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即将升入大班的孩子

来源 :早期教育(家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33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班导读
  在《3岁~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面对着这么多有趣、神奇的游戏,孩子们会情不自禁地用自己的方式去感受、去探究、去表达、去体验,在孩子与活动材料充分接触的过程中爸爸妈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观察周围事物,学习观察的基本方法”,“支持和鼓励幼儿在探究的过程中积极动手动脑寻找答案或解决问题”,“引导幼儿在探究中思考,尝试进行简单的推理和分析”,引导孩子逐步形成终身受益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
  孩子们,赶紧拿起那块有着“魔力”的磁铁行动起来吧,只要你发现了磁铁的秘密,你马上就会成为那个掌控磁铁“魔力”的小小魔法师哦!
  活动一:井底救青蛙
  车真珍
  游戏准备:
  塑料罐子(管壁是透明的更好)、别有回形针的青蛙图片、磁铁
  玩法提示:可多准备几只“青蛙”,家长和孩子进行“救青蛙”比赛,比一比在相同时间里谁救得又稳又快。
  游戏玩法:
  步骤1:将“青蛙”和回形针连接。
  步骤2:将“青蛙”放到罐子底部。
  步骤3:用磁铁吸附在罐子外壁,将“青蛙”救出。
  科学小秘密
  磁铁又名吸铁石,是指在周围和自身内部存在磁场的物体或材质,磁铁能够产生磁场,吸引铁磁性物质如铁、镍、钴等金属。分为天然和人造两大类。人造磁铁通常用金属合金制成,具有强磁性。
  亲子参与
  1.爸爸妈妈可以准备一些磁性强弱不同的磁铁,和孩子一起探索磁性强弱是否影响救“青蛙”的速度。
  2.爸爸妈妈也可以让宝宝试试用别的材料与“青蛙”连接,看看用同样的方式是否能救出“青蛙”。
  活动二:磁性的“传递”
  车真珍
  游戏准备:
  磁条、回形针、螺丝帽、小铁球等小型铁制品
  游戏玩法:
  步骤1:用磁铁吸引一个回形针。
  步骤2:再取一个回形针接着放。
  步骤3:如果可以的话再接着往下放。看看能吸几个,把结果记录下来。
  玩法提示:可进行亲子竞赛,看同种铁制品,谁连得最多。
  小提示:请把你串联成功的小型铁制品,按照顺序画下来。
  科学小秘密
  铁制品,与磁铁连接后,能够被磁铁“磁化”,也有了和磁铁一样的吸力,能吸住其他铁制品,但是吸力没有磁铁那么大。
  亲子参与
  1.在成功试验后,爸爸妈妈可以鼓励孩子再试试将不同种类的小型铁制品创意地串联起来,看看可以串联多少个。
  2.换一块大一点的磁铁,能不能多吸几个呢?爸爸妈妈可以和孩子一起来试试!
  活动三:会“飞”的磁环
  朱瑜
  游戏准备:
  磁环三个(同级贴上相同颜色自粘纸)、自制支架一个
  游戏玩法:
  步骤1.根据会“飞”的磁环(一)记录表中的图示,在支架上摆一摆磁环,看看会发生什么有趣的现象?
  步骤2.根据会“飞”的磁环(二)、会“飞”的磁环(三)记录表中磁环“飞”起来的样子,想想应该怎样摆第二个磁环?先选一个你觉得正确的答案,然后再去摆一摆,看看你想得对不对哦。
  亲子参与
  1.完成第一个游戏后,爸爸妈妈可以鼓励孩子说说看到了什么有趣的现象?发现了什么秘密?然后帮助孩子逐步归纳出当“两个磁环的相同磁极遇到一起的时候,磁环和磁环之间就存在斥力,两个磁环就会分开;如果两个磁环的不同磁极遇到一起的时候,磁环和磁环之间就存在引力,两个磁环就会吸住”的科学经验。
  2.在进行第二个游戏时,在孩子猜想后,家长可以请孩子说说自己是根据什么进行猜想分析的,然后再动手试试验证猜想结果。
  科学小秘密
  磁铁两端磁性强的区域称为磁极,一端称为北极(N极),一端称为南极(S极)。相同的两个磁极碰在一起,会互相排斥;相反,两个不一样的磁极碰在一起,会互相吸引。
  活动四:接吻猪
  车真珍
  游戏准备:
  材料:小铁罐、彩色卡纸、磁铁
  工具:笔、剪刀、双面胶
  游戏玩法:
  步骤1:在纸上画下小猪(或其他动物)的形象。
  步骤2:剪下鼻子、耳朵。
  步骤3:将鼻子、耳朵贴在铁罐的一端,将两只铁罐分别装饰成两只“小猪”
  步骤4:分清磁铁的两极。将磁铁异极相对,分别贴在两只小猪脸上嘴的位置。
  玩法提示:
  1.将两只小猪分开一定距离。
  2.一只小猪自然放在桌上,移动另一只小猪,缓慢靠近。
  3.当两只小猪靠近到一定距离的时候,另一只小猪会高兴地“扑”过来哦!
  亲子参与
  1.爸爸妈妈要注意宝宝使用剪刀时的安全哦!
  2.除了小猪,宝宝们还想到可以做什么呢?小鱼、小兔都可以哦!
