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宋词发展史上,柳永是一位有重要艺术贡献的词人。本文重点研究他最具代表性的羁旅行役词,通过具体分析描写真景物、真感情的词句,总结归纳其意境的特点。
【关键词】:羁旅行役词;意境;真景物;真感情;
意境就是主观情感与客观物象契合交融而达到的艺术境界。而意境又是古典文论中的一个术语,用它来评价诗词古已有之,如从秦汉魏晋的“诗言志”“诗缘情”,从陆机《文赋》到唐代的“思与境谐”“景与意兼”,都是指诗词的意境而言的。到了王国维,他不仅丰富了意境的内涵,而且还把它作为品评诗词的第一要素。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又说:“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可见,历来诗词最讲究的便是意境。柳永的羁旅词直接以男性口吻写离愁,所写背景为士人漂泊时行踪所到的江河湖海,以及辽阔的关塞荒野,自然多了一份浩瀚雄浑的气势,扩大了词境的容量。
一、真景物
柳永借助所见所感的自然景物,描绘出了雄阔苍凉的意境。由于他仕途坎坷,饱尝羁旅行役之苦,加上身世之悲凉,使得所见所感的自然景物都成了他心中的一种“触引”,触发对人生的思考,表现内心的悲感。词人往往是通过上片景物的描绘创造出一种艺术氛围,为下片抒情作铺垫。而这种景物描绘并不都是客观的,而是把主观情感渗透进去,在雄深阔大的背景中融人个人身世苍茫凄凉之感。
比如《八声甘州》中,采用秋雨霜风、残花枯叶、连绵江水等一系列深秋肃杀的景物,营造了一种凄冷高远的意境,更深刻的表达了哀愁之情。通篇贯穿着一个“望”字,上片写所望之景色,词人以如椽之笔描绘了江野暮秋萧瑟寥廓、浑莽苍凉的景色:以“潇潇”暮雨、“凄紧”的霜风、江流展现了风雨急骤的秋江雨景;以“冷落”的关河、夕阳“残照”描绘了骤雨冲洗后苍茫浩阔、清寂高远的江天景象,开头便奠定了萧瑟、肃杀的悲秋情调。其中“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更是被苏轼赞为“不减唐人高处”。这几组景象可谓浩瀚空旷,意境雄浑苍茫,词人孤寂的心灵怎能不为之震颇,自然会想到自己孑然一身,在这浩茫无涯、深邃莫测的天地间,支离、漂泊又是多么渺茫无望。但这种感慨词人并没有说出来,只用“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暗示作结,把抽象的感情化为具体的事物,将无尽的愁绪化为连绵不断的江水。寄情于景,情景交融,可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柳词既得词之妙,又有诗之境界,“尤能以沉雄之魂,清劲之气,写奇丽之情,作挥绰之声”。词人的词中多摄取日暮清秋的景物,并创造了一种博大苍凉的意境,在这种意境中表现出的悲感更加深沉、感人。如《曲玉管》的“陇首云飞,江边日晚,烟波满目凭阑久”,词写眼前景物:云、日、烟,皆凭阑所见,有远近之分。“立望关河”描绘出关河之苍茫辽阔;“萧索千里清秋”,千里之远的景色都在凄清的秋气之中。这里自然景物便构成一个阔大高远的意境。然而,在这种意境中却隐含着一种时间与生命长逝之悲哀。《雨霖铃》中,“寒蝉凄切”深秋时节,“蝉”而“寒”,鸣音“凄切”,渲染了悲凉的环境气氛。“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浩渺的烟波,沉沉的暮霭,主人公暗淡的心情给景物染上灰色的色彩。“杨柳岸、晓风残月”,依依的杨柳传递了绵绵的离别情,拂晓风起,残月将落,冷落凄凉之感油然而生。“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柳永的羁旅词通过对眼中真切自然景物的细致描写,传递了丰富的内蕴,构造了一种独特的意境。
