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道德与法治是小学阶段的基础学科,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与法制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有效手段。但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多采用单一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忽略了学生道德品质与法治意识的培养,因此以多元化教学模式来引领道德与法治教学发展是当前教师的重要任务。本文从直观化教学、问题式教学、小组式教学和生活化教学四种教学方法出发,分析多元化教学模式在小學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具体实践与运用。
关键词:多元化 教学模式 道德与法治
多元化教学指的是将多种创新型的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内容、学生认知特点针对性地运用到教学过程中,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教学模式。构建多元化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能够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充分彰显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魅力,促进学生的人格素养培养和全面化个性化发展。这不仅是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理念提出的要求,也是推进立德树人工程的重要举措。因此,每一位道德与法治教师都应该立足多元化教学模式,引领道德与法治教学发展。
一、直观化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有效动力,是保障学生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的有效因素。而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内容多为抽象和概念化的内容,小学生在教材的文字描述和教师的语言讲解下很难产生对充足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得学生的学习效率不高。针对这种情况,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采用适用于小学生的直观化教学方式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将道德与法治教学基本内容和知识以图片、视频和音频等方式,直观、生动、形象地呈现给学生,带给学生视觉和听觉的双重感官刺激,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得以提升。
例如,在教授《假期有收获》这一课时,为了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们的直观感知,上课后,笔者利用多媒体为学生们播放了假期时光舒适的视频。视频中,在炎炎的夏日里,蝉声鸣啼,微风吹动小树的叶子,一帮人手里拿着蒲扇围坐在树荫下乘凉,几个小朋友也欢快地跑了过来...。视频结束后,笔者向学生们问道:同学们,通过刚刚在视频中的情景,大家能够想到什么呢?学生回到道:这是假期的情景。这时,笔者引出本节课的内容,在假期里大家都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这样,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笔者通过直观化教学,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直观感知。
二、问题式教学,调动学生思考动机
问题是知识的有效载体,问题的提出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的思考动机,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知识的有效理解和运用。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采用问题式教学,即根据教学的基本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来精心设计问题的内容,并以启发引导的方式向学生提出具有思考和探究意义的问题,调动学生的思考动机,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究欲,使学生能够自觉进入到问题产生原因和问题解决方法的探究过程中,有效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推动整个道德与法治教学进程的顺利开展。
例如,在教授《诚信是金》这一课时,为了调动学生们的思考动机,活跃学生们的思维,笔者为学生们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如:诚信是什么?为什么诚信这么重要?如果一个人没有了诚信会怎样?问题提出后,学生们立即展开了思考。经过学生们独立探究,学生们懂得了诚实守信的重要性,了解了如果不诚实,受到伤害的人不光是别人,还有自己。这样,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笔者通过问题式教学,有效调动了学生的思考动机,培养了学生问题意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小组式教学,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只有真正以学生为中心才能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率,达成教学目标,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必须要转变传统的“教师本位”的教学观念,真正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实现学生之间的自主、合作学习。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学生根据一定的标准分为4-6人一组的学习小组,然后向学生提出启发性问题或者发布探究任务,让学生先进行独立思考,然后再在小组内部展开充分的讨论和交流,产生思维的碰撞,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活跃课堂教学氛围。进而使学生能够学习他人的长处,弥补自身的不足,实现学生的相互促进和共同进步。
例如,在教授《我爱我们的班》这一课时,为了突出学生们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在上课准备阶段,笔者将学生们进行了分组,让学生们以6人一组的形式围绕在一起进行任务探究。小组分好后,笔者下发探究任务:为什么说班级是我们的家呢?自己可以为班级做出什么贡献呢?大家在一起学习的过程中有什么感受呢?任务下发后,学生们立即展开讨论,每个小组内的成员都积极发表自身的看法,各抒己见。5分钟后,学生们得出结论,随后每组派一名代表发言,笔者进行总结归纳。这样,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笔者通过小组式教学,不仅突出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更培养了学生的集体精神,增强了学生团队配合能力。
四、生活化教学,焕发课堂教学活力
知识来源于生活且最终也将服务于生活,道德与法治亦不例外。只有强化道德与法治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才能使课堂教学焕发生机与活力。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必须要使课程教学内容更加贴近生活、回归生活、融于生活。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生活元素的融入,包括生活案例、生活问题等,来还原或者创设生动的生活情境,以此来引起学生的情感态度体验,更加明白生活与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紧密联系;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向学生布置探究任务并未学生创造生活实践机会,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的问题,有效提升学生解决问题与知识运用的能力,充分发挥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效用。
总之,实现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方式的多元化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的基本途径。所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要秉持多元理念,并实现多元化教学方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的实践运用,实现学生高效学习,切实从多方面、多角度促进学生思想道德品质与法治意识的提升,进而推动小学道德与法治向着素质教育的道路高速发展。
参考文献
[1]蒙艳.立足道德与法治教学,提升道德教育品质[J].基础教育论.2018(06).
