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语文课堂渗透“人文关怀”的重要性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ky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让学生在凝重而厚实的人文气息里接受熏陶,让语文课堂充满人文关怀的阳光,以此来影响学生的心灵和品德,为学生的人生打上人文精神的底色。人文内容包括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 人文知识为“智”, 人文精神为“德”。 语文教学要责无旁贷地承担起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任。
  【关键词】心灵 品德 人文精神
  
  《语文新课标》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关怀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因此,在语文课堂上,不但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更让学生在凝重而厚实的人文气息里接受熏陶,让语文课堂充满人文关怀的阳光,以此来影响学生的心灵和品德,为学生的人生打上人文精神的底色。
  
  一.营造“人文精神”之课堂氛围的重要意义
  
  人文教育与中学语文人文教育思想是现代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根本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做进步的现代人,即通过提高人文素养,使人活得更自觉、更高尚、更高雅。人文内容包括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人文知识为“智”,人文精神为“德”。人文精神体现的是以人为中心,寻求人的自由发展和完善,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理想的关注。人文精神主要是通过人生观、价值观、人格特征、审美情趣等体现出来的。要实现人文教育的目标,必须在人文实 践活动中,重视良好人文环境的熏陶作用,重视营造“人文精神”的课堂氛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学生对人文精神的独特感悟,培养学生对人文精神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要以人文精神为底蕴,尊重学生个性意识,珍视独特体验,享受审美情趣。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多为名家名篇,大多文质兼美,要让学生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陶冶性情,追求高尚的情趣,提高道德修养。如在教学中多采用对比性教学,换位思考法和历史再现法等。让学生自觉地走进作品,同作品中的人物同悲喜、共呼吸,让作品中人文的魅力塑就他们良好的思想品质、道德品质、个性人格和审美情趣。
  让课堂充满诗意,让人文旗帜高扬,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之一。让课堂充满诗意,就是让语文课堂像诗一样激情飞扬,像诗一样蕴含丰富,像诗一样意境优美,像诗一样充满想象和创造。这样充满诗意的课堂,就会有激情飞扬的情感磁场,就会有师生之间的情感交融。如史铁生的《我与地坛》第二部分是生活悲剧中最令人心碎的地方,也是最令人感动之处,在这部分我和同学们分工合作共同完成朗读,当读到“我已经懂得了可我已经来不及了”时,音乐《懂你》缓缓响起,学生的眼中噙满泪水……。在音乐结束后,我问大家读懂了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各抒己见,说出了他们对母爱的诠释和对人生的感悟。读人也就是读自己。情感是世界上最真实的东西,它发自内心,难以忘怀。可见,营造“人文精神”的课堂氛围,也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之一。
  
