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们大家都知道,幼儿期的幼儿喜欢游戏,幼儿会对周围的人和社会产生浓厚的兴趣,所以角色游戏的产生具有一定的社会必然性。角色游戏是指幼儿通过想象和模仿创造的一种与社会中的角色比较相似的角色扮演游戏。比如说:中心医院游戏、商店游戏、理发店游戏等等,角色游戏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有着巨大的作用。本文主要通过研究角色游戏的内涵,分析出角色游戏与社会性发展的关系。
关键词:角色游戏;幼儿;社会性发展
一、 角色游戏的内涵
(一) 角色游戏的根源是幼儿内心中的社会印象
角色游戏是指幼儿通过想象和模仿创造的一种与社会中的角色比较相似的角色扮演游戏,幼儿内心中的社会印象会对幼儿在角色游戏中扮演的角色等产生一定的影响。如在幼儿经常喜欢玩的角色扮演游戏当中,幼儿喜欢扮演医生和护士,会模仿自己曾经在医院的经历,这是医院给幼儿的心里留下的社会印象。幼儿还会将橡皮当作听诊工具,给病人进行诊断,会出现病人说哪痛就拿针往哪打的情况等等。这些影响很大程度来自于父母,一般和父母的职业有关,父母的职业会在幼儿的心里留下深刻的社会印象,幼儿内心中的社会印象越丰富越深刻,角色游戏的水平就会越高。
(二) 角色游戏的支撑是想象活动
角色游戏实质是想象活动的延续。在角色游戏中,想象活动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对游戏角色的想象,如中心医院角色扮演的医生等角色。幼儿还能够根据已有的社会经验,将身边的物品抽象成想象中的器具,比如用胶带当绷带等,从而使自己的那种游戏活动更具有趣味性,有利于促进幼儿的想象力的进一步提高。
二、 角色游戏对幼儿社会性发展起着推动作用
(一) 角色游戏可帮助幼儿了解社会中的人类
角色游戏有利于帮助幼儿了解社会中的人类。大家都知道,幼儿是角色游戏中的主体,孩子在角色游戏中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要尊重幼儿的想法,让孩子在进行角色游戏时实现五个不被束缚,即:尊重幼儿选择角色游戏内容的不被束缚、尊重幼儿选择角色情节的不被束缚、尊重幼儿选择材料的不被束缚、尊重幼儿选择角色的不被束缚、同时还要尊重幼儿话语不受到束缚。我们只有做到了这几个不被束缚,才能帮助角色游戏正常的开展。这样做的同时,也有利于幼儿了解自己和别人。比如在“中心医院”的角色游戏中,幼儿在游戏中体会“医生”和“护士”以及“病人”的角色,这样,这些孩子就可以通过角色游戏自由地表现自己,在角色游戏中认识到自己,然后,发现他人的特征。
(二) 角色游戏可帮助儿童学习和遵守社会规则
角色游戏有利于帮助儿童学习和遵守社会规则。角色游戏是指幼儿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游戏,这种游戏可以真实地反应社会生活。老师提供一个游戏场景,创建一个游戏情节,贴近社会生活,让幼儿能够通过角色游戏了解社会。如:幼儿在“中心医院”的角色游戏中,通过自己的亲身体会,通过扮演“医生”和“护士”以及“病人”的角色,体会中心医院中所存在的社会规则,通过角色扮演,让幼儿对中心医院中的社会规则有所了解。试想一下,如果没有进行幼儿角色游戏,那么幼儿就不能对社会规则有一定的了解,在幼儿的心里就形不成规则意识。
(三) 角色游戏为幼儿承担社会责任做基础
通过角色游戏可以让幼儿了解到成人的社会责任,提前为幼儿长大以后承担社会责任做基础。比如在“中心医院”的角色游戏中,幼儿在游戏中体会“医生”和“护士”以及“病人”的角色,这样,这些孩子就可以通过角色游戏体会到成人在社会中当“医生”和“护士”的社会责任,为以后在社会上担当这样的角色奠定基础。试想一下,如果没有进行幼儿角色游戏,那么幼儿就不能很好地了解一些必须要承担的社会责任,可能以后就会缺少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
(四) 角色游戏可以提高幼儿社会交往的能力
角色游戏提供了幼儿体会社会交往的环境,比如说:在“中心医院”角色游戏中“医生”既要和“病人”打交道,又要和“护士”交流,在“幼儿家中”“妈妈”既要和“爸爸”“教师”打交道。幼儿在这种社会交往的环境中,自然会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从而间接地促进了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提高。试想一下,如果没有进行幼儿角色游戏,幼儿就缺少了体会社会交往环境的机会,那么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就不能得到一定的提高。
