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标准中对中学生的法制教育提出了更明确的目标,即法制观念,增强公民意识,学习运用法律维护自己、他人、国家和社会的合法权益。在教学中,知识落实、处理灵活、法制教育思考、教学方法新颖是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落实法制内容的主线。
关键词:求实、求活、求思、求新
【中图分类号】G633.2
新课程标准下思想品德课教材,在适应素质教育的主旋律下,在内容上强化了对学生进行法律常识内容的教育和渗透。围绕国家与法律的关系,讲述了法律在治理国家中的作用,说明国家的治理离不开法律;围绕公民与法律的关系讲述了公民的各项权利和义务,说明公民的生活离不开法律。整套教材的法律知识内容站在依法治国的高度,立足于对全体学生进行法律意识的培养,增强了学生对法律案例的分析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围绕“求实、求活、求思、求新”的原则进行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求实——即求知识落实
法律是约束和限制人们行为的一种特殊的规则,它具有严肃性,权威性,要求适用准确无误。因而在教学中加强基础知识的准确落实,是提高学生素质的前提、关键。按新课程标准规定的知识目标,我们可以把基础知识主要分为五种类型:(1)基本概念(公民、法律、权利、义务等)(2)观点(如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其他法律的制定和实施都要依据客法等)(3)宪法和其它法律、法规规定的具体内容(如宪法明确规定:“婚姻、家庭、母亲和儿童受国家的保护;《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明确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应当教育和帮助未成年人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等)(4)简明具体的法律知识(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规定禁止雇佣未满16周岁的童工)(5)某些法律、法规的名称(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通过落实,学以致用,能分析简明安例(如在某小吃店老板雇佣初一辍学的小宇,每月300元工资,对于此学生就会用有关劳动法中的规定来说明此老板的行为属于违法行为;再如同学李明父母强迫儿子不念完初中回家经商,学生就会用义务教育法中的相关规定来说明其父母的行为是违法行为等)
求活——即求教材处理灵活;教学形式灵活;課堂气氛活跃
教材处理灵活。新教材在内容上比旧教材更加丰富,除了正文和问题思考外,还增加了相关链接,框议,名言等内容,对这些内容的恰当处理,也是取得教学效果的一个基本前提。相关链接由于具有活泼性、新颖性、典型性、知识性、情节性、真实性等特点,给学生课前预习扫清障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但却给教师带来一定难度。照搬照讲,则课堂教学枯燥无味。因而我在教学中采用选取典型-剪辑情节-补充新颖性材料原则(如在讲遗嘱及其构成要件时,我列举了这样一个案例:赵某有一儿一女,妻子早亡,赵一直与女儿全家一起生活,与儿子素有矛盾,感情不和。赵病期间,立一遗嘱,内容将房屋及所有财产全部留女儿继承,待其去逝后,儿子与女儿因遗产归属问题发生纠纷。学生通过分析教材中的内容很快便能得出结论:女儿享有财产继承权。)通过选取典型材料,剪辑其繁情节,使学生一目了然,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便于记忆和理论联系实际。
教学形式灵活。素质教育要全面培养学生的听、说、读、议、辩等各项能力。我在教学中,传统的讲授形式之外,大量穿插对话、讨论、辩论等形式,增强学生辨别是非能力。(如在讲违法犯罪时,设置这样的讨论题:“有人说,只要大错不犯,小错不断也没关系。”讨论时,学生众说纷纭,大部分同学持反对意见,但也有少数持赞同意见。这个观点正确之处在于从客观上讲,一个人的一生不可能不犯错误,而且有许多错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只要不犯大错即可;错之处在于人主观上讲,这样认为,这样去做,那就错了,而且大错特错,这位同学一说完,同学们不禁对他入木三分的观点刮目相看。)这样既渲染了课堂气氛,又增强了同学之间的了解,锻炼了学生的说议辩的能力,学以致用。
课堂气氛活跃。法制教育是语言课,也是自我教育课。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收集整理案例材料,用所学法律知识全面剖析社会现象(如在讲我国当前的义务教育所面临的形势时,让学生收集发生在身边的事实,分析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学生和家长素质不高导致,国家整体素质较发达国家还有一段距离,为了缩短与这些国家的差距,我们青少年应该从自身做起)等整个教学过程,有学生的主动参与积极投入,形成课堂教一学的双向合作,课堂呈现出民主活跃的气氛,这氛围不仅有利于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信息仁慈,能激发学生自觉维护法律尊严这一爱国情感。
求思——对法制教育的理性思考
