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科任教师,每个学期拟定一份教学计划,已成惯例,也很有必要。可作为一个在三尺讲台上奋斗了近三十年的教师,对于当前的教学计划蓝本却有些微辞,不吐不快,望诸多同仁帮助指正。记得以前的教学计划,是写在稿纸上的。其主要内容大致是教师在教材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学期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进度等框架性安排。而近年来的教学计划,则由学校统一发给每个科任教师一个专用簿,并且逐年变大变厚。其内容要求自然也日渐细化具体,甚而致于项目繁多,条分缕析。其中尤以“学生的知识现状”一栏,让教师们颇费思量,左右为难。笔者有几个疑惑想就教于有识之士:
1.学生的知识现状,能在教学计划中得到真实的反映吗?
2.了解了学生的知识现状,有利于因材施教吗?
3.学生的知识现状,对学生的发展前景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吗?
先看第一个问题:学生的知识现状,能在教学计划中得到真实的反映吗?
当我们面对一个班级,尤其是一个刚接手的班级时,师生间彼此互不相识。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凭什么去了解学生的知识现状呢?如果要真正了解,需要多久时间呢?众所周知,我们的教学计划是开学初就要拟写并上交的。试问,有谁能在如此紧迫的时间里真正了解学生的知识现状呢?显而易见,要了解一个班级学生的知识现状,不是一时半会儿的事情。这几乎是一种常识。那么,我们的学校为什么会在常识面前,还要坚持要求教师们在计划中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呢?原因之一恐怕在于应付各级主管部门的所谓常规检查(这当然又涉及到当前评价体系的某些弊端,在此不作讨论);原因之二在于一个堂而皇之的理由:只有了解了学生,才能有的放矢地作出科学的安排,才更有利于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尽可能地做到因材施教。
问题的关键之处在于,了解学生的知识现状,就是了解学生吗?或者再进一步说,了解了学生的知识现状,就一定有利于因材施教吗?这也就是本文要探究的第二个问题。
我们还是先听听教师们的牢骚吧:现在的学生怎么越来越差呀,这么多学生动笔就是错别字,作文中很少能找出通顺的句子,连续几句话不用标点,拼音不会读,甚至有人连“一”也是从右往左写,……这样的学生,怎么教啊?!
学生的知识现状了解了吧?可是从上述的抱怨中我们会觉得这样的结果有利于因材施教吗?如果教师连上课的兴趣都所剩无几了,叫他们如何去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和学习动力呢?素质教育的落实不是因此而成了一句空话了吗?
从教学架构的角度来讲,只有最易于实现师生双方情感交流和期望寄托的系统,才是最优化的。因为,在这样的架构中,师生双方彼此信任、彼此期待、彼此关爱。这种架构下的课堂才是快乐的、积极的、活跃的、和谐的,因而也才是最有可能碰出思想的火花,结出成长的硕果的。可是对学生知识现状的了解,有时很可能会适得其反。它首先让教师们对学生失去信心,随之而来的也可能失去爱心。于是在这样的课堂上,好多学生因知识现状不好而只能面对教师失望的眼神,只能听到缺乏激情的灌输,甚至于挖苦讽刺。这些在学习上本就严重营养不良的孩子,又得不到爱的浇灌,厌学情绪的蔓延也就成了必然。
由此可见,对学生知识现状的了解,未必有利于因材施教;稍有不慎,反而会造成素质教育的无法落实,误认子弟。
最后,我们来探讨一下第三个问题:学生的知识现状,对学生的发展前景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吗?或者说,学生的知识现状是影响学生成长的必然因素吗?
弄清这个问题非常必要,因为它关系到素质教育是否能得到真正落实。
关于素质教育,各类专家学者有很多表述,这些表述虽然不尽相同,但它们却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强调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而这种潜能开发的程度决定了学生的发展前景。
教师作为教育者的职能,“不过是唤醒生命、启迪生命、激扬生命,而由它自处之”。也就是说,不管学生的知识现状如何不好,他们的学习本能并不会因此受到任何伤害。所谓唤醒生命、启迪生命、激扬生命,无非是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热情洋溢地引导学生充分认识、相信自己的学习本能,并努力调动这种与生俱来的向上和向善发展的内驱力,同时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顺利地进入一种积极自主、生动活泼的学习状态,多学多悟。学生的潜能库一旦被撬开,其潜能就会像滔滔江水一样涌出,生命的神奇也会不断展现,让人叹为观止,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责任编辑 黄日暖
1.学生的知识现状,能在教学计划中得到真实的反映吗?
