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少年王冕》一文节选自长篇小说《儒林外史》,描写了少年时代的王冕虽然家境贫寒,但不忘读书,刻苦学画,最后成为一名画家的故事,也赞扬了王冕勤奋刻苦好学的精神和孝敬母亲的传统美德。对于本文来说,感悟人物形象是教学重点。教学时笔者重点借助动作、语言等描写,让学生在感悟中走进人物,品析人物形象。
师:我们先来看看王冕辍学放牛这件事情,你们现在读一读第2自然段,记住要边读边批注。
(生自由朗读第2自然段,并且作批注。)
生:老师,我从“娘,我在学堂里也闷得慌,不如帮人家放牛,心里倒快活些。这样可以贴补家用,还能带几本书去读呢”一句读出,王冕其实是非常喜爱读书,但是为了不让母亲为难,故意说自己在学堂里闷得慌,这说明他是一个非常孝顺而且懂事的孩子。
师:很好,你从王冕的语言中读出了他对母亲没有埋怨,而是一种体谅。
生:还有,“这样可以贴补家用”说明王冕很懂事,不想让母亲一个人承担重任,并想办法减轻母亲负担。
师:不错,你从王冕的话里读出他是一个很有担当的人。那么谁能从“还能带几本书去读呢”这一句中体会到什么?
生:感受到王冕很勤奋,非常喜爱读書。
师:不错,这种体现王冕勤奋读书的句子在文中还有很多,你们找一找。
生:老师,这里有一句:“每天给的点心钱,他也舍不得花,积攒一两个月,便偷空来到村里学堂,从书贩子那里买几本旧书。”
生:还有这一句——“白天牛吃饱了,王冕就坐在柳树阴下看书。”
……
师:从这些句子中,我们可以看出,王冕其实是非常喜爱读书的,但为何他在开头说“我在学堂里也闷得慌”呢?
生:他不想让母亲为难。
生:他想安慰母亲,不读书不是母亲的错,而是他自己不想读。
……
师:是的,言语的背后是王冕那颗细腻的童心,它传递着王冕的担当与体谅。因而我们在读小说中的人物时,需要紧扣言语,并从中读懂言外之意。
对于人物故事类文本来说,品析人物特征是重点。而对于学生来说,对人物的特征、形象是通过其相应的动作、言语,乃至心理等各种描写来感受的。其中言语是重点,毕竟言为心声,通过对言语的分析,可以从中剖析出文本人物的真实想法。上述教学案例中,笔者引导学生从品析王冕语言开始,通过对比、联想乃至批注等方式引导学生体验感悟,让学生从中读出言外之意,真正实现与文本进行深度对话,以便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在上述教学片段中,对于“我在学堂里也闷得慌”一句,笔者没有单刀直入地进行剖析,而是引导学生通过对比联想,进行深度揣摩,并从人物言行矛盾中进行比较。比如笔者应引导学生对“在学堂里闷得慌”与“带几本书去读”这种言行不一的表现进行分析,让学生明白“闷得慌”的真实含义,即王冕不是真的不喜欢读书,而是一种对母亲的宽慰。但恰恰是这种心理,彰显出了王冕对母亲的孝敬,还体现出了一种担当精神。这样一来,学生自然而然地与文本中的人物进行对话,深刻理解了王冕这一人物的特征。
相对而言,这种自然状态的阅读,其实就像散步,体现的是自由漫步。在走到言语关键处则停下来,赏一赏,品一品。对于细节,尤其是涉及人物的言语、动作,则更需要停下来赏析,毕竟这些细节之中蕴含着深刻含义。如果在阅读中错过,就会造成阅读理解上的“肤浅”。要真正与人物对话,品析人物形象,教师则需要聚焦平常处,聚焦人物言语,以便从中引导学生品析文字背后的深意。这里教师最关键的不是给学生指路,而是带领学生一起进步,从中引导学生发现与思考,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这样时间长了,学生自然而然就学会了阅读,学会了思考,语文素养也会得以提升。
(作者单位:江苏扬州市广陵区广陵小学)
责任编辑 刘 妍
师:我们先来看看王冕辍学放牛这件事情,你们现在读一读第2自然段,记住要边读边批注。
(生自由朗读第2自然段,并且作批注。)
生:老师,我从“娘,我在学堂里也闷得慌,不如帮人家放牛,心里倒快活些。这样可以贴补家用,还能带几本书去读呢”一句读出,王冕其实是非常喜爱读书,但是为了不让母亲为难,故意说自己在学堂里闷得慌,这说明他是一个非常孝顺而且懂事的孩子。
师:很好,你从王冕的语言中读出了他对母亲没有埋怨,而是一种体谅。
生:还有,“这样可以贴补家用”说明王冕很懂事,不想让母亲一个人承担重任,并想办法减轻母亲负担。
师:不错,你从王冕的话里读出他是一个很有担当的人。那么谁能从“还能带几本书去读呢”这一句中体会到什么?
生:感受到王冕很勤奋,非常喜爱读書。
师:不错,这种体现王冕勤奋读书的句子在文中还有很多,你们找一找。
生:老师,这里有一句:“每天给的点心钱,他也舍不得花,积攒一两个月,便偷空来到村里学堂,从书贩子那里买几本旧书。”
生:还有这一句——“白天牛吃饱了,王冕就坐在柳树阴下看书。”
……
师:从这些句子中,我们可以看出,王冕其实是非常喜爱读书的,但为何他在开头说“我在学堂里也闷得慌”呢?
生:他不想让母亲为难。
生:他想安慰母亲,不读书不是母亲的错,而是他自己不想读。
……
师:是的,言语的背后是王冕那颗细腻的童心,它传递着王冕的担当与体谅。因而我们在读小说中的人物时,需要紧扣言语,并从中读懂言外之意。
对于人物故事类文本来说,品析人物特征是重点。而对于学生来说,对人物的特征、形象是通过其相应的动作、言语,乃至心理等各种描写来感受的。其中言语是重点,毕竟言为心声,通过对言语的分析,可以从中剖析出文本人物的真实想法。上述教学案例中,笔者引导学生从品析王冕语言开始,通过对比、联想乃至批注等方式引导学生体验感悟,让学生从中读出言外之意,真正实现与文本进行深度对话,以便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在上述教学片段中,对于“我在学堂里也闷得慌”一句,笔者没有单刀直入地进行剖析,而是引导学生通过对比联想,进行深度揣摩,并从人物言行矛盾中进行比较。比如笔者应引导学生对“在学堂里闷得慌”与“带几本书去读”这种言行不一的表现进行分析,让学生明白“闷得慌”的真实含义,即王冕不是真的不喜欢读书,而是一种对母亲的宽慰。但恰恰是这种心理,彰显出了王冕对母亲的孝敬,还体现出了一种担当精神。这样一来,学生自然而然地与文本中的人物进行对话,深刻理解了王冕这一人物的特征。
相对而言,这种自然状态的阅读,其实就像散步,体现的是自由漫步。在走到言语关键处则停下来,赏一赏,品一品。对于细节,尤其是涉及人物的言语、动作,则更需要停下来赏析,毕竟这些细节之中蕴含着深刻含义。如果在阅读中错过,就会造成阅读理解上的“肤浅”。要真正与人物对话,品析人物形象,教师则需要聚焦平常处,聚焦人物言语,以便从中引导学生品析文字背后的深意。这里教师最关键的不是给学生指路,而是带领学生一起进步,从中引导学生发现与思考,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这样时间长了,学生自然而然就学会了阅读,学会了思考,语文素养也会得以提升。
(作者单位:江苏扬州市广陵区广陵小学)
责任编辑 刘 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