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语文,作为我们教育的一门基础性课程,在与其他课程一样需要学生掌握相当的专业知识以外,还存在它自身的特殊性——语文教学必须具有人文性。在基础教育改革背景下,我们要促进语文有效教学要考虑多方面因素,文章从语文教育内容、语文教师素质、语文教育方法策略三个方面探讨了语文有效教学的问题,以求能对实践中语文有效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字 有效教学 课程改革 阅读教学 有效教师 教学方法与策略
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已经实施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在基础教育改革这个大环境下,我们要更好的进行教学,首先应当感悟基础教育环境下的新教育。
教育是人类社会的一种文化现象,并且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我们对于教育的认识和评价也处于不断变化发展之中。基础教育改革强调我们转变教育观念,我们的教育不再是教师占主要地位的讲授式教学,新课改后的教育更强调学习是学习者自我建构的过程。而教育追求的是:寻求物质世界发展的合理性(科学素养),具有人类社会的规范和属性(人文素养),养成健全的人格发展生存能力(生存素养)。也就是说,我们的教育最终目的是要培养人格健全适应社会发展的人。而在学生所学的各门课程中,最有利于把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适应社会生存能力结合起来的课程便是语文课程。语文课程,以其学科特殊性在教会学生学科知识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人格的形成。因而,语文有效教学在实施基础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就显得尤为重要。
要研究基础教育改革背景下语文有效教学的问题,我们首先要认真理解一下新《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在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就在本质上强调了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不同之处,也从另一个方面揭示出语文有效教学的重要行。而新课标中积极倡导的语文学习方式是:自主、合作与探究。现在我们的教学中存在着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很多教师为了贯彻新课改的要求,运用提倡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而有矫枉过正之嫌。事实上,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们可以有一些更加理智的认识。可以肯定的是,在教师讲述为主的状态下,我们的教学中依然存在这“自主学习”。这里的“自主”,我们可以有更加全面的认识:“自主”是学习者主动的学习欲望和状态,它同样可以贯穿体现于教师以讲授为主的课堂上;“自主”是学习者对于学习内容的自主选择,现在新课改后我们的语文教材更加的灵活了,必修课与选修课的设置让学生在学习内容的选择上更加的自由;“自由”是学习中学习者自主发现和探究问题的意见,这些学生自主发现探究的问题与意见同样是可以在以讲授为主的课堂上同教师交流的。因而,对于基础教育改革背景下语文教学的教学方式,我们应当根据具体的教学选择具体的方法,灵活处理,而不应该拘泥于形式。
语文学科本身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如良好的精神品格、人生态度、美好情感、审美情趣、良好个性等等。认识到须充分挖掘语文学科的人文因素,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要体现人文精神,重视心灵沟通,尊重学生独特体验,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在具体教学方面,新课标对于个性化阅读的原则是: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而事实上我们现在在新课改的实施中常常面临着两个极端,一是形而上的学生自主学习,学生活动只是形式,内容上依旧是传统教学的延续。二是一味强调学生的主动性,教学秩序几乎失控。当然,第一种情况是我们长期以来批判的,要是我们要极力避免的,但是,与第一种情况相比,我们肯能更要警惕第二种情况。如果说新课程更强调我们教会学生程序性知识的话,那么传统教学(也就是第一种情况)可能交给学生更多的的陈述性知识,而第二种情况下学生可能根本就学不到知识。毕竟,我们的教育是面对发展变化的主体,并且这些主体从各方面来讲都是是不成熟的。因而,我们要真正落实新课标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就必须在充分认识学生心理、年龄发展阶段的基础上有尺度的一步步把课堂交给学生,最终达到提高语文能力的目的。语文新课程强调语文的人文性特点。我们不光不能把教参上的感受交给学生,也不能把自己的感受教给学生,我们要教给学生的应该是如何有自己的感受,是如何引导他们有自己积极的感受,培养他们的感受能力、审美能力以及想象能力。只有对于美有着自己独特感受,心存美好的人,才能带着人文关怀走进社会,而这,正是我们语文新课程的课堂上要培养的人。我们要用语文新课程把这样的一种默默温情传递给学生,再通过他们把这种人文关照传递着给整个社会。
