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扣言语感悟人物形象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amadam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少年王冕》一文节选自长篇小说《儒林外史》,描写了少年时代的王冕虽然家境贫寒,但不忘读书,刻苦学画,最后成为一名画家的故事,也赞扬了王冕勤奋刻苦好学的精神和孝敬母亲的传统美德。对于本文来说,感悟人物形象是教学重点。教学时笔者重点借助动作、语言等描写,让学生在感悟中走进人物,品析人物形象。
  师:我们先来看看王冕辍学放牛这件事情,你们现在读一读第2自然段,记住要边读边批注。
  (生自由朗读第2自然段,并且作批注。)
  生:老师,我从“娘,我在学堂里也闷得慌,不如帮人家放牛,心里倒快活些。这样可以贴补家用,还能带几本书去读呢”一句读出,王冕其实是非常喜爱读书,但是为了不让母亲为难,故意说自己在学堂里闷得慌,这说明他是一个非常孝顺而且懂事的孩子。
  师:很好,你从王冕的语言中读出了他对母亲没有埋怨,而是一种体谅。
  生:还有,“这样可以贴补家用”说明王冕很懂事,不想让母亲一个人承担重任,并想办法减轻母亲负担。
  师:不错,你从王冕的话里读出他是一个很有担当的人。那么谁能从“还能带几本书去读呢”这一句中体会到什么?
  生:感受到王冕很勤奋,非常喜爱读書。
  师:不错,这种体现王冕勤奋读书的句子在文中还有很多,你们找一找。
  生:老师,这里有一句:“每天给的点心钱,他也舍不得花,积攒一两个月,便偷空来到村里学堂,从书贩子那里买几本旧书。”
  生:还有这一句——“白天牛吃饱了,王冕就坐在柳树阴下看书。”
  ……
  师:从这些句子中,我们可以看出,王冕其实是非常喜爱读书的,但为何他在开头说“我在学堂里也闷得慌”呢?
  生:他不想让母亲为难。
  生:他想安慰母亲,不读书不是母亲的错,而是他自己不想读。
  ……
  师:是的,言语的背后是王冕那颗细腻的童心,它传递着王冕的担当与体谅。因而我们在读小说中的人物时,需要紧扣言语,并从中读懂言外之意。
  对于人物故事类文本来说,品析人物特征是重点。而对于学生来说,对人物的特征、形象是通过其相应的动作、言语,乃至心理等各种描写来感受的。其中言语是重点,毕竟言为心声,通过对言语的分析,可以从中剖析出文本人物的真实想法。上述教学案例中,笔者引导学生从品析王冕语言开始,通过对比、联想乃至批注等方式引导学生体验感悟,让学生从中读出言外之意,真正实现与文本进行深度对话,以便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在上述教学片段中,对于“我在学堂里也闷得慌”一句,笔者没有单刀直入地进行剖析,而是引导学生通过对比联想,进行深度揣摩,并从人物言行矛盾中进行比较。比如笔者应引导学生对“在学堂里闷得慌”与“带几本书去读”这种言行不一的表现进行分析,让学生明白“闷得慌”的真实含义,即王冕不是真的不喜欢读书,而是一种对母亲的宽慰。但恰恰是这种心理,彰显出了王冕对母亲的孝敬,还体现出了一种担当精神。这样一来,学生自然而然地与文本中的人物进行对话,深刻理解了王冕这一人物的特征。
  相对而言,这种自然状态的阅读,其实就像散步,体现的是自由漫步。在走到言语关键处则停下来,赏一赏,品一品。对于细节,尤其是涉及人物的言语、动作,则更需要停下来赏析,毕竟这些细节之中蕴含着深刻含义。如果在阅读中错过,就会造成阅读理解上的“肤浅”。要真正与人物对话,品析人物形象,教师则需要聚焦平常处,聚焦人物言语,以便从中引导学生品析文字背后的深意。这里教师最关键的不是给学生指路,而是带领学生一起进步,从中引导学生发现与思考,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这样时间长了,学生自然而然就学会了阅读,学会了思考,语文素养也会得以提升。
  (作者单位:江苏扬州市广陵区广陵小学)
  责任编辑 刘 妍
其他文献