(五) 角色游戲可以促进幼儿意志品质的发展且扩大孩子的知识面
角色游戏为锻炼幼儿的品质提供了机会,幼儿必须在角色游戏中控制自己的感情与情绪,协调好与其他孩子的关系,提高自己的意志品质,锻炼幼儿克服困难的能力,如:在“中心医院”的角色游戏中,幼儿在游戏中体会“医生”和“护士”以及“病人”的角色,在这个游戏中,劝阻不听话扎针的幼儿就必须控制自己的情感,协调好与其他孩子的关系,才能在这场“中心医院”的角色游戏中得到良好的结果。而且在角色游戏中,了解一些医学方面的常识,由此在游戏中可以扩大幼儿的知识面,对于幼儿来说学起来比较轻松,对老师来说也教得比较容易,最重要的是在这过程中,还会协调好与其他幼儿的关系,提高自己的协作能力,并且还能提高幼儿自己的意志品质,锻炼幼儿克服困难的能力。试想一下,如果没有进行幼儿角色游戏,幼儿就不会遭遇到磨炼,就不能提高自己的意志品质。
三、 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知道角色游戏是指幼儿通过想象和模仿创造的一种与社会中的角色比较相似的角色扮演的游戏,角色游戏的根源是幼儿内心中的社会印象,幼儿内心中的社会印象越丰富越深刻,角色游戏的水平就会越高,角色游戏的支撑是想象活动。通过角色游戏,对幼儿社会性发展起着推动作用,有利于帮助幼儿了解社会中的人类,通过角色游戏自由地表现自己,在角色游戏中认识到自己,然后,发现他人的特征。角色游戏还有利于幼儿学习和遵守社会规则,有利于为幼儿承担社会责任做基础;角色游戏还可以提高幼儿社会交往的能力,可以扩大幼儿的知识面,更能协调好与其他幼儿的关系,提高自己的协作能力。
参考文献:
[1]黄人颂,陈与同.学前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4):123-124.
[2]孙圣涛,卢家楣.自我意识及其研究概述[J].心理学探新,2013(1):173-174.
[3]邢强,陈丹丹.培养幼儿自我意识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J].教育导刊,2016(7):135-137.
作者简介:
雷婧,湖北省武汉市,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南湖校区幼儿园。
关键词:角色游戏;幼儿;社会性发展
一、 角色游戏的内涵
(一) 角色游戏的根源是幼儿内心中的社会印象
角色游戏是指幼儿通过想象和模仿创造的一种与社会中的角色比较相似的角色扮演游戏,幼儿内心中的社会印象会对幼儿在角色游戏中扮演的角色等产生一定的影响。如在幼儿经常喜欢玩的角色扮演游戏当中,幼儿喜欢扮演医生和护士,会模仿自己曾经在医院的经历,这是医院给幼儿的心里留下的社会印象。幼儿还会将橡皮当作听诊工具,给病人进行诊断,会出现病人说哪痛就拿针往哪打的情况等等。这些影响很大程度来自于父母,一般和父母的职业有关,父母的职业会在幼儿的心里留下深刻的社会印象,幼儿内心中的社会印象越丰富越深刻,角色游戏的水平就会越高。
(二) 角色游戏的支撑是想象活动
角色游戏实质是想象活动的延续。在角色游戏中,想象活动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对游戏角色的想象,如中心医院角色扮演的医生等角色。幼儿还能够根据已有的社会经验,将身边的物品抽象成想象中的器具,比如用胶带当绷带等,从而使自己的那种游戏活动更具有趣味性,有利于促进幼儿的想象力的进一步提高。
二、 角色游戏对幼儿社会性发展起着推动作用
(一) 角色游戏可帮助幼儿了解社会中的人类
角色游戏有利于帮助幼儿了解社会中的人类。大家都知道,幼儿是角色游戏中的主体,孩子在角色游戏中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要尊重幼儿的想法,让孩子在进行角色游戏时实现五个不被束缚,即:尊重幼儿选择角色游戏内容的不被束缚、尊重幼儿选择角色情节的不被束缚、尊重幼儿选择材料的不被束缚、尊重幼儿选择角色的不被束缚、同时还要尊重幼儿话语不受到束缚。我们只有做到了这几个不被束缚,才能帮助角色游戏正常的开展。这样做的同时,也有利于幼儿了解自己和别人。比如在“中心医院”的角色游戏中,幼儿在游戏中体会“医生”和“护士”以及“病人”的角色,这样,这些孩子就可以通过角色游戏自由地表现自己,在角色游戏中认识到自己,然后,发现他人的特征。
