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华武术文化的基本特征

来源 :群文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kk819508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武术文化与中华武术不是同一概念,前者是结构性的而后者则是动态性的。中华武术文化同一般文化的概念亦不相同,因为在中华武术文化中,其体现出的结构性不仅是行动的媒介,也是行动的本身,而一般文化则不然。那么,中华武术文化与一般文化究竟有什么区别和练习呢?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必须对中华武术文化的基本特征进行阐析,为此,笔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中华武术文化的基本特征进行分析。
  
  一、中华武术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同一性
  
  中华武术文化的同一性特征体现在其所作用的对象——人的身上。中华武术文化对人的作用囊括了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在梳理了大量的有关中华武术文化的理论研究后,笔者发现,将中华武术文化列入精神文化范畴的学者甚多。事实上,中华武术文化对人类的影响远不止于精神文化的熏陶,它还包括了物质和制度层面的作用。中华武术文化作为体育文化的一部分,其作用对象虽然是人,但人是一个复合体,他既有社会性,也有自然性。可见,中华武术文化作为一种影响人的身体文化,其最基本的特征之一就体现在人的活动主体与客体的同一性。
  
  二、中华武术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二——仿生性
  
  中国体育文化具有较强的仿生性,而中华武术文化作为中国体育文化体系中的一员,同样显现出较强的仿生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自然现象仿生性。大自然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包罗万象的自然界中,有诸多现象令人类仰慕,而被形象地运用在中华武术的各种招式、技法等的命名上就是鲜活的例子。二是动物仿生性。在我国,早在公元前三千多年,就有模仿动物的先例。鱼舞、虎拳、五禽戏等直接动物仿生活动和舞龙舞狮等间接动物仿生活动在村落的摇篮里孕育、发展、成熟,已成为中华武术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三是植物仿生性。除却动物仿生,我国民间传统武术中的众多导引术还汇入了许多植物的生态形状,如“风摆荷叶”、“古树盘根”、“顺风扫莲”、“金花落地”、“腋底藏花”等,它们不断积淀并留传至今。
  
  三、中华武术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三——养身性
  
  中华武术文化区别于其他文化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其自身具有修养身心的特征。一方面,在中华武术文化的氛围中,人们从事武术活动,可以有效提高身体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协调等身体素质,促进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同时,参与武术文化活动对人体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均能起到良好的效果;另一方面,中华武术文化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谐理念引导下孕育而生的,因此,其本身就包含了自然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等思想。中华武术文化的核心价值在于把提高自我身心内外的和谐作为基点,从内至外,内外兼修以达到和谐的最高境界,进而对人其他修身养性的极佳效果。这可以从中华武术套路中推崇内外合一、上下相和以及“六合”等和谐思想中可见一斑。
  
  四、中华武术文化的基本特征之四——开放性
  
  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华武术文化作为一种代表着东方体育文化的劲旅已经在世界许多西方发达国家“安家落户”。中华武术文化的国际化进程也正是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与交融中不断推进的。中华武术文化在西方强势体育文化的冲击下,之所以仍具有强大的生存竞争力,这与其自身的开放性是分不开的。中华武术文化的开放性不仅为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交融奠定了基础,而且是中华武术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保障。在中华武术文化走向世界的今天,我们必须要清醒地认识到中华武术文化想要在世界文化舞台上永葆“四季常青”之色,就必须能够经受异质文化的阻滞和考验。这也进一步说明了中华武术文化开放性特征有着极其重要的实践意义。
  
  五、中华武术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五——兼容性
  
  在中国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武术文化之所以能够经久不衰,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中华武术文化本身就是一种兼容性的文化形态。中华武术文化的兼容性无所不在,从中华武术文化形成的意识形态层面上看,它兼容了儒家、道家、佛教等思想的精髓;从中华武术文化形成的物质形态层面上看,它兼容了植物、动物等各种形态物质的元素。中华武术文化的兼容性与开放性是一脉相承的,这也决定了中华武术文化的发展空间具有广阔的延续性。
  
  六、结论
  中华国粹武术运动,在历经不同时期、不同地域文化的洗礼后,特别是在全球化背景下,经历了代表着西方强势文化——奥林匹克文化的冲击后,中华武术文化以其自身的开放性、兼容性及其他特性,从中不断地吸取着营养素材,因而,中华武术的基本特征也随着发生了相应的改变。因此,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研究中华武术文化的基本特征就显得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崔怀猛. 论武术的民族性[J]. 体育文化导刊,2009(9).
   [2]谭华.体育史[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张耀庭.中国武术史[M].人民体育出版社,1997.
   [4]邱丕相,马文国.武术文化研究和教育研究的当代意义[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5.
   [5]杨建营.武术文化特色研究[J].体育与科学,2005.
   [6]姚重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
  