  活动五:小磁针
  车真珍
  游戏准备:
  材料:纸制大瓶盖、回形针、图钉、磁铁、揿钮
  工具:笔
  玩法提示:
  1.制作完成后,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将小磁针的指向调整为南北方向。
  2.拿着小磁针慢慢走一走,看看小磁针是否开始旋转,停下来再看看小磁针的指向是否还是南北方向。
  游戏玩法:
  步骤1:将回形针拉直。
  步骤2:回形针两头分别插入揿钮外圈的小孔中。
  步骤3:将固定在揿钮上的回形针拉直。
  步骤4:将图钉从盒盖正面钉入,将盒盖翻转朝上。
  步骤5:将固定在揿钮上的回形针两端在磁铁上反复用力摩擦,使回形针两端磁化。
  步骤6:将揿钮中间突起部位放在图钉上,制成指南针。
  亲子参与
  1.爸爸妈妈要注意回形针和图钉的使用安全哦!如果宝宝制作有困难,爸爸妈妈可以帮助宝宝把回形针固定,把图钉钉好哦!
  2.爸爸妈妈可以另外准备一根回形针,让孩子拿着回形针在“小磁针”被磁化的前后分别和“小磁针”吸一吸,观察两次出现的现象是否相同。帮助孩子进一步感受“磁化”现象。
  科学小秘密
  最早发现及使用磁铁的应该是中国人,也就是“指南针”,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我们的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磁场,其中一极位在地理北极附近,另一极位在地理南极附近。磁针在地磁场作用下能保持在磁子午线的切线方向上,磁针的北极指向地理的北极,利用这一性能可以辨别方向。
其他文献
小團子的小小愿望
“人有两个宝,双手和大脑,双手会做工,大脑会思考,用手又动脑,才能有创造。”简短的一首儿歌,道出了学习的真正奥秘——实践与思考。作为一名教师和班主任,我不光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也留心他们的综合表现。在长期的一线教学中,一个现象引起了我的反思:为什么学生在上音乐、美术、科学等课时,兴趣浓厚,参与性强,课堂氛围活跃?经过持续的观察我得出了结论:这些课堂上,教师不是高高在上的师者,而是陪伴学生体验过程、
《少年王冕》一文节选自长篇小说《儒林外史》,描写了少年时代的王冕虽然家境贫寒,但不忘读书,刻苦学画,最后成为一名画家的故事,也赞扬了王冕勤奋刻苦好学的精神和孝敬母亲的传统美德。对于本文来说,感悟人物形象是教学重点。教学时笔者重点借助动作、语言等描写,让学生在感悟中走进人物,品析人物形象。  师:我们先来看看王冕辍学放牛这件事情,你们现在读一读第2自然段,记住要边读边批注。  (生自由朗读第2自然段
“有效课堂”“高效教学”这样的热词,经常出现在我写的文章中,一是因为自己认同这样的提法,二是因为时髦,自我感觉紧跟了时代的步伐,三是若去投稿,更可能吸引编辑眼球,为自己增加一丝发表的机会。  显然,有这样想法的我已被当下“流行”的浮躁和功利所迷惑,这不是我的初心,也不是我要追寻的方向。教育走得太快,请等等落下的灵魂。用什么来涤清灵魂,丰盈生命,让自己浮躁的心静下来,回到它本来该坚守的地方?无疑是阅
《祁黄羊》一文洋溢着浓郁的人文情愫,是学生学习语言的好素材。在教学中,可充分利用这篇课文的特点,促进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笔者选取教学时的两个片段,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 聚焦对话形式,在反复朗读中体悟表达效果  语文能力说到底就是听、说、读、写、用的综合能力,其中“读”作为输入性学习活动,是学生感知语言、体悟写法的重要渠道。因此,教师要通过多种渠道落实学生的朗读,让学生充分关注文本
《假如》是一首充满童真童趣的小诗,无论是结构还是语言表达都比较有特色,采取多种形式反复朗读才能读出儿童诗的韵味,所以,其教学的关键就是一个字——读。朗读这首诗,学生通过理解和感悟,心灵上会产生共鸣,脑子里会产生许多新的“假如”,还可能产生写诗的冲动。全诗以“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结束,给学生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做好读写结合的关键就是两个字——仿写。  【片段一】范读,激发兴趣  师:马良用这枝
[案例一]每逢开学,我们都会安排教师提前几天到岗,打扫卫生、整理物品、布置环境、编排早操……而家长往往会提前将孩子的卧具送来,避免在开学当日物品过多携带不便。这不,潇潇的爸爸带着潇潇来送卧具了,爸爸手里抱着卧具,潇潇手里拿了辆黄色的大吊车玩具。不知为什么,潇潇一边走一边吵闹着,用大吊车敲打着爸爸,爸爸居然笑眯眯的,既不训斥,也不指出孩子此举是不对的。我看那大吊车是铁制的,打在身上多少会有些疼,便走
熊小弟帮妈妈买东西去,路上,碰到了他的同学小鳄鱼。  小鳄鱼滑着滑板横冲直撞。熊小弟對他说:“小鳄鱼,马路上不能这样乱跑,太危险了。”可是,小鳄鱼丝毫不听他的。  走了一会儿,熊小弟停下来,因为前方马路亮起了红灯。“红灯停,绿灯行”,这是老师经常教的。小鳄鱼也放下滑板停了下来。  等了一会儿,小鳄鱼说:“这个红灯怎么这么久啊,我看现在也没有车,熊小弟,我先走了啊!”说着,小鳄鱼就要过马路。熊小弟说
本文所谓的“趣味因子”就是指富有儿童情趣,能够激发学生探索欲望和情感共鸣,并能够激起学生思维兴奋点的因素。目前,打造“趣味课堂”,实现快乐学习已经成为了提升学生素养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营养餐”,在课堂教学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那么,如何才能发掘文本中的“趣味因子”呢?教师要独具慧眼,要善于多角度研读文本,以拨开沙层觅赤金,剖开石面见璞玉。下面笔者就如何发掘教材中的趣味因子进行阐述。  一、寻未知,
头发痒痒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