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A文章编号:1006-7833(2012)04-000-01
摘要内部控制不是独立存在的是服务于企业目标,派生于企业的经营与管理。如何评价一个企业内部控制是否有效是一个现实的课题,本文从内控存在的主要问题入手,分析内控评价的几个方面,并对内控评价的实务进行探讨。
关键词内部控制内控目标内控要素评价
内部控制,是指为了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而在企业内部采取的自我调整、约束、规划、评价和控制的一系列方法、手续与措施的总称。从企业内部控制的本质来看,一个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是指该企业的内部控制为相关目标的实现提供的保证程度,而一个有效的内部控制应当能够为相关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从评价结果的角度来看,由于内部控制提供的是提供合理保证而不是绝对保证,相关目标没有实现的企业内部控制不一定是无效的内部控制,而相关目标实现的内部控制也不一定是有效的内部控制。
一、内控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内部环境中存在的问题有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职责不清,容易造成企业管理者的控制权和索取权膨胀;管理方式落后,企业文化薄弱,文化力不足。
2.风险评估中存在的问题有管理层风险意识淡薄,内部控制目标设定不合理,没有与企业风险偏好相一致,未设置相应的风险容忍度;风险评估不到位,对风险认识不足;风险反应相对滞后,偏重于事后控制,驱动力不足。
3.控制活动被局限于会计控制,忽视对企业管理的控制作用,虽然制定了内部控制制度,设立了相应的职能部门,也有控制环节和控制流程,从文字和形式上具备了,但在实际工作中并未完全按照制度行事,造成有章不循、有制度不依、处罚不严、内控虚化的局面内控制度流于形式,难以落到实处,执行力不足。
4.信息与沟通不畅,关注的沟通主要是通过综合、分类、记录、报告等方式进行的会计信息系统的沟通,整体管理系统未充分利用或严格执行,整合力不足。
5.内部监督方面主要有监督不到位,依靠外部监督现象严重,忽视了自我监督、内部监督;重视上级监督下级,忽视了平级监督和下级对上级的监督,缺乏所有者监督。
二、内部控制评价的几个方面
内部控制由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程序、信息与沟通和内部监督五大要素组成,只有当这五大要素都存在且有效时,我们才能判断企业的内部控制是有效的。内部控制评价,是指由企业董事会和管理层实施的,对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评价,形成评价结论,出具评价报告的过程。下面就内部控制的五大要素简要加以阐述。
1.内部环境。内部环境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面。它是构成一个企业的氛围,直接影响到企业内部控制的贯彻和执行,以及企业经营目标和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因此,加强和完善内部控制,首先应注重内部控制环境的建设,使构成内部控制环境的因素能有效地发挥其功能。
2.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整个内部控制系统的避风港。风险是一种事件、行动或者非行动对企业达到自身经营目标和执行战略产生不利影响的威胁。风险评估是企业及时识别、系统分析经营活动中与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合理確定风险应对策略。
3.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整个内部控制系统的关键点。控制活动是企业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对所确认的风险采取必要措施,以保证企业目标实现的政策和程序。
4.信息与沟通。信息与沟通是整个内部控制系统的生命线。信息与沟通是企业及时、准确地收集、传递与内部控制相关的信息,确保信息在企业内部、企业与外部之间进行有效沟通。
5.内部监督。内部监督是整个内部控制系统的警示牌。内部监督 是企业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现内部控制缺陷,应当及时加以改进。
三、内部控制评价的实务探讨
内控评价的关键在于确定适当的评价标准,实务中有几种内控评价标准模式被采用。一种是 COSO 报告中的五要素标准,即将内控项目年 COSO 报告中的五个要素进行细分,再按报告中每一要素的必要条款确定评价标准。第二种是采用一般标准和具体标准作为评价标准,其中一般标准主要指内控制度的完整性、合理性和有效性,具体标准又可以划分为要素标准和作业标准。第三种模式是结果评价标准和过程评价标准,其中结果评价标准主要是考核内控目标的实现程度,而过程评价主要是内控执行过程中的有效程度。基于以上三种模式的综合考量,笔者提出了内部控制目标-要素百分评价方法,主要是以内部控制的五大目标为宗旨,以内部控制的五大要素为界面,形成125个交叉环节,构架内控评价网络,按评价节点的权重赋分,以百分制量化内控评价。得分低于20分,可以认定内部控制完全失效或有效程度很低;得分在21- 50 分,可以认定内部控制部分有效或有效程度不高;得分在51- 75分,可以认定内部控制基本失效或有效程度一般;得分在76- 100分,可以认定内部控制整体失效或有效程度良好。