二、真感情
柳词所写的“真景物”自然是使词人心灵动荡之物象。词人在“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香”之时,自然引发了“心像该以怀霜,志渺渺而临云”的感慨。因此,透过柳词雄浑阔大、苍茫凄凉的感觉,所传达的内容情意,便是真情感意境的集中体现。柳永善于把凄清的秋景与内心的悲思,自然的结合起来,通过对景物的细致描绘,流露出了真情实感,真切而自然,感人至深。《玉蝴蝶》词中抒写了对远方故人的怀念。上片以景为主,景中有情。诗人面对凄凉的秋景,凭栏远望,触景生情,写出了思念故人的惆怅与哀感。下片插入回忆,以情为主,而情中有景。“难忘”二字唤起回忆,记起与朋友一起时的“文期酒会”,那赏心乐事,至今难忘。分离之后,已经物换星移、秋光几度,不知有多少良辰美景因无心观赏而白白地过去了。“几孤”“屡变”,表明离别之久,加强了别后的怅惘。“海阔山遥”又从回忆转到眼前的思念。“念双燕、难凭远信,指暮天、空识归航”,流露了不能与思念中人相见的奈何之情以及一次次希望落空的落寞之意。“黯相望。断鸿声里,立尽斜阳”,默默伫立,黯然相望,只见斜阳已尽,孤雁哀鸣声仍在天际飘荡。词人听着断鸿凄婉的哀鸣,孤独怅惘地伫立夕阳残照之中,沉浸回忆与思念之中。
这种真情实感,在柳词中屡见不鲜,充分表达了他失意、落寞的心情。《雨霖铃》中 “执手相看泪眼,意无语凝噎”凄切不舍的离别之情;《凤栖梧》中“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深婉感人的相思之情;《八声甘州》中的“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无奈惆怅的思念之情等。这些真实的情感和柳永的生活经历及仕途遭遇是分不开的。因为柳永的音乐才能和经世之志及家庭传统与个人性格之间的矛盾冲突.就导致他终生尽受挫折与羞辱。所以,在他失意落拓之中对羁旅行役、相思别离之苦感受得太深了,自然在词中流露出一种真情,而这种充满悲伤的情感意境也使得柳词亲切动人,具有极强的感染力量。而柳词之内质,就在于它摄取博大精美的事物所构成的雄浑意境,在于它对景物内在意蕴的透视,从而使所传达的内容情意更摄人心魄。
柳永早年生活放荡,并影响到了举业,为寻出路,他多次离开汴京漫游。这类羁旅行役诗,也和他四处浪迹,漂泊无依的生活有关。此时的他褪去了曾经所有的年少轻狂和自信满满,背井离乡苦苦追寻,词作中不再都是雪月风花,而是充满了自己的羁旅之志和怀才不遇的痛苦愤懑。柳永的每一次被迫登程,既体味着旅途的劳苦、孤单、凄凉,又反复地体验离别的痛苦,也有了缠绵不断的恋情相思。他擅长在短小的篇幅中,独具一格地创造了一种广阔苍凉的“大”意境,表现出深沉的情感意境,同时也克服了令词的局限性,为词的创作开拓了新的道路,无论对婉约派的秦观,还是对豪放派的苏轼等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总结:在柳永的笔下,景物描写不仅千姿百态,在词中占有很大的比例,而且融铸了词人真实的思绪和情感,遂使意境深隽,更具有艺术感染力和欣赏价值,柳词虽有被嗤之为“词语尘下”“骫骳从俗”,但不可否认他表达羁旅行役之苦、个人情感之真的词作,不仅格调不俗,而且章法结构巧妙,抒情写景自然流露,意境深远,为后世留下许多“雅词”佳作。
参考文献:
[1] 王国维. 人间词话[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2] 薛瑞生. 乐章集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1994.
[3] 薛瑞生. 柳永词选[M].北京:中华书局,2007.
[4] 曾大兴. 柳永和他的词[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1.
