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正在从根本上改变着教育教学行为. 目前在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有几个难点问题必须解决,第一是教育观点问题;第二是课堂教学的价值目标问题;第三是教师素质问题;第四是招生考试制度问题;第五是教育评价问题. 本文仅就教师素质问题提些自己的观点.
一、教师应具有高尚的师德
良好的师德是教好书、育新人的思想基础. 一方面,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对教师的素质,特别是道德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教师社会地位的提升又使教师面临着从未有过的多方面诱惑,这更需要教师具有高尚的师德.
师德是一个内涵丰富的多层次结构. 首先,教师是人师,要为人师表,就必须在做人上站得住脚. 而做人就其实质而言,乃是人在道德上的自我完善,用人类文明在千百年的历史演进过程中积淀下来的基本道德价值装备自己. 经验表明,师德正是由于内在地包含着做人的基本美德,才放射出人性的光辉.
其次,教师是知识分子. 因而应该具备知识分子的价值观念与操守. 一是科学精神,即追求真理,捍卫真理的权威性;热爱知识,把知识当成目的本身来珍爱;崇尚理性,能够站在理性的立场思考和评价生活中的各种现象,而不是囿于一己私利或者从众人的意见. 二是人文精神. 孔子讲“士志于道”,就昭示了知识分子素来负有守望传承文化价值系统的使命. 现代社会的知识分子不但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价值,而且要传播自由、平等、人道、正义等支撑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念,在商品社会里努力确立人文价值的尊严. 三是文化品味. 由于知识分子更多地与文化打交道,因而更加讲究人在道德审美上的修养和追求,关注心灵上的深邃与丰富. 再次,教师是一种职业,师德当然包括教师的职业道德. 要敬业,对教育事业要忠诚、敬畏;要乐业,从事教育事业决不应仅仅是一种牺牲和付出,要从教育过程中感受到幸福和欢乐,感受到人生价值的实现,感受到角色与自我的水乳交融. 要精业,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对业务精益求精.
二、教师要提升自己的教育理念
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教育理念的现代化. 要实现让学生全面、全体、主动地发展的目标,教师必须树立科学、明晰和适应新时代需求的现代教育理念.
(一)以生为本的理念
就是把学生当作成长与发展中的人看待,面向全体学生,一切为了学生最大限度地发展. 强调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 把施教的目光射向全体学生,理解与尊重学生的意愿和价值,让每一名学生共同参与;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开发学生的潜能,弘扬学生的个性,一切教学活动都应面向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还应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关注学生的主体价值,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创新教育的理念
一个缺乏创新精神的教师,难以设计出新颖的教法,也难以创造性地利用教材,也就很难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因此教师必须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勇做新课程的开发和设计者,教师要怀着满腔的创新欲望和创新激情,打破原有学科教学的封闭状态,克服单一被动传授式教学模式,勇于探索,善于思考,努力使自己成为研究性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促进者和指导者.
(三)民主教育的理念
民主教育是充满民主气息的教育,是培养民主精神的教育,是为民主社会培养公民的教育,民主教育与新课程改革必然有联系,联系就在于它们都是主张“以人为本”.
在传统的教育观念影响下,我们一直习惯于板着面孔,居高临下地当老师,但随着时代的进步,那种“师本位”的教育法则已经走入不能自拔的困境,这就要求师生构建民主、平等、合作、和谐的新型关系,教师不应以课程知识唯一拥有者与权威者自居,而应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平等对话,进行思想的交流、沟通. 当学生和教师之间形成一种感情非常融洽的关系时,学生就处于一种很有安全感的心理状态之中,学生才敢于发表个人的见解和意见,在这种状态下,学生的学习才能取得最佳的成效.
(四)终身发展的理念
教师从人的一生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树立终身学习意识,不断追求新知识,不断发展自我.
教师的职业比任何其他职业都更需要学习,蔡元培说过:“教育者,非为以往,非为现在,专为将来”. 教育是未来的事业,教育的使命是让人从无知走向睿智,从幼稚走向成熟. 一个教师如果没有丰富的学识,没有与时俱进的理念,很难想象他如何来履行使命. 在人们用“爆炸”来形容知识的时代,教师必须把工作与学习结合起来,做到“工作化学习”,“学习工作化”. 要通过学习来“洗脑”,更新教育观念,确立现代理念;通过学习来“充电”,完善自身素质,提高竞争力;通过学习来“提升”,成为学者型、专家型的教师.
三、教师要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
(一)学科专业知识
要精通本学科的知识,掌握与课程、教材、教法有关的专业知识,学会运用学科历史背景和产生的过程知识指导学生的学习,让学生扩大知识视野,充分感受和理解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开拓其思维,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
(二)教育科学知识
只有掌握教育科学理论,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方式,才能塑造学生的人格,健全学生的心理品质,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三)实践性知识
学生在学习中所接触到的问题大多来源于真实的生活情景,具有较强的现实性、生活性、社会性和实践性,教师只有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关注现实生活、关注现代科技、回归大自然,亲自探索研究,不断总结,才能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
一、教师应具有高尚的师德
良好的师德是教好书、育新人的思想基础. 一方面,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对教师的素质,特别是道德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教师社会地位的提升又使教师面临着从未有过的多方面诱惑,这更需要教师具有高尚的师德.