摘要内部控制不是独立存在的是服务于企业目标,派生于企业的经营与管理。如何评价一个企业内部控制是否有效是一个现实的课题,本文从内控存在的主要问题入手,分析内控评价的几个方面,并对内控评价的实务进行探讨。
关键词内部控制内控目标内控要素评价
内部控制,是指为了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而在企业内部采取的自我调整、约束、规划、评价和控制的一系列方法、手续与措施的总称。从企业内部控制的本质来看,一个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是指该企业的内部控制为相关目标的实现提供的保证程度,而一个有效的内部控制应当能够为相关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从评价结果的角度来看,由于内部控制提供的是提供合理保证而不是绝对保证,相关目标没有实现的企业内部控制不一定是无效的内部控制,而相关目标实现的内部控制也不一定是有效的内部控制。
一、内控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内部环境中存在的问题有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职责不清,容易造成企业管理者的控制权和索取权膨胀;管理方式落后,企业文化薄弱,文化力不足。
2.风险评估中存在的问题有管理层风险意识淡薄,内部控制目标设定不合理,没有与企业风险偏好相一致,未设置相应的风险容忍度;风险评估不到位,对风险认识不足;风险反应相对滞后,偏重于事后控制,驱动力不足。
3.控制活动被局限于会计控制,忽视对企业管理的控制作用,虽然制定了内部控制制度,设立了相应的职能部门,也有控制环节和控制流程,从文字和形式上具备了,但在实际工作中并未完全按照制度行事,造成有章不循、有制度不依、处罚不严、内控虚化的局面内控制度流于形式,难以落到实处,执行力不足。
4.信息与沟通不畅,关注的沟通主要是通过综合、分类、记录、报告等方式进行的会计信息系统的沟通,整体管理系统未充分利用或严格执行,整合力不足。
5.内部监督方面主要有监督不到位,依靠外部监督现象严重,忽视了自我监督、内部监督;重视上级监督下级,忽视了平级监督和下级对上级的监督,缺乏所有者监督。
二、内部控制评价的几个方面
内部控制由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程序、信息与沟通和内部监督五大要素组成,只有当这五大要素都存在且有效时,我们才能判断企业的内部控制是有效的。内部控制评价,是指由企业董事会和管理层实施的,对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评价,形成评价结论,出具评价报告的过程。下面就内部控制的五大要素简要加以阐述。
1.内部环境。内部环境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面。它是构成一个企业的氛围,直接影响到企业内部控制的贯彻和执行,以及企业经营目标和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因此,加强和完善内部控制,首先应注重内部控制环境的建设,使构成内部控制环境的因素能有效地发挥其功能。
2.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整个内部控制系统的避风港。风险是一种事件、行动或者非行动对企业达到自身经营目标和执行战略产生不利影响的威胁。风险评估是企业及时识别、系统分析经营活动中与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合理確定风险应对策略。
3.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整个内部控制系统的关键点。控制活动是企业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对所确认的风险采取必要措施,以保证企业目标实现的政策和程序。
4.信息与沟通。信息与沟通是整个内部控制系统的生命线。信息与沟通是企业及时、准确地收集、传递与内部控制相关的信息,确保信息在企业内部、企业与外部之间进行有效沟通。
5.内部监督。内部监督是整个内部控制系统的警示牌。内部监督 是企业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现内部控制缺陷,应当及时加以改进。
三、内部控制评价的实务探讨
内控评价的关键在于确定适当的评价标准,实务中有几种内控评价标准模式被采用。一种是 COSO 报告中的五要素标准,即将内控项目年 COSO 报告中的五个要素进行细分,再按报告中每一要素的必要条款确定评价标准。第二种是采用一般标准和具体标准作为评价标准,其中一般标准主要指内控制度的完整性、合理性和有效性,具体标准又可以划分为要素标准和作业标准。第三种模式是结果评价标准和过程评价标准,其中结果评价标准主要是考核内控目标的实现程度,而过程评价主要是内控执行过程中的有效程度。基于以上三种模式的综合考量,笔者提出了内部控制目标-要素百分评价方法,主要是以内部控制的五大目标为宗旨,以内部控制的五大要素为界面,形成125个交叉环节,构架内控评价网络,按评价节点的权重赋分,以百分制量化内控评价。得分低于20分,可以认定内部控制完全失效或有效程度很低;得分在21- 50 分,可以认定内部控制部分有效或有效程度不高;得分在51- 75分,可以认定内部控制基本失效或有效程度一般;得分在76- 100分,可以认定内部控制整体失效或有效程度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