当然,阅读教学的有效进行是促进语文有效性教学的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这是从具体教学内容上对语文有效性教学的思考。从另一个方面讲,语文的有效教学也需要教师自身能力的提高——我们要做一个有效教师。只有具备了有效意识,有效追求(精神、气质等)的教师才可能成为有效教师。首先,有效教师应当具备激励性人格。即:教师要对自己所教的专业有兴趣并且融入其中,只有真正爱这一行,我们才有可能干好这一行。同时,作为一名有效教师,我们还应当具有热心和幽默感。对待学生,我们应当热心、信心、关心,并且怀着接纳的心态真诚的帮助有困难的学生。而幽默感则是教师拉近与学生关系的最好办法,这种师生间的亲密关心可以激发学生更多的学习动机。最重要的是,有效教师必须具备可信任感。这种信赖感大多数来源于我们的学历、经历,我们在日常的教学中传递给学生的信息以及我们在自己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的行为。这些多表明,要想成为一名有效教师,我们必须先从自身出发,严格要求自己的言行,用自己的言行来影响学生。教师对于学生而言,本来就是一门潜在课程,因而培养学生人格精神方面的一些气质我们可以从严格要求我们自己开始。
成为一名有效教师,我们不光要教会学生具体的知识(如前面提到的阅读教学等具体的教学问题),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教会学生学习策略、方法方面的知识,即帮助学生进行学习上的迁移,完善学生认知结构,授学生以“鱼”,更要授学生以“渔”。除了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进行学习,我们还可以用一下几种方法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语文学习。第一,教会学生积累式学习。语文因为其人文性,因而它的知识不像其他学科一样大多数来自课本。语文学习的积累可以来自课内、课外两个方面。现在学生学习多门功课,往往花在数理化和英语上更多的时间,对于语文学习往往不是很重视,教会学生积累式学习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合理利用零碎时间学习语文,既不花费学生过的时间也不耽误学习,同时,课外积累的习惯一旦形成,会同时形成一种对语文学习的内在动机,从而又反过来更好的促进语文有效教学,可谓一举多得。第二,吟诵法。语文学习作为一门语言的学习,吟诵是必要的手段。但是我们要记住,吟诵不是死记硬背,我们这里更多的强调学生在吟诵的过程中从文词之中体会到美。这种美的感受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这种美的感受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在课业负担之下寻得心灵的放松,真正发挥语文教学的人文性特点。第三,文本的深加工。对于文本的深加工,其实在我们日常的教学中也经常会用到,但是,我们往往是教师深加工后直接把教师自己的感受和认识“教给”或者说传递给学生。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可以试着训练学生自己进行这种深加工,发挥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然后在活动课上进行小组讨论和教师点评。这种教学活动当然不易过多开展,因为我们的现实条件是没有那么多的时间来给学生进行活动,但是,少量的这类型活动课程的开展不光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张,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探索的精神和团队合作的精神。第四,综合性课程的开发。语文课程作为一门基础性课程,它可以和许多其他的课程结合起来综合开发利用。面对一门内容丰富有趣的综合课程,学生不光更有兴趣学,而且也更能学到东西。综合课程的开发是这些年来讨论比较热的一个问题,语文教学也可以成为综合课程的组成部分。当然,综合课程的开发需要教师具有渊博的跨学科知识和较好的课程组合能力。这些具体的做法在实际中不光会促进语文的有效教学,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动机,促进学生知识的迁移和整合。
语文教学作为一门基础课程的教学,它影响着学生人文素养和知识能力两个方面,促进学生语文的有效学习非常的重要。基础教育改革背景下,我们要在促进语文有效学习不光要从教的内容角度考虑,还要考虑教师素质、教学方法与策略等多种因素。在具体的教育教学中,语文有效教学肯定还存在这其他的一些问题,我们要在实践中进行研究,促进语文有效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张春新.教育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年.
[2]史成明.警惕语文新课改中的“盲目趋新”现象.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J].2008(2)127——128.
[3]王国才.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新要求.时事观察[J]. 58.