初中学生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尚未成熟时期,对于复杂的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认识模糊,这些光靠道德和纪律规范来调整是不够的,必须要求法律规范来调整。通过教学,使学生逐步树立社会主义法制观念,认识社会主义法制在社会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婚姻家庭关系中不可替代的作用,来明确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法律是严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任何公民都必须遵守、执行的,违者就要受到法律制裁。学生要从法律高度去明辨是非规范行为,逐步树立正确的政治观,提高政治素质和法律意识。通过对权利和义务观念的教育,使学生领悟列宁所说:“沒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的含义,明确有受限制的权利必然趋向极端,即犯罪与腐败。
求新——内容新;方法新
内容新体现在教学中,也就是使教学内容具有时代性。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法制建设日臻完善时期,每年都有新的立法颁布。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掌握法律动态,把最新最准的法律交待给学生,代替书本上陈旧过时的内容,有助于体现教学内容的时代性。对于时政性新闻材料如中央台3.15消费者权益日所公开的严重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典型材料,用于消费者权利的教学中,增强感染力,取得的教学效果,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方法新主要体现在教学模式上,案例教学过程中采取情境式教学模式,通过创设假如你是故事中的主人公或假如你是受害者,你如何去维护自身的合法权利。通过这种情境创设,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启发学生的觉悟,达到学潮,知法,用法的目的,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境下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
以上是我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关于法制内容部分的一些想法和做法,未成年人的法律意识淡薄,对法律认知主动性不强,这都要求我们思想品德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及时更新观念,不断探索方法,认真落实新课程标准提出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价值目标,真正的发挥出思想品德课的育人功能。
参考文献:
1.刘强主编.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新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曹玉玲.讨论式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
关键词:求实、求活、求思、求新
【中图分类号】G633.2
新课程标准下思想品德课教材,在适应素质教育的主旋律下,在内容上强化了对学生进行法律常识内容的教育和渗透。围绕国家与法律的关系,讲述了法律在治理国家中的作用,说明国家的治理离不开法律;围绕公民与法律的关系讲述了公民的各项权利和义务,说明公民的生活离不开法律。整套教材的法律知识内容站在依法治国的高度,立足于对全体学生进行法律意识的培养,增强了学生对法律案例的分析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围绕“求实、求活、求思、求新”的原则进行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求实——即求知识落实
法律是约束和限制人们行为的一种特殊的规则,它具有严肃性,权威性,要求适用准确无误。因而在教学中加强基础知识的准确落实,是提高学生素质的前提、关键。按新课程标准规定的知识目标,我们可以把基础知识主要分为五种类型:(1)基本概念(公民、法律、权利、义务等)(2)观点(如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其他法律的制定和实施都要依据客法等)(3)宪法和其它法律、法规规定的具体内容(如宪法明确规定:“婚姻、家庭、母亲和儿童受国家的保护;《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明确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应当教育和帮助未成年人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等)(4)简明具体的法律知识(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规定禁止雇佣未满16周岁的童工)(5)某些法律、法规的名称(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通过落实,学以致用,能分析简明安例(如在某小吃店老板雇佣初一辍学的小宇,每月300元工资,对于此学生就会用有关劳动法中的规定来说明此老板的行为属于违法行为;再如同学李明父母强迫儿子不念完初中回家经商,学生就会用义务教育法中的相关规定来说明其父母的行为是违法行为等)
求活——即求教材处理灵活;教学形式灵活;課堂气氛活跃