[5] 平玉霞,张瑞静.浅谈柳永在词史上的地位和贡献 [J].艺术殿堂, 2009(4)
作者简介:第一作者:潘婭妮(1996—),女,汉族,浙江省台州市,学生,单位: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第二作者:王蕾(1996—),女,汉族,浙江省湖州市,学生,单位: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研究方向:电子商务。
第三作者:王青青(1997—),女,汉族,浙江省临海市,学生,单位: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研究方向:英语。
【关键词】:羁旅行役词;意境;真景物;真感情;
意境就是主观情感与客观物象契合交融而达到的艺术境界。而意境又是古典文论中的一个术语,用它来评价诗词古已有之,如从秦汉魏晋的“诗言志”“诗缘情”,从陆机《文赋》到唐代的“思与境谐”“景与意兼”,都是指诗词的意境而言的。到了王国维,他不仅丰富了意境的内涵,而且还把它作为品评诗词的第一要素。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又说:“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可见,历来诗词最讲究的便是意境。柳永的羁旅词直接以男性口吻写离愁,所写背景为士人漂泊时行踪所到的江河湖海,以及辽阔的关塞荒野,自然多了一份浩瀚雄浑的气势,扩大了词境的容量。
一、真景物
柳永借助所见所感的自然景物,描绘出了雄阔苍凉的意境。由于他仕途坎坷,饱尝羁旅行役之苦,加上身世之悲凉,使得所见所感的自然景物都成了他心中的一种“触引”,触发对人生的思考,表现内心的悲感。词人往往是通过上片景物的描绘创造出一种艺术氛围,为下片抒情作铺垫。而这种景物描绘并不都是客观的,而是把主观情感渗透进去,在雄深阔大的背景中融人个人身世苍茫凄凉之感。
比如《八声甘州》中,采用秋雨霜风、残花枯叶、连绵江水等一系列深秋肃杀的景物,营造了一种凄冷高远的意境,更深刻的表达了哀愁之情。通篇贯穿着一个“望”字,上片写所望之景色,词人以如椽之笔描绘了江野暮秋萧瑟寥廓、浑莽苍凉的景色:以“潇潇”暮雨、“凄紧”的霜风、江流展现了风雨急骤的秋江雨景;以“冷落”的关河、夕阳“残照”描绘了骤雨冲洗后苍茫浩阔、清寂高远的江天景象,开头便奠定了萧瑟、肃杀的悲秋情调。其中“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更是被苏轼赞为“不减唐人高处”。这几组景象可谓浩瀚空旷,意境雄浑苍茫,词人孤寂的心灵怎能不为之震颇,自然会想到自己孑然一身,在这浩茫无涯、深邃莫测的天地间,支离、漂泊又是多么渺茫无望。但这种感慨词人并没有说出来,只用“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暗示作结,把抽象的感情化为具体的事物,将无尽的愁绪化为连绵不断的江水。寄情于景,情景交融,可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柳词既得词之妙,又有诗之境界,“尤能以沉雄之魂,清劲之气,写奇丽之情,作挥绰之声”。词人的词中多摄取日暮清秋的景物,并创造了一种博大苍凉的意境,在这种意境中表现出的悲感更加深沉、感人。如《曲玉管》的“陇首云飞,江边日晚,烟波满目凭阑久”,词写眼前景物:云、日、烟,皆凭阑所见,有远近之分。“立望关河”描绘出关河之苍茫辽阔;“萧索千里清秋”,千里之远的景色都在凄清的秋气之中。这里自然景物便构成一个阔大高远的意境。然而,在这种意境中却隐含着一种时间与生命长逝之悲哀。《雨霖铃》中,“寒蝉凄切”深秋时节,“蝉”而“寒”,鸣音“凄切”,渲染了悲凉的环境气氛。“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浩渺的烟波,沉沉的暮霭,主人公暗淡的心情给景物染上灰色的色彩。“杨柳岸、晓风残月”,依依的杨柳传递了绵绵的离别情,拂晓风起,残月将落,冷落凄凉之感油然而生。“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柳永的羁旅词通过对眼中真切自然景物的细致描写,传递了丰富的内蕴,构造了一种独特的意境。
二、真感情