[2]袁芳.巧思慧教构筑多元化道德与法治课堂研究[J].成才之路.2018(08).
关键词:多元化 教学模式 道德与法治
多元化教学指的是将多种创新型的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内容、学生认知特点针对性地运用到教学过程中,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教学模式。构建多元化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能够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充分彰显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魅力,促进学生的人格素养培养和全面化个性化发展。这不仅是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理念提出的要求,也是推进立德树人工程的重要举措。因此,每一位道德与法治教师都应该立足多元化教学模式,引领道德与法治教学发展。
一、直观化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有效动力,是保障学生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的有效因素。而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内容多为抽象和概念化的内容,小学生在教材的文字描述和教师的语言讲解下很难产生对充足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得学生的学习效率不高。针对这种情况,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采用适用于小学生的直观化教学方式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将道德与法治教学基本内容和知识以图片、视频和音频等方式,直观、生动、形象地呈现给学生,带给学生视觉和听觉的双重感官刺激,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得以提升。
例如,在教授《假期有收获》这一课时,为了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们的直观感知,上课后,笔者利用多媒体为学生们播放了假期时光舒适的视频。视频中,在炎炎的夏日里,蝉声鸣啼,微风吹动小树的叶子,一帮人手里拿着蒲扇围坐在树荫下乘凉,几个小朋友也欢快地跑了过来...。视频结束后,笔者向学生们问道:同学们,通过刚刚在视频中的情景,大家能够想到什么呢?学生回到道:这是假期的情景。这时,笔者引出本节课的内容,在假期里大家都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这样,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笔者通过直观化教学,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直观感知。
二、问题式教学,调动学生思考动机
问题是知识的有效载体,问题的提出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的思考动机,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知识的有效理解和运用。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采用问题式教学,即根据教学的基本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来精心设计问题的内容,并以启发引导的方式向学生提出具有思考和探究意义的问题,调动学生的思考动机,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究欲,使学生能够自觉进入到问题产生原因和问题解决方法的探究过程中,有效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推动整个道德与法治教学进程的顺利开展。
例如,在教授《诚信是金》这一课时,为了调动学生们的思考动机,活跃学生们的思维,笔者为学生们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如:诚信是什么?为什么诚信这么重要?如果一个人没有了诚信会怎样?问题提出后,学生们立即展开了思考。经过学生们独立探究,学生们懂得了诚实守信的重要性,了解了如果不诚实,受到伤害的人不光是别人,还有自己。这样,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笔者通过问题式教学,有效调动了学生的思考动机,培养了学生问题意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小组式教学,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只有真正以学生为中心才能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率,达成教学目标,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必须要转变传统的“教师本位”的教学观念,真正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实现学生之间的自主、合作学习。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学生根据一定的标准分为4-6人一组的学习小组,然后向学生提出启发性问题或者发布探究任务,让学生先进行独立思考,然后再在小组内部展开充分的讨论和交流,产生思维的碰撞,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活跃课堂教学氛围。进而使学生能够学习他人的长处,弥补自身的不足,实现学生的相互促进和共同进步。
例如,在教授《我爱我们的班》这一课时,为了突出学生们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在上课准备阶段,笔者将学生们进行了分组,让学生们以6人一组的形式围绕在一起进行任务探究。小组分好后,笔者下发探究任务:为什么说班级是我们的家呢?自己可以为班级做出什么贡献呢?大家在一起学习的过程中有什么感受呢?任务下发后,学生们立即展开讨论,每个小组内的成员都积极发表自身的看法,各抒己见。5分钟后,学生们得出结论,随后每组派一名代表发言,笔者进行总结归纳。这样,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笔者通过小组式教学,不仅突出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更培养了学生的集体精神,增强了学生团队配合能力。
四、生活化教学,焕发课堂教学活力
知识来源于生活且最终也将服务于生活,道德与法治亦不例外。只有强化道德与法治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才能使课堂教学焕发生机与活力。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必须要使课程教学内容更加贴近生活、回归生活、融于生活。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生活元素的融入,包括生活案例、生活问题等,来还原或者创设生动的生活情境,以此来引起学生的情感态度体验,更加明白生活与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紧密联系;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向学生布置探究任务并未学生创造生活实践机会,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的问题,有效提升学生解决问题与知识运用的能力,充分发挥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效用。
总之,实现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方式的多元化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的基本途径。所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要秉持多元理念,并实现多元化教学方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的实践运用,实现学生高效学习,切实从多方面、多角度促进学生思想道德品质与法治意识的提升,进而推动小学道德与法治向着素质教育的道路高速发展。
参考文献
[1]蒙艳.立足道德与法治教学,提升道德教育品质[J].基础教育论.2018(06).
[2]袁芳.巧思慧教构筑多元化道德与法治课堂研究[J].成才之路.201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