2.了解了学生的知识现状,有利于因材施教吗?
3.学生的知识现状,对学生的发展前景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吗?
先看第一个问题:学生的知识现状,能在教学计划中得到真实的反映吗?
当我们面对一个班级,尤其是一个刚接手的班级时,师生间彼此互不相识。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凭什么去了解学生的知识现状呢?如果要真正了解,需要多久时间呢?众所周知,我们的教学计划是开学初就要拟写并上交的。试问,有谁能在如此紧迫的时间里真正了解学生的知识现状呢?显而易见,要了解一个班级学生的知识现状,不是一时半会儿的事情。这几乎是一种常识。那么,我们的学校为什么会在常识面前,还要坚持要求教师们在计划中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呢?原因之一恐怕在于应付各级主管部门的所谓常规检查(这当然又涉及到当前评价体系的某些弊端,在此不作讨论);原因之二在于一个堂而皇之的理由:只有了解了学生,才能有的放矢地作出科学的安排,才更有利于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尽可能地做到因材施教。
问题的关键之处在于,了解学生的知识现状,就是了解学生吗?或者再进一步说,了解了学生的知识现状,就一定有利于因材施教吗?这也就是本文要探究的第二个问题。
我们还是先听听教师们的牢骚吧:现在的学生怎么越来越差呀,这么多学生动笔就是错别字,作文中很少能找出通顺的句子,连续几句话不用标点,拼音不会读,甚至有人连“一”也是从右往左写,……这样的学生,怎么教啊?!
学生的知识现状了解了吧?可是从上述的抱怨中我们会觉得这样的结果有利于因材施教吗?如果教师连上课的兴趣都所剩无几了,叫他们如何去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和学习动力呢?素质教育的落实不是因此而成了一句空话了吗?
从教学架构的角度来讲,只有最易于实现师生双方情感交流和期望寄托的系统,才是最优化的。因为,在这样的架构中,师生双方彼此信任、彼此期待、彼此关爱。这种架构下的课堂才是快乐的、积极的、活跃的、和谐的,因而也才是最有可能碰出思想的火花,结出成长的硕果的。可是对学生知识现状的了解,有时很可能会适得其反。它首先让教师们对学生失去信心,随之而来的也可能失去爱心。于是在这样的课堂上,好多学生因知识现状不好而只能面对教师失望的眼神,只能听到缺乏激情的灌输,甚至于挖苦讽刺。这些在学习上本就严重营养不良的孩子,又得不到爱的浇灌,厌学情绪的蔓延也就成了必然。
由此可见,对学生知识现状的了解,未必有利于因材施教;稍有不慎,反而会造成素质教育的无法落实,误认子弟。
最后,我们来探讨一下第三个问题:学生的知识现状,对学生的发展前景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吗?或者说,学生的知识现状是影响学生成长的必然因素吗?
弄清这个问题非常必要,因为它关系到素质教育是否能得到真正落实。
关于素质教育,各类专家学者有很多表述,这些表述虽然不尽相同,但它们却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强调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而这种潜能开发的程度决定了学生的发展前景。
教师作为教育者的职能,“不过是唤醒生命、启迪生命、激扬生命,而由它自处之”。也就是说,不管学生的知识现状如何不好,他们的学习本能并不会因此受到任何伤害。所谓唤醒生命、启迪生命、激扬生命,无非是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热情洋溢地引导学生充分认识、相信自己的学习本能,并努力调动这种与生俱来的向上和向善发展的内驱力,同时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顺利地进入一种积极自主、生动活泼的学习状态,多学多悟。学生的潜能库一旦被撬开,其潜能就会像滔滔江水一样涌出,生命的神奇也会不断展现,让人叹为观止,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责任编辑 黄日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