柳词所写的“真景物”自然是使词人心灵动荡之物象。词人在“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香”之时,自然引发了“心像该以怀霜,志渺渺而临云”的感慨。因此,透过柳词雄浑阔大、苍茫凄凉的感觉,所传达的内容情意,便是真情感意境的集中体现。柳永善于把凄清的秋景与内心的悲思,自然的结合起来,通过对景物的细致描绘,流露出了真情实感,真切而自然,感人至深。《玉蝴蝶》词中抒写了对远方故人的怀念。上片以景为主,景中有情。诗人面对凄凉的秋景,凭栏远望,触景生情,写出了思念故人的惆怅与哀感。下片插入回忆,以情为主,而情中有景。“难忘”二字唤起回忆,记起与朋友一起时的“文期酒会”,那赏心乐事,至今难忘。分离之后,已经物换星移、秋光几度,不知有多少良辰美景因无心观赏而白白地过去了。“几孤”“屡变”,表明离别之久,加强了别后的怅惘。“海阔山遥”又从回忆转到眼前的思念。“念双燕、难凭远信,指暮天、空识归航”,流露了不能与思念中人相见的奈何之情以及一次次希望落空的落寞之意。“黯相望。断鸿声里,立尽斜阳”,默默伫立,黯然相望,只见斜阳已尽,孤雁哀鸣声仍在天际飘荡。词人听着断鸿凄婉的哀鸣,孤独怅惘地伫立夕阳残照之中,沉浸回忆与思念之中。
这种真情实感,在柳词中屡见不鲜,充分表达了他失意、落寞的心情。《雨霖铃》中 “执手相看泪眼,意无语凝噎”凄切不舍的离别之情;《凤栖梧》中“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深婉感人的相思之情;《八声甘州》中的“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无奈惆怅的思念之情等。这些真实的情感和柳永的生活经历及仕途遭遇是分不开的。因为柳永的音乐才能和经世之志及家庭传统与个人性格之间的矛盾冲突.就导致他终生尽受挫折与羞辱。所以,在他失意落拓之中对羁旅行役、相思别离之苦感受得太深了,自然在词中流露出一种真情,而这种充满悲伤的情感意境也使得柳词亲切动人,具有极强的感染力量。而柳词之内质,就在于它摄取博大精美的事物所构成的雄浑意境,在于它对景物内在意蕴的透视,从而使所传达的内容情意更摄人心魄。
柳永早年生活放荡,并影响到了举业,为寻出路,他多次离开汴京漫游。这类羁旅行役诗,也和他四处浪迹,漂泊无依的生活有关。此时的他褪去了曾经所有的年少轻狂和自信满满,背井离乡苦苦追寻,词作中不再都是雪月风花,而是充满了自己的羁旅之志和怀才不遇的痛苦愤懑。柳永的每一次被迫登程,既体味着旅途的劳苦、孤单、凄凉,又反复地体验离别的痛苦,也有了缠绵不断的恋情相思。他擅长在短小的篇幅中,独具一格地创造了一种广阔苍凉的“大”意境,表现出深沉的情感意境,同时也克服了令词的局限性,为词的创作开拓了新的道路,无论对婉约派的秦观,还是对豪放派的苏轼等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总结:在柳永的笔下,景物描写不仅千姿百态,在词中占有很大的比例,而且融铸了词人真实的思绪和情感,遂使意境深隽,更具有艺术感染力和欣赏价值,柳词虽有被嗤之为“词语尘下”“骫骳从俗”,但不可否认他表达羁旅行役之苦、个人情感之真的词作,不仅格调不俗,而且章法结构巧妙,抒情写景自然流露,意境深远,为后世留下许多“雅词”佳作。
参考文献:
[1] 王国维. 人间词话[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2] 薛瑞生. 乐章集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1994.
[3] 薛瑞生. 柳永词选[M].北京:中华书局,2007.
[4] 曾大兴. 柳永和他的词[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1.
[5] 平玉霞,张瑞静.浅谈柳永在词史上的地位和贡献 [J].艺术殿堂, 2009(4)
作者简介:第一作者:潘婭妮(1996—),女,汉族,浙江省台州市,学生,单位: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第二作者:王蕾(1996—),女,汉族,浙江省湖州市,学生,单位: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研究方向:电子商务。
第三作者:王青青(1997—),女,汉族,浙江省临海市,学生,单位: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研究方向: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