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是孩子重要的发展阶段,而小学语文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与进步更是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新的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教师非常有必要认真地考虑如何才能教好小学语文。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对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些有效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策略;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7-0132-01
新课改实施以来,在各科教学中都越来越注重对学生素养的培养与提高。小学语文教学也不例外。为了更好地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素养,作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我们必须运用正确的教学策略,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尊重学生的自尊与尊严,推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学习语文知。新课改实施以来,笔者就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有效策略也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实践,下面谈谈自己的一点见解:
一、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真实、愉悦的环境中学习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教师应关注、关爱每一个学生,关爱自己的学生既是教师的责任,也是教师良好品德的体现,小学语文教师只有在日常教学中积极关爱学生,才能更加有针对性地去教导、引导学生,才会根据每个孩子的特点更加有效地开展教学工作。和谐的师生关系、宽松的心理环境,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因此,教师应放下架子,以“先知先觉的朋友”或“服务生”的身份出现,创造一种推心置腹交谈交流的气氛,这样学生才敢无拘无束地把自己对文章的各种感觉、怀疑带到课堂上来。教师还要积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只有在教师与学生间创造一个和谐、愉悦的教学或学习氛围,才能更好地实现教师与学生间的交流与沟通,因此,教师应当为学生营造一个想说、爱说、能说的学习氛围,以便促进师生间的交流与沟通;要积极创造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情境,一个好的教学情境,可以很好地激发小学生们对小学语文课程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学生能够更易投入到学习的状态中,利于他们集中注意力,从而提升他们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教师还要不断地提升教师自身的品德与素养,教师只有自己具有高尚的品德与较高的素养,真正做到以身作则,才能给学生树立好的榜样。另外,小学生因为年龄的关系,往往喜欢玩耍、偏爱新鲜的事务,因此,他们对于先进的教学手段与新颖的教学形式是非常喜爱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场景的模拟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体会文章作者当时的思想与感受,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让学生在真实、愉悦的环境中学习、成长。
二、培养学习兴趣
德国物理学家、数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进行一切学习的源动力。兴趣是主体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的认识,是推动主体发现新知、学习新知的能力。对于处于灵动期、活泼的小学生来说,兴趣具有强大的内驱力。当学生对知识感兴趣的时候,注意力则会自然而然的集中,思维则会随之活跃起来。伴随着思维的活跃,就会在行动上表现出来,行动会随之积极、踊跃,这样,学生们就会把学习当成一种享受,而不是沉重的负担。因此,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教师要认识到培养学生们学习兴趣的重要性,钻研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的方法,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比如,小学生最喜欢听故事,故事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想象力,培养他们丰富的情感,有助于他们理解和体会课文中的情感。以童话、寓言、传说等导入新课,可以把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是谁打碎了花瓶》一课的教学,教师先讲了《狼来了》的故事,让学生明白小孩子骗人不好,骗了别人最后害了自己,无论怎样骗人都是不对的,大家在生活中也不能说假话谎话欺骗爸爸妈妈,如果我们不小心做错了事,应该承认错误,并认真改正,不能说谎话欺骗别人,否则,就会像故事中的小孩一样。然后转入正题:今天我们看看列宁小时候把花瓶打碎以后,是如何做的呢?这样以故事导入不仅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安定了下来,而且“入话”的主题往往和正话相合,或者构成互文,或者预先点出主题,这样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了课文主题。故事导入需要注意的是所借用的故事一定是和课文有共同点的故事,或者能够形成鲜明对照的故事,切忌引入那些毫不相干的单纯为了活跃气氛的故事,否则会引起不必要的,甚至是毫无意义的讨论和争论,不但耽误了课堂宝贵的时间,还会冲淡课堂教学的主题。
三、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青少年教育专家孙云晓说:好习惯对儿童来说是命运的主宰,是成功的轨道,是终身的财富,是人生的格调。中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也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良好的习惯是逐步形成的,要从早抓起,常抓不懈。语文教师要认识到这一点,引导学生主动做好课前准备;做到自己整理书包,自己准备学习用品。上课培养专注听讲,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会做笔记,边听边想,善于质疑等好习惯;培养学生养成按时完成作业,主动完成作业,不懂就问的习惯;培养学生善于合作,懂得包容,勤于实践,勤于总结的习惯,并把培养习惯纳入学生的评价中,每天评价,每天总结,表扬优秀,激励后进,让学生们在积极、健康的班级管理氛围中不断修正自己的不足,改善自身问题,在不断进步中体验成长带来的快乐。
四、引导学生积极有效地探究学习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设计具有科学性、探究性的问题,让学生动口、动眼、动手、动脑,使静态中的书本知识转化为动态的思维。在学法指导方面,做好小组建设,积极尝试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培养好小组长,安排好学习程序。如:明确目标、自主学习、小组研讨、展示交流、集体评议等,同时,培养学生课前预习、课堂积极参与、课后巩固拓展的良好习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
结语: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很多,不一而足,且在教学中不是独立运用的,通常是需要将多种教学方式联系起来,配合使用,这样能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陈文英.小学语文教学策略探究[J].赤子(中旬);2014-04-25.
[2]刘春燕.小学语文导入技巧[J].考试周刊;2013-09-17.
