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学习英语,离不开英语文化的掌握。拉多在《语言教学:科学的方法》中强调:“不掌握文化背景,就不能教好语言;不懂得文化的模式和准则,就不能学到真正的语言。”重视英语教学中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引领学生了解英语文化,助力英语理解和综合运用。
关键词: 小学英语;文化意识;培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3-208
引言
近几年我国国际化进程逐步加快,国家与国家的交往逐步密切,不同文化背景的沟通交流不断频繁。基于此时代下,英语属于重要的国际语言,在国际交流过程中有着难以替代的重要作用,必须引起我们的广泛重视。在我国现阶段的教育体制中,英语属于小学阶段的重要学科,所以小学教师必须要不断提高学生的英语文化素养,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一、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含义
跨文化交际能力主要是指学生了解交际双方各自的文化背景和所处的文化环境,在相互理解和尊重的前提下,得体并恰当地运用语言开展交际的能力。跨国文化交际意识主要指的是交际者对外国文化与本国文化之间异同的敏感度,在运用外语的过程中,能够按照目标文化来对自己的语言理解及语言产出进行适当调整。
二、英语文化意识的培养策略
(一)、帮助学生认识语法句式区别
句子是语篇单位中最主要的内容。由于中西方在思维模式方面存在差异,中英双方在句子表达逻辑思维顺序上有所不同。这就要求小学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帮助学生认识、区别和掌握两种语言结构和句式上存在的不同,引导学生针对英语中较难的句型、语序结构和知识点进行强化训练,以便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例如,“今天是上学的第一天”翻译为英语是“Today is the first day of school”。对于这句话,英语教师在讲解过程中需将重点放在“of”的用法和中英句式的区别上,由“of”一词构成的句式结构,通过与汉语句式的对比得出两者顺序是相反的,按照英语单词意思直接翻译过来便是“今天是第一天学校”,便可看出英语句式与汉语句式顺序的不同之处。类似还有“The girl in red is Lily”,翻译成汉语便是“那个穿红衣服的女孩是丽丽”,很明显可以看出中英文在句式顺序上的区别。
(二)、了解不同国家的风俗民情,培养跨文化心态
跨文化意识的形成是得体运用语言的前提,教师要善于利用课本资源,有效整合生活经验与历史文化背景,鼓励学生融入和体验异国文化,也要注意外国文化知识的真实性、准确性与时效性。例如,教师在与学生交流“西方节日”这一话题时,容易陷入固有思维,停留在节日活动、节日习俗等表面现象,忽略语言文化背后的意识形态和历史发展历程。以“感恩节”为例,西方感恩节的由来说法不一,颇有争议,所以教师应主动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与历史背景,多角度地引导学生理解节日的历史与文化意识的影响,从而培养对文化异同的敏感度,使用外语时根据目标语文化来调整自己的语言理解和语言产出的自觉性。介绍万圣节时,教材内容较为单薄,只提到了时间地点等基本信息,学生对节日的由来及庆祝方式充满好奇。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预习中提出的问题,翻阅、梳理西方的节日文化资料,对课文的文本进行某一角度的再构,同时引导学生根据阅读材料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探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对万圣节的理解与庆祝方式,从而获得客观、全面的习俗信息。所以,在有效利用教材资源的同时,我们更应该多维度挖掘阅读材料蕴含的文化意识形态,及其对社会思维模式造成的影响,充分利用历史文化渊源,理性地梳理其文化背景与社会意义。
(三)、构建英语文化情境,培养学生英语语言文化意识
在英语语言文化意识启发中,情境教学法应用最广,效果更佳。语言的学习离不开生活,生活化的语言情境,更有助于学生理解英语、运用英语,轻松愉悦地体验英语。因此,我们在渗透英语语言文化时,可以通过创设相应的文化情境,让学生感受英语文化气息,激发学生的英语文化意识。在英语“in the kitchen”内容的教学中,我们设置两种不同的吃饭情境。一种是“with chopsticks”,另一种是“with a knife and fork”。通过展示两种不同的餐具,再结合不同的食物图片,让学生快速进入吃饭情境,了解中国的餐桌文化离不开筷子,而西方的西餐离不开刀叉。由此,我们可以逐渐延伸东西方国家的饮食用具,以分组讨论方式,让学生交流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最后,让学生以“In……,I eat with……”句型,针对不同的饮食内容进行交际对话。课堂教学情境的营造,有时需要教师进行专门设计,要抓住东西方文化差异的特色,鼓励学生自主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不同文化背景。如西方的萬圣节,人们会做南瓜灯笼,会戴恐怖面具挨家挨户要东西。
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英语课程教学,不仅要求教师培养学生基本的英语口语交际和听、说、读、写的能力,还要求教师着眼于未来,为学生打下坚实的文化学习基础。教师在日常口语训练及英语知识学习过程中,要善于为学生创设英语交际场景,引导学生形成跨文化交际意识,丰富学生的英语知识,同时让学生能够深入了解中西文化背景及语言运用上的差异,以便形成和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最终成为一个有跨文化沟通能力的人。
参考文献
[1]李法梅.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意识培养调查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9.