(二) 角色游戏可帮助儿童学习和遵守社会规则
角色游戏有利于帮助儿童学习和遵守社会规则。角色游戏是指幼儿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游戏,这种游戏可以真实地反应社会生活。老师提供一个游戏场景,创建一个游戏情节,贴近社会生活,让幼儿能够通过角色游戏了解社会。如:幼儿在“中心医院”的角色游戏中,通过自己的亲身体会,通过扮演“医生”和“护士”以及“病人”的角色,体会中心医院中所存在的社会规则,通过角色扮演,让幼儿对中心医院中的社会规则有所了解。试想一下,如果没有进行幼儿角色游戏,那么幼儿就不能对社会规则有一定的了解,在幼儿的心里就形不成规则意识。
(三) 角色游戏为幼儿承担社会责任做基础
通过角色游戏可以让幼儿了解到成人的社会责任,提前为幼儿长大以后承担社会责任做基础。比如在“中心医院”的角色游戏中,幼儿在游戏中体会“医生”和“护士”以及“病人”的角色,这样,这些孩子就可以通过角色游戏体会到成人在社会中当“医生”和“护士”的社会责任,为以后在社会上担当这样的角色奠定基础。试想一下,如果没有进行幼儿角色游戏,那么幼儿就不能很好地了解一些必须要承担的社会责任,可能以后就会缺少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
(四) 角色游戏可以提高幼儿社会交往的能力
角色游戏提供了幼儿体会社会交往的环境,比如说:在“中心医院”角色游戏中“医生”既要和“病人”打交道,又要和“护士”交流,在“幼儿家中”“妈妈”既要和“爸爸”“教师”打交道。幼儿在这种社会交往的环境中,自然会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从而间接地促进了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提高。试想一下,如果没有进行幼儿角色游戏,幼儿就缺少了体会社会交往环境的机会,那么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就不能得到一定的提高。
(五) 角色游戲可以促进幼儿意志品质的发展且扩大孩子的知识面
角色游戏为锻炼幼儿的品质提供了机会,幼儿必须在角色游戏中控制自己的感情与情绪,协调好与其他孩子的关系,提高自己的意志品质,锻炼幼儿克服困难的能力,如:在“中心医院”的角色游戏中,幼儿在游戏中体会“医生”和“护士”以及“病人”的角色,在这个游戏中,劝阻不听话扎针的幼儿就必须控制自己的情感,协调好与其他孩子的关系,才能在这场“中心医院”的角色游戏中得到良好的结果。而且在角色游戏中,了解一些医学方面的常识,由此在游戏中可以扩大幼儿的知识面,对于幼儿来说学起来比较轻松,对老师来说也教得比较容易,最重要的是在这过程中,还会协调好与其他幼儿的关系,提高自己的协作能力,并且还能提高幼儿自己的意志品质,锻炼幼儿克服困难的能力。试想一下,如果没有进行幼儿角色游戏,幼儿就不会遭遇到磨炼,就不能提高自己的意志品质。
三、 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知道角色游戏是指幼儿通过想象和模仿创造的一种与社会中的角色比较相似的角色扮演的游戏,角色游戏的根源是幼儿内心中的社会印象,幼儿内心中的社会印象越丰富越深刻,角色游戏的水平就会越高,角色游戏的支撑是想象活动。通过角色游戏,对幼儿社会性发展起着推动作用,有利于帮助幼儿了解社会中的人类,通过角色游戏自由地表现自己,在角色游戏中认识到自己,然后,发现他人的特征。角色游戏还有利于幼儿学习和遵守社会规则,有利于为幼儿承担社会责任做基础;角色游戏还可以提高幼儿社会交往的能力,可以扩大幼儿的知识面,更能协调好与其他幼儿的关系,提高自己的协作能力。
参考文献:
[1]黄人颂,陈与同.学前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4):123-124.
[2]孙圣涛,卢家楣.自我意识及其研究概述[J].心理学探新,2013(1):173-174.
[3]邢强,陈丹丹.培养幼儿自我意识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J].教育导刊,2016(7):135-137.
作者简介:
雷婧,湖北省武汉市,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南湖校区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