  二.语文课堂要渗透“人文关怀”要求教师具备以下四种基本素质
  
  第一,良好的道德素质。关于教育的作用,有人曾形象地这样说:教育是人灵魂的教育,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着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俄国著名文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也说:“教师把学生造成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什么人”。教师是学生阅读中的第一本道德书籍,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直接影响着身边的学生。这就要求作为育人者的教师,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良好的意志品质和健全的人格,自己会做人、会做事、会合作、会学习。只有这样才能通过自身榜样的力量,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成为学生的楷模,完成社会赋予教师的历史使命。
  第二,自由独立的人格。现实中大多数教师出于对领导、权威的信任和崇拜,出于对各种律令的尊重,出于自己想尽快成为一名合格或优秀的语文教师的热情,盲目的服从,思想独立与自由的空间在教参、权威、各种各样的教学模式面愈来愈小。这主要表现在:按照教参的要求在教学目标上搞“一刀切”,试图用一个模子要求,把学生造成统一标准;遵照考纲要求,在教学任务上只注重知识的传教,忽视学生个性的发展,教学任务的核心是“唯书”“唯知”。新课标强调:加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塑造学生的主体人格,而要真正完成这一任务,教师必需要具备自由独立的人格。
  第三,深厚的文化素养。中学语文新大纲和新教材,非常重视对学生的人文素质的教育,这对教师的学科业务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落实中学语文新大纲的要求,教好中学语文新教材,中学语文教师应该进一步加强专业基础的修养,逐步提高教学能力。
  中学语文教师应打好古诗文的基础。此次中学新大纲的另一个重大变化是特别重视优秀古诗文的积累。小学语文新大纲规定小学生要背诵80篇古诗;初中语文新大纲要求初中生背诵古文20篇,古诗50篇。高中语文新大纲要求高中生背诵古文20篇,古诗50篇。由此可见中学语文新大纲对古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当前的中学语文教师,70%是青年教师,与老教师相比,古文功底较弱恐怕是多数人的通病。这将成为我们用好中学语文新大纲新教材的绊脚石。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自觉主动补好古文这一课。
  中学语文教师应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初中语文新大纲要求“学习欣赏文学作品,感受作品中的形象,欣赏优美精彩的语言”。高中语文新大纲则要求“感受文学形象,品味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艺术技巧的表现力,初步鉴赏文学作品”。又规定“在全部(高中)课文里文学作品可占60%”。同时高中语文新教材的第三、四册,集中进行文学鉴赏教学,培养学生感知、理解、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注意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因此,可以说强调文学教学,是新大纲新教材的又一重大变化。这同时也就要求我们广大语文教师必须要具有文章鉴赏能力。
  第四,高超的教学技能。许多教师都有自己独特的教育教学技能,过硬的教育教学技能让他们因一堂优质课脱颖而出,使他们在日常教学中“一白遮百丑”。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对教师教育教学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
  精巧的语言表达。语文是一门研究语言的学科,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不仅普通话要标准、清晰、流利,更重要的是声音还应该具有美感,语言还应精炼传神,体现轻重缓急、抑扬顿挫,而且把这种美融入教学的情景中。从声音上发挥语文教师的个性优势所取得的教学效果,有时是制作精良的录音带无法比拟的。
  扎实的写作能力。读、写是语文学科工具性的最起码的要求,教师的写作能力直接影响到对学生的作文指导。有的教师讲解作文的写作,在理论上头头是道,但由于自己不会写,所以只能玩“空手道”,对学生的指导只能隔靴搔痒,根本
  无法具体和深入。同时,由于自己写作能力不够,经验教训无法总结交流,教学工作不能及时反思,阻碍了自己向高深层次的发展。
  
  三、语文课堂渗透“人文关怀”的重要途径
  
  创新性语文课堂教学应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愿望,营造气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讨论问题、回答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学语文的兴趣,把重心从“教”转移到“学”上来上,使学生学到独立获取知识的方法。首先,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着意创设各种有效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
  在字词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为什么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古埃及的圣书文字和玛雅人的图形文字都相继灭绝了,而中国的汉字却熠熠独存呢?中国的汉字是表意性很强的文字, 几乎每一个汉字都有一定的造字规律和构成意义,不少字词、成语,都是从历史典故、文学名著中浓缩提炼而来,从中可以领悟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语文教学,教材是最主要的载体,入选的教材大多是文质兼美的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人文气息,语文学科具有丰富的情感性。鉴于言语是情感的外壳,情感是言语的内蕴, 我们所接触的语言文字本身就是一首诗,一幅画。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实质上是融言语情感、言语体验、言语实践一体的活动。
  在作文教学中渗透人文性。文章不是无情物,作文必须是学生真情实感的流露,“动人心者,莫先乎情,情至所极,不能自已。”教师要精心谋划,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我手写我口,我口说我心”,作文环节要贯穿自由的精灵,让学生自由选材,自由表达。叶圣陶先生说:“出作文题一定要为学生着想, 钻进学生的心里去考虑,务必使他们有话可说”。即要考虑学生年龄特征,知识水平,写作潜能,求异创新能力各个方面,回归生活,紧密地联系生活,客观地分析生活, 用心地感受生活,细心地描绘生活,自由中有度,才能彻底开掘作文创新之源,激发写作欲望。
  总之,语文教学要责无旁贷地承担起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任,发挥语文学科的天然优势,体验语文教学的价值取向,促进学生人文素质的综合提高。在教育活动中,若中学语文教育注重科学人文精神的传播与养成,这个社会将出现更多拥有高尚完美人格的人。
  
