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武术文化与中华武术不是同一概念,前者是结构性的而后者则是动态性的。中华武术文化同一般文化的概念亦不相同,因为在中华武术文化中,其体现出的结构性不仅是行动的媒介,也是行动的本身,而一般文化则不然。那么,中华武术文化与一般文化究竟有什么区别和练习呢?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必须对中华武术文化的基本特征进行阐析,为此,笔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中华武术文化的基本特征进行分析。
一、中华武术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同一性
中华武术文化的同一性特征体现在其所作用的对象——人的身上。中华武术文化对人的作用囊括了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在梳理了大量的有关中华武术文化的理论研究后,笔者发现,将中华武术文化列入精神文化范畴的学者甚多。事实上,中华武术文化对人类的影响远不止于精神文化的熏陶,它还包括了物质和制度层面的作用。中华武术文化作为体育文化的一部分,其作用对象虽然是人,但人是一个复合体,他既有社会性,也有自然性。可见,中华武术文化作为一种影响人的身体文化,其最基本的特征之一就体现在人的活动主体与客体的同一性。
二、中华武术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二——仿生性
中国体育文化具有较强的仿生性,而中华武术文化作为中国体育文化体系中的一员,同样显现出较强的仿生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自然现象仿生性。大自然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包罗万象的自然界中,有诸多现象令人类仰慕,而被形象地运用在中华武术的各种招式、技法等的命名上就是鲜活的例子。二是动物仿生性。在我国,早在公元前三千多年,就有模仿动物的先例。鱼舞、虎拳、五禽戏等直接动物仿生活动和舞龙舞狮等间接动物仿生活动在村落的摇篮里孕育、发展、成熟,已成为中华武术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三是植物仿生性。除却动物仿生,我国民间传统武术中的众多导引术还汇入了许多植物的生态形状,如“风摆荷叶”、“古树盘根”、“顺风扫莲”、“金花落地”、“腋底藏花”等,它们不断积淀并留传至今。
三、中华武术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三——养身性
中华武术文化区别于其他文化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其自身具有修养身心的特征。一方面,在中华武术文化的氛围中,人们从事武术活动,可以有效提高身体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协调等身体素质,促进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同时,参与武术文化活动对人体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均能起到良好的效果;另一方面,中华武术文化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谐理念引导下孕育而生的,因此,其本身就包含了自然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等思想。中华武术文化的核心价值在于把提高自我身心内外的和谐作为基点,从内至外,内外兼修以达到和谐的最高境界,进而对人其他修身养性的极佳效果。这可以从中华武术套路中推崇内外合一、上下相和以及“六合”等和谐思想中可见一斑。
四、中华武术文化的基本特征之四——开放性
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华武术文化作为一种代表着东方体育文化的劲旅已经在世界许多西方发达国家“安家落户”。中华武术文化的国际化进程也正是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与交融中不断推进的。中华武术文化在西方强势体育文化的冲击下,之所以仍具有强大的生存竞争力,这与其自身的开放性是分不开的。中华武术文化的开放性不仅为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交融奠定了基础,而且是中华武术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保障。在中华武术文化走向世界的今天,我们必须要清醒地认识到中华武术文化想要在世界文化舞台上永葆“四季常青”之色,就必须能够经受异质文化的阻滞和考验。这也进一步说明了中华武术文化开放性特征有着极其重要的实践意义。
五、中华武术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五——兼容性
在中国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武术文化之所以能够经久不衰,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中华武术文化本身就是一种兼容性的文化形态。中华武术文化的兼容性无所不在,从中华武术文化形成的意识形态层面上看,它兼容了儒家、道家、佛教等思想的精髓;从中华武术文化形成的物质形态层面上看,它兼容了植物、动物等各种形态物质的元素。中华武术文化的兼容性与开放性是一脉相承的,这也决定了中华武术文化的发展空间具有广阔的延续性。
六、结论
中华国粹武术运动,在历经不同时期、不同地域文化的洗礼后,特别是在全球化背景下,经历了代表着西方强势文化——奥林匹克文化的冲击后,中华武术文化以其自身的开放性、兼容性及其他特性,从中不断地吸取着营养素材,因而,中华武术的基本特征也随着发生了相应的改变。因此,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研究中华武术文化的基本特征就显得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崔怀猛. 论武术的民族性[J]. 体育文化导刊,2009(9).
[2]谭华.体育史[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张耀庭.中国武术史[M].人民体育出版社,1997.