【摘要】技能大赛作为职业教育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自身的发展将对整个职业教育生态系统产生影响。运用教育生态学的原理,能够厘清技能大赛与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中的各种矛盾与问题,对于寻求技能大赛与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技能大赛;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生态学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20-0067-03  【
修修是个精力充沛的孩子,每天无论是午觉还是夜觉,都比同龄孩子的睡觉时间要晚,入睡也难。为此,修修奶奶想出了很多的妙招,来帮助修修提早睡觉时间,加快入睡速度,提高睡眠质量。尝试下来,屡试不爽,收到了很不错的效果。  小枕头想你了  到了睡觉时间,修修还没有打算睡觉的想法,修修奶奶就开始念起来自编的故事。“修修不睡觉,小枕头想你了,小枕头在哭啊,哭啊,修修怎么还不来啊,修修快来和我做朋友啊……”这个故
案例中认为职业教育“没有彻底转型成功”的诸多问题,绝不是危言耸听,因为根本没有意识到有这些问题存在的职业院校不在少数,而知其存在故意逃避的也有很多。归纳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一是学校急功近利,只关注显性指标,只看结果;二是学校对职业教育的大政方针把握不到位,办学方向有偏差。这就涉及职校办学决策的问题。   诸多职业院校可能行政架构有所不同,工作流程有所区别,但决策都应该足够慎重。对于学校中长期规划
秋天来了,孩子们在每日的户外活动中,惊奇地发现路边的树叶随风飘落。仔细一看,真奇怪,怎么树叶宝宝们都不一样呀?有的绿,有的黄,还有的红;有的像扇子,有的像小船,还有的像小鱼的尾巴,真奇妙!好奇是每个孩子的天性,  他们敏感、活泼,总是带着清澈的眼睛去发现身边所有美好的事物。恰逢我们正在开展“秋日童话”主题活动,艺术活动“树叶贴画——大树妈妈”就是为了满足幼儿探索树叶探索大自然这一强烈的愿望而生成的
明清时期的白话文小说,是我国文学史上一座亮丽的丰碑,将古代叙事文学推向了全新的高峰。很多经典名著早已成为了教材的“座上宾”,只因其是不可多得的经典文本。教师应该深入研读教材中的这一类文本,開掘其丰富而独有的价值,探寻古典白话文小说教学的基本策略,为学生语用能力的提升奠基。  一、把握核心要素,洞察情节  1.揣摩联想,感受一波三折  小说之所以能够吸引读者,其主要原因就在于跌宕起伏、一波三折的故事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教学应让学生多读多写,在大量的言语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言文字的规律。朗读是我国传统语文教学中的常用方式,是帮助学生品味名篇佳作、培养语感的方法之一。朗读能引导学生领会文本的内涵,感受文章的韵味,起到习得语言、内化语言的作用。所以,教师在教学中都比较重视朗读,也意识到朗读指导的重要,但如何结合新课标的理念
毒蘋果
期刊
在教研活动中,听一位教师执教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少年王冕》一文时,我感触颇多。本课讲述了王冕小时候家境贫寒,但仍勤奋读书学画,最后学有所成的故事,赞美了王冕孝敬母亲、勤奋好学的优秀品质。以下是这位教师的两个教学片段,以及笔者的思考。  【片段一】  师:默读课文第4~7自然段,找找王冕不寻常的地方,并想想原因。(生默读后交流)  生:“每天给的点心钱,他也舍不得花,积攒一两个月……白天牛吃饱了,王冕
小團子的小小愿望
“人有两个宝,双手和大脑,双手会做工,大脑会思考,用手又动脑,才能有创造。”简短的一首儿歌,道出了学习的真正奥秘——实践与思考。作为一名教师和班主任,我不光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也留心他们的综合表现。在长期的一线教学中,一个现象引起了我的反思:为什么学生在上音乐、美术、科学等课时,兴趣浓厚,参与性强,课堂氛围活跃?经过持续的观察我得出了结论:这些课堂上,教师不是高高在上的师者,而是陪伴学生体验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