  参考文献
  [1] 闫立钦,《语文教育学引论》[M].
  [2] 朱绍禹,《中学语文教学法》[M].
  [3] 孙立春,《素质教育新论》[M].
  [4] 马文凯.初中语文教学模式的创新[J].
其他文献
【摘要】词汇是语言的基础。抓好词汇教学,能促进知识各能力的转化,提高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增强学生学英语的积极性,更好地用英语进行交际,最终达到提高学生英语成绩的目的。   【关键词】词汇教学 探索    一、培养学生词汇的联想力     英语词汇无论就音或形还是意义而言,每个词之间都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因此,英语学习中应引导学生善于观察、思考,以发现词与词之间的联系,较快地增加词汇量。   1.形音
数学学习活动基本上是数学思维活动,而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工具,所以掌握数学语言是顺利地、有成效地进行数学学习活动的重要基础之一。我们应当把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和数学知识的学习紧密地结合起来,将它看成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才能更好地锻炼学生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和准确性。     一、学会阅读数学,从中领悟数学语言     数学语言具有高度抽象性,因此数学阅读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学会有关的数
和谐教学是在和谐教育思想指导下,营造规范有序、充满活力的教学环境,整合“教学结构”与“教学理解”研究, 促进学生在习得、发展、人格等层面都得到协调提升的教学模式。在数学教学中怎样运用和谐教学的理念呢?笔者认为可从导入设计和谐和课堂教学活动设计和谐两个方面入手:  一、数学导入设计和谐  恰当适时的课堂导入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学习动机,引起学生对所学课题的关注,传达教学意图,为学习新知识、新概
【摘要】随着网络及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为教师的指导性活动和学生的自主参与性活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英语教学教师和学生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形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本文理论联系实际,对英语教学实践中信息技术的具体应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信息技术 英语教学 英语课程改革  信息技术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就是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资源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提高教
初中学生如何做好思品课堂学习笔记,这已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在目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在主题探究为主的思品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最普遍、最一般的学习反应仍然是记听课笔记。不同的课堂学习笔记的听记策略,都可以从不同程度上促进知识的获得、贮存以及利用。然而,初中学生在学习政治时记什么、怎么记以及如何使用课堂学习笔记仍存在着很多误区,这些误区致使笔记不能充分发挥在学习中应有的辅助作用。     一、
【摘要】本文分析了当前高校体育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高校体育 问题 对策    一、当前高校体育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衔接断链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人们的生产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以健身、娱乐、休闲和兴趣爱好为主的多种体育活动逐渐成为社会上时尚的锻炼手段。遗憾的是,当前
【摘要】“好课堂”的艺术在于,教与学的过程往往给学生以“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动态感觉。教师要在教的过程中,注重平淡和激情的转换,注重“喜怒哀乐”表情的更替。     “好课堂”一直是教学管理者所关注的,也是教师所争取的,更是学生所期盼的,那么教师究竟怎样做才能构建一个好课堂呢?    一、搜索正确的课堂元素:构建“好课堂”的前提     所谓正确的课堂元素在这里指的是教师在课堂上组织
【摘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通过设疑激趣、以玩激趣、影视激趣、以读激趣等方式。只有通过正确的手段,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有效的教学创造良好的条件。  【关键词】激趣 语文教学 朗读 疑问  做为一名语文教师在备课时,写到教学过程时,往往习惯性地写下的第一个词便是“导入”,然而,有相当部分的语文教师却仅仅把“导语”作为一种程序,认为后面的课文讲授才是重点,所谓的“导”,往往是千篇一律的“简介背
【摘要】在课程改革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志士仁人认识到:只有真正提高学生的运用语言的能力,才能让学生的语文素养获得质的飞跃。在这样的背景下,做好、做实读写结合便显得尤为重要。这样,“下水文”在阅读教学中便也有了用武之地。  【关键词】阅读教学 读写结合 下水文 网络 阅读感受  一、下水移植—阅读教学中的“下水文”  提及下水文,很多老师想到的理所当然是习作教学。然而,众所周知,读与写是密不可分的“伙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有效的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要构建良好的课堂心理教育环境;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善于挖掘语文教材潜在的心理教育内容;利用写作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心理健康 语文教学 教育环境 师生关系 写作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之中。”“要创设符合心理健康教育所要求的物质环境、人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