[3]鞠朝昕.小学语文导入技巧[C].2014年6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14-06-27.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策略;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7-0132-01
新课改实施以来,在各科教学中都越来越注重对学生素养的培养与提高。小学语文教学也不例外。为了更好地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素养,作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我们必须运用正确的教学策略,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尊重学生的自尊与尊严,推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学习语文知。新课改实施以来,笔者就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有效策略也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实践,下面谈谈自己的一点见解:
一、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真实、愉悦的环境中学习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教师应关注、关爱每一个学生,关爱自己的学生既是教师的责任,也是教师良好品德的体现,小学语文教师只有在日常教学中积极关爱学生,才能更加有针对性地去教导、引导学生,才会根据每个孩子的特点更加有效地开展教学工作。和谐的师生关系、宽松的心理环境,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因此,教师应放下架子,以“先知先觉的朋友”或“服务生”的身份出现,创造一种推心置腹交谈交流的气氛,这样学生才敢无拘无束地把自己对文章的各种感觉、怀疑带到课堂上来。教师还要积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只有在教师与学生间创造一个和谐、愉悦的教学或学习氛围,才能更好地实现教师与学生间的交流与沟通,因此,教师应当为学生营造一个想说、爱说、能说的学习氛围,以便促进师生间的交流与沟通;要积极创造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情境,一个好的教学情境,可以很好地激发小学生们对小学语文课程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学生能够更易投入到学习的状态中,利于他们集中注意力,从而提升他们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教师还要不断地提升教师自身的品德与素养,教师只有自己具有高尚的品德与较高的素养,真正做到以身作则,才能给学生树立好的榜样。另外,小学生因为年龄的关系,往往喜欢玩耍、偏爱新鲜的事务,因此,他们对于先进的教学手段与新颖的教学形式是非常喜爱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场景的模拟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体会文章作者当时的思想与感受,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让学生在真实、愉悦的环境中学习、成长。
二、培养学习兴趣
德国物理学家、数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进行一切学习的源动力。兴趣是主体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的认识,是推动主体发现新知、学习新知的能力。对于处于灵动期、活泼的小学生来说,兴趣具有强大的内驱力。当学生对知识感兴趣的时候,注意力则会自然而然的集中,思维则会随之活跃起来。伴随着思维的活跃,就会在行动上表现出来,行动会随之积极、踊跃,这样,学生们就会把学习当成一种享受,而不是沉重的负担。因此,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教师要认识到培养学生们学习兴趣的重要性,钻研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的方法,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比如,小学生最喜欢听故事,故事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想象力,培养他们丰富的情感,有助于他们理解和体会课文中的情感。以童话、寓言、传说等导入新课,可以把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是谁打碎了花瓶》一课的教学,教师先讲了《狼来了》的故事,让学生明白小孩子骗人不好,骗了别人最后害了自己,无论怎样骗人都是不对的,大家在生活中也不能说假话谎话欺骗爸爸妈妈,如果我们不小心做错了事,应该承认错误,并认真改正,不能说谎话欺骗别人,否则,就会像故事中的小孩一样。然后转入正题:今天我们看看列宁小时候把花瓶打碎以后,是如何做的呢?这样以故事导入不仅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安定了下来,而且“入话”的主题往往和正话相合,或者构成互文,或者预先点出主题,这样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了课文主题。故事导入需要注意的是所借用的故事一定是和课文有共同点的故事,或者能够形成鲜明对照的故事,切忌引入那些毫不相干的单纯为了活跃气氛的故事,否则会引起不必要的,甚至是毫无意义的讨论和争论,不但耽误了课堂宝贵的时间,还会冲淡课堂教学的主题。
三、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青少年教育专家孙云晓说:好习惯对儿童来说是命运的主宰,是成功的轨道,是终身的财富,是人生的格调。中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也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良好的习惯是逐步形成的,要从早抓起,常抓不懈。语文教师要认识到这一点,引导学生主动做好课前准备;做到自己整理书包,自己准备学习用品。上课培养专注听讲,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会做笔记,边听边想,善于质疑等好习惯;培养学生养成按时完成作业,主动完成作业,不懂就问的习惯;培养学生善于合作,懂得包容,勤于实践,勤于总结的习惯,并把培养习惯纳入学生的评价中,每天评价,每天总结,表扬优秀,激励后进,让学生们在积极、健康的班级管理氛围中不断修正自己的不足,改善自身问题,在不断进步中体验成长带来的快乐。
四、引导学生积极有效地探究学习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设计具有科学性、探究性的问题,让学生动口、动眼、动手、动脑,使静态中的书本知识转化为动态的思维。在学法指导方面,做好小组建设,积极尝试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培养好小组长,安排好学习程序。如:明确目标、自主学习、小组研讨、展示交流、集体评议等,同时,培养学生课前预习、课堂积极参与、课后巩固拓展的良好习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
结语: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很多,不一而足,且在教学中不是独立运用的,通常是需要将多种教学方式联系起来,配合使用,这样能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陈文英.小学语文教学策略探究[J].赤子(中旬);2014-04-25.
[2]刘春燕.小学语文导入技巧[J].考试周刊;2013-09-17.
[3]鞠朝昕.小学语文导入技巧[C].2014年6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14-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