[4]郭芬芳.充分利用语文新课程对高中生进行道德人格教育.教育[J].2009(12)54——55.
作者简介:
章媛媛,1987年2月生,女,汉族,陕西安康人,陕西师范大学学科教学语文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
关键字 有效教学 课程改革 阅读教学 有效教师 教学方法与策略
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已经实施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在基础教育改革这个大环境下,我们要更好的进行教学,首先应当感悟基础教育环境下的新教育。
教育是人类社会的一种文化现象,并且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我们对于教育的认识和评价也处于不断变化发展之中。基础教育改革强调我们转变教育观念,我们的教育不再是教师占主要地位的讲授式教学,新课改后的教育更强调学习是学习者自我建构的过程。而教育追求的是:寻求物质世界发展的合理性(科学素养),具有人类社会的规范和属性(人文素养),养成健全的人格发展生存能力(生存素养)。也就是说,我们的教育最终目的是要培养人格健全适应社会发展的人。而在学生所学的各门课程中,最有利于把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适应社会生存能力结合起来的课程便是语文课程。语文课程,以其学科特殊性在教会学生学科知识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人格的形成。因而,语文有效教学在实施基础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就显得尤为重要。
要研究基础教育改革背景下语文有效教学的问题,我们首先要认真理解一下新《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在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就在本质上强调了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不同之处,也从另一个方面揭示出语文有效教学的重要行。而新课标中积极倡导的语文学习方式是:自主、合作与探究。现在我们的教学中存在着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很多教师为了贯彻新课改的要求,运用提倡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而有矫枉过正之嫌。事实上,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们可以有一些更加理智的认识。可以肯定的是,在教师讲述为主的状态下,我们的教学中依然存在这“自主学习”。这里的“自主”,我们可以有更加全面的认识:“自主”是学习者主动的学习欲望和状态,它同样可以贯穿体现于教师以讲授为主的课堂上;“自主”是学习者对于学习内容的自主选择,现在新课改后我们的语文教材更加的灵活了,必修课与选修课的设置让学生在学习内容的选择上更加的自由;“自由”是学习中学习者自主发现和探究问题的意见,这些学生自主发现探究的问题与意见同样是可以在以讲授为主的课堂上同教师交流的。因而,对于基础教育改革背景下语文教学的教学方式,我们应当根据具体的教学选择具体的方法,灵活处理,而不应该拘泥于形式。
语文学科本身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如良好的精神品格、人生态度、美好情感、审美情趣、良好个性等等。认识到须充分挖掘语文学科的人文因素,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要体现人文精神,重视心灵沟通,尊重学生独特体验,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在具体教学方面,新课标对于个性化阅读的原则是: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而事实上我们现在在新课改的实施中常常面临着两个极端,一是形而上的学生自主学习,学生活动只是形式,内容上依旧是传统教学的延续。二是一味强调学生的主动性,教学秩序几乎失控。当然,第一种情况是我们长期以来批判的,要是我们要极力避免的,但是,与第一种情况相比,我们肯能更要警惕第二种情况。如果说新课程更强调我们教会学生程序性知识的话,那么传统教学(也就是第一种情况)可能交给学生更多的的陈述性知识,而第二种情况下学生可能根本就学不到知识。毕竟,我们的教育是面对发展变化的主体,并且这些主体从各方面来讲都是是不成熟的。因而,我们要真正落实新课标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就必须在充分认识学生心理、年龄发展阶段的基础上有尺度的一步步把课堂交给学生,最终达到提高语文能力的目的。语文新课程强调语文的人文性特点。我们不光不能把教参上的感受交给学生,也不能把自己的感受教给学生,我们要教给学生的应该是如何有自己的感受,是如何引导他们有自己积极的感受,培养他们的感受能力、审美能力以及想象能力。只有对于美有着自己独特感受,心存美好的人,才能带着人文关怀走进社会,而这,正是我们语文新课程的课堂上要培养的人。我们要用语文新课程把这样的一种默默温情传递给学生,再通过他们把这种人文关照传递着给整个社会。