教材处理灵活。新教材在内容上比旧教材更加丰富,除了正文和问题思考外,还增加了相关链接,框议,名言等内容,对这些内容的恰当处理,也是取得教学效果的一个基本前提。相关链接由于具有活泼性、新颖性、典型性、知识性、情节性、真实性等特点,给学生课前预习扫清障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但却给教师带来一定难度。照搬照讲,则课堂教学枯燥无味。因而我在教学中采用选取典型-剪辑情节-补充新颖性材料原则(如在讲遗嘱及其构成要件时,我列举了这样一个案例:赵某有一儿一女,妻子早亡,赵一直与女儿全家一起生活,与儿子素有矛盾,感情不和。赵病期间,立一遗嘱,内容将房屋及所有财产全部留女儿继承,待其去逝后,儿子与女儿因遗产归属问题发生纠纷。学生通过分析教材中的内容很快便能得出结论:女儿享有财产继承权。)通过选取典型材料,剪辑其繁情节,使学生一目了然,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便于记忆和理论联系实际。
教学形式灵活。素质教育要全面培养学生的听、说、读、议、辩等各项能力。我在教学中,传统的讲授形式之外,大量穿插对话、讨论、辩论等形式,增强学生辨别是非能力。(如在讲违法犯罪时,设置这样的讨论题:“有人说,只要大错不犯,小错不断也没关系。”讨论时,学生众说纷纭,大部分同学持反对意见,但也有少数持赞同意见。这个观点正确之处在于从客观上讲,一个人的一生不可能不犯错误,而且有许多错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只要不犯大错即可;错之处在于人主观上讲,这样认为,这样去做,那就错了,而且大错特错,这位同学一说完,同学们不禁对他入木三分的观点刮目相看。)这样既渲染了课堂气氛,又增强了同学之间的了解,锻炼了学生的说议辩的能力,学以致用。
课堂气氛活跃。法制教育是语言课,也是自我教育课。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收集整理案例材料,用所学法律知识全面剖析社会现象(如在讲我国当前的义务教育所面临的形势时,让学生收集发生在身边的事实,分析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学生和家长素质不高导致,国家整体素质较发达国家还有一段距离,为了缩短与这些国家的差距,我们青少年应该从自身做起)等整个教学过程,有学生的主动参与积极投入,形成课堂教一学的双向合作,课堂呈现出民主活跃的气氛,这氛围不仅有利于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信息仁慈,能激发学生自觉维护法律尊严这一爱国情感。
求思——对法制教育的理性思考
初中学生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尚未成熟时期,对于复杂的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认识模糊,这些光靠道德和纪律规范来调整是不够的,必须要求法律规范来调整。通过教学,使学生逐步树立社会主义法制观念,认识社会主义法制在社会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婚姻家庭关系中不可替代的作用,来明确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法律是严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任何公民都必须遵守、执行的,违者就要受到法律制裁。学生要从法律高度去明辨是非规范行为,逐步树立正确的政治观,提高政治素质和法律意识。通过对权利和义务观念的教育,使学生领悟列宁所说:“沒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的含义,明确有受限制的权利必然趋向极端,即犯罪与腐败。
求新——内容新;方法新
内容新体现在教学中,也就是使教学内容具有时代性。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法制建设日臻完善时期,每年都有新的立法颁布。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掌握法律动态,把最新最准的法律交待给学生,代替书本上陈旧过时的内容,有助于体现教学内容的时代性。对于时政性新闻材料如中央台3.15消费者权益日所公开的严重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典型材料,用于消费者权利的教学中,增强感染力,取得的教学效果,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方法新主要体现在教学模式上,案例教学过程中采取情境式教学模式,通过创设假如你是故事中的主人公或假如你是受害者,你如何去维护自身的合法权利。通过这种情境创设,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启发学生的觉悟,达到学潮,知法,用法的目的,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境下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
以上是我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关于法制内容部分的一些想法和做法,未成年人的法律意识淡薄,对法律认知主动性不强,这都要求我们思想品德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及时更新观念,不断探索方法,认真落实新课程标准提出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价值目标,真正的发挥出思想品德课的育人功能。
参考文献:
1.刘强主编.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新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曹玉玲.讨论式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