[4]邱丕相,马文国.武术文化研究和教育研究的当代意义[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5.
[5]杨建营.武术文化特色研究[J].体育与科学,2005.
[6]姚重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
(作者单位:武汉语言文化职业学院基础课部。)
一、中华武术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同一性
中华武术文化的同一性特征体现在其所作用的对象——人的身上。中华武术文化对人的作用囊括了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在梳理了大量的有关中华武术文化的理论研究后,笔者发现,将中华武术文化列入精神文化范畴的学者甚多。事实上,中华武术文化对人类的影响远不止于精神文化的熏陶,它还包括了物质和制度层面的作用。中华武术文化作为体育文化的一部分,其作用对象虽然是人,但人是一个复合体,他既有社会性,也有自然性。可见,中华武术文化作为一种影响人的身体文化,其最基本的特征之一就体现在人的活动主体与客体的同一性。
二、中华武术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二——仿生性
中国体育文化具有较强的仿生性,而中华武术文化作为中国体育文化体系中的一员,同样显现出较强的仿生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自然现象仿生性。大自然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包罗万象的自然界中,有诸多现象令人类仰慕,而被形象地运用在中华武术的各种招式、技法等的命名上就是鲜活的例子。二是动物仿生性。在我国,早在公元前三千多年,就有模仿动物的先例。鱼舞、虎拳、五禽戏等直接动物仿生活动和舞龙舞狮等间接动物仿生活动在村落的摇篮里孕育、发展、成熟,已成为中华武术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三是植物仿生性。除却动物仿生,我国民间传统武术中的众多导引术还汇入了许多植物的生态形状,如“风摆荷叶”、“古树盘根”、“顺风扫莲”、“金花落地”、“腋底藏花”等,它们不断积淀并留传至今。
三、中华武术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三——养身性
中华武术文化区别于其他文化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其自身具有修养身心的特征。一方面,在中华武术文化的氛围中,人们从事武术活动,可以有效提高身体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协调等身体素质,促进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同时,参与武术文化活动对人体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均能起到良好的效果;另一方面,中华武术文化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谐理念引导下孕育而生的,因此,其本身就包含了自然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等思想。中华武术文化的核心价值在于把提高自我身心内外的和谐作为基点,从内至外,内外兼修以达到和谐的最高境界,进而对人其他修身养性的极佳效果。这可以从中华武术套路中推崇内外合一、上下相和以及“六合”等和谐思想中可见一斑。
四、中华武术文化的基本特征之四——开放性
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华武术文化作为一种代表着东方体育文化的劲旅已经在世界许多西方发达国家“安家落户”。中华武术文化的国际化进程也正是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与交融中不断推进的。中华武术文化在西方强势体育文化的冲击下,之所以仍具有强大的生存竞争力,这与其自身的开放性是分不开的。中华武术文化的开放性不仅为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交融奠定了基础,而且是中华武术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保障。在中华武术文化走向世界的今天,我们必须要清醒地认识到中华武术文化想要在世界文化舞台上永葆“四季常青”之色,就必须能够经受异质文化的阻滞和考验。这也进一步说明了中华武术文化开放性特征有着极其重要的实践意义。
五、中华武术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五——兼容性
在中国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武术文化之所以能够经久不衰,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中华武术文化本身就是一种兼容性的文化形态。中华武术文化的兼容性无所不在,从中华武术文化形成的意识形态层面上看,它兼容了儒家、道家、佛教等思想的精髓;从中华武术文化形成的物质形态层面上看,它兼容了植物、动物等各种形态物质的元素。中华武术文化的兼容性与开放性是一脉相承的,这也决定了中华武术文化的发展空间具有广阔的延续性。
六、结论
中华国粹武术运动,在历经不同时期、不同地域文化的洗礼后,特别是在全球化背景下,经历了代表着西方强势文化——奥林匹克文化的冲击后,中华武术文化以其自身的开放性、兼容性及其他特性,从中不断地吸取着营养素材,因而,中华武术的基本特征也随着发生了相应的改变。因此,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研究中华武术文化的基本特征就显得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崔怀猛. 论武术的民族性[J]. 体育文化导刊,2009(9).
[2]谭华.体育史[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张耀庭.中国武术史[M].人民体育出版社,1997.
[4]邱丕相,马文国.武术文化研究和教育研究的当代意义[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5.
[5]杨建营.武术文化特色研究[J].体育与科学,2005.
[6]姚重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
(作者单位:武汉语言文化职业学院基础课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