理、生物、天文等科普性文章。同时,教师还应传授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技巧,在继续培养学生猜词能力的基础上调整学生面对生词的心态。初三年级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对文章的深层理解上,如,培养学生对文章的推理能力、归纳能力等。
此外,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对阅读策略的选择和使用倾向不一样。例如,优等生选材上主要侧重在推理、推测题的阅读文章上,中等生主要在主旨题和细节题的阅读文章上,而后进生则在事实和细节题的阅读文章上进行训练。在注意广泛选材的同时,还应特别注意对学生进行阅读技巧、解题方法的训练,继续培养学生的猜词能力和迎考的良好心态。这样,英语阅读的目的也就达到了,阅读的效果也十分的好,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也随之提高。
3.积累背景知识,弥补文化缺失
初中英语教材的阅读材料涉及英语国家的许多文化背景知识,充分体现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这一重要理念。无论是相同语境或是不同的语境,中西方所表达出来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是不同的。比如,同样是接待顾客,在不同的国家,商店的营业员用语也是不同的。西方的营业员常说:Can I help you?/What can I do for you?(我能帮助你吗?) 在中国:您要点什么?/你买什么?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西方的营业员把顾客当作要帮助的对象;中国的营业员则试图与顾客建立一种买与卖的关系。我们从这简单的一句话中可以看出不同民族语言差异后面隐藏的文化差异,而这些文化差异又可以反映出不同民族的不同价值理念和思维模式。在阅读之前教师可向学生讲授一些与材料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消除学生阅读理解的障碍。例如,我们在教授九年级茶文化这课时,我们可以联系茶叶之乡“安溪”来讲解,让身边的事实说话,这样学生学起来就轻松很多,也便于理解,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应注重文化风俗及文化背景知识等的输入。阅读材料的选取除了围绕结构和功能主题,还需考虑选材所包含的文化因素。所选材料在文化意义上要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同时具备趣味性,与实际生活相关。教师在教学中应合理选择拓展阅读材料,注重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扩充和渗透,在提高学生综合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能力的同时扩大其知识面,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中西方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文化习俗等知识。
综上所述,英语阅读作为语言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语言输入的主要环节之一,在英语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初中阶段是启蒙阶段,对初中生进行有效的英语阅读策略的训练,不仅有利于学生运用科学的阅读策略,提高阅读效率,而且有助于他们形成自主學习的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黄远振.新课程英语教与学[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61-97.
[2]刘兆远.如何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J].吉林教育:教科研版,2007(6):33-35.
[3]文秋芳.英语学习策略实证研究[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2003.
[4]张莎莎.论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J].教育与职业,2006(9):103-105.
(作者单位 福建省福州四中桔园洲中学英语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