师德是一个内涵丰富的多层次结构. 首先,教师是人师,要为人师表,就必须在做人上站得住脚. 而做人就其实质而言,乃是人在道德上的自我完善,用人类文明在千百年的历史演进过程中积淀下来的基本道德价值装备自己. 经验表明,师德正是由于内在地包含着做人的基本美德,才放射出人性的光辉.
其次,教师是知识分子. 因而应该具备知识分子的价值观念与操守. 一是科学精神,即追求真理,捍卫真理的权威性;热爱知识,把知识当成目的本身来珍爱;崇尚理性,能够站在理性的立场思考和评价生活中的各种现象,而不是囿于一己私利或者从众人的意见. 二是人文精神. 孔子讲“士志于道”,就昭示了知识分子素来负有守望传承文化价值系统的使命. 现代社会的知识分子不但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价值,而且要传播自由、平等、人道、正义等支撑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念,在商品社会里努力确立人文价值的尊严. 三是文化品味. 由于知识分子更多地与文化打交道,因而更加讲究人在道德审美上的修养和追求,关注心灵上的深邃与丰富. 再次,教师是一种职业,师德当然包括教师的职业道德. 要敬业,对教育事业要忠诚、敬畏;要乐业,从事教育事业决不应仅仅是一种牺牲和付出,要从教育过程中感受到幸福和欢乐,感受到人生价值的实现,感受到角色与自我的水乳交融. 要精业,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对业务精益求精.
二、教师要提升自己的教育理念
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教育理念的现代化. 要实现让学生全面、全体、主动地发展的目标,教师必须树立科学、明晰和适应新时代需求的现代教育理念.
(一)以生为本的理念
就是把学生当作成长与发展中的人看待,面向全体学生,一切为了学生最大限度地发展. 强调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 把施教的目光射向全体学生,理解与尊重学生的意愿和价值,让每一名学生共同参与;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开发学生的潜能,弘扬学生的个性,一切教学活动都应面向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还应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关注学生的主体价值,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创新教育的理念
一个缺乏创新精神的教师,难以设计出新颖的教法,也难以创造性地利用教材,也就很难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因此教师必须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勇做新课程的开发和设计者,教师要怀着满腔的创新欲望和创新激情,打破原有学科教学的封闭状态,克服单一被动传授式教学模式,勇于探索,善于思考,努力使自己成为研究性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促进者和指导者.
(三)民主教育的理念
民主教育是充满民主气息的教育,是培养民主精神的教育,是为民主社会培养公民的教育,民主教育与新课程改革必然有联系,联系就在于它们都是主张“以人为本”.
在传统的教育观念影响下,我们一直习惯于板着面孔,居高临下地当老师,但随着时代的进步,那种“师本位”的教育法则已经走入不能自拔的困境,这就要求师生构建民主、平等、合作、和谐的新型关系,教师不应以课程知识唯一拥有者与权威者自居,而应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平等对话,进行思想的交流、沟通. 当学生和教师之间形成一种感情非常融洽的关系时,学生就处于一种很有安全感的心理状态之中,学生才敢于发表个人的见解和意见,在这种状态下,学生的学习才能取得最佳的成效.
(四)终身发展的理念
教师从人的一生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树立终身学习意识,不断追求新知识,不断发展自我.
教师的职业比任何其他职业都更需要学习,蔡元培说过:“教育者,非为以往,非为现在,专为将来”. 教育是未来的事业,教育的使命是让人从无知走向睿智,从幼稚走向成熟. 一个教师如果没有丰富的学识,没有与时俱进的理念,很难想象他如何来履行使命. 在人们用“爆炸”来形容知识的时代,教师必须把工作与学习结合起来,做到“工作化学习”,“学习工作化”. 要通过学习来“洗脑”,更新教育观念,确立现代理念;通过学习来“充电”,完善自身素质,提高竞争力;通过学习来“提升”,成为学者型、专家型的教师.
三、教师要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
(一)学科专业知识
要精通本学科的知识,掌握与课程、教材、教法有关的专业知识,学会运用学科历史背景和产生的过程知识指导学生的学习,让学生扩大知识视野,充分感受和理解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开拓其思维,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
(二)教育科学知识
只有掌握教育科学理论,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方式,才能塑造学生的人格,健全学生的心理品质,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三)实践性知识
学生在学习中所接触到的问题大多来源于真实的生活情景,具有较强的现实性、生活性、社会性和实践性,教师只有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关注现实生活、关注现代科技、回归大自然,亲自探索研究,不断总结,才能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