当然,阅读教学的有效进行是促进语文有效性教学的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这是从具体教学内容上对语文有效性教学的思考。从另一个方面讲,语文的有效教学也需要教师自身能力的提高——我们要做一个有效教师。只有具备了有效意识,有效追求(精神、气质等)的教师才可能成为有效教师。首先,有效教师应当具备激励性人格。即:教师要对自己所教的专业有兴趣并且融入其中,只有真正爱这一行,我们才有可能干好这一行。同时,作为一名有效教师,我们还应当具有热心和幽默感。对待学生,我们应当热心、信心、关心,并且怀着接纳的心态真诚的帮助有困难的学生。而幽默感则是教师拉近与学生关系的最好办法,这种师生间的亲密关心可以激发学生更多的学习动机。最重要的是,有效教师必须具备可信任感。这种信赖感大多数来源于我们的学历、经历,我们在日常的教学中传递给学生的信息以及我们在自己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的行为。这些多表明,要想成为一名有效教师,我们必须先从自身出发,严格要求自己的言行,用自己的言行来影响学生。教师对于学生而言,本来就是一门潜在课程,因而培养学生人格精神方面的一些气质我们可以从严格要求我们自己开始。
成为一名有效教师,我们不光要教会学生具体的知识(如前面提到的阅读教学等具体的教学问题),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教会学生学习策略、方法方面的知识,即帮助学生进行学习上的迁移,完善学生认知结构,授学生以“鱼”,更要授学生以“渔”。除了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进行学习,我们还可以用一下几种方法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语文学习。第一,教会学生积累式学习。语文因为其人文性,因而它的知识不像其他学科一样大多数来自课本。语文学习的积累可以来自课内、课外两个方面。现在学生学习多门功课,往往花在数理化和英语上更多的时间,对于语文学习往往不是很重视,教会学生积累式学习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合理利用零碎时间学习语文,既不花费学生过的时间也不耽误学习,同时,课外积累的习惯一旦形成,会同时形成一种对语文学习的内在动机,从而又反过来更好的促进语文有效教学,可谓一举多得。第二,吟诵法。语文学习作为一门语言的学习,吟诵是必要的手段。但是我们要记住,吟诵不是死记硬背,我们这里更多的强调学生在吟诵的过程中从文词之中体会到美。这种美的感受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这种美的感受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在课业负担之下寻得心灵的放松,真正发挥语文教学的人文性特点。第三,文本的深加工。对于文本的深加工,其实在我们日常的教学中也经常会用到,但是,我们往往是教师深加工后直接把教师自己的感受和认识“教给”或者说传递给学生。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可以试着训练学生自己进行这种深加工,发挥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然后在活动课上进行小组讨论和教师点评。这种教学活动当然不易过多开展,因为我们的现实条件是没有那么多的时间来给学生进行活动,但是,少量的这类型活动课程的开展不光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张,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探索的精神和团队合作的精神。第四,综合性课程的开发。语文课程作为一门基础性课程,它可以和许多其他的课程结合起来综合开发利用。面对一门内容丰富有趣的综合课程,学生不光更有兴趣学,而且也更能学到东西。综合课程的开发是这些年来讨论比较热的一个问题,语文教学也可以成为综合课程的组成部分。当然,综合课程的开发需要教师具有渊博的跨学科知识和较好的课程组合能力。这些具体的做法在实际中不光会促进语文的有效教学,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动机,促进学生知识的迁移和整合。
语文教学作为一门基础课程的教学,它影响着学生人文素养和知识能力两个方面,促进学生语文的有效学习非常的重要。基础教育改革背景下,我们要在促进语文有效学习不光要从教的内容角度考虑,还要考虑教师素质、教学方法与策略等多种因素。在具体的教育教学中,语文有效教学肯定还存在这其他的一些问题,我们要在实践中进行研究,促进语文有效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张春新.教育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年.
[2]史成明.警惕语文新课改中的“盲目趋新”现象.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J].2008(2)127——128.
[3]王国才.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新要求.时事观察[J]. 58.
[4]郭芬芳.充分利用语文新课程对高中生进行道德人格教育.教育[J].2009(12)54——55.
作者简介:
章媛媛,1987年2月生,女,汉族,陕西安康人,陕西师范大学学科教学语文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