   (作者单位:武汉语言文化职业学院基础课部。)
其他文献
摘要:中学历史教学出现了一些新的改革趋势,即从过去的单纯依靠教师死板的满堂灌教学,逐步转变为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在课堂教学中,也采用了一些直观教学,从而加深了学生的印象,和一些感性认识。然而,由于每一章节的每个部分不可能都采取这种方式来展现当时的情境。因此,要想每节课都充分再现历史情境,真正做到轻松、愉快地教学,还是有一定的难度。  关键词: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方式探索  目前,中学历史教学出现
1 问题的提出  幼儿是国家未来的栋梁,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潜在生产力。幼儿阶段身体生长发育迅速,可塑性大,身体各器官和系统尚未发育完善,调节机能差,抵抗力弱。“肥胖儿”、“体弱儿” 体质问题已悄然成为现在幼儿的普遍现象。  我国于1995年 6月颁布了《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 中指出:“ 推广简便易行的和适合不同年龄、性别、职业特点和体质状况的体育健身方法” 。也就是要针对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状况所决定
登陆天地图·江西(www.jx3s.com)网站,您可以畅游江西、量测路程、标注您感兴趣的位置,查看丰富多彩的特色专题地图,还可以通过它进入其他专题网站,获取更多的地理信息资源,开发多姿多彩的专题地理信息应用系统。在测绘地理信息事业从数字化测绘向信息化测绘转型的同时,测绘人正致力于更好地服务政府、服务产业、服务公众。天地图·江西正是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中应运而生的。作为国家天地图的省级分节点、江西省的
期刊
早在五四新文学发生的初期,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就对民间文化表示了浓厚的兴趣。他们中有的主动挖掘利用民间文化资源,选取民间文化中有利于现代文学建构现代意识形态的部分,即易于被平民接纳欣赏的文化形态,为知识分子的启蒙目的服务;也有的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背景下,从本土化的角度,自觉地以本土生活经验和民间立场表达为核心,用民间的视角来思考问题和叙述故事,体现出对民间文化的自觉。  在第一种民间文化的倾向中,当民间
许慎《说文解字》中收“竹”部字一百四十四个,重十五。其中有竹子以及竹子各部位的名称、竹子形状以及衍生出来的动作、竹子制成的各种生产生活用具。竹子以及竹子相关组成部分、形状以及衍生出来的动作只占全部竹部字的少数,而竹子制成的各种生产生活娱乐用具占绝大多数,本文简单介绍一下竹子以及竹子相关组成部分,重点分析各种竹制品,以期了解当时的人民对竹子的利用。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记载了竹子以及竹子相关组成部
“乍暖还寒”这个词频频出现于我们当前的语言中,可是很多人实在弄不清“还”字到底读什么音。一般人大多读成“还(huán) ”或“还(hái) ”,一些有点儿语言文字知识的人还会读成“还(xuán)”。   “还”是一个多音多义字,要确定一个多音多义字的意义和读音,非联系语境不可。   “乍暖还寒”一词出自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句中。
河面早就封冻住了,有的地方被雪捂着,有的地方露出冰面。露出冰面的地方光滑得像一面面镜子,阳光一晃,泛着蓝莹莹的光,镶嵌在白雪的世界。刺骨的寒风从北边吹来,刀子一样刮在脸上,青竹感觉自己的脸像是被冻僵了。把手从棉手套里抽出一只,想去脸上暖,却被寒风叮得针扎一般疼,赶紧把刚抽出的手缩入棉手套里,开始跺着脚说:“真冷啊,都把人冷死了!”  几个大人都围着凿出的冰窟窿忙着,“快快快,开大一些,开大一些,要
期刊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一个人的心态是很重要的,所谓心态决定命运。并且“内因与外因是相互关联”。而作为一个身心健康的初中生,内因应起着主导作用,使之向好的方面发展。但有一部分后进生并未进步,事态向不好的方面发展,非常严峻。那么这类后进生他们的内心世界是怎样的呢?  访查一:基础薄弱型  随访调查七、八、九年级的50名后进生中,他(她)虽然成绩不好,但学习是很用功的,学习态度也不错。就是原来基础差
姓名,作为历史的特殊产物,已经成为研究文化现象的一个新方向。它与人口统计学、语言学、历史及考古学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并且在现代人事管理中也占据着重要地位。所以,作为一个双重学科,对于姓名学的研究是非常有价值的,它不仅可以增进中西方之间文化的了解,还可以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我们人类作为文化交流的主体,姓名所起的作用是功不可没的。通常情况下,人与人之间交往以知晓彼此的姓名为起点。  一、构成要素 
从中小学教育管理改革和发展的进程来看,因为理论与具体实践方法的不同,不同的中小学教育管理改革的理论和流派也由此产生。而对于从事教育管理的工作者而言,因其价值标准、思维导向等方面的不同,也会存在不同的教育管理方法。即便如此,教育管理的基本图示依旧存在,它主要由科学主义 、人文主义、 伦理主义理论导向组成。在现在的中国,对中小学教育管理改革理论的不断探索和发展,对我国中小学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具有十分