[2]王佳敏.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西部素质教育,2019,5(05):70-71.
[3]王欣欣.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生英语文化意识培养课例研究[D].聊城大学,2018.
关键词: 小学英语;文化意识;培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3-208
引言
近几年我国国际化进程逐步加快,国家与国家的交往逐步密切,不同文化背景的沟通交流不断频繁。基于此时代下,英语属于重要的国际语言,在国际交流过程中有着难以替代的重要作用,必须引起我们的广泛重视。在我国现阶段的教育体制中,英语属于小学阶段的重要学科,所以小学教师必须要不断提高学生的英语文化素养,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一、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含义
跨文化交际能力主要是指学生了解交际双方各自的文化背景和所处的文化环境,在相互理解和尊重的前提下,得体并恰当地运用语言开展交际的能力。跨国文化交际意识主要指的是交际者对外国文化与本国文化之间异同的敏感度,在运用外语的过程中,能够按照目标文化来对自己的语言理解及语言产出进行适当调整。
二、英语文化意识的培养策略
(一)、帮助学生认识语法句式区别
句子是语篇单位中最主要的内容。由于中西方在思维模式方面存在差异,中英双方在句子表达逻辑思维顺序上有所不同。这就要求小学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帮助学生认识、区别和掌握两种语言结构和句式上存在的不同,引导学生针对英语中较难的句型、语序结构和知识点进行强化训练,以便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例如,“今天是上学的第一天”翻译为英语是“Today is the first day of school”。对于这句话,英语教师在讲解过程中需将重点放在“of”的用法和中英句式的区别上,由“of”一词构成的句式结构,通过与汉语句式的对比得出两者顺序是相反的,按照英语单词意思直接翻译过来便是“今天是第一天学校”,便可看出英语句式与汉语句式顺序的不同之处。类似还有“The girl in red is Lily”,翻译成汉语便是“那个穿红衣服的女孩是丽丽”,很明显可以看出中英文在句式顺序上的区别。
(二)、了解不同国家的风俗民情,培养跨文化心态
跨文化意识的形成是得体运用语言的前提,教师要善于利用课本资源,有效整合生活经验与历史文化背景,鼓励学生融入和体验异国文化,也要注意外国文化知识的真实性、准确性与时效性。例如,教师在与学生交流“西方节日”这一话题时,容易陷入固有思维,停留在节日活动、节日习俗等表面现象,忽略语言文化背后的意识形态和历史发展历程。以“感恩节”为例,西方感恩节的由来说法不一,颇有争议,所以教师应主动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与历史背景,多角度地引导学生理解节日的历史与文化意识的影响,从而培养对文化异同的敏感度,使用外语时根据目标语文化来调整自己的语言理解和语言产出的自觉性。介绍万圣节时,教材内容较为单薄,只提到了时间地点等基本信息,学生对节日的由来及庆祝方式充满好奇。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预习中提出的问题,翻阅、梳理西方的节日文化资料,对课文的文本进行某一角度的再构,同时引导学生根据阅读材料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探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对万圣节的理解与庆祝方式,从而获得客观、全面的习俗信息。所以,在有效利用教材资源的同时,我们更应该多维度挖掘阅读材料蕴含的文化意识形态,及其对社会思维模式造成的影响,充分利用历史文化渊源,理性地梳理其文化背景与社会意义。
(三)、构建英语文化情境,培养学生英语语言文化意识
在英语语言文化意识启发中,情境教学法应用最广,效果更佳。语言的学习离不开生活,生活化的语言情境,更有助于学生理解英语、运用英语,轻松愉悦地体验英语。因此,我们在渗透英语语言文化时,可以通过创设相应的文化情境,让学生感受英语文化气息,激发学生的英语文化意识。在英语“in the kitchen”内容的教学中,我们设置两种不同的吃饭情境。一种是“with chopsticks”,另一种是“with a knife and fork”。通过展示两种不同的餐具,再结合不同的食物图片,让学生快速进入吃饭情境,了解中国的餐桌文化离不开筷子,而西方的西餐离不开刀叉。由此,我们可以逐渐延伸东西方国家的饮食用具,以分组讨论方式,让学生交流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最后,让学生以“In……,I eat with……”句型,针对不同的饮食内容进行交际对话。课堂教学情境的营造,有时需要教师进行专门设计,要抓住东西方文化差异的特色,鼓励学生自主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不同文化背景。如西方的萬圣节,人们会做南瓜灯笼,会戴恐怖面具挨家挨户要东西。
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英语课程教学,不仅要求教师培养学生基本的英语口语交际和听、说、读、写的能力,还要求教师着眼于未来,为学生打下坚实的文化学习基础。教师在日常口语训练及英语知识学习过程中,要善于为学生创设英语交际场景,引导学生形成跨文化交际意识,丰富学生的英语知识,同时让学生能够深入了解中西文化背景及语言运用上的差异,以便形成和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最终成为一个有跨文化沟通能力的人。
参考文献
[1]李法梅.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意识培养调查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9.
[2]王佳敏.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西部素质教育,2019,5(05):70-71.
[3]王欣欣.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生英语文化意识培养课例研究[D].聊城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